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家请我当皇帝在线阅读 -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359节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359节

    “只是大伙担心您打不过官兵,一切都是空口白牙,无甚用处。”

    “如今义军大胜,合该是我等的福分!”

    张顺听得一头雾水,正要张口问询,前来迎接的萧擒虎连忙扯了扯张顺的袖子,低声解释道:“当初军情紧急,我就把诸王府的金银、田地许诺给士卒、百姓。”

    “事急从权,回头我认下此事,你处罚我一番,咱俩演个双簧便是!”

    “什么?”张顺诧异地看了萧擒虎一眼,你个浓眉大眼也会骗人了,跟谁学的?

    两人做兄弟已久,相互早已熟识。

    那萧擒虎如何看不出张顺什么意思?他不由挤眉弄眼示意道:是你,是你,教会我骗人的是你!

    第112章 土地之策

    “打土豪,分田地”乃是张顺前世从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到的“屠龙之术”。

    只是这种政策太过激烈,一旦启动,便不会轻易因为个人意志而停下。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而动人耕地,何止是断人财路,这是要断人子子孙孙的活路,地主士绅不和自己拼命才怪。

    到时候地主和农民双方就会以土地为目标,赌上全部身家性命,穷尽一切办法,反复争夺,直到一方流尽鲜血为止!

    既然自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那么以中小地主出身为主的读书人,肯定会因为遭受一定的损失而怨恨自己,那自己又何去何从?

    自己若是无法笼络足够多的读书人,又如何建立健全队伍?又如何对抗关外的新生力量,阻止历史上的悲剧发生?

    失去了读书人的支持,就算张顺个人有天大的本事。

    他也不过长了两条胳膊、两条腿、一个脑袋,没有大量的文官、将领辅助,他也无法撑起一个政权。

    将领还好办一些,哪怕大字不识一个,久经战阵以后,多少能选拔一批有天赋之人。

    而文官就不好办了,就算张顺办补习班,以十年二十年之功进行培养出一批人来。

    且不说这人手够不够用,但是仅仅断绝地方士绅上升通道这一个难题,张顺也得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来去弥补。

    因为如果自己人占据了从上到下文武官员的职位,那么其他地方的士绅就难以有出头之日。

    大明之前的大元就很形象的展现了,一个国家如果上下通道断绝,最终会有怎样的下场。

    这正是“统一天下易,变革天下难”。

    说来说去,还是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和传统社会的结构问题。

    自隋唐以来,中国古典社会逐渐进入以军事贵族为皇权背书,文官制度为皇权支柱,科举制度为触角的社会结构。

    对这个时代来说,读书人进则官僚,退则士绅。

    虽然古代有“穷文富武”的说辞,但是要真正想供得起脱产的读书人,非得有中小地主的财力不可。

    当前情况和后世近代情况截然不同,后世虽然生产力尚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终究先进的技术、思想开始蔓延开来,新兴的阶级方兴未艾。

    而在国家又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各种思潮又如同惊涛骇浪一般,所以一定程度上能够在外在压力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如今情况则不然。彼时,虽然有后金占据东北、虎视眈眈,农民起义纵横七省,但是无论后金自身还是农民起义军,都没有意识到大明有被替代的可能性。

    如今正是两种矛盾交加,一个不小心,天下便有覆亡之危,由不得张顺不万分谨慎。

    “土改”这条道若是走的通,便是通天坦途;走不通,那就是万劫不复。

    但是,若是对如今激烈的土地问题视而不见,那这天下姓张姓朱,与百姓又有何异哉?

    一个新兴的政权,如果无法解决前朝的弊病,那么它不可能长久,甚至不可能维持稳定。

    张顺其实对当今天下的土地问题十分重视,对当前形势心里也十分清醒。他晓得若是不改变土地所有制,哪怕自己已经割据一方,也终究是镜花水月罢了。

    如今既然萧擒虎引出了此事,他还真有几分意动。

    只是兹事体大,张顺也不好贸然做下决定,便先含糊过去了。

    众人一路无言,在南阳百姓的欢呼之下,走回了唐王府。

    那曾氏、黄氏和朱氏皆身着盛装,立在唐王府门以内,早已经翘首以待。

    她们远远的望见张顺在众人簇拥之下,缓缓走来,恨不得扑过去,以诉离别之情。

    张顺身为三军之主,不仅是义军的顶梁柱,也是她们的顶梁柱。

    既然如今她们成了张顺的女人,只要张顺屹立不倒,她们就是人上人。

    若是没了张顺依靠,她们的下场和当初王府被人攻破情况相比,情况恐怕只会更糟,不会更好。

    遭受过不幸往事的三女,对此比旁人更心有感触。

    如今见了张顺活生生走来,她们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总算有了依靠了。

    张顺看着熟悉的街道,看着熟悉的唐王府,看着熟悉的三人,笑道:“我回来了!”

    “回来就好!”曾氏眼里噙着泪,心中千言万语化作了一句轻轻的应答。

    曾氏、黄氏和朱氏有很多话想和张顺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欲言又止。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许未见,张顺亦有恍如隔年之感。

    眼前的一切都那么熟悉,又有些陌生之感。

    张顺有几分感慨的捉住了曾氏和黄氏两人的小手,一手一个,独留了朱氏,这就有几分尴尬了。

    好在朱氏年轻,不敢和黄氏、曾氏争抢,只好委委屈屈的拽着张顺的衣角。

    四个人簇拥成一团,一步一步往王府里走去。

    这三人都是贵族女子,言行举止非一般小女儿所能比拟。

    虽然此时此刻,她们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张顺看。

    可是一路上依旧温言温语,举止有度。她们偎依在张顺身边,轻声指点着哪里又种了花草,哪里发生了什么趣事儿。

    走了一会儿,愈发深入了,张顺突然看到前面有几处房屋坍塌了,就奇怪地问道:“这是怎么了?年久失修了吗?”

    “哦,那是城外官兵的炮弹打进来,坏了屋舍。”曾氏淡淡道。

    张顺闻言不由沉默了下来,他本就久历战阵,当然知道红夷大炮对这个时代的人造成多大的震撼。

    不要说几个弱女子,就是初上战场的丁壮,也常常会因为巨大的炮声,一哄而散。

    他皱了皱眉头,这才下定决心决心道:“待此地事毕,你们随我回洛阳吧!”

    那曾氏、黄氏和朱氏闻言不由一愣,随即大喜道:“此事当真?”

    “哄你们作甚?”张顺笑着摇了摇头道,“只是我家里已经有几房婆娘,我担心你们之间会起了龃龉。”

    这三人如何不知,张顺将她们带回去,多少会给她们一个名分。

    这代表自己再也不会像货物一样,被张顺轻易地丢弃或许赏赐、转让给他人,哪里会介意?

    纷纷保证道:“相公且把心放在肚子里,吾等会以姐侍之,勿忧也!”

    三人保证了半天,那曾氏这才好奇地问道:“不知jiejie性情如何,还请相公细细说说,我等将来也好与之相处。”

    “也好!”张顺点了点头道,“一个善良贤惠,做饭缝衣,无所不精;一个女中诸葛,勤俭持家,执掌辎重;一个女中豪杰,冲锋陷阵,七进七出;一个书香门第,岐黄再世……”

    “等等,等等!”曾氏有点懵,“这到底一个人,还是几个人?”

    “哦,那个……我的婆娘有点多……”张顺不好意思挠了挠头道。

    第113章 经略之策

    “我不同意!”曾氏气的满面通红。

    黄氏、朱氏虽然没有吱声,看其所站位置靠近曾氏,也表明了支持她的态度。

    原来张顺回到南阳和三人温存片刻之后,便顾不上车马劳顿,喊来牛金星、萧擒虎、高桂英等人商议先前“赏赐”之事。

    此事本就因萧擒虎而起,他自然依旧持“悔诺”的主张。

    依照他的意思,适当厚赏士卒便是,没有必要非得花费这许多。

    萧擒虎以前在山中苦日子过惯了,心里舍不得这些财富。

    他犹如小商小贩一般,给张顺算计道:“诸王府共收缴金银一百三十二万两,良田一万七千顷,田宅书画古董等价值不可胜数也。”

    “若以此养兵,当不下五万之众,岂可轻与人也?”

    “此事固我一人之过也,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不劳主公费心!若你不愿下令,我自向士卒丁壮负荆请罪便是。”

    “哎哎哎,萧将军何必如此激动?”牛金星这厮兵法学识还不错,只是品行和幸佞小人无甚区别。

    既然张顺主张分发田亩、财货,无论他心中怎么想,都会以实际行动支持自己主公。

    他规劝道:“人无信不立,舜王这般行为正是收买南阳人心之计。人心既服,何愁天下不定?”

    其实这倒是牛金星强行解释了,这个时代虽然有大义、人心的说辞,但是总有点虚妄。

    毕竟名声再好,也不能当饭吃。在义军面临着严重的军事威胁前提下,将一切资源投入实实在在的军事方面,才是正理。

    那牛金星又不像张慎言、吕维祺那样,有几分理想,能说得出这种话。

    他本身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哪里会考虑这么深远?这不是自己主公执意如此,他不得不找一番说辞,迎合一下罢了。

    不过他这么一说,倒让张顺豁然开朗。

    对呀,既然土地改革那么难,自己何不避重就轻,先在南阳试点分了唐王系诸王府田产?

    这样既能将本地最大的土地占有者的土地收到手中,又能避免过度刺激其他土地所有者,不失折中之策。

    就算哪怕失败了,也有萧擒虎率领的义军作为保障,能够压制当地反对势力的反扑。

    自然科学讲究实验,社会科学当然也得讲实验。

    拍脑门做决策可以,但是选错了策略,那是要出人命的。

    想到此处,张顺便下定决心道:“财货田亩虽贵,却不抵人心之贵。言必信,行必果,此取天下之正道也。”

    “昔日商鞅城门立木,取信天下,由此变法而强。”

    “今我等志在天下,岂能见小利而忘大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