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生逢宋代在线阅读 - 第52页

第52页

    出身与出道

    说起宋朝的这户吕氏,近代最突出的一位是五代时的吕梦奇,后唐时曾任户部侍郎的高官。吕梦奇因在洛阳做官,举家遂定居于此。吕梦奇的孙子吕蒙正,正是宋代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出身的宰相,历仕太宗、真宗两朝,风光荣耀一时,令朝野多少人艳羡不已。

    古代农耕社会里,脆弱的小家庭难以应对天灾人祸,故需要相互照应,彼此帮衬,因此世人最重亲缘关系,甚至于裙带之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托吕梦奇之福,子孙繁衍不息。吕夷简是吕梦奇的曾孙,吕龟祥的孙子。而吕龟祥与吕蒙正之父吕龟图又是同胞兄弟,如此叙亲下来,吕夷简便是吕蒙正的堂侄。还是在五代时,吕龟图与龟祥兄弟俩都入仕为官,不同的是后者做的是地方官,以后出任寿州(今安徽凤台县)知州并在当地安家。寿州虽远离洛阳城,但两家的亲戚关系却是彼此都清楚。

    吕夷简,字坦夫,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降生于寿州。就在他出生前两年,吕蒙正摘得状元桂冠,声名大噪,也为吕氏家门涂上浓重的书香色彩。

    吕夷简幼年时,在听长辈絮叨的过程中,熟知了举族夸耀的状元故事。到他9岁时,其状元堂伯已入居宰相之位,更使大家族感到无比的荣耀。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堂伯的成功,为他树立了人生楷模,也成为他刻苦读书的一大动力。于是在奋发读书中,他度过了少年时代,成为才学出众的青年。

    有关吕夷简早年事迹的记录不多,其中有限的一条笔记称:某天月夜下,他散步时突然发现身旁出现一位红纱遮面的女子,他却自顾自地散步。那位女子发话道:官人看我一看啊!他依旧不理不睬,对方连说数遍后,他才漫不经心地揭起红纱,结果看到的是一张布满眼珠的容颜,但他毫不惧怕,怒叱道:这般嘴脸还要人瞧!到底是邪不压正,那个女鬼只得当即隐去。此为小说家言,不足为信,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宋人眼里,吕夷简年轻时豁达无涯,胆识过人。

    据说,吕夷简的父亲在川东州衙任幕僚,他也随父而行。当地大员马亮极善相面,一见到他便以女儿相许。马夫人不满地对丈夫说:你曾说女儿命该封国夫人,怎么就许配给一个小官之子?马亮从容回答:由此小女才可以做国夫人。此事说明尚未显达的吕公子,已是气度非凡,引人注目。

    在真宗朝初年,刚二十来岁的吕夷简进士及第,从此步入政坛。要说一个政治人物的活动,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背景。就真宗时代的朝政主线而言,是先经历了剧烈的对辽战争,再通过澶渊之盟结束了紧张的边防乱局,随后便是持续多年的举朝祥瑞的迷信运动,搞得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在此期间,寇准之类直臣先后被贬出朝,王钦若、丁谓之流相继得势弄权,而王旦、向敏中、李迪等更多的所谓贤臣只能勉强维持局面,依偎其间。因此,政坛上下充斥着投机以及惰性的气息,这对整个官僚队伍都产生了莫大的消极影响。

    吕夷简正是在此背景下开始了政治生涯。他做的第一任是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军事推官,也就是州衙里的幕僚官。彼时,其堂伯吕蒙正已第三度入朝为相,不用说伯侄之间的地位是天壤之别。不过,初出茅庐的吕夷简也顺风顺水,在出任数地州郡官后,步入中央的御史台供职。

    以谦和儒雅著称的吕蒙正,其从政的特点是谨慎持重,因此得以几度秉政。老相公退休后,自知几个儿子没大出息,便将本家侄子推荐给天子,吕夷简因此受到真宗皇帝的留意。

    在从政的早期,也就是四十多岁之前,吕夷简还是充满政治热情,不乏关心民瘼、直言敢谏之举。其中有三事最为突出:

    第一件事,他在地方任内发现朝廷对农具征收赋税,认为不仅加重了普通农民的负担,挫伤了民间改良农具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最终也影响到国家的农业发展。因此上奏要求免除该项沿袭已久的杂税,得到朝廷的批准。毫无疑问,此属善举,百姓受益,宰臣王旦赞赏,他也获得各方好评。

    第二件事,本朝大军在镇压四川李顺造反后,管事的人员将一个俘虏押送到京师,奏称是叛逆首领李顺。获悉如此振奋人心的喜讯,大臣们纷纷向天子祝贺。孰料御史台仔细审讯下来,却发现是个冒牌李顺。对此,高官的意思是将错就错,尽快了结案件,以免上下难堪。但吕夷简竟不顾大臣们的态度,秉公办理,向天子如实汇报了案情,结果引得当政者甚为不满。

    第三件事,负责东南漕运的发运使李溥属当权派丁谓的党徒,为了迎合天子,给自己树政绩,遂拼命征调钱粮。吕御史查知后,便上奏弹劾其过分行为。此事自然也招致丁谓的不快。

    除此之外,吕夷简还为被贬到关中的故相寇准辩诬,澄清了捏造的不实之词。

    总之,尚处于中下级官位的吕夷简认真履职,虽一度令某些当权者不快,但他就事论事,照章办事,超脱于派系之外,权贵们也不便记恨,因为既无把柄可抓,其出身又不一般。与此同时,他的认真负责劲头,倒也赢得了许多朝臣的好感。

    政坛新星

    吕夷简属于有大才智的人,出道后不问派系纷争,只顾做分内的事,遂以出色的才干为多方接受。当然,他有利的背景关系也受到上层的关注,且不说堂伯吕蒙正给天子的引荐,宰相王旦与参知政事王曾对他便相当器重,觉得这个晚辈既非庸碌之辈,亦非投机取巧之徒。因此,他没有受到庙堂上下明争暗斗的影响,仕途顺畅,至真宗末年,迁官至刑部郎中,出任权知开封府,也就是首都所在地的开封府代理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