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二章 花费几何

第二百七十二章 花费几何

    “我想起来了!”李孟羲顿时蹦了起来,然后火急火燎的喊鲁犁,喊绣娘柳氏,说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

    沟通还是存在问题,很简单的两个铁环缝一起就成了,然而李孟羲讲了一通,鲁犁没听明白,柳氏也没听明白。

    李孟羲急得抓耳挠腮的,只得四下看看,拿实物来作比。

    木匠营工地,随处可见的木头很多。

    李孟羲捡了两根可能是做废了的车辐条,车辐条比筷子略粗,截面大致是方形的。

    咔嚓两下,李孟羲把辐条折断成数断,然后,用辐条拼凑成一个大致方形的框,再扯过携行具的背带,把背带一头折起,把辐条拼成的长框包在里面,然后,李孟羲给重新解释,“鲁犁,你看找结实的木头,就做两个一个大,一个小,两个矩形木环,切记,木环得是扁平的,而且要结实。

    做好拿来,有急用。”

    然后,李孟羲再跟柳氏交待,“木环做好,就把背带这样折起一段,木环缝在里边。”

    柳氏认真看了一眼,觉得也听懂了。

    任务吩咐完毕,李孟羲松了口气,接下来,就等着鲁犁把木环做好了。

    李孟羲风风火火的一阵忙碌,刘备和关羽不知他在忙什么,好奇发问。

    “此物绝妙,随后就能知晓。”李孟羲笑而不语。

    虽说,只是两个扁平的方形的环,但是制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不是李孟羲想象的那么简单。

    鲁犁去做木环,木环自然是从木头中掏出来的,可要从整块的木头中掏出一个扁平的矩形的木环,一不小心,环就开裂。

    鲁犁忙碌半天,凿坏了两个环之后,才用凿子从一块枣木中凿出了一个巴掌大的木环。

    鲁犁怕做的不是李孟羲要的,第一个木环凿好之后,立刻拿来给李孟羲看。

    当李孟羲接过巴掌大的木环时,他张了张嘴巴,有些愕然。

    这也太大了吧。

    印象中,旅行包和书包之类的,卡环都是火柴盒大小的。

    这么宽的东西到底能用吗,李孟羲有些怀疑。

    管他呢,如果因为扣环太宽背带太寨用不了的话,反正有一匹麻布了,直接从麻布上截下来一块够宽的同样可以验证可行性。

    “嗯,”李孟羲点头,把木环还给了鲁犁,“就照这样做,再做一个长一样的,但宽,要窄上一指的。”

    鲁犁领命去了。

    不知李孟羲葫芦里买的什么药,刘备关羽二人看的有趣,等着看李孟羲能弄出什么名堂。

    又是很久之后,鲁犁又来了,手里拿着两个傻不愣腾的木环。

    李孟羲心情复杂的接过两个大的出奇的木环,这玩意儿,比背带宽了两倍,能卡紧吗。

    让柳氏把木环拿走,给缝上。

    不一会儿,柳氏缝好了背带。

    此时,背带的结构就跟李孟羲印象中的书包的背带一样了。

    然后,李孟羲就按记忆中的方法,把背带往两个木环中穿插,穿过去,然后,一试。

    卧槽,竟然能行,穿好背带再一拉背带就卡着了。

    嫌背带依然很长,李孟羲再拉背带,背带于是就又缩短了一截。

    此时,更多的相关记忆涌现了出来,除了双铁环结构以外,好像还有一种【日】字结构的卡环,即,背带从日字上边那个扣伸进来,然后再从日字下边的口伸出去。

    然后,把背带拉到合适的长度之后,直接背书包就行了。

    此时,背带会因为书包的重力,和与卡环之间的摩擦力,而被卡的死死的。

    李孟羲不停的背带拉拉扯扯,很好玩儿,他玩的不亦乐乎。

    一旁,弟弟也想拉着玩,李孟羲不理会弟弟。

    关羽刘备走来。

    李孟羲转身,炫耀似的,指着腋下的双环扣,“就是此物,可随意调节背带长短,巧妙至极。”

    小小的两个木环,能发挥多大作用。

    刘备和关羽亲试之后发现,背带当真拉一下就可调整长短,当真灵便异常。

    小小两个木环,竟有如此大用,刘备关羽大奇。

    更让两人惊奇的事还在后面,随后李孟羲让鲁犁再做了几对木环,再缝在背带上。

    一个携行架,有四条独立的背带。两条肩带,两条腰带。

    两条肩带都缝上双环扣,腰带也缝上双环扣,于是,携行具连绳子都都不用了。

    腰带在腹前穿在木环中一拉,想绑多紧,就能绑多紧。

    携行具至此,才趋近于结构与功能的完美。

    关羽对李孟羲鼓捣出的携行具满意异常,有了此物,战兵背负行囊省力很多。

    “孟羲,此物花费几何?”关羽问。

    李孟羲稍想了一下,回到,“树条大篓,民夫编成一个,我需支出粮食一斤;防雨袋一人一日可缝四个,我支付粮食一斤,即,一个防雨袋,单个工价四分之一斤粮食;承载稿席和重物的木架,由做杂活的木匠所做,一日可做木架一副,而做杂活的木匠,一月某需支付粮食十五斤,即,一副木架,价同半斤粮食。

    还有背带,柳氏三日织一匹粗麻,布匹宽,一尺,可裁三指宽背带,五条。

    每一匹布,某需支付粮食两斤。

    预估,一匹麻布,可裁得背带四十条。

    一具携行具,需用背带四条。

    即,一具携行具,消耗的麻布等值十分之一斤。

    故,总计,一副携行具,需耗费粮食,一斤,加四分之一斤,加半斤,加十分之一斤,共计二又二十分之一斤粮食。”

    李孟羲跟打算盘一样,噼里啪啦一阵计算,算出了一具携行具,从各部件,从原料开始,到制成成品之后,前后所应支付匠人们的粮食支出有多少。

    关羽微微点头,一副携行具,两斤多一点粮食而已。

    八百战兵,一人一副,不过两六百斤粮而已。

    关羽再问,问八百战兵,一人配备一套携行具,所需时日多久。

    这李孟羲一时无法回答出来了。

    携行具生产的速度,取决于四个主要部件,即,木架,背篓,防水袋,以及背带的生产速度有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