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五章 一夜话前程(二)

第四十五章 一夜话前程(二)

    李孟羲说起天下大势,那可是头头是道。

    他言辞犀利,又能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且并不高深莫测,故作玄虚。天命玄谈,他也一字未说,一众乡勇能听得懂,并听的入神。

    “……所以这黄巾之乱,归根结底,在于土地。你想啊,那黄巾賊从何而来?还不是跟众位一样,也是贫苦百姓?”

    “诸位家中多少还有田产,不至从賊。可试问,涿郡境内,投賊之人还少吗?当真黄巾就人人该死?”

    闻言,乡勇连连称是,说家乡的确有人投了黄巾,甚至还说族亲里有人也投了黄巾。

    家中无田,不投黄巾,只有饿死。吃黄巾军粮,勉强可活。至于黄巾军粮从何而来,管他做甚。

    乡勇们心中揣揣(tuan,揣揣不安的揣揣),心思若是家中到了迫不得已卖田的地步,怕不是也只有投了黄巾,才有条活路。

    道理掰扯的很明白了,让乡勇有了一丝对黄巾的同情,这却不是李孟羲最终的目的。

    “黄巾乱不上多久。刚有人问,为何黄巾之乱平定,天下还要再乱?再乱原因在于,朝廷下令各地自练团练以备黄巾,乱在此令。”

    “此令一下,纵黄巾平定,必成尾大不掉之势。朝廷早已无力管控地方,地方手中无兵还好,但一朝有兵,谁肯轻弃兵马。”

    “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手中有兵,又怎能不生反心?”

    李孟羲语气平静,出言却自有一股肃杀之气。

    “匹夫一怒……额这个,百姓一怒,血溅五步耳。咱穷苦百姓,纵是手有刀枪,就是想乱他一乱,能怎地?最多不过惊闹市,伤死几人而已。”

    “若是世家大族,地主豪强,他们这般人物若是一乱,何止血流成河?大汉郡郡有世家,县县有豪强,如今他们兼且有兵,他们若乱,岂止死伤三五人,兵戈四起之下,天下又岂能安定?”

    “故,黄巾乱后,当是诸侯之乱,到时战乱纷任,要更胜于今日黄巾。”

    一席话说的李孟羲略口干舌燥,他又端过弟弟手中的碗,又喝了两口。

    李孟羲是后世之人,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他心,他并未因为乡勇们身份低下而对他们有丝毫轻视。

    今日和乡勇们谈论天下大势,李孟羲组织言语的用心程度毫不逊色当日进见刘备之时。

    为了说的更浅显易懂,李孟羲连“匹夫一怒,血溅五步。”这样的话都不肯用,生怕乡勇们听不明白。

    也正因为李孟羲说的用心,他话中的意思,乡勇们听的明明白白。

    天下若是再乱他十年八年……

    “这可……这可如何是好?”李孟羲身旁挨坐着的老铁有些失神的呢喃着。乱世对经不起任何波折的平民百姓来说,无异于瘟疫一般可怕,一股无措的情绪蔓延开来。

    有人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再问李孟羲当真天下会更乱?

    “避无可避。”李孟羲摇头回应到。

    这下,一什乡勇全都低着脑袋沉默了。

    半晌之后,见乡勇们情绪不高,李孟羲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各位兄长,可否听孟羲一言?”

    老铁回过神来,连忙把手一摆,“但说无妨!”

    其他乡勇们也起了头,眼睛齐刷刷的看了过来。

    “承蒙各位看得起,孟羲就斗胆直言了。”

    “诸位从军为何?想必不过前途二字。虽说乱世已临,我等斗大的字不识一个,难有大成就。可眼下却也有千载难逢之机。”

    “要问何为千载难逢之机?黄巾也。”

    “今黄巾并无十足战力,一触即溃。诸位何不奋勇,多立军功,趁黄巾之乱,谋得个一官半职。

    虽说将军难免阵前亡。

    可哪怕只是百夫长,别的不说,至少有一身好甲吧?

    诸位都上过沙场,有甲和无甲,哪个易死,哪个易活,诸位自有评断,不用某多言。

    大富大贵难求,那是要拿命换的;就算不求大富大贵,只想苟得性命于乱世,也绝非易事。

    卒兵战阵易死,若要活命,谋得一官半职,是重中之重。”

    “军中谋立官职,必要有军功在身。

    今有黄巾羸弱之敌,不却正是我等军人谋取军功之千载难逢之机?”

    “有弱敌可搏巨功,此良机断难再有。”

    “故某所言,诸位前途,正在黄巾之乱。诸位当奋命一搏便是。”

    语毕,李孟羲轻轻打了个哈欠。

    他有些瞌睡了。

    乡勇们听完李孟羲的话,隔着火势渐熄的篝火,你看我我看你,皆是有些被李孟羲的话说的意动了。

    “着啊!小哥儿说的在理!”某乡勇一拍大腿,脸色有些激动。

    黄巾确实不堪一击,想起大兴山一战,追着黄巾追了满山,哪怕遇到一丝抵抗?

    当时若是再勇一点,跟自己什长一样搏杀或是生擒个黄巾百夫长,自己现在也是什长了。

    等成了什长,再杀他一两个甲士,那不还得再升一级?

    按大兴山一战战后功赏的情况来看,刘备军中(喵)功赏倒是分明,一战下来,但立功者,不论大小,人人有赏,未有立功而不赏者。

    一时之间,乡勇们觉得似乎前途一片光明。

    和被迫为賊的黄巾军相比,和还在家乡埋头苦种的乡人相比,如今从军的乡勇们的确有着远比其他人光明的多的“前途。”

    乱世里饿死百姓,却饿不死当兵的。

    对这些大字不识的乡勇们来说,正有一个天大的机会摆在了他们面前,他们此时若是奋命一搏,当能以自己的鲜血,换取最大的价值。

    如今杀了一个没什么战斗意志的黄巾甲士,就可以得军功一级。

    再等一两年后,他们的对手就变成了和他们一样经过战火洗礼的其他的乡勇,再要得军功一级,难度平增数倍。

    要是再等个两年,等诸侯兵成,为了对抗黄巾而募集的乡勇们,他们的对手就变换成了各方精锐,变成了并州铁骑,丹阳兵,虎豹骑,陷阵营,白马义从,先登死士……

    虽说大浪淘沙,可先被淘掉的,必然是最小的沙子。

    如今趁黄巾之乱,不管在谁的麾下以军功博得个百夫长千夫长,都将占得先机。

    就算志不在军旅,从军只为挣得些钱财,然后回乡买地,那如今也是能挣得钱财最容易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