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从陈桥到崖山在线阅读 - 国之少年篇

国之少年篇

    他们以黄河大改道之后留下的梁山大泊为根据地,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聚众起义,官军莫敢撄其锋。这时,亳州知州侯蒙上书,不如招安宋江,让他去给宋朝平定方腊起义。有这样的好事?宋朝当局当即任命侯蒙为东平知府,负责招安宋江。但侯蒙还未上任就死了,宋朝不得不再任命张叔夜为海州知州。张叔夜抚剿并用,终于使得宋江投降、起义平定。

    不过方腊起义却绝不是受招安的梁山好汉们去平定的。解决方腊的,还是童贯那15万大宋西军!以一份自作主张的“罪己诏”解散起义军的人心之后,童贯展开了进攻。这样就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了,因战况是一面倒,没相持、没决战,方腊的人不断溃散、败退,直到他逃回老家青溪,宋军包围了整个青溪。4月26日,擒住了方腊。

    过程很单调、很枯燥?也许。如看正常史书就是这些。但在这些单调里隐藏着无数激流,不久后名扬天下、纵横无敌的国之将帅们,都在这时崭露了头角!南征方腊,正是张俊、刘光世、吴氏兄弟、韩世忠等人崛起的时候,他们都参加了。可以说:这是他们成名的跳板…

    距离1103年介绍他们时,已过去了18年,当年的少年们都长大了。这些年里,他们每个人或辛辛苦苦打生打死、或悠哉游哉混日子,都有了各自一点点成绩。

    先说刘光世,这位将门之子过得很顺。他不必从基层做起,他老爹刘延庆早把路铺好了,起点就是三班奉职。随着一年年长大,升到了防御使、鄜延路兵马都监。至于打仗嘛,他也实习了几次,毕竟刘延庆是西军主将之一,这些年的宋夏之战,上战场实在很平常。但硬是没刘光世的战绩记载…

    这就是刘光世一生写照,他是宋朝有名的将军、名列“中兴四将”之一,可就是找不出他有什么光辉或惨烈的战绩!

    人家就是能顺利、快速、名利双收的往上爬,哪怕老爹不在了。没人关照,仍不耽误他往上爬…所以后来有人很疑惑:他到底叫刘爬爬呢?还是叫刘跑跑?

    而在这次集体行动里,还是不要打扰他了,让他在父亲的羽翼下继续爬一年。一年后天地动荡,他的衙内生活也要开始改变了…

    接下来是张俊。18年前默默走进西北军营的少年现在有官衔了,是承信郎。翻下宋朝官衔系统表,这衔大致相当于三班借职。参照上面的刘光世,人家起步就是三班奉职。人和人真是没法比!同一个官衔,张俊是走遍宋朝江山,从大西北打到大西南。血战近10年才勉强得到的!

    他16岁进入西军当上三阳弓箭手,一直混在底层,默默无闻。1115年卜漏之乱,大宋西军精锐入蜀平乱,张俊很幸运的在参战部队里。杀得满身血腥,终于脱离了大兵身份。回到西北,他当上了都指挥使…再与西夏开战,张俊没挤进主攻队伍里,让富贵从手指缝里溜走了,不过他是从攻者,军功见者有份。分了他个小小的“承信郎”

    这就是张俊的命运,他有力、有才,可惜的是没根基、没运气,这两个极端让他心灵强烈扭曲着“我要富贵”这种心灵呐喊一直伴随着他从少年走向青年、从青年走向中年。岁月蹉跎、时日无多,留给他的机会更少了,于是当机会终于来临时。他会加倍凶狠、无所顾忌的扑过去!拦在前面的不管是什么,哪怕天地难容、背信弃义,也别想挡住他!我要富贵!

    吴氏兄弟过得更平淡,比张俊还要平淡。哥哥吴玠生性沉默寡言,每天除练习弓马。就是静静读书。久而久之,连军营里都会忘记他。在这18年里,他隶属西北泾原军,托宋夏之战老断断续续、不停在打的福,他渐渐升了点官。是义副尉、队将。就是个小队长或大队长…他弟弟吴璘更安静,从始至终是哥哥的影子。哥哥是大队长、他是小队长。哥哥是小队长、他是小班长…

    韩世忠是国之少年中的异类,在18岁那年他突然感触,对当职业混混的日子厌烦了,那做什么呢?看了看自身条件,不当混混当山贼、不当山贼去当兵!他走进了军营…

    进军营先测试,韩世忠挽强弓、骑劣马“勇冠三军”入伍没几年,宋夏战争开打,韩世忠随军出塞,第一战在银州境内的一小城,西夏人躲在城里固守,拒绝出战。韩世忠一个人冲上城去,斩关杀将,把敌将人头扔出城外。宋军士气大振,一涌而进。

    第二战在蒿平岭,那里被西夏人包围了,韩世忠率精锐骑兵去解围,他顺利完成任务,可觉得不过瘾。他从小路又回去了,这时敌军云集,众寡悬殊,韩世忠不仅没跑,反而率人马杀了过去!在几十万人厮杀的战阵中,个人再猛也没啥效果?可韩世忠不同,他一生玩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总能用极少数兵力扭转战局,干出不可思议的事!如这时,他居然把敌人给打退了。退了后他还是不过瘾,他问抓来的俘虏“喂,那个骑兵很厉害嘛,他是谁”中奖了,那是西夏驸马,叫兀移…韩世忠跃马过去,一刀砍倒!接着继续砍下去,直到西夏人全军崩溃…

    这一战后,大宋西军整个军营里全都知道有一空前猛人诞生了!可事情干过了头总会有点副作用。等论功行赏时,这种战绩报上去,连主帅童贯都不信了“骗人是吧”大太监觉得郁闷“骗人居然骗到了俺头上?哼,这么多功劳,有一个是真的就不错了!对!就只给他记一次功”

    消息传来,整个大宋西军都为他鸣不平!凭什么?这世道连英雄都没法当!反观韩世忠本人倒没什么,在他心里,这不过多砍了几个人、少拿点工钱而已,难道以后再砍不着了吗?切!急什么!

    于是他转身蹿进军营深处,去喝酒打架找乐子去了。机会很快就来了,他很幸运,被调上最前线,去当工程兵。

    前面说过:从范仲淹开始。宋朝不断在西北修堡垒,步步蚕食,把西夏人生存空间挤掉。这一条是行之有效的,每一代西军都在做。现在轮到韩世忠。巧合的是他所在的工程队,隶属于刘光世老爹刘延庆…

    韩世忠他们刚盖个堡垒,起名天降山砦,就被西夏人占领了。这很窝火,但也平常,这种事在宋夏边境常有的。可韩世忠受不了,这是他盖起来的!他半夜起来,独自一个人摸上寨墙,手起刀落砍了两个西夏人,想了想。这年头杀人讲证据的,不然童太监不认账。他回身把两个人头切了下来,之后又想了想,杀人也要看时间、地点的。散步时杀的和半夜爬墙杀的,难度不一样的。于是他顺手把天降山砦的护墙毡子割下两块。带回了营里。之后这样的事他又做过两次。

    18年过去了,他做到了“勇副尉”简单说:是比兵蛋子大一点的兵蛋子。这简直是欺负人,最后连西军高层们自己都看不过去了,在韩世忠跟着童贯过长江打方腊时,补偿性地给了他个偏将头衔。韩偏将高兴了些,这直接导致了他对战场的渴望。历史证明:这次南征,几乎所有风头都被他占尽了!至于最后结果嘛?请参照之前打西夏的时候…

    1121年。国之少年中最小的那个人仍远远游离在主流之外——岳飞!这年他19岁了,还是一农民,在别的少年走遍了山河大地、血染征衣,心灵里浸渍了名利、愤郁时,他始终生活在农田里,为每年每季能多打些粮食费尽心机。

    岳飞的成长是困苦的。《宋史岳飞传》记载:他刚出生还没满月,黄河在内黄大改道,滔天的洪水里,他mama姚氏抱着他坐进一大缸,顺水漂流才得了救…未满月。便连自己的家园都没了。

    当然也有不同说法,现代研究宋史的大师们引经据典,说这事是没的。原因有三:1北宋末年,黄河并不流经内黄县境内。2岳飞生日是1103年2月15日,农历二三月间,不是黄河决口的时段。3除《宋史岳飞传》外的其他史书,没记载黄河这一年曾在内黄决口…可这能证明什么呢?证明岳飞从小生活优越、衣食无缺?所以一生所作所为都没什么了不起的?事实是哪怕没这场大水,岳飞生活仍困苦,他出生在贫瘠土地上、长在贫困的农民家里。这决定了他童年、少年只能过着勉强温饱的日子。在这种生活里,他没法接受最起码的私塾教育,认字看书都由父母教导,也没法吃到好东西,正常来说,他身体素质会非常一般?

    但岳飞天生神力!挽弓能300斤,开腰弩8石(接近今1000斤)这种力量是有宋一代的巅峰!在当时,只有韩世忠能与之匹敌!洒脱的韩世忠,凭着这种勇力,无论当混混还是当大兵,都逍遥快活。而岳飞生性沉厚忠义,他心里有一道道门槛时刻制约着自己,永远不要行差踏错。这让他在做农民时越活越累,最后连温饱都保持不了,得出去给别人种田打工了!

    岳飞老家是相州汤阴县,他打工的地方是相州最著名一户人家,安阳县韩氏的“昼锦堂”这名字很嚣张,典故出自项羽那句败家名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西楚霸王就死在了这句话上!典故这样差,为什么还有人用呢?因用的人百无禁忌。他就是北宋史上的异类——韩琦!

    韩琦当官,堪称两袖金风,给家族留下了丰厚遗产。昼锦堂是集庄园别墅于一体的超大建筑群,光是田产就不下数千亩,在目前这到处刮地皮、全民族集体破产的时代里,是非常抢眼的。可像李彦、杨戬这些人,却从没把目光瞄向这块地。韩氏一门权贵,在徽宗初年还有韩忠彦当过首相,到韩琦孙子这辈还能出使辽国,是地道的特权阶级,向来免税免役免欺压。这实在是个理想的打工地点,岳飞就投奔了这里。在昼锦堂,岳飞做着两份工,一个是农活、另一个是保安。

    据说有次韩家被100多个强盗围攻,岳飞登上围墙,一箭射死匪首张超。这是岳飞在历史里射杀的第一个人,同时解救了韩氏的危难,却对自身命运没什么改善。改善什么?韩氏门下有多少将官折腰,连鼎鼎大名的狄青也得躬身站在韩琦的阶下!小小一农民,会射箭又怎样?还不是个人下之人?这样的生活,还要再过两年才结束。那时岳飞会走出这片小天地,到外面的广阔世界闯荡。是的!他起步太晚了,晚得错过了好多精彩时段。但冥冥中自有天意,2年后他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正是中原陆沉、天翻地覆的关键时刻!

    1121年,岳飞还在忍耐中。没办法,他家里有老有小,都等着吃饭。忘了说:岳飞15岁结婚,妻子是比他大些的刘氏,在他外出打工前,第一个儿子岳云已降生了。有人说岳云不是岳飞亲生的,是义子。这其实和前面那次决堤一样,是或不是,有什么不同吗?重要的是岳云是岳飞的好儿子,他一生追随父亲。

    于公,他是父亲最得力的部下。于私,他生死都和父亲在一起…这,就足够了!

    回到江南睦州青溪县,这片青山溪谷战云密布,成了一死结。这道难题是宋朝开国161年来从没出现过的,哪怕仁宗时狄青远征岭南,都没这么难!

    山里,起义军负隅顽抗,这是跟着方腊走到底、连宋朝皇帝罪己诏都不信的受苦人。山外紧紧包围着15万宋军,这是宋朝当时全部家底,按实力计算,这是比狄青南征时都庞大的军力,无论如何,战斗力要远远超出种田耕地的农夫。可童贯却不敢强攻!

    第一是地理不熟,青溪县山很大、洞口很多,钻进去就走不出来。第二,方腊是敢拼命的人,他童贯敢吗?不用说拼光,只要折扣过30%就是不敢想象的灾难!之后拿什么去抵挡西夏、去联金灭辽?都得指望手边这些兵,这是绝不能有损耗的!但不打进去,方腊能灭掉吗?

    这道难题困住了所有宋军,多少身经百战的将军谋士都想不出办法来。死结拧得越来越紧,这时没人注意到:有一个大兵身影悄悄溜出了军营,摸进了青溪山里。

    这人避开了山路,潜入幽暗的深谷,他不知道方向,只是想当然往更深更暗的地方走。他想得很简单:无论谁想藏在深山里,都是越险越深越难走的地方才行,方腊就应在那种地方躲着?但理论和实际真的有差距啊!山好大,要找到什么时候才能把方腊摸出来?

    有困难,可难不住这个人。这人在山里转来转去,据说是突然间遇到一深山里生活的女人。这是多好运气啊,不仅遇到原住民,且该原住民还告诉了他方腊藏身的具体位置…

    知道地点后,他一个人就摸了进去,根本没想着回去找援兵。在他心里,这是钱、这是官职、这是英雄扬名立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