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主公奉天子以令不臣在线阅读 - 第140页

第140页

    到了府门前,吕承泽下了马车,对门口的小厮说道:“刚才走过的道士,有没有来说过想求见我?”

    “倒是没有,不过这几天他常常在这个时候走过府门前,说一些奇怪的话。”小厮答道。

    常常在散值时分跑到他家门口,吟一些世外高人一样的诗词?吕承泽皱着眉进了府邸,莫不是真的想引起他的注意吧。

    浩浩愁,茫茫劫……是耶非耶,化为蝴蝶。他想起来了,这好像是后来才有的诗词,对了,是刻在香冢石碑上的铭文。看来这小子也去过后世,或者是从后世来的。

    吕承泽心里没有多少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反而想起了在游戏里被一群玩家反复调戏的可怕场面,于是立刻匆匆进了后院,要了凉茶压惊。

    不过,不着调的道士这个设定,倒让他想起与沈奕相交甚密,鼎鼎大名的左慕道长。只是左慕是在他死后多年,才被沈奕召进京师的,此时的左慕会在汴京街头算命,而且对吕少保有浓厚的兴趣么?

    本来吕承泽之前还想过,如果遇到了左慕,就把他送到沈奕身边,让皇帝陛下继续寻仙问道,玩物丧志去。不过得知沈奕召天下术士不是为了求长生,而是想找自己之后,再遇到左慕相关的事,吕承泽心情不由得就微妙了起来。

    想到了沈奕,吕承泽又不由得想起今天快散值时相遇,沈奕一副想掩护他大不敬举动的样子,以及之前的数次维护,和最近对于遂成的万般痛恨模样。当然,最让人心神不定的,还是昨天晚上发生的事。

    想着想着,吕承泽不由得开始头痛,一直到吃饭时间还是神思恍惚,头疼万分。到了最后,吕承泽倒也有些想明白了,今天已经无甚波澜的过去,以后还是和往常一样就行。

    第二天,照例又是朝会,朝会后会见众臣。吕承泽在与朝臣议事的时候,也间或在沈奕在场的时候商议,这次,吕承泽和三省的几个官员,与沈奕凑在一起,商议李宰执辞官的事。

    沈奕装模作样的说了一下那天的折子内容,询问几个臣子的意见,几个人便就此展开讨论。很快,众人一致同意,暂不允李宰执辞官归田,不过李宰执当了许多年相国,年纪也大了,倘若以后再提出辞官,多半也就需要允诺。到时候,宰相的人选是个问题。

    昨天吕承泽已经私下问过了几个副相,若李宰执身退君可否当之,他们都在推辞,说自己见识浅陋,愿做辅佐之副位。让他们之间的某个人为正相,跟以前李元修在相位的时候没什么区别,他们都是明哲保身的枢密院元老。

    不过,吕承泽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于是说道:“昔年,徐相公罢相后,任晋州刺史已经六年有余,清正廉明,爱民如子,造福一方。让徐相公仅做一州刺史未免有些大材小用,如今,正可召徐相公回来担任副相。”

    吕承泽话一出口,几个三省官员皆抬起头,有些诧异,连沈奕面上也有些欲言又止。如果他回来为相,十有八九会整顿朝堂,让朝中的官员以天子一派居多。

    徐学义在朝阙与在外时都立过大功,当年又对皇帝有拥立之功,不过性格刚直,举止放肆,触怒了陈雍。陈雍又不想杀了他落下个凶名,于是就把他发到晋州做刺史了。

    “徐刺史在晋州多年,百姓颇为感念徐卿这些年来的功绩,不见得想放他走吧。”片刻后,沈奕说道。

    “没事,能胜任刺史的官员不少,再派能人充任就是,将徐相公召回来吧。”吕承泽不容置疑的说道。

    于是,其他人也没有异议了,接下来吕承泽又提出将方应时由大理寺少卿调为吏部侍郎。虽然这属于平级调动,但吏部官署在皇宫内,议事方便了很多,而且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等事宜,职权很大。

    其他官员都以为吕少保这是让自己人进入朝中,以和将来的徐相公抗衡,是既想赢得名声,又不让朝堂过于失守。但沈奕心里却知道,方应时也是忠于天子的人。

    今天吕承泽连续提了两个能削弱他势力的人事调动,是有什么深意。难道是经过前天的事之后,对自己非常放心了,于是愿意让朝堂多一些天子的人?还是,想试探自己。

    于是散了之后,沈奕叫住了吕承泽,等到殿中再没有其他人后,方才问道:“卿……此举是有什么用意?”

    “只是想有个行事雷厉风行的人帮我肃清朝堂,裁掉冗余的官员,罢免能力不足的人而已。这种得罪人的事交给别人多好。”吕承泽轻描淡写的说道。

    “那也不用……”沈奕说了半句,便没有再说了,吕承泽知道他想说的是那也不用让徐学义坐镇相位,完全可以让别人来肃清朝堂。不然徐学义上的话,朝堂是清净且高效了,但也换上了很多天子的人。

    吕承泽笑了笑,说道:“只要兵权不旁落,文官怎样都可。我早就对徐兄很有兴趣了,这次一定要和他共事一回。”

    沈奕神色抽了抽:“对刺头有兴趣,真行。”

    “臣告退。”吕承泽也不多说,直接拱手告辞。

    沈奕没奈何,有些无语的答道:“好,走吧。”果然,现在已经不能同处一室多说一会儿话了,所说的都是些公事。

    很快,将晋州长史改任为刺史,命原刺史徐学义交接晋州城政务,八月前赴京的政令便下达。方应时也被调为吏部侍郎,此外,还有一些微小的官员调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