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页
戴名世在文人、清流之间的名声响亮,与胤禩写话本不同,人家是真材实料要再现一本“新史记”的,谁搞了他,名声在文人之间恐怕也臭了。 那名声臭与胤禩不写话本的层面可完全不同,文人的气节与坚持都体现在这儿了。 汗阿玛收服戴名世做了典型,那么戴名世就不能死,但《南山集》问题确实存在,得杀鸡儆猴,之后该如何处理使得两全其美,都需要走动布置一番,至少汗阿玛在民间的名声可要维持着光鲜亮丽啊! 再有就是内务府总管的职位是汗阿玛丢给他的,这个不能交代出去。只是内务府负责皇家开销,各地都有汗阿玛派出去的织造等人为内务府赚钱,就像那江宁的曹家,包衣世家,曹寅就是奉命去经营,以丰富皇上的钱袋子。 但是曹寅他一直在亏钱啊!由于此前好几次南巡都是他们家cao办,以至于入不敷出,汗阿玛觉得他有功劳,认为曹家金钱如流水与自己南巡有很大关系,且几次南巡都顺利免不了要嘉奖曹家,于是对他亏钱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不两江总督噶礼上走来弹劾曹寅挪用公款。 曹寅建议汗阿玛私造铜钱,做铜斤买卖的本金还是问汗阿玛借的,汗阿玛借出去就是默许了! 朝廷的钱都不敢瞎造,其中门道多着呢!户部那儿负责此事的官员有一整个队伍拿捏协定最后才得出最适合朝廷下发的数字,那曹寅私造铜钱岂不乱套? 又要平衡君父那边的态度,又要阻止曹寅造铜钱搅合商市,这其中是汗阿玛的私信,君父稳坐钓鱼台,怎么都不算输,帝王也有私利也会有私心,胤禩为了汗阿玛面子,不会明面上去阻止针对曹寅,这件事还挺棘手,好在全都丢给老四去做了。 戏文里雍正皇帝继位后就清算了曹家,曹家也因此而没落,胤禩问过老九了,这事交给老四来办,靠谱儿! 胤禩想:虽然这一世老四还能不能继位都不一定,只要太子稳住,等汗阿玛百年,他或许会和我一样做个王爷。 胤禛:“……” 好家伙,以为只是一点点,没想到是亿点点! 胤禩见状,摊手笑道:“所以我才将事儿丢给四哥了啊,内务府的事已经够我忙的了,钦差查案怕是分身不暇。” 一匹骡子也是赶,两匹骡子也是拉,一人干活累,拉老四来加班怎么就美滋滋呢? 他感觉很奇怪,明明和九弟关系最好,怎么就忍不住盯上老四呢? 老四也总是盯他,难不成真的是上辈子的冤家,这辈子讨债来了? 胤禛严肃着脸问他道:“是八弟向汗阿玛举荐我的?” “不,是汗阿玛自己想到了你。” 胤禛了然,看来,汗阿玛还是希望他和老八之间互相配合,一刚一柔软硬兼施。 待正事谈完,胤禛随口说了一句:“老大在宗人府吃喝不愁,你不必去看他,既然已经选择明哲保身,就不要在局势动荡时做多余的事。” 胤禩:“这是大哥说的?” 胤禛没有回答,默认了。 胤禩想到十四最近跳得有些欢,若有所思。 他在脑海中描绘起了如今局势,动荡吗? 对他而言其实并不,而从汗阿玛的角度来看,阿哥们互相之间牵制,太子势力收敛起来不敢掐尖冒头,所有人的明哲暗斗都在汗阿玛的掌控之中。比起之前的形势来说,现在才是最稳定的状态。 汗阿玛就是那根定海神针,有他在,乱不了。 而汗阿玛现在的身体,再稳当个十年都不成问题的。 胤禩离开后,胤禛盯着桌案前他带来的文书,脑阔有些隐隐作痛。 怪不得老八这段时间黑眼圈重呢,原来都是公务愁的,汗阿玛也是,总让儿子左右为难。 胤禛揉了揉眉心,招来心腹及幕僚,开始了挑灯夜战。 虽然将明面上的事交出去了,胤禩仍要管内务府与掌卫之事,自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写话本了。 胤禟才叫轻松呢,在朝中挂了个闲差,经营商船在海上贸易赚得盆满钵满,是纳税大户,户部管收税的官员见着他就知道九贝勒又要给国库送钱了,那钱的基数可不是一点半点儿。这些年来,靠着海上贸易,胤禟的商队从别国赚取到了惊人到富可敌国的财富,自然也惹来不少人眼红。 胤禟也鸡贼,他知道现在最大的靠山是汗阿玛,而汗阿玛信任八哥,借此表忠心,直言自己赚到的钱,只要汗阿玛一句话就可以给他,并且又是为国库创收,又是为内务府创收。 内务府进项多了,钱不也是进的康熙口袋? 于康熙而言,这是摆在眼前的好处,赚得是外藩毛子的钱,渐渐也就放任了胤禟的行事。 而内务府总管现在是胤禩在做,兄弟两个一拍即合、“狼狈为jian”,日子是越过越滋润了。 于是,看了《书中客》最后一句话的民间,久久等待倾城后续却未等到,果真开始有人尝试着续写《书中客》,或是自己创作“进入书中”、“进入画中”等题材的话本。 第一位续写《书中客》的是一位屡试不中的秀才,他年龄也已经到了,家中清贫,考不上科举,总得想法子赚钱养家糊口。 秀才的文笔还不错,模仿倾城的话本写出来,虽不如倾城原汁原味的美妙,却也有其独特的故事,他选择了好的结局,按照倾城最后一段话的指点,写了留在大秦,大秦延续几代之类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