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走进不科学在线阅读 - 第392节

第392节

    在他们围聚的中心处,便是准备好的一些设备。

    徐云要求的这套设备其实非常简单,一共有四个模块分布在四个不同的区域:

    首先便是徐云所在的cao作台。

    这里有一张桌子,一支固定在桌上的手电筒,一个镀了银的透镜,一架望远镜。

    第二个区域在他正左侧……也就是九点钟方向二十米左右。

    那里立着一块成像板。

    第三个区域是左前方十点半钟方向。

    那儿放着一块不停旋转的旋转镜,与成像板的连线正好与cao作台和成像板的连线垂直。

    旋转镜、成像板、cao作台,正好形成一个“l”型。

    至于最后一个模块则在五公里外,那里放着一块凹面镜,由三一学院的几位助教看守。

    凹面镜和旋转镜之间的连线与旋转镜和成像板连线垂直,也就是在‘l’左边那一丨的顶部横拉一条垂直的线。

    看到这里。

    想必有部分聪明的同学已经猜到到了。

    没错。

    徐云这次准备使用的,正是傅科发明的旋转镜测光法!

    上头提及过。

    小牛和惠更斯计算出来的光速数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视作权威。

    这种情况直持续到了1849年。

    当时一个叫做阿曼德·斐索的科学家受阿拉果启发,想出了一个精密的实验,从而打破了这个‘权威’:

    他设计了一个齿轮,将它放在了光源和镜子之间。

    当齿轮不动的时候,从光源发出的光从齿轮的缝隙中穿过。

    在经过镜子反射之后,又会穿过同一个缝隙被观测者观察到。

    当齿轮开始转动并达到一定的转速之后,光线在返回时,原先的齿缝刚好转过。

    光线就会打在齿轮上而无法被观测。

    如果继续将齿轮的转速加快,此时光线就会穿过下一个齿缝再次反射回来。

    整个过程不需要考虑人的视觉反应速度,只需要知道齿轮的齿数、转速以及观测者与镜子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光速。

    不过受工艺影响,这个方法还是有点问题。

    毕竟是在用齿轮遮挡光嘛,导致最终测出来的光速大概有5%左右的误差。

    所以后来的傅科——也就是搞出傅科摆的那位大佬,他想了想,就把齿轮改成了旋转镜。

    同时在流程上又进行了部分优化,将精度锁定到了28.9万公里。

    等到了迈克尔逊时期,他便又换成了八面镜,使得精度再一次得到了提高。

    徐云在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曾经发现。

    副本中由于世界线变动的缘故,给阿曼德·斐索启发的阿拉果并未提出测光的思路,他在大学毕业后便一头扎进了波动说的怀抱。

    自然而然的。

    阿曼德·斐索也就没有在一年前完成自己的齿轮测光实验。

    齿轮测光都尚且没有,就更别说傅科了:

    傅科比斐索大概晚一年半完成了旋转镜测光,傅科的灵感正是源自斐索的论文。

    所以在图书馆的时候,徐云就已经做好了预案,准备将光速测量作为一个切入点。

    只是没想到,这个机会会来的如此之快。

    当然了。

    或许有同学会问:

    不对啊。

    迈克尔逊的精度不是更高吗,为什么不用八面镜呢?

    原因很简单,说到底就两个字:

    场地。

    你别看斐索测光的步骤好像很简单,示意图上的距离似乎很短。

    实际上由于光速实在太快,齿轮根本挡不住光线,斐索的实验一开始是失败的。

    他只能不断延长实验距离和齿数,以及提高齿轮的转速,希望能挡住反射回来的光线。

    后世网上能找到斐索测光的图示,看起来距离好像很短,但实cao中的光路达到了8633米。

    至于八面镜嘛……

    不好意思。

    22英里,多来两个都能去伦敦了。

    因此几经思考之下。

    徐云最终选择了傅科发明的旋转镜测光法。

    其实旋转镜测光法的光路最短可以缩减到20米左右,但徐云为了能让实验更具热度,便选择了五公里这个剑桥大学能腾的出来的数值。

    在20米的场地内做实验,和在五公里的场地内演示,吸引来的观众完全将是两个概念。

    反正光路和旋转镜转速是符合正相关的,光路一长,对应调整好转速就完事儿了。

    当徐云来到场地边上时。

    法拉第正与斯托克斯一起站在cao作台边,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他们的表情带着明显的疑惑,但也隐约可见少许的明悟,似乎将将触碰到了某些边界一般。

    徐云见状走上前,对着几位大佬依次打招呼:

    “阿尔伯特陛下,惠威尔院长,法拉第先生,斯托克教授,晚上好。”

    “嗯?”

    发觉徐云出现,法拉第顿时像是读者见到了作者更新一般,一把将他拉到了身边:

    “罗峰同学,你这套设备的思路是什么?快和我详细说说!”

    见此情形。

    徐云尚且未作表示,一旁脸色始终有些紧绷的威廉·惠威尔,心头不由微微一松。

    威廉·惠威尔虽然发明了‘科学家’这个词,不过他本身的主攻方向还是在哲学领域。

    他在物理这块的知识虽不算一无所知,却也相对有些贫瘠。

    因此他虽然全程参与了这套设备的准备过程,心中却始终没有底。

    但从法拉第的这番话来看……

    徐云准备的这套设备,似乎还真有些说头?

    徐云的手腕被法拉第拽的有些疼,不过他也不好意思让对方松手,只好沉吟片刻,对法拉第说道:

    “法拉第先生,这套设备是肥鱼先祖设计的光速测量体系,叫做旋转镜测光法。”

    接着他又一指斜对面的旋转镜,解释道:

    “首先呢,光源处开始打光,调整旋转镜的位置,让它能将光源的光正好直射到五公里外的凹面镜圆心。”

    “这样一来,这段光会先到达凹面镜,然后返回到旋转镜。”

    “回射的光经过旋转镜折射,会打到我们身边的成像板上。”

    “我们只需逐渐调整旋转镜的转速,进而调整光斑的位置就行了。”

    “等到光斑的位置移动到最佳,我们便可以搜集数据,开始计算光的速度。”

    法拉第一边听一边眨眼,等到最后,眨眼的频率已经和振动棒似的了。

    片刻过后。

    他无视了身边的阿尔伯特亲王,旁若无人的走到cao作台边,拿起笔和纸画起了示意图。

    “光源s……半镀银的镜面m1……”

    “透镜l……旋转镜m2……”

    “m2反射到到凹面反射镜m3……”

    随后他的笔尖顿了顿,看向徐云,问道:

    “m3镜面的曲率中心在哪里?”

    徐云一指旋转镜,毫无迟疑的答道:

    “镜面的o轴上,3/4的位置。”

    法拉第没说话,呼的一下又计算了起来:

    “o轴……那就没错了,会发生对称反射……”

    “s′点产生光源的像左移……”

    一旁的斯托克斯与其他几位教授见状,不由也走到了法拉第身边,讨论起了示意图。

    在场的大佬们不说眼下全球顶尖,至少普遍都处于物理领域的第一梯队,能力自然是不用赘述的。

    他们想不到试验步骤属于灵感问题,和理论知识没太大关系。

    如今徐云将整个cao作流程一公布,以他们的能力自然很快便可以分析出具体的原理了。

    “……所以反射光转过的角就是光路的近似角了?”

    “不不不,应该是它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