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309节
书迷正在阅读:侯门嫡女、你不要凶我呀、猎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导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厨娘、跟渣男的死对头he了[重生]、风水大佬穿成豪门假少爷后、我总能成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纨绔
“共拣出一千两百四十二具云州百姓尸首,当以两千四百八十四枚突厥首级为祭。”
周围众人都沉默下来,最为跳脱的段志玄不禁咧咧嘴,心想这位李郎君据说与人为善,温文儒雅,不料杀性这么重!
毕竟李善掌代州总管府,名义上在河东道是和李道宗并驾齐驱的,两人关系又不错,李道宗虽然有些异议,但也没说什么,只转头看向西侧,心里担忧不已。
既已败敌,何必还要穷追不舍……李道宗想起当年随李世民四日五夜,人不下马,追击刘武周残军,终告全胜。
但此一时,彼一时,尚有突厥大军在西,如此冒险,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夕阳渐渐坠下,天色微黑,一行人正在回关,突然有轻微的马蹄声响起,李道宗转头看去。
在即将坠落地平线的夕阳的背影中,数骑狂奔而来,高呼道:“大捷,大捷!”
“连夜追击,四战皆胜,生擒欲谷设,逼退近万突厥!”
马三宝侧头看了眼,张公瑾、段志玄、薛万彻三人都神色诡异……咱们赴任代州以备突厥,这么快赴任代州是为了雁门关战事。
结果,抵达雁门关的一刻,大捷已然落幕。
信使趋马到近处,高呼道:“中郎将并宜阳县公率兵进击,自雁门关至马邑,路旁尽是突厥尸首,天亮追至马邑周边,中郎将生擒欲谷设。”
“突厥援兵赶至,馆陶县公亲自领军汇同芮国公所部,突厥不敢进击,已向西北撤军。”
李道宗大喜击掌,“怀仁果然智勇双全,此战大胜,马邑可固!”
不管是什么原因,李善能让苑君璋对峙突厥,意味着后者俯首帖耳,接下来李善对苑君璋所部的插手掺沙子就能顺理成章了。
马三宝不关心战局,只问道:“馆陶县公可有损伤?”
信使扬声道:“县公无恙,军中遍传郎君新作。”
“月黑风高夜,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李道宗回头看了眼那三人,毫无疑问,一场大捷,一座京关,以及一首足以传世的诗文,这是不折不扣的下马威。
第四百八十一章 授职、收权(上)
虽然大厅四通八达,但点燃的火炉让厅内温暖如春,分次而坐的诸将用复杂的眼神看着上面正和任城王李道宗笑谈的宽袍大袖青年。
貌似温文儒雅,言行举止均有雅意,看上去怎么也不能和塞外那已经垒的高高的京关联系在一起。
其他人还稍好一点,虽然没能赶上这场大捷,虽然被李善或有意或无意的来了个下马威……但刚刚听闻战报赶到雁门关的常何,脸色灰败,沮丧之情溢于言表。
人都到了,偏偏没捞到任何好处……看似只是没占到便宜,但也没什么损失,但这对常何来说,实在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
向来没个正经多年前被评为无赖的段志玄收敛的很,侧头小心的打量着身上还裹着伤的苏定方、张宝相,两千骑三刻种内正面击破五千突厥,雪夜追击,连战连捷,生擒欲谷设,垒就京关……纵然久历战阵,段志玄也觉得有扑面而来的寒气。
“单于夜遁逃……”李道宗啧啧道:“怀仁颇有豪情。”
李善有些无奈,“阿史那·社尔索赠诗,自然要让他满意。”
“哈哈哈!”李道宗大笑道:“明岁或许颉利可汗亲率大军南犯,你我二人携手……”
“必护佑河东,力保马邑不失!”李善斩钉截铁的说:“小弟信得过道宗兄,面西而战,不虑背后。”
李道宗伸手与李善互握,“为兄亦如此,若出塞而战,必竭尽全力!”
简短而暗藏深意的交流,让下面几位前两日才赶到雁门关的诸将都面色变幻莫测,薛万彻突然记起,之前在忻州道左相逢,任城王一直口称馆陶县公,如今却是称兄道弟,亲热非常。
微垂眼帘的张公瑾和一旁的段志玄交换了个眼神,这段话不仅显示了李善和李道宗之前的亲密关系,更显示了这两位执掌整个河东的实权人物的立场……共同的立场。
关系融洽,立场相同,这对河东,对李唐一朝,对抵抗突厥都是好事……这也是李善和李道宗共同发出的警告,你们谁敢在河东闹幺蛾子,那就是将我们俩都得罪了!
在河东将执掌代州总管府的李善,以及并州总管李道宗同时得罪了……任你背后站着什么人,那都将迎来悲催的下场。
李善的视线在张公瑾、段志玄身上一扫而过,两位唐初名将,而且都是日后身登凌烟阁的名将……回到雁门关后,李善第一时间收到了母亲朱氏的来信。
信中朱氏提及已经和崔家定情,嘱咐儿子保重身体,在末尾处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李善立即判断出,这封信的确是母亲写的,但却是凌敬的手笔,这是在告诉自己,张公瑾、段志玄都不知内情。
想想也对,段志玄是个无赖性子,张公瑾投入秦王府还不到一年,李世民不会那么蠢。
各种念头在李善脑海中飞速闪过,最终落到了马三宝身上。
“三年前,上一任代州总管定襄郡王阵亡,朝中撤代州总管府,直至今时方才复设。”李善缓缓道:“三年内,代州、朔州两地风云变幻,突厥数度侵入河东,又有高满政、苑君璋来降,代州兵力不足,某已上奏陛下,既复设代州总管府,当立代州军。”
众人都是心头一凛,没有代州总管府之后,河东北地的军权一直是分散的,比如之前高满政、刘世让、李高迁都各领其军,而李善却要一手抓……不过以代州总管府复设为由,这也算顺理成章。
“新兴县公领左武卫将军,自当为首。”李善笑了笑,“兵力调驻暂且不议,各军汇总,按例分步卒骑军……”
“左武卫中郎将苏定方,骁勇善战,最擅骑战,命其为骑军总管。”李善侧头看向李道宗,“道宗兄,小弟此令,不会有任人唯亲之嫌吧?”
李道宗大笑道:“不论此番大捷之功,只论去岁西征,雷霆之间直抵芳州,斩将夺旗,生擒可汗,区区骑军总管,只怕委屈了呢。”
苏定方平静的起身行礼领职,周边响起一片低不可闻的sao动声,代州临近边塞,最重要的兵种就是骑兵,领骑兵总管,就等于是实际掌控了绝大部分的兵权。
更何况众人都知道李善和平阳公主的关系,马三宝此来就是来保驾护航的,苏定方出任骑军总管,就等于是实际上代州军的一把手了。
赴任的诸将虽然都是被背后的主子塞到代州来的,但不管哪个多多少少也有建功立业之心,谁不想独领一军……结果李善直接将苏定方推上了一把手的宝座。
换句话说,将来只要有功,不管是谁立的,苏定方都能分润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当然了如果战败,苏定方也得倒霉。
段志玄、尔朱义琛、张公瑾、薛万彻等人互相对视,但各自调整了个坐姿,谁都没开口……一方面在于苏定方官居中郎将,仅此于马三宝,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另一方面,李善、苏定方率军出塞,大败突厥,生擒欲谷设,前者更有传世名作……最重要的是,此番败敌,乃是唐朝对突厥的第一次出塞作战,具有非常重要的代表意义。
虽然薛万彻不服,段志玄忿忿,但也不得不服,不服也得服。
等了片刻,无人开口,李善这才满意的点点头,继续道:“骑军副总管,以左武卫左右郎将担任。”
段志玄、常何起身领职……李善瞥了眼常何,在心里判定,这是个没什么决断力,而且胆子不太大的人。
这样的评价似乎不太准确……毕竟历史上常何打开了玄武门。
但问题是,常何当时是玄武门守将,打开了门,放李世民等天策府将校入内,但等到东宫、齐王府的兵马赶到的时候,常何哪儿去了?
史书上记载的清清楚楚,是张公瑾独自关闭玄武门的,之后为守卫玄武门,天策府还阵亡了敬君弘、吕世衡两员将领。
贞观年间,常何除了举荐马周之外,再也没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了,甚至只捞到一个武水县伯的低级爵位……看看后世弄死了韩林儿的廖永忠,平平无奇,却能得封侯爵。
坐在一旁的李道宗神色有些古怪,也有些同情……在场的除了马三宝和苏定方,各个都是有来头的,真是苦了怀仁。
而李善本人……心里有点激荡,也有了些信心。
毕竟面前大部分都是名留青史的名将啊,但自己此次率军出塞,虽然一个突厥人都没杀掉,但毕竟大功加身,李善对于掌控局面,有了不小的信心。
第四百八十二章 授职、收权(下)
军中这边授职完毕,李善的视线落在了薛万彻、张公瑾、尔朱义琛身上,李楷为代县令,最重要的接手霞市、商路、马引等事,但另外三人不同。
但这三人之间也有极大的区别,尔朱义琛、张公瑾分为司马、别驾,他们的权力大小完全由李善来决定,但薛万彻这个录事参军事不同,是有绝对实权的,而且按照官制,按照惯例,李善是绕不过薛万彻的。
唐朝大部分时期内,录事参军事主责监察举劾本州六曹官吏,可以类比于朝廷御史台,但在唐初,却执掌实权。
一州以总管、刺史、都督为首,别驾、长史、司马为佐官,下设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田等曹参军,负责处理各方面的政务,而这些就是由录事参军事统领的。
不过,李善对此不太担心,自己在代州的根基已固,薛万彻再有本事,想在代州这块地盘上折腾,不可能绕得过本地势族……而那些家伙已经被李善收拾的服服帖帖,而且还被其特地塞到李楷手中了。
别驾、司马都是虚职,李善暂时不理会,只笑着看向薛万彻,“君乃河北名将,屈尊赴任,圣人殷切。”
薛万彻起身行礼道:“不敢当县公此赞,受太子殿下重托,必当竭力。”
李善眉头微皱,这货是话里有话啊,一旁的李道宗也盯着薛万彻……他也打探过了,薛万彻和苏定方有旧怨,同时故主罗艺又和李善是仇家。
史书上记载,薛万彻虽为名将,但不大胜即大败,说明这个人性子有些冲动……李善心想,把这货塞来,李建成手下难道没人了吗?
李善神色转冷,轻声问:“录事参军事一职关乎重大,薛兄可有定计?”
这句话的指向众人一听就懂,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田等曹参军以及下面吏员这么多职位……李善显然是在试探。
薛万彻立即拱手道:“吏员从四州之地择贤良任之,诸曹参军当由大中正择之。”
一旁的李道宗看李善有些迟疑,凑近低声道:“去岁十二月,圣人下诏,复大中正,掌州内各种人物情况以及品秩、族望等……不过无官品等级、俸禄。”
所谓的大中正起源于曹魏时期,区别人才,分为九等,这其实就是九品中正制的实际cao作人,点评人物,举荐出仕……非天下望族领袖不能任。
李善暗骂了句,李唐一朝都已经许寒门子弟科考入仕了……虽然暂时是名义上,居然开历史倒车,李渊是怎么想的!
李善神色更加冷了,“代州大中正何人?”
薛万彻昂首道:“孝穆公之孙,荥阳郑元璹公。”
好吧,李世民使了阴招,将李楷塞了过来,李建成那边也没闲着,居然将代州大中正弄到手。
所谓的孝穆公指的是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郑孝穆,此人虽然官位不显,但名望极高,如今的太子左庶子荥阳郡公郑善果也是他的孙子。
也就是说,郑元璹是郑善果的堂兄弟……不用想,肯定是铁杆的东宫嫡系。
李善面无表情的想了会儿,抬头盯着薛万彻,突然伸手道:“拿来。”
“什么?”薛万彻神色有点慌张。
“名单。”
迟疑了好一会儿,李善的手一直没放下,薛万彻迟疑着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递了过去。
李善没有拆开看,而是转头看向了段志玄、张公瑾,“难道秦王殿下无信?”
张公瑾摸了摸鼻子,瞄了眼薛万彻,悄无声息的起身,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呈上。
一旁的李道宗都无语了,看看怀仁都被逼到什么地步了!
厅内寂静无声,李善板着脸将两封信拆开看完,随手丢到脚边的火盆中,盯着信纸被微小的火苗舔上,渐渐化为灰烬。
“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田六曹参事,均从代、朔、蔚、忻四州择之。”李善缓缓道:“薛万彻、张公瑾各择半数。”
薛万彻眉头一扬,“大中正……”
话未说完,李善霍然起身,喝道:“尔等均是当世俊杰,有的乃太子心腹,有的为秦王大将,但此为代州!”
“某得圣人诏令执掌代州总管府,太子、秦王是要将代州作为战场吗?!”
“尔等私下争斗可,举拳相向亦可,但若因此而坏国事!”
李善缓缓踱步,视线如电扫过,冷笑道:“某不敢得罪秦王殿下,更不敢得罪太子殿下……”
“那也只能将尔等送回长安,请两位殿下另择贤良了!”
周围众人都沉默下来,最为跳脱的段志玄不禁咧咧嘴,心想这位李郎君据说与人为善,温文儒雅,不料杀性这么重!
毕竟李善掌代州总管府,名义上在河东道是和李道宗并驾齐驱的,两人关系又不错,李道宗虽然有些异议,但也没说什么,只转头看向西侧,心里担忧不已。
既已败敌,何必还要穷追不舍……李道宗想起当年随李世民四日五夜,人不下马,追击刘武周残军,终告全胜。
但此一时,彼一时,尚有突厥大军在西,如此冒险,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夕阳渐渐坠下,天色微黑,一行人正在回关,突然有轻微的马蹄声响起,李道宗转头看去。
在即将坠落地平线的夕阳的背影中,数骑狂奔而来,高呼道:“大捷,大捷!”
“连夜追击,四战皆胜,生擒欲谷设,逼退近万突厥!”
马三宝侧头看了眼,张公瑾、段志玄、薛万彻三人都神色诡异……咱们赴任代州以备突厥,这么快赴任代州是为了雁门关战事。
结果,抵达雁门关的一刻,大捷已然落幕。
信使趋马到近处,高呼道:“中郎将并宜阳县公率兵进击,自雁门关至马邑,路旁尽是突厥尸首,天亮追至马邑周边,中郎将生擒欲谷设。”
“突厥援兵赶至,馆陶县公亲自领军汇同芮国公所部,突厥不敢进击,已向西北撤军。”
李道宗大喜击掌,“怀仁果然智勇双全,此战大胜,马邑可固!”
不管是什么原因,李善能让苑君璋对峙突厥,意味着后者俯首帖耳,接下来李善对苑君璋所部的插手掺沙子就能顺理成章了。
马三宝不关心战局,只问道:“馆陶县公可有损伤?”
信使扬声道:“县公无恙,军中遍传郎君新作。”
“月黑风高夜,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李道宗回头看了眼那三人,毫无疑问,一场大捷,一座京关,以及一首足以传世的诗文,这是不折不扣的下马威。
第四百八十一章 授职、收权(上)
虽然大厅四通八达,但点燃的火炉让厅内温暖如春,分次而坐的诸将用复杂的眼神看着上面正和任城王李道宗笑谈的宽袍大袖青年。
貌似温文儒雅,言行举止均有雅意,看上去怎么也不能和塞外那已经垒的高高的京关联系在一起。
其他人还稍好一点,虽然没能赶上这场大捷,虽然被李善或有意或无意的来了个下马威……但刚刚听闻战报赶到雁门关的常何,脸色灰败,沮丧之情溢于言表。
人都到了,偏偏没捞到任何好处……看似只是没占到便宜,但也没什么损失,但这对常何来说,实在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
向来没个正经多年前被评为无赖的段志玄收敛的很,侧头小心的打量着身上还裹着伤的苏定方、张宝相,两千骑三刻种内正面击破五千突厥,雪夜追击,连战连捷,生擒欲谷设,垒就京关……纵然久历战阵,段志玄也觉得有扑面而来的寒气。
“单于夜遁逃……”李道宗啧啧道:“怀仁颇有豪情。”
李善有些无奈,“阿史那·社尔索赠诗,自然要让他满意。”
“哈哈哈!”李道宗大笑道:“明岁或许颉利可汗亲率大军南犯,你我二人携手……”
“必护佑河东,力保马邑不失!”李善斩钉截铁的说:“小弟信得过道宗兄,面西而战,不虑背后。”
李道宗伸手与李善互握,“为兄亦如此,若出塞而战,必竭尽全力!”
简短而暗藏深意的交流,让下面几位前两日才赶到雁门关的诸将都面色变幻莫测,薛万彻突然记起,之前在忻州道左相逢,任城王一直口称馆陶县公,如今却是称兄道弟,亲热非常。
微垂眼帘的张公瑾和一旁的段志玄交换了个眼神,这段话不仅显示了李善和李道宗之前的亲密关系,更显示了这两位执掌整个河东的实权人物的立场……共同的立场。
关系融洽,立场相同,这对河东,对李唐一朝,对抵抗突厥都是好事……这也是李善和李道宗共同发出的警告,你们谁敢在河东闹幺蛾子,那就是将我们俩都得罪了!
在河东将执掌代州总管府的李善,以及并州总管李道宗同时得罪了……任你背后站着什么人,那都将迎来悲催的下场。
李善的视线在张公瑾、段志玄身上一扫而过,两位唐初名将,而且都是日后身登凌烟阁的名将……回到雁门关后,李善第一时间收到了母亲朱氏的来信。
信中朱氏提及已经和崔家定情,嘱咐儿子保重身体,在末尾处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李善立即判断出,这封信的确是母亲写的,但却是凌敬的手笔,这是在告诉自己,张公瑾、段志玄都不知内情。
想想也对,段志玄是个无赖性子,张公瑾投入秦王府还不到一年,李世民不会那么蠢。
各种念头在李善脑海中飞速闪过,最终落到了马三宝身上。
“三年前,上一任代州总管定襄郡王阵亡,朝中撤代州总管府,直至今时方才复设。”李善缓缓道:“三年内,代州、朔州两地风云变幻,突厥数度侵入河东,又有高满政、苑君璋来降,代州兵力不足,某已上奏陛下,既复设代州总管府,当立代州军。”
众人都是心头一凛,没有代州总管府之后,河东北地的军权一直是分散的,比如之前高满政、刘世让、李高迁都各领其军,而李善却要一手抓……不过以代州总管府复设为由,这也算顺理成章。
“新兴县公领左武卫将军,自当为首。”李善笑了笑,“兵力调驻暂且不议,各军汇总,按例分步卒骑军……”
“左武卫中郎将苏定方,骁勇善战,最擅骑战,命其为骑军总管。”李善侧头看向李道宗,“道宗兄,小弟此令,不会有任人唯亲之嫌吧?”
李道宗大笑道:“不论此番大捷之功,只论去岁西征,雷霆之间直抵芳州,斩将夺旗,生擒可汗,区区骑军总管,只怕委屈了呢。”
苏定方平静的起身行礼领职,周边响起一片低不可闻的sao动声,代州临近边塞,最重要的兵种就是骑兵,领骑兵总管,就等于是实际掌控了绝大部分的兵权。
更何况众人都知道李善和平阳公主的关系,马三宝此来就是来保驾护航的,苏定方出任骑军总管,就等于是实际上代州军的一把手了。
赴任的诸将虽然都是被背后的主子塞到代州来的,但不管哪个多多少少也有建功立业之心,谁不想独领一军……结果李善直接将苏定方推上了一把手的宝座。
换句话说,将来只要有功,不管是谁立的,苏定方都能分润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当然了如果战败,苏定方也得倒霉。
段志玄、尔朱义琛、张公瑾、薛万彻等人互相对视,但各自调整了个坐姿,谁都没开口……一方面在于苏定方官居中郎将,仅此于马三宝,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另一方面,李善、苏定方率军出塞,大败突厥,生擒欲谷设,前者更有传世名作……最重要的是,此番败敌,乃是唐朝对突厥的第一次出塞作战,具有非常重要的代表意义。
虽然薛万彻不服,段志玄忿忿,但也不得不服,不服也得服。
等了片刻,无人开口,李善这才满意的点点头,继续道:“骑军副总管,以左武卫左右郎将担任。”
段志玄、常何起身领职……李善瞥了眼常何,在心里判定,这是个没什么决断力,而且胆子不太大的人。
这样的评价似乎不太准确……毕竟历史上常何打开了玄武门。
但问题是,常何当时是玄武门守将,打开了门,放李世民等天策府将校入内,但等到东宫、齐王府的兵马赶到的时候,常何哪儿去了?
史书上记载的清清楚楚,是张公瑾独自关闭玄武门的,之后为守卫玄武门,天策府还阵亡了敬君弘、吕世衡两员将领。
贞观年间,常何除了举荐马周之外,再也没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了,甚至只捞到一个武水县伯的低级爵位……看看后世弄死了韩林儿的廖永忠,平平无奇,却能得封侯爵。
坐在一旁的李道宗神色有些古怪,也有些同情……在场的除了马三宝和苏定方,各个都是有来头的,真是苦了怀仁。
而李善本人……心里有点激荡,也有了些信心。
毕竟面前大部分都是名留青史的名将啊,但自己此次率军出塞,虽然一个突厥人都没杀掉,但毕竟大功加身,李善对于掌控局面,有了不小的信心。
第四百八十二章 授职、收权(下)
军中这边授职完毕,李善的视线落在了薛万彻、张公瑾、尔朱义琛身上,李楷为代县令,最重要的接手霞市、商路、马引等事,但另外三人不同。
但这三人之间也有极大的区别,尔朱义琛、张公瑾分为司马、别驾,他们的权力大小完全由李善来决定,但薛万彻这个录事参军事不同,是有绝对实权的,而且按照官制,按照惯例,李善是绕不过薛万彻的。
唐朝大部分时期内,录事参军事主责监察举劾本州六曹官吏,可以类比于朝廷御史台,但在唐初,却执掌实权。
一州以总管、刺史、都督为首,别驾、长史、司马为佐官,下设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田等曹参军,负责处理各方面的政务,而这些就是由录事参军事统领的。
不过,李善对此不太担心,自己在代州的根基已固,薛万彻再有本事,想在代州这块地盘上折腾,不可能绕得过本地势族……而那些家伙已经被李善收拾的服服帖帖,而且还被其特地塞到李楷手中了。
别驾、司马都是虚职,李善暂时不理会,只笑着看向薛万彻,“君乃河北名将,屈尊赴任,圣人殷切。”
薛万彻起身行礼道:“不敢当县公此赞,受太子殿下重托,必当竭力。”
李善眉头微皱,这货是话里有话啊,一旁的李道宗也盯着薛万彻……他也打探过了,薛万彻和苏定方有旧怨,同时故主罗艺又和李善是仇家。
史书上记载,薛万彻虽为名将,但不大胜即大败,说明这个人性子有些冲动……李善心想,把这货塞来,李建成手下难道没人了吗?
李善神色转冷,轻声问:“录事参军事一职关乎重大,薛兄可有定计?”
这句话的指向众人一听就懂,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田等曹参军以及下面吏员这么多职位……李善显然是在试探。
薛万彻立即拱手道:“吏员从四州之地择贤良任之,诸曹参军当由大中正择之。”
一旁的李道宗看李善有些迟疑,凑近低声道:“去岁十二月,圣人下诏,复大中正,掌州内各种人物情况以及品秩、族望等……不过无官品等级、俸禄。”
所谓的大中正起源于曹魏时期,区别人才,分为九等,这其实就是九品中正制的实际cao作人,点评人物,举荐出仕……非天下望族领袖不能任。
李善暗骂了句,李唐一朝都已经许寒门子弟科考入仕了……虽然暂时是名义上,居然开历史倒车,李渊是怎么想的!
李善神色更加冷了,“代州大中正何人?”
薛万彻昂首道:“孝穆公之孙,荥阳郑元璹公。”
好吧,李世民使了阴招,将李楷塞了过来,李建成那边也没闲着,居然将代州大中正弄到手。
所谓的孝穆公指的是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郑孝穆,此人虽然官位不显,但名望极高,如今的太子左庶子荥阳郡公郑善果也是他的孙子。
也就是说,郑元璹是郑善果的堂兄弟……不用想,肯定是铁杆的东宫嫡系。
李善面无表情的想了会儿,抬头盯着薛万彻,突然伸手道:“拿来。”
“什么?”薛万彻神色有点慌张。
“名单。”
迟疑了好一会儿,李善的手一直没放下,薛万彻迟疑着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递了过去。
李善没有拆开看,而是转头看向了段志玄、张公瑾,“难道秦王殿下无信?”
张公瑾摸了摸鼻子,瞄了眼薛万彻,悄无声息的起身,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呈上。
一旁的李道宗都无语了,看看怀仁都被逼到什么地步了!
厅内寂静无声,李善板着脸将两封信拆开看完,随手丢到脚边的火盆中,盯着信纸被微小的火苗舔上,渐渐化为灰烬。
“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田六曹参事,均从代、朔、蔚、忻四州择之。”李善缓缓道:“薛万彻、张公瑾各择半数。”
薛万彻眉头一扬,“大中正……”
话未说完,李善霍然起身,喝道:“尔等均是当世俊杰,有的乃太子心腹,有的为秦王大将,但此为代州!”
“某得圣人诏令执掌代州总管府,太子、秦王是要将代州作为战场吗?!”
“尔等私下争斗可,举拳相向亦可,但若因此而坏国事!”
李善缓缓踱步,视线如电扫过,冷笑道:“某不敢得罪秦王殿下,更不敢得罪太子殿下……”
“那也只能将尔等送回长安,请两位殿下另择贤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