第146页
再一看到,此等英雄竟然遭受到了最非人的对待,尸身未得到妥善的处理,连那些棺材都是糟烂的木头,到了京城就散了架,简直是当着天下百姓的面儿,狠狠的扇了一记耳光出去。 私底下大家都在议论,说顾家已经没有成年的男子能站出来,扛住百年荣耀不倒,誓死维护顾家人的利益。 谁想到,今日这登闻鼓下,顾家大姑娘一袭白衣胜雪,她挥动着鼓槌,将登闻鼓击打的震天响,对着这方天地,发泄着怨恨与愤怒。 咚咚咚…… 登闻鼓一响,最先察觉的是百姓。 当距离最近的百姓们聚集过来,发现击鼓之人竟然是女子,而且还是顾家那位曾以女儿身,上战场杀敌的大姑娘时,人群之中顿时沸腾了起来。 “顾家有人站出来,要为顾家六位英伸冤了,大家快点过去看看啊。” “顾家嫡女顾惜年正在击打登闻鼓,她说顾家人死的冤枉,这其中定时有什么猫腻,快点跟过去看一看,帮忙涨涨声势也好,可不能让她一个女儿家,独自去面对此等难堪。” …… 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也不知道从哪儿涌出了那么多的人,直奔皇宫的方向而来。 朝堂之上,皇帝刚在龙椅上坐稳,钦天监的小神师代大神师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这才刚开了口,忽听殿外,鼓声作响。 “谁在击鼓?”皇宫里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鼓声? 皇上的脑子里才冒出了这样的念头,瞬间就又反应过来了:“那鼓,是外边的登闻鼓?” ------------ 第82章 皇上与她,同陷绝境 皇上的自问自答,没人敢接茬。 毕竟这登闻鼓已经有六十年没有响起来了。 龙椅上的这位,自登基为帝开始,就没听过谁敢击打外边的登闻鼓来伸冤。 久而久之,登闻鼓已成了摆在宫门外的一样纯粹的摆设,就跟石狮子、雕龙栏杆和琉璃瓦一样,是这巍峨宫殿的一种象征。 可谁也想不到,有一天,他真的会响起来了。 “来人,去看看,是谁在击打登闻鼓。” 皇帝的心里边生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烦躁感来。 小神师拜了拜,站到了一旁去。他只是代师父过来,汇报一下最近钦天监内发生的大事小事。然后再将师父的近况告知,便是完成了任务。 但这些并非是多要紧的,必须立即去解决的大事。 他可不想在皇帝心情烦闷的时候去触霉头。 身为钦天监的小神师,趋利避害早已一种生存的本能。 —————— 聚集而来的百姓越来越多,一开始还是在远远围着,可很快,人挤人、人压人、人推人,人挨人,这些百姓距离登闻鼓越来越近,自然也是距离顾惜年越来越近。 她要等的时机已经到了。 “大家都来了。” 话语出口,泪眼哽咽。 有人低呼了一声:“顾家大姑娘,您这是怎么了?昨天才去将你父兄的遗体接了回来,今日怎的就来击这登闻鼓伸冤?” 顾惜年朝着说话的老者拱了拱手:“您是昨日去城门外,随顾家人一起,迎回了我父兄的那位老人家吧?” 老者也学着顾惜年的样子,抱拳见礼:“我这个糟老头子活的年岁有些长了,一辈子经历了太多的事,也看足了人间悲欢离合。 不瞒大姑娘,我曾经经历过很多战事,最艰难最危险的一次,人家都打到了京城外了,我们这些百姓啊,每逢遇到烽火连天的坏年景,那真没处逃没处躲,那次我老头子还以为啊,一家几口怕是要死在这儿喽,可最后,家人平安,什么事都没有。 这全要感谢你们顾家的几位将军,千里奔袭而归,死守要道,不让贼寇踏入城门半步;那一年,顾家军将士的血,将城外的河道都染红了,死伤那么大,可这城里的百姓却是彻彻底底保全,一个都没伤着。 昨日我去迎顾家将军们归来,那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无为无能的我,唯一能给英雄们做的。 今日也是同样,大姑娘来击登闻鼓,糟糕老头子帮不上什么忙,但我相信你们顾家的人啊,不会没事找事的。 大姑娘啊,你心里有苦有冤,不妨跟京城里的百姓们说一说,大家全是受过了顾家的恩惠,拼死也得护着顾家的血脉,你们说,是不是呀?” 老者边说边咳,但那沉稳的声音,却是远远传了出去,清晰的落在众人耳中。 顾惜年眼眶红着,再次冲着老人家致敬后。 她才运了些内劲,让自己的声音能平稳发出,让更多人听到。 “我顾家百年家训唯有四个字:护民卫民,虽简单,却也是饱含深意。 正所谓大道至简,顾家代代出的是武将,是领兵打仗,沙场上真刀真枪的震慑来犯之敌的将军,顾家的人,都不喜口舌纷争,更不喜阴谋算计。 我父顾鹰曾经说过,人生在世,除了生死之外并无大事;生与死,顾家的人在战场上领受的够多了,出了战场,回到家园,所有顾家的人都宁愿用这短暂的闲暇时光,去与家人来团聚。 这也是为何百年之间,战事起,顾家所属,倾家而出;战事消,顾府家门紧闭,约束家人,从不居功自傲。 可也是这样在外竖起利爪,全力御敌,回家收敛锋芒,不犯百姓的顾家人,竟是不明不白,被人还是在了边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