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
一旁的老苏见状,主动开声解释道: “清照,小王乃是老夫前些天救下的落难之人,故而早先只安排他做了个仆役。 如今他立了新功,已入了府上门客名册,自是不能再穿那些杂服了。” 小李这才恍然的点点头,随后朝徐云扬了扬手中的纸片: “王林,你可记得此物?” “……” 徐云眼中浮现出一丝无奈: “当然记得。” 小李有些闷闷的看了他一眼,一脸怨念的道: “王林,你可知晓,几日前从你口中听闻科学一道后,小女接连数日夜不能寐。 细思诸般生活百态,发现类似茶迹、纸片一类常见却神奇之事不知繁几。 昨日我前往酒肆饮……咳咳,为父亲购置酒水,意外遇见了简王殿下。 一番交谈过后,简王殿下亦对科学之道心有期待。 因此今日特意前来苏伯伯府上寻你,还望你为我与简王殿下解惑。” 其实按照赵似的猜测,徐云未必就是掌握知识的源头,毕竟老苏可是一位时代巨匠来着。 小李一开始也对此报有几分怀疑,不过在听闻徐云刚入府没几天后,她就立刻把老苏的可能性排除了。 果不其然。 在听闻科学二字后,一旁的老苏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意外,以及一丝预料之中的表情。 只见他意味深长的道: “果然是常见现象呢……” 徐云: “……” 随后老苏又朝徐云瞥了一眼,忍不住道: “也是风灵月影宗的隐秘?” 徐云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没错。” 实话实说。 那天他在给小李炫技之前,其实是考虑过这样做的后果的。 不过在徐云看来,小李可是一位资深的文学爱好者,地位上也与自己相差甚远。 因此纵使这姑娘产生了兴趣,多半也不会再和自己有所交集。 结果没想到。 这根小豆芽压根不按套路出牌,今天就大张旗鼓的找了上门。 只能说后世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对于这个时代的人的冲击力,要远高于徐云的预期。 而且这姑娘亲自上门也就罢了,居然还把赵似这个宋徽宗的亲胞弟给带了过来。 女人真烦啊.jpg。 不过俗话说得好。 虱子多了不痒,欠更多了不愁。 当好奇宝宝从老苏一人增长到了三人以后,徐云发现自己似乎反倒有些看开了。 随后他想了想,说道: “既然李姑娘和简王殿下亲自前来,小人自然也没拒绝的道理。 老爷,可否烦劳您为小人准备一些东西?” 老苏在这些天已经对徐云有了不小的信任感,因此也没多问,当即应允: “你需要何物?” 徐云想了想,说道: “一间屋子,少许石灰、制作针筒的模具和一块涂满黑漆的木板即可。” “此事不难,半个时辰内定能准备完毕。” 老苏很有底气的给了个时间,随后有些好奇的道: “小王,莫非你准备传授科学之道?” 徐云摇了摇头,谦虚道: “传授不敢当,只是分享交流而已,况且科学的范围有很多种,今日我们只谈其中一类……” “哪一类?” 徐云沉默片刻,目光深邃: “格物之学!” …… 第129章 老苏的合理脑补 一个多时辰后。 一处比较偏僻的院落内。 只见此时此刻。 老苏的手中正拿着一根短棒,饶有兴致的在一处涂油黑漆的木板上写着《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过了一会儿。 咔哒—— 也许是书写太过急促的缘故,短棒应声而断。 老苏这才作罢,随后转过头,双眼发亮的看向徐云,有些急促的问道: “小王,此物如何称之?” 徐云看了眼已经被老苏用掉了一半的短棒,心中庆幸自己多造了几根的同时,嘴里也不由道: “此物名曰……粉笔。” 一个多时辰前。 在谢老都管凑齐了所有东西后,徐云正式开启手搓起了穿越以来最简单的一个东西: 粉笔。 粉笔,这是一种后世很常见的教学工具,自制的难度也非常低。 在21世纪。 只要将黏土和爽身粉加水揉成面团的模样,接着放进任意一根管子里静置几个小时,一把简易的白色粉笔就出炉了。 眼下的宋朝虽然没有爽身粉这玩意儿,但猪的肥油还是有的。 在谢老都管将东西凑齐后,徐云将猪油和石灰交杂在一起,加水揉成糊状。 接着再把它们塞进原先制备针筒的模具中,通过硝石——就是从酸梅铺里买来的那些晶体生冰降温。 又等了一个时辰不到。 几根简易的粉笔便制作好了。 然而面对制作过程如此简单的物件,老苏却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从一刻钟前开始,他便不停的拿着粉笔在黑漆木板上写写画画。 时而写写诗文,时而画画圆形与三角形。 从情绪上看,甚至要比见到大蒜素和发电机那会儿还要兴奋一点。 至于老苏兴奋的原因,倒也很简单: 虽然他是当代的知名物理医学大家,但若论跟脚,他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读书人来着。 他曾经在学宫做过教习,退休后还在自己的老家京口搞出了个家族蒙学,亲自做起了老师。 因此在见到粉笔效果的瞬间,老苏便意识到了这个小东西与黑板的组合价值: 这是一套人教神器! 宋朝的经济虽然相当繁荣,朝堂上也是标准的重文轻武,但在教学手段这块,宋朝并不比其他朝代先进多少。 基本上就是老师一边诵读,学生跟着复读的填鸭式教育手段。 在文字方面,很多蒙学的老师只会告诉你这个字怎么读,但却不会告诉你怎么写——因为没有黑板这种工具。 眼下最接近粉笔黑板组合的,是一种名叫铁锥笔的东西。 它由铁杵磨制而成,尖端锐利。 生活中大多用于印玺及金属硬物的刻字,课堂上则与石墙或者木板组合,由老师在上面刻画教学。 这种模式学生的阅读体验暂且不说,对于老师的体力就是一个相当巨大的考验。 更别提这种锐利物体与木板接触时会发出的尖锐声了,具体的诸位可以想想指甲盖划过黑板时候的声响,能让你脚指头都扣的紧紧的。 因此铁锥笔的普及度一直都有限,也就是说在普众化的教学领域中,基本上没有类似黑板的工具。 只有部分比较负责任的老师,才会偶尔让学生汇聚到身边,给他们示范笔画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