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梦想与现实
但实话说,杨永诚决定来美国的很大原因是冲动。等飞机降落肯尼迪机场,即将入境的时候,豪言壮志消失大半,他想在美国出人头地,但无高学历,连工作签证都没有,除了打黑工,什么都做不了。
摆脱这种丧气的念头,就是来旅游,也能涨见识。还没试,他怎能认输?……杨永诚面带微笑的将手里的护照送上,入境官是名三十来岁的白人女士,她翻开护照看了几眼,又抬头打量着杨永诚。
杨永诚长相不赖,黑发黑眼睛,身材高大,混血让他融合了东西方的优点,面相上看有东方人的特征,但五官更立体,肤较浅,也有些拉丁裔的特点。但他与拉丁裔无关,毕竟生在西班牙。
不过无论是西裔还是亚裔,在有种族主义的白人眼里都属于嘲讽的目标,杨永诚很反感这些,他和老实的华裔不同,眼里容不下沙子,这也是奥斯本讽刺他“k”或“wetback”时,他爆发的原因。
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宽容度还勉强,欧洲才真正是排外的重灾区——当然不是说美国白人心中没有歧视,但当地有相关的法律,就是有也只能憋在心中……杨永诚的心态很好,除非故意找茬。
入境官女士问:“来美国的目的?”
“旅游。”
“计划停留时间?”
“一个月左右。”
“你的英文很好。”
“谢谢,我会说七门语言。”
“那你可是个天才。”女士笑着给他的护照盖了章,“祝旅途愉快!”
杨永诚拿走护照,顺利入境。顺手在机场的自助售卖机上买了张手机卡,国际机场的卡通常是给外国游客使用的,用完就可以扔,而且还能使用3g网络,送不少的数据流量,足够应付一段时间。
给手机换卡,调整时区后的时间是2010年9月20日。机场外拦下一辆出租车,目的地曼哈顿。他先在纽约住下,后面打算去波士顿,他决定用脑袋里的超前技术谋发展,但先得巩固学识基础。
……
杨永诚到过纽约几次,曼哈顿给他最大的印象就是无处不在的高楼,一开始是震撼,等习惯下来后,就会觉得压抑,没有任何一处视野开阔的区域,整日生活在钢铁城市里,迟早会憋出病来。
思考间,他的目光忽然扫在路旁一座高楼上,正门口有个熟悉的标志,但一时半会想不起来是什么,司机正在抓紧时间超车,他还没来得及多看就失去了目标,直到抵达酒店,他仍在琢磨。
愣神的时候,酒店服务生殷勤的接过他的行李,和他一起进电梯,来到预定的房间门前,杨永诚掏了掏口袋,给了他十美元小费,若有所思的拿着行李进屋,眼前一亮:“对了,我想到了!”
他记得那是个“w”的艺术字母,脑海里那一堆资料中,在末尾也频繁出现过这个标志,他坐在床边回忆,眼前就像放电影般,扫过几份文件都在页脚发现该字母,底下还有一行小字。
“weyland-industries(维兰德工业)?”杨永诚用电脑google了这个词汇,很快搜索结果呈现出来,资料显示这是一家工业企业,隶属维兰德集团,从事高科技工业,机械工业等等。
了解越多,杨永诚的脸色越是不可思议,他脑海里的资料几乎都是这种格式,每一处末尾都有着维兰德的“w”标志,但根据他在网上了解的,维兰德工业并没有那么多超前的科技。
很显然,它不是现在的维兰德工业能拥有的,它源自未来。
粗略浏览后,杨永诚倒是发现这家企业制定目标的前瞻性,无论是对快速成形技术的预测,智能机器的探索,或者是纳米机器在生物学上的运用,都是准确的,或许在未来它们就实现了。
那线索再度指向“炸月”的信息,岂不是说它在未来是有必要的?
“这不好玩。”杨永诚摇摇头,他是不会轻易相信的——除非有铁证。但目前他最需要的是混下去。
他的目光停留在那个标志上:“也许我能和它们做点生意。”
……
杨永诚在纽约停留了两天,特地去收集维兰德集团的资料,这家企业也重视宣传工作,通过网络和报纸上的信息,得知它们在军工业以及高科技工业领域的实力,非常强大,资本也很雄厚。
他是有想法把它们近未来的技术在实验室里还原,验证正确后再申请专利,并推销给对方,这是一条生财之道。但短时间内,毫无基础的他很难做好这些工作,只能当做是目前最明朗的目标。
一天后,他去租车公司租赁一辆suv,目的地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一是自驾旅行,另一个是参观mit。在工程学方面,比帝国理工出的不多,西海岸的斯坦福和加州理工也算,不过距离太远。
在纽约停留并没有机会,他想四处去看看。
杨永诚驾车离开纽约,路上车速渐快,还超了一辆警车。
在美国高速驾车是很平常的事情,杨永诚没有纽约或者其他州的驾照,但对于热门旅游区域来说,美国警察默认许多国家的驾照,或英文翻译的驾照公证件(比如中国),也能够在大城市畅通无阻。
他跟着导航仪的指示一路往前,纽约距离波士顿三百来公里,开车半天的功夫,特别是离开大都会后,东海岸特点立即呈现出来,交通发达,路况好,走大道很少遇到塞车,行车也维持着高速。
他把车速提到75英里/小时,已经超过道路限速65的标准,但没关系,周围的车辆都一样都这么快,甚至还有疯狂的小货车以更高的速度超他车。当地的驾驶风格比较粗犷,警察一般也不管。
杨永诚知道秘诀:“群体效应”,即当一堆车都开快速的时候,只要不是超速太离谱,警察不会管,反而是一堆车快,而唯独你慢吞吞的挡路时,警察有可能会拦下你,检查驾照和保险单。
所以他可以放心的跟着飙一段,车内再放些美国流行的hip-hop音乐,吹着口扫朝目的地赶去。
……
当天正午,杨永诚抵达波士顿。
市区里找了家停车位宽裕的酒店,选了条件舒适的房间,一天150美元,他身上的预算只有八千欧元,换算过来就大概是一万美元左右,不过现在欧元兑美元浮动比较大,事情很难说。
酒店放下东西后,他继续在网络上收集有关维兰德集团的资料。了解在逐渐加深,该集团旗下有银行、工业企业和金融服务企业,世界五百强,涉猎的领域很广,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集团不缺钱,对研究投入也非常豪爽,如果他能够在里面任职,或者倒卖技术给它们,从巨人身上谋财……问题是该从哪里开始,目前维兰德集团需要哪方面的技术?
再受制于自身的资金问题,他没有条件搞实验或者技术研发,就限制了他能发挥的空间,也将更多的集中在纯知识领域,但工业企业显然更需要拿得**面的成果,比如技术专利之类的。
这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难题。
杨永诚暂时想不出来,他现在没有基础,也缺少资金,拿不出看家本领,别人就不会相信他的能力。思前想后,他决定先掌握基础,mit和哈佛都是知名学府,他能找到很多专业资料。
摆脱这种丧气的念头,就是来旅游,也能涨见识。还没试,他怎能认输?……杨永诚面带微笑的将手里的护照送上,入境官是名三十来岁的白人女士,她翻开护照看了几眼,又抬头打量着杨永诚。
杨永诚长相不赖,黑发黑眼睛,身材高大,混血让他融合了东西方的优点,面相上看有东方人的特征,但五官更立体,肤较浅,也有些拉丁裔的特点。但他与拉丁裔无关,毕竟生在西班牙。
不过无论是西裔还是亚裔,在有种族主义的白人眼里都属于嘲讽的目标,杨永诚很反感这些,他和老实的华裔不同,眼里容不下沙子,这也是奥斯本讽刺他“k”或“wetback”时,他爆发的原因。
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宽容度还勉强,欧洲才真正是排外的重灾区——当然不是说美国白人心中没有歧视,但当地有相关的法律,就是有也只能憋在心中……杨永诚的心态很好,除非故意找茬。
入境官女士问:“来美国的目的?”
“旅游。”
“计划停留时间?”
“一个月左右。”
“你的英文很好。”
“谢谢,我会说七门语言。”
“那你可是个天才。”女士笑着给他的护照盖了章,“祝旅途愉快!”
杨永诚拿走护照,顺利入境。顺手在机场的自助售卖机上买了张手机卡,国际机场的卡通常是给外国游客使用的,用完就可以扔,而且还能使用3g网络,送不少的数据流量,足够应付一段时间。
给手机换卡,调整时区后的时间是2010年9月20日。机场外拦下一辆出租车,目的地曼哈顿。他先在纽约住下,后面打算去波士顿,他决定用脑袋里的超前技术谋发展,但先得巩固学识基础。
……
杨永诚到过纽约几次,曼哈顿给他最大的印象就是无处不在的高楼,一开始是震撼,等习惯下来后,就会觉得压抑,没有任何一处视野开阔的区域,整日生活在钢铁城市里,迟早会憋出病来。
思考间,他的目光忽然扫在路旁一座高楼上,正门口有个熟悉的标志,但一时半会想不起来是什么,司机正在抓紧时间超车,他还没来得及多看就失去了目标,直到抵达酒店,他仍在琢磨。
愣神的时候,酒店服务生殷勤的接过他的行李,和他一起进电梯,来到预定的房间门前,杨永诚掏了掏口袋,给了他十美元小费,若有所思的拿着行李进屋,眼前一亮:“对了,我想到了!”
他记得那是个“w”的艺术字母,脑海里那一堆资料中,在末尾也频繁出现过这个标志,他坐在床边回忆,眼前就像放电影般,扫过几份文件都在页脚发现该字母,底下还有一行小字。
“weyland-industries(维兰德工业)?”杨永诚用电脑google了这个词汇,很快搜索结果呈现出来,资料显示这是一家工业企业,隶属维兰德集团,从事高科技工业,机械工业等等。
了解越多,杨永诚的脸色越是不可思议,他脑海里的资料几乎都是这种格式,每一处末尾都有着维兰德的“w”标志,但根据他在网上了解的,维兰德工业并没有那么多超前的科技。
很显然,它不是现在的维兰德工业能拥有的,它源自未来。
粗略浏览后,杨永诚倒是发现这家企业制定目标的前瞻性,无论是对快速成形技术的预测,智能机器的探索,或者是纳米机器在生物学上的运用,都是准确的,或许在未来它们就实现了。
那线索再度指向“炸月”的信息,岂不是说它在未来是有必要的?
“这不好玩。”杨永诚摇摇头,他是不会轻易相信的——除非有铁证。但目前他最需要的是混下去。
他的目光停留在那个标志上:“也许我能和它们做点生意。”
……
杨永诚在纽约停留了两天,特地去收集维兰德集团的资料,这家企业也重视宣传工作,通过网络和报纸上的信息,得知它们在军工业以及高科技工业领域的实力,非常强大,资本也很雄厚。
他是有想法把它们近未来的技术在实验室里还原,验证正确后再申请专利,并推销给对方,这是一条生财之道。但短时间内,毫无基础的他很难做好这些工作,只能当做是目前最明朗的目标。
一天后,他去租车公司租赁一辆suv,目的地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一是自驾旅行,另一个是参观mit。在工程学方面,比帝国理工出的不多,西海岸的斯坦福和加州理工也算,不过距离太远。
在纽约停留并没有机会,他想四处去看看。
杨永诚驾车离开纽约,路上车速渐快,还超了一辆警车。
在美国高速驾车是很平常的事情,杨永诚没有纽约或者其他州的驾照,但对于热门旅游区域来说,美国警察默认许多国家的驾照,或英文翻译的驾照公证件(比如中国),也能够在大城市畅通无阻。
他跟着导航仪的指示一路往前,纽约距离波士顿三百来公里,开车半天的功夫,特别是离开大都会后,东海岸特点立即呈现出来,交通发达,路况好,走大道很少遇到塞车,行车也维持着高速。
他把车速提到75英里/小时,已经超过道路限速65的标准,但没关系,周围的车辆都一样都这么快,甚至还有疯狂的小货车以更高的速度超他车。当地的驾驶风格比较粗犷,警察一般也不管。
杨永诚知道秘诀:“群体效应”,即当一堆车都开快速的时候,只要不是超速太离谱,警察不会管,反而是一堆车快,而唯独你慢吞吞的挡路时,警察有可能会拦下你,检查驾照和保险单。
所以他可以放心的跟着飙一段,车内再放些美国流行的hip-hop音乐,吹着口扫朝目的地赶去。
……
当天正午,杨永诚抵达波士顿。
市区里找了家停车位宽裕的酒店,选了条件舒适的房间,一天150美元,他身上的预算只有八千欧元,换算过来就大概是一万美元左右,不过现在欧元兑美元浮动比较大,事情很难说。
酒店放下东西后,他继续在网络上收集有关维兰德集团的资料。了解在逐渐加深,该集团旗下有银行、工业企业和金融服务企业,世界五百强,涉猎的领域很广,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集团不缺钱,对研究投入也非常豪爽,如果他能够在里面任职,或者倒卖技术给它们,从巨人身上谋财……问题是该从哪里开始,目前维兰德集团需要哪方面的技术?
再受制于自身的资金问题,他没有条件搞实验或者技术研发,就限制了他能发挥的空间,也将更多的集中在纯知识领域,但工业企业显然更需要拿得**面的成果,比如技术专利之类的。
这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难题。
杨永诚暂时想不出来,他现在没有基础,也缺少资金,拿不出看家本领,别人就不会相信他的能力。思前想后,他决定先掌握基础,mit和哈佛都是知名学府,他能找到很多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