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昭昭明月[双重生]在线阅读 - 第206页

第206页

    那厢端敏长公主一句话没说,木愣愣地被两个老嬷嬷扶上了一辆简陋的马车。这辆马车将要驶往皇陵,今后余生没有例外,端敏长公主要一直在那里度过。

    最后离开城门的那刻,夫妻二人默契地都回头望去,直勾勾地盯着,直到城门化作一个小点消失不见。

    姜昭的身影至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

    昭昭竟也不来送自己的父母一程。老夫人没有看到姜昭,有些生气。在她看来,天下的父母再是不对,儿女也不可以如此绝情。

    祖母,天气这般寒冷,三jiejie的身体一直不好,如何能出来呢?万一受了风寒,岂不是又要有事端生出?出乎意料,姜曜还没有开口,姜晚第一个出言为姜昭说话。

    托姜昭和陆照两人的关系,她与随国公幼子的婚事还没有黄,再过十几天就要嫁入随国公府,此时对着老夫人说话也没有从前那股畏畏缩缩的模样了。

    脸色和神态看起来,也比穿着富贵的姜晴好的多。

    五meimei如今越发有底气了。可惜,有一句话四jiejie要说给你听,莫要以为嫁入高门就是好事。姜晴阴着一张脸,眼神中的冷漠吓得姜晚往自己的母亲陈氏身后躲了躲。

    姜晴嫁入高家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安国公府消亡,父亲官职被夺,再加上从前和高家的矛盾,可想而知她在高家过的是什么日子。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姜晴愈加消瘦,脸颊两侧都凹了进去,显得原来明艳的一个人十分的刻薄冷漠。

    四meimei若在高家受了欺负,可与那高五郎和离,如今姜家败落,高家应该轻易就会同意。姜曜闻言,语气冷淡地开口。从前,他们就执意阻止姜晴嫁入高家,奈何她就是不听。

    老夫人也附和,她对姜晴还是很疼爱的。

    不,大哥不必为我担心。高家是我的夫家,我岂能简简单单就离开?姜晴的眼中闪过一抹恶毒,托病秧子姜昭的福,高家人眼下还只敢对她冷言冷语,不敢做别的什么。

    高家,太子,呵,现在就能好过了?她用自己的嫁妆早就暗中收买了不少高家的下人,只要等到合适的时机一切就都不亏了。

    听她拒绝的话,姜曜再不开口。老夫人等人也难掩失望,不明白姜晴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姜晚是感知最敏锐的那个人,瞥见姜晴诡异的神色后背一凉,缩了缩脖子,她觉得四jiejie不是当高家是夫家,而是仇家。

    在仇人家里,还没兴起风作起浪,当然不能离开。

    姜晴察觉到姜晚的偷窥,神色一厉,一把握住她的手,五meimei,四姐的话你可要好好想一想。如今我们家变成这个样子,随国公府越差你才能过的更好。相反,要是那位皇子得势,随国公府更进一步,你的日子就难了,会被他们当做绊脚石一脚踢开。

    五meimei,你好好掂量掂量。

    姜晚使劲抽回了自己的手,咬着嘴唇心神不宁地躲开了姜晴的注视。

    她不过一个娇养在深闺的小娘子,还能管得了随国公府的兴衰不成?

    祖母安心在二叔府上,等到昭昭的婚事结束,祖母若愿意,可以到孙儿府上静养。最后,姜曜恭声朝着老夫人说道,话罢就径直回了公主府。

    他的背后,老夫人等人欲言又止。尤其是陈氏,竟然不由自主地跟着姜曜往前走了一步,神色颇为急切。

    他们都想问一问姜曜,姜昭下定乃至大婚当日他们可不可以出席?哪怕不以姜昭的亲人身份呢。

    奈何话没来得及说出口,姜曜就先走了,也没提到这茬。

    你不是有一个好外甥吗?大婚无论如何你都能去,急什么?何氏面带鄙夷地睨了陈氏一眼,分家以后她更看不惯陈氏和三房。

    三房家产分得一份,却丝毫不提孝敬老夫人的事情。陈氏更是从来没去过他们府上看望过老夫人一次。

    真真是个白眼狼!

    还不如那陆照呢,记着安国公府收留他的一丝恩德,顺带着也将六郎送进去了国子监。

    冲着这件事,何氏对陆照印象改观,rou痛地拿出了自己的珍藏准备给姜昭添妆。

    闻言,陈氏的脸上红一道白一道,尴尬地不知说些什么。她的好外甥的确帮了她忙,二话不说安排七郎进了国子监读书,也给了那随国公府的面子。可是除此之外,他闭口不谈自己同明月郡主的婚事,也不说让陈氏插手。

    甚至,陈氏连自己有没有资格去到现场还不确定呢。

    忙着五娘的婚事,竟没顾得上照儿那头。还好照儿同我说找了吏部尚书程大人帮忙,不然日后我可没脸去见我那苦命的表姐。陈氏打了个哈哈,握着姜晚的手虚张声势。

    被何氏看在眼中,她嗤笑不止,原来是找了其他人帮忙,也是,你外甥现今是三品的朱衣高官,你又是什么身份?

    安国公府一败,陈氏一样拿得出手的都没有。不像她,还有一个娘家可以依靠。

    陈氏被她嘲讽地连连喘气,想要开口讽刺回去,被姜晚拉住了。

    身旁还有老夫人在呢。

    好了,各回各自的府邸,昭昭的婚事等到大郎有空了再说。老夫人沉声开口,众人便散开,分别坐上了马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