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至少在这个时代是这样,那些要求人守法守礼的,却是最不把德礼刑罚放在眼中的。 大到一国,尊尊君为首;小到一家,亲亲父为首。君臣有别,上下有序,尊卑有分……所有这些规矩都在教人服从,让人听话。 而那些上位者,享受着规矩带来的便利,却不怎么会守规矩。 梁昭昭听了这句话,只觉得有什么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虽然她没有抓住,但正如雁过留痕,这个念头就像是一粒种子,埋在她的心中,会慢慢发芽、长大。 多年后,梁昭昭成了能够制定规矩的人,才恍然——原来父亲的一句话,为她提供了一条她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此时的梁昭昭并没有多想,她只是随意感叹一句,并没有太多的愤世嫉俗的念头。 她当然不觉得将妾室扶正合理,也不欣赏皇室“严于律人,宽以待人”的做法。只是,这些于她而言,又有什么相干?她没有闲情去管这些不公平。 她很快就被别的事情转移了注意力。 她要在离开越州之前把一切都安排好,还有父亲的提议——要不要去见梁氏一面,告个别,也让她有些纠结。 其实早在梁昭昭只见了梁禾,以及把自己回来的消息向苏木苏叶说了,而并未向梁氏透露分毫时,她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可现在,父亲一开口,她不禁犹豫了。 她原以为父亲会不太愿意她再多接触梁氏。 不管是从感情还是从理智上分析,她若拒绝,其实也无妨。 但是,因为她才和父亲相认,太在意父亲的看法,生怕他会觉得自己凉薄无情,以为她不重视他这个父亲。 她若连相处了四年的母亲都能这么狠心,那对抛弃她十余年的父亲呢? 她不敢冒那样的风险。 只是要梁昭昭演一出母慈子孝的画面,她也是不愿的。 她与梁氏本就不亲近,哪怕在知道对方是她的生母之后,仍是如此。 梁氏虽把她带在身边,其实心里对她隐隐有怨恨,怨她的出现才让父母和离,怨她不讨原来那位的喜欢……她又不是傻子,怎么会感觉不到? 再加上两人的性子是天差地别,本就话不投机半句多。 她们在周府也不住一个院子,相处就更少了,压根儿没有培养出母女情分来。 自从母亲相信她害了那个胎儿,她们就越发疏远了。 这次她落水后,母亲没有派人找她,而是轻易就承认了她的死亡,那一刻,梁淑英的女儿就真的死了。 如果周府没有出事,在他们把她已经死亡的消息散出去之后,若她即便活着找回周府,恐怕也会被当成骗子或是失心疯被打出去吧。 大约,母亲还是信了这种说法——她命硬,妨碍了母亲的运道。 被梁氏这样对待,梁昭昭并没有觉得难过,她只当梁氏是个对她有恩的陌生人,将来还了恩情就两不相欠。 当司安玥来问梁昭昭是否会去周府向梁氏告别时,她坚定地吐出两个字:“不去。” 她思来想去,还是不愿意在父亲面前做戏。 “你呢?”梁昭昭反问。 之前父亲问的是她们两个。 司行简当初带玥儿来这里就承诺过让她去探望梁氏,自然不会食言。 司安玥听到昭昭的回答和反问,轻声道:“我也不去。” 原本对司安玥来说,梁淑英是她暗无天日的日子里的一束光,是她的执念,可现在那些想法变了。 这些日子,她从昭昭的只言片语中勾勒出一个不甚清楚的形象,竟和她记忆中的母亲模样大相径庭。 司安玥突然想起之前路上父亲和她的谈话—— “你幼时,梁氏待你真的很好么?” “那你还记得她是如何待你的?有什么具体事件可以举例?” “你幼时有奶娘照料,到了五岁,你就开始独自居住。” “我待你不好,你那么小的年纪没有一个人关爱,自然想找一处温暖。” 当时她只以为父亲在挑拨她与母亲的关系,如今父亲那些有些残忍的话,让她醍醐灌顶。 幼时父亲对她太过严苛,她便会不自觉想到以前在后院的悠闲日子,会有“若是母亲在身边就好了”这样的想法。 时日久了,她就有一种感觉:母亲是那个最疼爱她的人,只是因为父亲,她才不得已与父亲分离。 大多数人是需要被爱的,缺爱的人有时便会把别人的一点好无限放大。 其实,她一直念念不忘的母亲,只是她给自己画的饼,免得自己捱不下去。 那就只留着记忆里好了。 司安玥和梁昭昭相视一笑,一个释然,一个淡然,都没有问对方原因。 司行简得知她们的决定后,只是轻轻一点头,仿佛早已料到。 他心中却在感概:梁淑英这个母亲做到这个份上,其实挺失败的,不像他,这么轻易就让两个孩子都向着他了。 其实梁淑英不算恶人,只是被继母养废了。她若是顺风顺水便罢,一旦遇见什么事儿,她就容易拎不清。面对别人的算计,她也是毫无还手之力。 司行简明白,梁淑英这样一个人恐怕很难安稳生活下去,可是他也不会把人带到身边照拂。 正如他和如烟说的,他又不是她爹,为何要多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