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40节
书迷正在阅读:第十三月、表姑娘她超甜、意外和敌国太子有了崽崽后、黎明沉眠[星际]、公主她总想和离(重生)、惊鹊、修界茶艺之争、不要碰我的兔尾巴、战死后我成了女装大佬[星际]、重生团宠:小娇妻又被扒马甲了
根据去年的经验,他这种情况基本就可以确认落榜了, 除非后面还有学校进行补录。 宋恂在离开海浦前, 特意带着媳妇和孩子回了一趟瑶水村,一方面是受老宋和孟团长委托, 替他们开解一下小儿子, 另一方面是抓紧时间跟老丈人一家聚一聚,毕竟下次再想见面就得是寒假了。 宋恒其实并不需要其他人的开解, 他自己就调解得挺好。 “考不上就算了,年底我就报名参军去,”宋恒语气颇为洒脱地说, “真去了军校我也未必能适应, 要是让我被什么通信工程, 信息工程之类的专业录取了, 恐怕都毕不了业!还是先在部队里当几年大头兵吧, 以后没准也能通过部队推荐上大学。部队推荐的专业肯定适合我。” 项英雄端起酒杯跟宋恒碰了一下,劝道:“你还年轻呢,得跟我家项小鸿学学, 今年落榜就明年再战嘛!她只是初中生, 而且还一孕傻三年呢, 她都敢坚持去考,你一个高中生怕啥?” “叔, 我不是怕考试, 关键是时间不等人啊。”宋恒灌了一口酒说, “年纪再大一点, 我恐怕连大头兵都当不了了, 真跟高考耗不起!” 苗玉兰觉得女婿这个弟弟就是性子太拗了。 去年明明已经考上了海浦林业学校,结果这孩子就是不肯去报到,好多人求都求不来的上学机会就被他生生放弃了。 今年报考的时候,他总算长了记性,三个志愿全都填报军校,还按照去年项小羽的经验,写了有条件服从分配。只去军校,其他学校不考虑。 好家伙,今年干脆连通知书都没收到…… 苗玉兰今天做了一大桌子菜,寻思安慰安慰这孩子,谁知道人家根本就没事,还跟一帮子男人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呢。 她将最后几道菜端上来的时候,安茹起身问:“娘,还有几个菜啊?我过去帮帮你吧?” “都炒好了,你帮我把那两个盘子端过来就行。”苗玉兰随口给儿媳妇安排点零活。 与什么家务活都能干的大儿媳不同,这个小儿媳基本没下过厨房,小时候吃哥姐做的,长大了就一直吃食堂,一道菜也不会做。 自打婚礼第二天,她用一道炒鸡蛋成功炒糊老项家用了十几年的大铁锅后,苗玉兰就再也不用她做饭了。 “你擅长什么就做什么,既然不擅长做饭,你就别做了。好好当你的车间主任,要是能得个地区和县里的劳模先进什么的,也是给咱老项家争光!” 安茹被婆婆激励了一通,对工作更上心了,结婚以后非但没有对工作松懈,反而还在每天下班后,拉着项远洋多加班半个小时。 “你加班就加班,总拉着我干啥?”项远洋已经被机械厂的男同志们调侃“不给力”了,结了婚居然还让媳妇天天加班。 安茹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在他后腰拍了一下说:“我在车间里累了一天,你还打算让我自己骑十里地回家?你要是不等我一起回去,我就重新住到单身宿舍去!” “你那间宿舍早就被别人占上了。”项远洋劝道,“既然觉得累,就早点回家嘛,那么累还加什么班!” “爹娘不让我做饭,那我肯定就要在工作上拿出些成绩啊!我今年要争当县级先进个人,你可别拖我后腿!” 项远洋蹬着自行车吐槽:“当了先进顶多给你发个茶缸子当奖励,又不能涨工资,你累死累活地争那个干嘛?差不多就得了!” “差不多?人死和人活就差一口气,那能一样吗?”安茹从鼻腔里轻哼一声,“县级先进个人的奖品早就不是茶缸了,去年县里给每个先进个人奖励一台收音机呢!” “收音机咱家有啊,大姐刚送了一台,咱不至于为了一台收音机累死累活吧?” “我要是能得一台收音机,就让你带到门市部去听,省得你平时呆得无聊。” 项远洋被媳妇画的大饼治愈了一些,经过一个岔路的时候,将车子拐了进去,“我买点荣盛的雪花酥去,明天早上给你当早饭吃。” 安茹心情很好地“嗯”了一声,决定再给他加点油,“要是今年能得先进个人,明年就可以安心跟你生个孩子了。否则怀了娃肯定耽误我得先进,你大姐就是因为怀孕生娃耽误了考大学!” 闻言,项远洋果然来了精神,像踩风火轮似的猛蹬了几下,又提要求:“那我以后在门市部等你。你们车间那些人都嫉妒我娶了他们主任,说话酸溜溜的。” 安茹一笑:“行啊。” * 距离党校报到还有十多天,宋恂夫妻便带着孩子去了省城。 主要就是想给这两个孩子多留一些适应时间。 他们夫妻平时还要在学校读书,老宋和孟团长也有工作要忙,所以必须得尽快给吉安和延安在幼儿园办理入学。 孟团长早在听说儿子要报考省委党校的时候,就提前打听好了军区幼儿园的情况。 在她的印象里,她家宋恂从小到大就没有在考试这方面出过岔子。 “军区现在有两个幼儿园都挺适合他们,一个是日托的,就是你们在海浦上的那种,白天送晚上接,但是这个幼儿园跟学校一样,寒暑假的时候不接收托管。另一个是整托幼儿园,可以把孩子全年放在那里,每周六将孩子接回来,周一的早上送回去。吃住都在幼儿园,但是得把户口和粮食关系迁过去。” 吉安和延安还不知道自己有可能一周只能回家一天,正挨在爷爷身边,两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两把小木枪。 老宋将两把小木枪分给孙子一人一把,而后不满地说:“孩子还那么小,上什么整托班?” 孟玉裁也只是随便一提,她当然不舍得让孙子刚来省城就去整托班,但是听到老头子的语气,她就不高兴,被他说得自己好像是个后奶奶。 “不上整托,你有时间接送孩子呀?”孟玉裁斜睨他一眼,“最后还不是得由我负责!” 他俩现在的忙碌程度,与年轻人比也不遑多让。 尤其是她,国庆将至,这两个月正是文工团里最忙的时候。 “宋恂就是小时候上了一阵子整托班,才整天闷不吭声的。”老宋将儿子提溜出来现身说法,“长期与亲人分离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后来要不是我每天去托儿所接他回家,他现在可能已经变成哑巴了!” 差点变成哑巴的宋恂:“……” 他记事挺早的,但是对这个所谓的整托班一点印象也没有。 项小羽其实不太好意思将孩子托付给公婆。 这两位都是当领导的,她公公每天的日程安排很密,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甚至还需要秘书提醒。孟团长也是连周末都很少休息的,让这样两个人回家带孩子,也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他们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怎么带过呢。 “要不把他俩送去我们学校的教职工托儿所吧?我平时可以就近接送。”这样的话,她也得像穆蓉一样,搬出来住了。 宋成钧心知儿媳妇误会了,挥手说:“你们就不用管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先给他俩去托儿所报名,回头我负责接送他们!” 大人们为两个孩子的上学问题cao碎了心,然而小哥俩却丝毫不领情。 在爷爷家放了两天羊,他俩刚觉得爷爷家也挺好玩的,就突遭晴天霹雳,被告知要去上托儿所了。 “托儿所太远啦,得坐火车!”延安爬到沙发上,摇头拒绝。 宋恂还算有耐心地说:“不是你们原来的那个托儿所,咱们今天去的是军区的,步行一刻钟就到了。” 小哥俩继续摇头。 “那行吧,今天先不去了,我带你俩串门去。”宋恂给他们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说,“一会儿见了人要有礼貌,主动叫人。” “mama呢?mama去不去?”吉安是个妈宝,时不时就要问问mama去哪了。 “她早上去学校报到了,晚上回来。就咱们爷仨去!” 双胞胎在海浦的时候,经常跟着爸爸去串门,这会儿也只是习以为常地点点头。 宋恂带他们去了钱小六和孙卓远家,还去了陆政委等与老宋相熟的几户人家。 像赶场子似的一上午去了五六家,这些家里无一例外地只有老人在家,没有小孩子的身影。 “叔叔伯伯家的孩子都在幼儿园玩呢,”宋恂遗憾地说,“等人家放了学,才能跟你们一起玩。” 延安油盐不进道:“我可以跟哥哥一起玩!” 这就是双胞胎的好处了,小哥俩落了地就是一起玩的,从来不知寂寞为何物。 宋恂只当没听见,自顾自道:“目前有两个幼儿园可以选,一个呢,是每周六天都要在幼儿园吃住,可以全天跟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只有礼拜天能回家见到爸爸mama。” 双胞胎被吓得抱住他的大腿猛摇头。 “还有一个幼儿园跟你们原来的那个托儿所差不多,早上去上学,下午就能回家的。就是跟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间短了……” 延安赶紧说:“去第二个!第二个好!” 吉安:“……” 中午吃过午饭,宋恂就带着儿子们去日托的幼儿园报名了。 1-3岁的是小托,4-6岁的是大托,他俩才四岁,放到大托班里又是最小的那一拨。 这里是军区最大的幼儿园,规模和游乐设施都是海浦的机关托儿所不能比的。 双胞胎一进幼儿园的大门,就被满院子的秋千、滑梯、转转椅、跷跷板惊得张大了嘴。 不用宋恂说什么,就自己跑进去玩了。 宋恂去办公室给他们办完了托儿手续,便找去了大班的教室,站在外面观察他们的适应情况。 见他们很快就通过两把小木枪跟两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玩到了一起,宋恂心里稍稍放了心。 不过,在外面观察了一下午,还是被他看出了问题。 他家这两只好像有点太胖了…… 四岁的孩子,圆润程度居然跟那两个五六岁的男孩差不多。 平时他们爷仨一起吃饭,宋恂自己吃什么,就给孩子吃什么。 他喜欢吃rou,所以这俩孩子也跟他似的,顿顿离不开rou。 以前也没怎么注意,但是今天这样一对比,好像得给他们减减肥了。 “这么小的孩子减什么肥?”晚饭的饭桌上,孟玉裁给两个孙子一人挟了一块红烧排骨,对儿子的提议坚决反对。 项小羽也说:“他俩还是小宝宝呢,胖乎点多可爱!” “都四岁了,哪有这么大的小宝宝?”宋恂吐槽完媳妇,又叮嘱儿子,“晚饭少吃点吧,你俩得减减肥了,我都快抱不动你们了。” 吉安用小米牙啃着排骨,笑得有点得意:“我俩胖一点,拍花子的抱不走!” 宋恂:“……” “行了,让孩子好好吃饭。”老宋满意地说,“老陆家那两个孙子,吃饭的时候得追在屁股后面喂,咱家这俩小子多让人省心。” 除了跟他一样不爱吃绿叶菜,其他方面没得挑,像小猪崽似的嘴壮! “再说你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比他俩还胖呢!我当时可没让你减肥……” 宋恂:“……” 自从有了孙子,他的家庭地位真是直线下滑了。 * 宋恂和项小羽接送了几天孩子,偶尔还会陪他们在幼儿园呆上半天。 等到他们完全适应了新幼儿园的环境后,宋恂也该去党校报到了。 吉安知道爸爸会跟mama一样到学校上学,还悄悄跑到宋恂身边问:“爸爸,我能不能跟你一起去上学?” 宋恂摇头:“不行,党校里的叔叔阿姨都不能带孩子。” “那你晚上能回家住吗?”吉安虽然不爱说话,但他耳朵好使,只要大人不避着他,谈话内容都能被他记下来。 与稀里糊涂过日子的延安相比,吉安是个“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