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顾惜年望着顾老夫人,言辞真切,“祖母,家人的身体康健最为重要,顾家不能再有人倒下去了,单单只是吃素,身体要撑不住的。” 余氏欲言又止,看模样是打算逞强说她可以。 顾老夫人却是听进去了。 “阿年说的对,去了的人毕竟已经去了,我们不能将他们忘记,但活着的人仍然活着,还是要更多几分顾及。”她的眼神里掩不住疼惜,望向了余氏:“这些日子,家中最是cao劳的便是你了,都是好孩子,祖母心里边有数,现在,都听阿年的,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先把自己的身子养好了,未来——再难再苦的日子,才能撑得下去。” 顾老夫人用公筷,给余氏夹了一块炖煮的红亮亮的红烧rou,催促着她快点吃。 余氏垂眸,两行泪无声流下,滴在rou上,她小口的吃着,哭着。 没人扰她。 顾惜年伺候着顾老夫人,吃了些瘦rou粥,又用了一碗甜品。 用餐的时候,没人讲伤心事。 余氏很快从情绪之中回神,与顾惜年一起,哄着顾老夫人多吃些。 等撤了饭菜,嬷嬷送上了热茶,才在一旁笑着道:“老太太最近胃口一直不大好,每一餐进个小半碗白粥,就不肯再吃了,今天吃的多了些,这脸色立时便见了红润,看来大姑娘说的极是,平时是要吃些荤实,身子才能健朗些。” 余氏跟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顾惜年又让人送了红枣姜茶上来,指明要在余氏的那一碗茶里多放半勺红糖。 “甜是甜腻了些,但长嫂喝一喝看,气血一活,心情也会好一些,接下来,家里还有许多事情要您来cao持,一味消耗心血,不及时补充,怎么撑得住。” “阿年也喝吧。”顾老太太催促着。 吃饱之后,就要商量起了明天接丧的事宜。 顾家大少、三少、四少,皆生养了儿子,虽然几个孩子还很小,可毕竟是没断了后。 因此,这几个孩子,明天是要一同出城去接他们父亲的棺木。 而几位少夫人里,四少夫人与五少夫人生的病最重,缠缠绵绵的发烧了好些个日子,不宜再受刺激,因此余氏便跟老太太请求,让她们留在家中休息。 顾老夫人对余氏的安排没有意见,这段日子以来,余氏掌管中馈,年纪虽轻,却是心思机敏,内外井井有条。 顾老夫人对她已是相当的信任。 顾惜年摇了摇头:“四嫂和五嫂怕是不会愿意。” 提起这个,余氏也是有些头痛:“身子虚弱的连走路都在打摆子,若是跟着出了城,至少还得走上十几里路,她们哪里能撑得住。 万一路上再出了些差错,还得分神出来照顾。 明日,必是一团杂乱,我是真的担心啊。 不如稍后阿年于我一同过去,跟四弟妹与五弟妹好好说一说,来日方长,莫要急于一时,还是自己个儿的身子更重要些。” 顾老夫人悠长的叹了口气:“阿年随你长嫂走一趟吧,问过即可,尊重她们的意思,不要太勉强。 毕竟是夫妻一场,没几年相伴,已是阴阳相隔,她们心里头苦着呢,便不要再让这点事,把难受给窝心里头去。 余氏传令下去,让各房的婆子、奶娘今日起,带着小娃娃们回他们亲娘的院子里住,多看看这些小脸,便会多些希望,支持她们能熬过去,可盯紧了些,别让哪个做了傻事。” 三人又商量了一遍明日出城接丧的流程,顾老夫人眉眼之间生出了浓重的倦意,显然是累极了。 顾惜年和余氏一起,服侍着老太太睡下。 而后两人才退了出来。 并肩而行,顾惜年忽的开口,状若不经意的问:“长嫂,这几日,家中可有什么客人来到治丧?” 余氏咬紧了牙,面露恨恨之色。 “阿年进门时,应是看到了吧,除了家中挚亲之外,朝中并无人前来治丧。” 人走茶凉的道理,不是不懂。 可真的看到门可罗雀,一整天连个来上香的旧人都不见,余氏的心里边如刀在割,如油在炸,如火在烧。 顾家,百年荣耀,曾出国十七位大将军,三十多位小将。 军中旧部,朝中旧臣,旧时老友…… 几位小将军在世时,那也是高朋满座,热闹非凡。 可现在,竟寂寥到如此地步,怎不叫人感叹唏嘘。 “大约是瞧着,咱们顾家元气大伤,觉得以后必是逃不过衰败之势,也没有必要再理会了吧。”余氏说着,难掩愤恨。 何为世态炎凉,还真是瞧了个淋漓尽致。 若不到此种境地,碾碎跌落了尘埃,还真不知道往昔那些围绕在身旁的人,是个什么真假面貌。 “长嫂,莫悲。”顾惜年劝着,“人心向上,趋利避害,倒也不足为怪。然而,顾家却也未必如那些人所预料一般,就此一蹶不振,第四代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孩子呢,希望还在。” 她本想说一句,还有我在,可又想起了已然外嫁,祖母与长嫂在心里面依赖着她,面儿上却总是要强调让她过好自己的日子即可,摆明是不想牵连她的。 也不想让她们心里边承担太多,便闭口不言,没有再说下去。 余氏的手绞紧了帕子:“阿年说的不错,我顾家此番只是元气大伤,根基未断。家里的孩儿全都是好样的,好生教养着,将来必能出一、两个复兴之才。在此之前,除了一个忍字,还得是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