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军阀在线阅读 - 明末大军阀 第138节

明末大军阀 第138节

    “今日咱们四处看了看,晒盐场的产能应该已经到极限了,剩下的便是正常的运转维持。另外对外销售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尽量不要和朝廷售卖的官盐对冲,以免给咱们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刘衍虽然是灵山卫的cao守官,可是这晒盐场出产的海盐毕竟还是私盐的性质,所以万事还是低调一点,闷头赚大钱为好。

    “是,属下遵命。”

    一天之后,刘衍带着陈勋、苗绍、许铭等一众来到位于铁撅山内的铁料场。

    负责这边防务的古镇巡检司巡检,前营右总百总郭铭绪已经提前在这边等候了。主事高云山和两个徒弟陈洛、汤原也一并在这边等候。

    “属下见过大人!”

    刘衍笑着招呼郭铭绪,说道:“走,咱们这两天可有的忙了,要将铁撅山内的所有矿场都巡视一遍。”

    “是。”

    目前铁撅山周围五十里的范围,基本上都被郭铭绪派兵封锁住了,这边驻有一哨新军将士把守。

    经过两年的发展,这边不仅仅只有铁料场而已,而是陆续开挖了数量众多的矿藏。

    在铁料场周边,刘衍先后批准新开采了煤矿、采石场、石膏矿、铅矿、铜矿、锰矿、伐木场等等,几乎将铁撅山山谷一带挖了个遍。

    为此高云山陆续招募了大批的人手,这些矿藏大约聚集了一千三百余人,每月挖掘、冶炼的各种矿藏数量十分可观。

    “高主事,介绍一下吧。”

    高云山如今在铁撅山铁料场这边风吹日晒的,变老了很多,但是精神状态却非常好,一双眼睛内充满了干劲。

    “是,大人。”

    经过高云山的介绍,现在铁撅山这边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矿业基地,高云山便是这边的主事。

    其中铜矿、铁矿、煤矿、铅矿、锰矿、石膏矿的产出基本上都要供应火器督造处和兵甲督造处,用作新军兵备的打造,以及相关装备的打造。

    如今铁料场这边已经竖起了三十座高炉,每月可以熔炼精铁数万斤,其余铜、铅、锰的产量也有数千斤,基本上可以满足新军兵备的打造消耗。

    煤矿的产出也基本上都用于冶炼,高云山还专门在铁料场的旁边修建了一些焦化炉,然后用焦炭来冶炼,大大提高了各种金属的质量。

    “大人请看,那边的山峰后面,便是一处采石场,每月可以产出上万斤的花岗岩等各种石料。在大人上山的山道另一端,是一处木材厂。”

    “这两处的产出都是对外销售的,现在每月可结余八千多两,基本上可以填补铁撅山矿业基地的开支。”

    刘衍指了指汤原和陈洛,笑着问道:“现在他们两个各自负责什么?”

    高云山说道:“陈洛现在负责采石场、伐木场,负责对外销售,汤原负责矿业基地。”

    刘衍说道:“嗯,高主事你们在这边做的很好,铁撅山矿业基地可以自负盈亏,给本官解决了一大难题,节省了不少的钱粮。”

    经过这些天的巡视,晒盐场、酒坊、肥皂工坊三处产业,每个月的收益在十一万多两银子,加上各处少许的田税等收入,最多就再有几千两银子的收入而已。

    而现在刘衍麾下有九万多新军将士,光是军费开支,每个月就有四万两银子,另外加上养兵的费用、火器督造处和兵甲督造处的开支,以及各处的其他开支,每个月还要再加上二万两左右的开支。

    虽然如此算下来,刘衍每个月可以有五万两银子的净收益,可是这些银子还要分出一部分采购粮食,作为军粮的储备,还要向山东都司缴纳税赋等等。

    实际上刘衍每个月最多也就剩余三万多两银子而已。

    这笔银子看上去很可观,但是却不禁花,在刘衍发展实力的计划中,许多事项都非常耗费钱粮,特别是随着扩军、铸炮、补充各种兵备的开始,以及整顿灵山卫上下,在张耒的主导下,各地火路墩和屯堡都在开荒、准备春耕事宜,刘衍可谓花钱如流水,手中的钱财急剧减少,即便每个月有三万两银子的纯利,但是府库也见不到什么存银。

    于是刘衍在返回灵山卫的路上,便开始思索新的赚钱门道。

    第二百零七章 玻璃工坊

    时间来到二月底。

    此时灵山卫各地的春耕已经开始,管屯官张耒带着一众下属终日巡视在各处百户所、火路墩和屯堡,督促各处开始播种。

    刘衍为此也知会钱粮官岳明,命其准备一部分钱粮,随时支援张耒支出的春耕事宜,千万不要误了农事。

    眼见今年的秧苗已经陆续种下,刘衍心中畅快,这些秧苗便是整个灵山卫的希望,只要今年风调雨顺,各处百姓手中便有了存粮,刘衍也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

    刘衍思索了一圈之后,认为眼下既可以赚钱,又可以为以后的发展做积累的产业,便非玻璃产业模数了。于是刘衍在前阵子巡视各处,确认灵山卫各方面都运转正常之后,刘衍就开始做玻璃的前期准备了。

    在前世,刘衍虽然只是一个熟知历史的大学生,可是对于玻璃,这个时代称之为琉璃的制作工序,还是非常了解的,具体的制作流程在后世网上已经非常普及了。

    如今灵山卫已经尽在刘衍的掌握,刘衍便准备把玻璃搞出来,进一步扩大灵山卫的收入。至于玻璃工坊的位置,刘衍依旧准备定在大盘堡。

    随后刘衍找来钱粮官岳明、商事官宋功明,命岳明立即调集钱粮、招募工匠,在大盘堡外择地修建玻璃工坊,先将工坊的围墙、房屋等设施修建起来。然后命宋功明去高价寻找玻璃工匠。

    建造玻璃作坊最先需要考虑的是建立坩埚炉,这是重中之重。烧制玻璃需要把纯碱、石灰石、石英等混合在一起的原材料加热到一千五百到一千六百度,寻常的炉子肯定不行,这个温度已经与炼钢的温度差不了多少了,需要专门的人才修建专门的炉子。而且盛放原材料的坩埚也需要专业人才制作。

    这个时代最常用高温烧制产品的就是烧瓷器的匠人了,刘衍准备让宋功明找几个烧瓷匠来为自己制造玻璃。此时专门烧制玻璃的工匠大多在朝廷中控制着,刘衍轻易也找不到,就算找到了,强行寻找的话也会引起朝廷的注意。

    接到刘衍的命令之后,宋功明便带人在各处打听,几天后来到胶州城内。

    经过这几天的打听,宋功明得知这里有瓷匠,便亲自带上几名墩军骑马赶来,一起过来的还有自己的侄子宋灌。

    “你跟来做什么?”

    宋灌笑着说道:“叔叔,cao守大人可是要烧制玻璃啊,这可是大生意,我有意毛遂自荐,帮着cao守大人支撑玻璃生意。”

    “你?”

    宋功明微微皱眉,说道:“我一直想将你提拔一下,充任哪里的总旗、百户,可是你就是不愿意,说什么自己的前途不在军伍上。你也不想想看,cao守大人为何会有今日的成就,不就是靠着手中的强悍新军吗?你跟在cao守大人身后,难道还怕没有军功可拿?”

    宋灌说道:“我自认为没有上战场的勇气,也没有领兵的才能,只是有些小聪明罢了,正好用在经营之上,此番cao守大人要筹建的玻璃工坊,正好是一个机会!”

    宋功明见状只好叹息一声,对宋灌妥协了:“好吧,咱们先办正事,回去之后我跟cao守大人说一下,看看能不能举荐你。”

    “哈哈,那就多谢叔叔了。”

    话说宋功明、宋灌二人在胶州城内打听了一阵,知道在这个县的北面有一个北岭村,据说一个村全是烧瓷器的,其中要数史家的青花瓷烧得最好。

    于是宋功明直接花钱请了一个城内的游手带路,找到了北岭村史家。

    那史家的房子很大,在北岭村中间占据了一大片土地,是个独门独户的大院子。宋功明和宋灌站在院子外面看了看,只见里面有几个竖起的粘土炉子,大概就是史家烧制瓷器的炉子。

    宋功明在门口递上名帖,便有一个史家人跑了出来,恭恭敬敬的把宋功明和宋灌带到了正堂。

    正堂上,史家的族长看到宋功明一身千户官服,急忙行礼说道:“官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宋功明笑了笑说道:“免礼。”

    史家族长请宋功明入座,让宋功明坐在主位上自己陪在下首,又让仆人送上了茶水。宋灌则是站在一边,打量着屋内的情况,只见正堂内的摆设很是讲究,虽然称不上奢华,但是也是中上之家。

    双方寒暄了一番,宋功明知道了史家族长名叫史四升,看样子大概有四十多岁,言谈举止之间,显得很是精明。

    宋功明显然也注意到这一点,喝了一口茶水便直奔主题说道:“不知道史公经营这个瓷器作坊,一年有多少利润呢?”

    史四升见这官爷上来就问自己收入,不免有些尴尬,想了想说道:“我史家六口人烧瓷,一年除了吃穿用度,也有百余两的利润。”

    想不到这史家人一年利润还挺高的,算上六口人的用度,史家一年起码有一百五十两银子的收入。别人收入高,你挖墙脚需要的银子就要更多。

    此时宋功明心里有些rou痛银子,脸上却不动声色说道:“这样,我出二百五十两一年,聘请你们六口人去灵山卫为我做事情,如何?”

    那史四升愣了愣,问道:“灵山卫?官爷要烧什么?”

    宋功明说道:“我要烧的是玻璃,需要一些人手!”

    史四升摇头说道:“官爷,恕小民不识抬举,但我们史家家传数代烧瓷,那是几百年的产业了,不愿意离开北岭村失了这份产业!”

    宋功明心中冷笑一声,说什么不远失了产业,无非是想要再提高一些筹码而已,于是吸了一口气,说道:“我愿意出三百两银子,史家六口人每人每年给五十两银子,怎么样?史公考虑考虑?”

    那史四升微微变色,佯装思索了许久,然后说道:“既然官爷如此有诚意,老夫如果再不答应,那就显得未免不近人情了。也罢,官爷容老夫几日料理家事,两天之内,老夫一定带着家人动身前往灵山卫。”

    宋功明笑着答应下来,随后想起刘衍的吩咐,便问道:“对了,史公会建窑吗?”

    史四升看了看刘衍,笑着说道:“我当然会啊!从建窑到选坩埚,再到塑胚、烧窑,我是全都会。”

    想了想,史四升又说道:“可是建一个瓷窑要买各种材料,成本就要几百两银子,其中的花销可是不少的啊。”

    “哈哈,银子的事情不是什么难事。”

    宋功明说道:“我先回去,史公尽快赶来,到了灵山卫就直接到指挥使衙门报到。”

    “呵呵,好的。”

    回到了灵山卫,宋功明将此行的情况汇报给刘衍,并且向刘衍推荐了自己的侄子宋灌。

    刘衍对这个年轻人印象很深,当即答应下来,任命宋灌为玻璃工坊的主事。同时,宋功明答应付给史四升一家的工钱,刘衍也认了下来。

    数日之后,史四升带着五口家人来到了灵山卫城,众人冒着寒风一路跋涉,到了指挥使衙门的时候,已经冻得瑟瑟发抖了。

    刘衍亲自接见了众人,在宋功明介绍一番之后,史四升一家很是激动,纷纷叩拜行礼。

    刘衍笑呵呵的让众人起来,聊了一会儿,便强调了一番保密规定:“如果你们保证不了,今日便可以回去了,本官会发给你们路费。如果你们愿意留下来,就必须要守规矩,否则本官是会严惩不贷的!”

    史四升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当即答应下来,拍着胸脯保证绝不会乱了规矩。

    于是刘衍就把自己设计的玻璃窑子图纸展示给史四升看。图纸上的窑子除了主炉、储热室,刘衍还设计了一个退火通道。

    所谓退火就是控制温度变化让高温材料按适宜速度逐步降温,消除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如果不消除残余应力,玻璃是会自己裂开的。

    刘衍和史四升说明:这个窑子的目的是把坩埚中的玻璃原材料加热到比烧瓷还要高几分的温度,让材料完全融融变成玻璃液体,加入硝石去色,然后进入退火通道退火,最后用食盐澄清去泡,灌入模压器中模压成型。按这个思路,刘衍让史四升设计玻璃窑子。

    史四升果然是个老瓷工,刘衍说的各种后世技术他一点就通,拍胸脯说能把这窑子做出来。

    刘衍当即给了史四升一千两银子支用,让他采购各种材料。刘衍还在灵山卫城东南划了一块土地给史四升做厂房,那边岳明已经雇佣了数百工匠日以继夜的修建工坊房屋。

    同时,宋功明站出来说道,自己已经雇了两百个杂役给史四升做帮工和学徒,让他们跟着史四升建烧玻璃的窑子,待到玻璃工坊正是投产之后,这些人便全都是烧制玻璃的工匠。

    “这位宋灌是本官手下的小旗官,今后他便是玻璃工坊的主事,史老便是工坊的主管,希望你们二位能够齐心协力,让玻璃工坊早日正式投产。”

    宋灌笑着与史四升抱拳见礼,二人寒暄几句,很是客气。

    待到送走几人,让他们抓紧时间各自忙碌去,刘衍便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铁撅山矿业基地去。

    那边有现成的石灰矿,刘衍让高云山从这个月起,每月运送一定数量的石灰到玻璃工坊,另外还要在山中寻找石英、长石、硼砂等矿产,如果能够找到,那就尽快在铁撅山那边进行开采,作为玻璃工坊的原料产地。

    当然刘衍知道即便铁撅山那边有这些矿藏,要开采出来,并且做到持续供应玻璃工坊,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时间和钱粮的投入。

    所以刘衍准备先以采购的办法解决玻璃原料的问题,然后等到自己的玻璃原料矿开采之后,再逐步减少对外采购,最终做到所有工坊的原料全部自给自足,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

    第二百零八章 烧制玻璃

    到了三月中旬,经过数百工匠日以继夜的修筑,刘衍的玻璃工坊终于建好了。

    同时在史四升和两个儿子的指挥下,工匠们在玻璃工坊里造好了二十个坩埚——都是史四升找专门的坩埚工匠用最好的瓷土烧的。玻璃窑点火后,坩埚在窑里烧了两天,烧得白热,史四升才确定可以把原材料放进坩埚里烧制了。

    刘衍听到消息,便高兴的来到灵山卫城外面的玻璃工坊,准备在这里指导烧制第一炉玻璃。也是为了进行前期的试验,刘衍让史四升带着工匠们在不同的坩埚里,放置略有不同的原材料:有的坩埚里只有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有的坩埚里这三种主要原材料配比不同,有的坩埚里加上一点硼砂,有的加上一点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