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成男主的长期饭票在线阅读 - 第48页

第48页

    现在知青院里除了她们之外,陈雪和蒋浩也单独开火了,就在蒋浩还了赵泠希钱之后。他们俩现在也是两个炉子,不过两个都不是煤炉子,而是跟赵泠希她们那种一样的烧柴的炉子。平时他俩做饭的时候还经常会你一言我一语的吹嘘自己的菜色如何如何,吃的是如何如何的好,有的时候还会特地过来给赵泠希她们看一下,简直是刷足了存在感。

    只不过赵泠希三人都没把他们当回事儿。

    真正的富裕,是不需要炫耀的。

    面一熟赵泠希就拿爪篱把面捞起来放到碗里:“吃饭了,吃了还要包粽子呢。”

    “二合面的刀削面也好吃。”严怀安一边吹着碗里的刀削面一边说道:“不过也就是我们这面磨的细,要是粗的那可真是卡嗓子。”

    队里吃的玉米面都是只磨一次的,这样磨出来的玉米面损耗少,磨完之后能得到的粮食比较多。而且面不好吃,吃的就少了,这样也能省粮食。但是赵泠希她们三个人吃的玉米面不一样,她们仨都不缺钱缺票,也就是严怀安条件要差一些,但是他长了个吃心眼,宁愿自己穿的差一些别的地方委屈自己都不愿意委屈自己这张嘴。所以她们的玉米面高粱面这些都是非常细腻的,虽然比不上买的富强粉,但是也要比其他人家的好上不知道多少倍。这样细腻的面,当然是不难吃的。

    “要不我们多买一些玉米回来自己磨面吃吧。”傅景弋也跟着说道:“等到时候收了玉米了,肯定会有更多的玉米供应的。”

    至于跟队员们换的话,少量应该还行,大量就不用想了,每年队员们分了粮食都是想要把细粮换成粗粮中,这样能让自家的粮食多一些,家里人也能吃的更饱一些。分了粮食去换细粮比较容易换得到,要是换粗粮——那就想着吧。

    对于多换一些粮食的想法,赵泠希和严怀安两个人都没有意见。对于赵泠希来说,她是觉得现在囤粮食更靠谱一些,而对于严怀安来说他是想着反正每个月都是要买粮的,提前一些买也没什么,现在赵泠希住着单独的房间,粮食放在赵泠希的房间里也不会担心会被偷。

    “那晚点去给叶知秋送粽子的时候顺便就去买一些回来。”傅景弋拍板定案。

    三个人一边吃早饭一边说着话,吃完了饭之后赵泠希和傅景弋两个人开始包粽子,而严怀安则是去刷锅刷碗。跟他们搭伙以来,赵泠希还真的就是没再刷过锅刷过碗了。

    傅景弋不会包粽子,拿着箬叶坐在赵泠希身边虚心请教,蹲在一边刷碗的严怀安一边听赵泠希教傅景弋,一边嘻嘻哈哈的笑傅景弋连粽子都不会包,是不是傻。

    傅景弋傻不傻赵泠希不知道,但是赵泠希觉得严怀安会很惨。果然等他刷完碗筷和锅之后就被傅景弋塞了一大叠箬叶:“你聪明你包。”

    严怀安:“……包就包。”

    他得意的拿起箬叶往里头填糯米,然后塞去了核的红枣,塞完又继续往红枣上面填糯米,直接把红枣埋在糯米中间。然后他利落的把箬叶折了几下把粽子包起来,接着用绳子把粽子绑起来放在一边。他的粽子和赵泠希,傅景弋的粽子滚在一起,虽然比不过赵泠希的粽子,但是颜值上要比傅景弋的粽子漂亮的多。

    赵泠希惊讶的看着严怀安,没想到他还有这么一手。

    傅景弋:“……。”

    他把装米的盆和箬叶往严怀安面前推了推:“靠你了。”

    严怀安更得意了,他骄傲的挺了挺胸:“以前我往你家送的粽子都是我包的,我家里人没谁包粽子比得过我,你没想到我还有这技术吧,有没有很惊讶。”

    有。

    但傅景弋不想说,他要说了严怀安的尾巴就能翘到天上。不过做朋友那么多年他还真的不知道往年严怀安送到自己家的粽子都是他自己包的,他没往这个方面想过,严怀安也没有主动说过,要不是现在他暴露了,那自己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知道严怀安包粽子那么厉害呢。

    一想到自己废了老半天的劲儿才包了这么一个死丑死丑的粽子,在看严怀安三五下就给包了一个那么漂亮的粽子,他觉得他解放了。

    他可不是想要偷懒,平时在家里他也会帮着干活从来没推脱过,这一回是真的觉得他包出来的粽子太丑了,都丑到他自己了。

    严怀安看着包了一个巨丑的粽子之后就名正言顺偷懒的傅景弋:“……。”

    草率了。

    可要是真的让傅景弋接着包的话——那也太丑了。

    “重在参与。”赵泠希把偷懒的傅景弋拎了回来:“丑也没关系,反正我们自己吃也丑不到别人。”

    傅景弋:“……。”

    大侄女你这样会失去表叔我的知不知道!

    第二十九章 沈卫革

    赵泠希几人的粽子刚下锅不久, 透过锅盖便传来了阵阵粽子的清香。这种箬叶包出来的粽子在赵泠希看来要格外的香,是她家乡的味道。整个知青院的知青们都各自忙活着手里的事情,大锅那边几个做饭手艺好的知青还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过节要吃的菜色, 还有些不会做饭的和做饭手艺差一些的知青在旁边提建议。

    这时知青院的院门被‘砰砰砰’拍响,拍的又快又急又重,不待院里的知青们去开门,门外拍门的人就大声喊他们去队里的晒谷场参加|批|斗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