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明天我就倾家荡产[娱乐圈]在线阅读 - 第124页

第124页

    但因为苟总的神来一笔,再加上剧情限制,成为了一个迷。

    他没有说破过一句话,但从那些小细节里,又让人觉得他是知道的。

    小杨捂着自己的胸口只觉得心如刀割。

    哥哥他知道吗?

    如果不知道,那他这样傻傻的往前冲,何其的无辜和可怜!啊!我可怜的哥哥!

    如果知道呢?

    明明知道头顶上的不做人,却还是为了保家卫国,明知这条路是送死的路也去……卧槽更虐了哥哥!

    哥哥你还是回家娶个老婆吧!跪求编剧给个感情线啊!我这颗心真的千疮百孔的受不了啊!

    小杨既觉得太虐了虐到她不敢往下看,可又担心她不看就不知道后续剧情,这一集一集的,就像有个钩子一样,明明知道虐,可还是忍不住想往下看,总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觉得也许下一个出场的配角能陪着男主走到最后走向黎明呢?

    不想看,却又控制不住自己。

    被骗进来的猪还不是注定了任人宰割。

    苟一点看着全场那投入的神情,觉得他这回怕是白来了……现在他只祈祷着,希望秦可那边也是白跑一趟,不然回去这口锅不就得他一个人背了?

    而另一边,就在《向死而生》复审的时候,秦可已经听J市文旅局的领导班子讲完了他们想要买下《向阳花开》里那座学校的前因后果。

    她思忖片刻,然后自信一笑。

    “贵局的想法,我觉得很有意义,我大力支持!”

    说完,她手掌一拍,大手一挥。

    “买楼什么的休提,这样,我直接把学校捐了吧!”

    第57章 卡在游戏里的第五十七天 我捐楼了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苟一点刚带着他的两个“罪人”踏进广电总局的那一刻, 在苟一点踏进门的同时,秦可也带着小助理陈相两人下了高铁,刚刚抵达J市的文旅局, 并受到了来自局长和副局长的热情招待。

    秦可来J市文旅局, 目的其实很明确,就两个。

    一个是想知道为什么文旅局会提出要买她刚建好准备拍完就烂尾的学校?

    毕竟一个展览而已,在哪里展览不是展览呢?

    她小学的时候还在科技馆看过历史展览呢, 有什么问题吗?

    何必费心费钱花重金买个楼就为了办个展览?

    另一个,则是想通过知道上面那个的原因, 来想办法打消这些领导这“一拍脑门,害死玩家”的念头。

    文旅局的局长姓张,副局长也姓张,所以当他们两人同框出镜的时候,在称呼上,只能称呼他们为“张局”和“张副局”。

    在“买下秦家娱乐造的学校”这件事情上, 实际提这个建议的人是张副局, 最终拍板人是张局。

    张副局显然是预料到了秦可会提出的这个问题, 他做了充足的准备, 复印了厚厚一叠的资料重重放在秦可面前的桌上。

    秦可一低头,看到的第一份资料是一份报纸, 头版头条上写着——

    《昔日荒郊变网红校园, J市终于有了自己的打卡景点》

    报纸是当地的《J城晚报》, 在网上和国内都没啥知名度, 但在当地的知名度极高,几乎是家喻户晓,哪怕现在纸媒已经不兴盛了,但各个政府机关和家庭还是习惯订阅一份《J城晚报》。

    秦可看了一眼这份报纸的出刊时间, 嗯,是大年初三发刊的。

    “……那个时候,正好是家人团聚,又已经享受完团聚时光,想要出门游玩的时候。”副局长贴心解释道。

    J市靠近一线城市H市和S市,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本身的绝大多数年轻人口在平时都涌入周围的一线城市去了,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整座城市的年轻人比例才会上调。

    小年夜下班从各处赶回J市过年,大年夜一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年初一到年初三走亲访友,等到了年初四,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们已经在家闲不住了,只想出去玩。

    《J城晚报》这时候专门出一期介绍J市游玩景点的期刊,可以说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了。

    而除了传统的XX古街、XX商城之外,其中最受关注的,同时也是《J城晚报》的编辑们觉得最值得推荐的,就是这所网红学校了。

    发现这所被秦可“藏”在三线城市郊外荒地学校,完全是个意外。

    “本来报社的记者是想要去看看位于郊外的一家废弃工厂的,因为环保政策的缘故,当地所有重污染企业全部搬迁,其中搬迁最多的就是秦总你买的那块地周围,那天,记者本来是想去暗访,看看还有没有没搬走的工厂,以及寻找因无家可归住在废弃工厂的流浪汉的……”

    “结果就是那么巧合,去到郊区的记者还没来得及寻找废弃工厂里的流浪汉,就被贵公司建造的这所学校给迷住了。”

    讲道理,向阳中学本身如果真的放在那个年代,可能就是个一般般的学校,没什么特别的,可一旦放在现在这个时代,一切原本普通的设计在这个时代看来都是那么的神秘和美丽。

    雕刻了各种不同含义花纹的校门,斑驳带有年代感的围墙,独树一帜不好看但偏偏引人瞩目的炮筒楼,以及当时吸收了西方教堂文化应运而生的教学楼尖尖的屋顶。

    因为是历史的,于是也深藏在所有人最深层的记忆里。

    因为是记忆里的,于是怎么看都觉得顺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