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女尊之科举仕途在线阅读 - 第52页

第52页

    虽然不至于对木析谄媚,但也不会给她没事找事,故意使绊子。

    孟典籍是拿着史书阁的钥匙的,相当于现代图书馆管理员,她在带领木析去史书阁的路上,就在跟她细声介绍史书阁开设以来的历史。

    说到她们要做的工作的时候,孟典籍的表情就有点尴尬:“木大人,就是咱们等会的要做的事就多了……”

    看到孟典籍的表情的时候,木析还有点不明所以,等到孟典籍打开了史书阁的大门后,往里一看,她就目瞪口呆了……

    木析开始思考自己有没有得罪郑侍讲。

    实在不能怪她这么想。

    眼前的一幕换了谁来都要倒吸一口凉气的。

    史书阁是宁朝以后自己办理的藏书阁,此前的藏书阁早在前朝灭亡,三十年异族之祸后消失了。

    里面有的藏书是前朝留下来的,有些是开国皇帝灭掉世家后收集而来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书的共同点就在……

    多,乱,阴暗,潮湿,灰尘扬天。

    一看就是有好多年没有搬出去晒过的样子。

    木析愣神了很久,才对一旁不语的孟典籍道:“那我们要做的是?”

    孟典籍:“把这些史书杂文收集整理好,抄录一遍,再对比校勘。还有一些遗失的书籍也要查阅史书,修复好古籍,还要做批注,因为一些野史还有一些史书是有可能出错的,所以要做批注改错。”

    木析一手盖住眼睛。

    她现在严格怀疑自己是不是在不知道的时候,狠狠得罪过郑侍讲。

    不然不至于被这么发配到这里来。

    要是真的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升迁,得到上官赏识,哪怕不是需要把这里所有史书修复好,只需要做好一部分……

    她那都是要一辈子呆在翰林院不出来的节奏。

    虽然开朝五十年内,翰林院不断对史书进行修复,编辑,纂修,抄录,校勘,但相比于这些书籍的量,显然修复的并不能算多。

    这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一个翰林官在翰林院的三年到六年,很可能还不见得能修复完一本史书,毕竟很多书都早已经模糊不清了,而光是查探这些字眼究竟是什么,某一段的史书记载到底有没有误,有误要怎么改,这就是工程量很大的一件事。

    不过这些都扯远了,目前摆在木析眼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她该怎么把这些书搬出来晒晒?

    她下意识看向了身旁两个属官——孟典籍,张代诏。

    两人无辜的看着她们的小上司。

    木析扶额,就她们这三个细胳膊细腿的,就别指望能搬书了,肯定要多找些人。

    这里面还有个问题……这些属官愿不愿意听她的,早在上任前许老就告诫过她,要好好跟自己的上司下属打理好关系。

    不仅仅是上司,还有下属。因为往往做实事的是她们,如果跟下属关系恶劣,不仅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实权。

    ——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属下不听她的,把她架空。还会影响到自己上司对自己的印象跟评价。

    这就是为什么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说法,更多是加速跟属下的磨合,以及立威。

    很显然,搬书出去晒这种事情,既繁琐,又讨不到好处,简直就是给这些属官找麻烦,她们做也是那点俸禄,又得不到升迁。不做也是那点俸禄,也不会贬官,还不用承担不小心损坏书籍的风险。

    她要是找不到人,或者拿不出好处来,这些属官百分百是不会听她的,别看现在看起来对她毕恭毕敬的样子。

    --------------------

    作者有话要说:

    文里的科举,还有官场结构,都是各个朝代一锅乱炖了,都是私设。因为一些官员官职名字太长了,我都是挑的短的简单的,好听的用,长的复杂的,我就当没看见了

    第28章 史书阁

    木析轻声跟两个属官交代好要做的事情,简单把史书阁扫干净一下就行。就去找她的直属上官郑侍讲了。

    郑侍讲正在给其余的官员分发日常要做的文章任务,看到她找来,不慌不忙的把纸张发完,才看着她道:“怎么了?”

    看着郑侍讲温温和和的样子,木析有点无奈,只能问她:“大人能不能多给我几个人?”

    郑侍讲有些惊讶。

    她以为木析要么是找她抱怨工程量太多,或者诚惶诚恐问她该怎么做,要么是仗着自己的背景,要求换工作,她都做好怎么不轻不重碰回去的打算了。

    ——既不能得罪人,毕竟这位是实打实的有背景,又要给她碰回去,再有背景也是她的属官,县官不如现管,上官吩咐的事有她换来换去的余地吗?

    没想到木析是要人。

    郑侍讲心念一动,想到史书阁那边的情况,很快明白了木析想做的事情,她定神看了眼年轻气盛的木析,只能说这真不愧是刚刚上任的新官。

    想法就是这么天真。

    但凡换了在官场混迹过几年的官员,都不会做这么费力不讨好,工程量还大,还有可能惹祸的事情。

    毕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嘛。

    想到木析的老师,她还是提点了几句:“史书阁那边的事情我知道,不过翰林官们要用书,都是直接让属官去找的。就是校勘文史,也只需要挑几本重要的校勘就好。”

    郑侍讲说的含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