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只想老老实实种点田在线阅读 - 第12页

第12页

    王有银两口子带着宝地一伙,宝月宝日宝星三姐弟一伙,兵分两路,挑人多的地方去卖糖。

    王有金知道二弟一家要卖糖之后,害怕小孩被欺负,就让家里的老大宝江跟在宝月三姐弟后面护着。

    宝江今年22了,孩子都比宝地大了,从小就充当弟弟meimei们的打手。弟弟meimei们受了欺负,基本上都会去找这个大堂哥,所以宝江从小就非常擅长打架,体格也十分的壮实,没成亲时,特别受村里姑娘们的喜欢。

    有了大堂哥在后面当靠山,宝月三人卖糖的底气也足了不少。宝日挂着筐,宝星举着插着麦芽糖的苞米杆子充当展品,宝月负责收钱。

    三人都穿着没有补丁的衣服,小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长得还好看,宝日小嘴还贼甜,卖东西卖得特别的顺畅。

    这一千块糖本打算卖三天,谁知不到一上午三人就卖光了,宝江对此十分的惊诧,没想到这玩意竟然这么好卖。

    等三人找到爹娘,发现爹娘也卖得差不多了。宝月对此十分后悔,早知道这么好卖,就该多做点,唉,一年就一次,这得少赚多少钱啊。真是低估了有钱县人民的购买力了。

    王有银可一点都不遗憾,他还以为这些糖三天都卖不光呢,毕竟平时他最好的销量才八十多块,一千多块糖一上午就都卖光了,他想都不敢想。

    要是宝月知道她爹的想法,肯定要在心里默默吐槽,也不看这是啥地方,咱们那小穷镇子能跟这比嘛。船营县可是全府最富庶的县啊,人家会差这点钱。

    王有银特意留了点糖,给大家分了,好不容易看回赛龙舟,也奢侈一下。大家乐呵呵地看了一下午赛龙舟。

    第7章 打渔     打算卖三天的麦芽糖一天都卖……

    打算卖三天的麦芽糖一天都卖光了.赚了一千多文钱,让王有银一家开心了不少。反正一家人都已经看过赛龙舟了,剩下两天也就没有去船营县的必要了。只要眼里有活,农家就没有闲着的时间。

    赛龙舟固然好看,但是一来一回还得花钱,过一回眼瘾就够了。稻花村还有不少孩子从来没看过赛龙舟呢。跟这些孩子比,宝月四姐弟还是幸运的。宝月现在很知足。

    端午节过后,就到了捕鱼旺季。每年到这个时节,靠近河边和江边的村民们就可以开始捕鱼了。正好不用去船营县卖糖,高氏赶紧翻出家里的渔网,趁着这段空闲时间,赶紧把网补好。

    高氏手里的三个渔网已经用了五六个年头了,基本上到处都是缝补的痕迹,这些鱼网补完也就还能用一年。

    一想到明年必须要买新渔网,高氏就又心疼了。娶儿媳妇、盖房子都得花钱。娶妻娶贤,要想找个好儿媳妇,还是得多攒钱。

    宝月种的黄瓜、番茄和胡萝卜都已经长得蛮高了,宝月把自己的“试验田”伺候得十分精细,除草、抓虫、施肥样样不拉。再过半个月,黄瓜秧大概就能开花了,宝月对此十分期待,想知道黄瓜到底是什么味道。

    宝星带着宝地在菜园子里抓虫子,十只虫子可以换一块糖,两人每隔几天就要抓一回,把菜园子里的虫子都快抓绝了。托她俩的福,今年菜园子里的菜长势十分好,没有虫眼的菜叶子绿茵茵的,十分喜人。

    “二娘,我娘要生啦!”宝月三叔家的二儿子宝麦趴在两家的墙头,着急得喊高氏。

    一听三弟妹要生了,高氏赶紧扔下手里的渔网,去厨房换了身干净的衣服,洗干净手,往隔壁跑去。

    王家阿奶和王家大娘都去了船营县看赛龙舟,现在家里就剩下高氏和家里的两个闺女可以去帮忙了。

    王有银带着大儿子宝地和三弟王有钱在老房子那修船呢。宝月让宝稻去找他爹,让宝麦看着宝地和宝菜。自己则带着meimei宝星一起去三婶家烧水。

    现在钱氏才刚开始发作,离孩子生下来还有一段时间。宝月害怕三婶生孩子时没力气,就给三婶煮了糖水鸡蛋,先让她垫垫肚子,攒足力气生孩子。

    宝月用三婶家的两口大锅烧了满满两锅的热水,足够生孩子用了。王有钱把接生经验丰富的老穆太太找来了。宝月忙完了就被高氏撵出了屋子。未婚小姑娘最好还是不要先接触这些东西比较好。

    宝月把弟弟meimei们领到了自家,高氏跟老穆太太帮着忙叨。生孩子是个长时间的事,现在一院子小孩都没吃饭呢,宝月认命的去厨房给弟弟meimei们做饭吃。

    宝月在自家锅里用细米熬着粥,一直放在锅里,等三婶生完孩子给她补身体。

    快黑天了,钱氏终于生了,生了个小闺女。王有钱两口子特别开心,王有钱开心得在屋外直转圈。

    毕竟两人前头都生了三个小子了,一直盼望着能有个闺女,这回也是得偿所愿了。

    高氏拿了五个鸡蛋感谢老穆太太,老穆太太假装推拒了一下,就喜滋滋地收了。钱氏生完孩子就睡了过去。

    王家奶奶一行人从船营县回来后,才知道儿媳妇生了。赶紧过来看了一眼,帮着收拾收拾。

    “就没见着谁像咱家老太太那样,我这都快要生了,她还可哪溜达,浪费了五个鸡蛋找老穆太太接生”。生完孩子第二天,钱氏就恢复好了力气,气鼓鼓地向二嫂高氏说自家老婆婆的坏话。

    钱氏和高氏住得近,脾气也相近,再加上都不讨老婆婆的欢心,俩人经常聚在一起说老婆婆和大嫂张氏的坏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