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生逢宋代在线阅读 - 第21页

第21页

    大行皇帝刚刚咽气,王继恩便请李皇后赴中书与宰执大臣商议立新天子的事。在王继恩前来通知吕相公时,吕端将对方诱入太宗书房,随之果断地将其锁于屋中,并派人看守起来,旋即立刻去见皇后。李后因同意王继恩、李昌龄等人的建议,就对他说:皇帝驾崩,立后嗣应以长兄为先,此顺乎常情,你看怎么办?吕端高声干脆地答道:先帝立下太子正是为了今天,岂容另有异议!皇后毕竟是没有经验的妇道人家,听了宰臣强硬的回答,只能默不作声。于是,吕端指点太子登殿即位,同时宣召群臣入宫朝贺。及至臣僚到齐后,细心的吕端望着垂帘后面新皇帝模糊的身影,还怕被李皇后实施调包计,就站在殿下不拜,要求卷起帘子,然后亲自登殿查验。当看清楚确实是太子赵恒时,他才返身退到殿下,率群臣山呼万岁。新天子遂顺利登基,是为真宗皇帝,时年29岁。

    在真宗即位面临重大威胁之际,吕端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些许徘徊,不惧风险,也不征询意见,关键时刻当机立断,以过人的胆识化险为夷,从而为本朝立下了盖世功勋。由此,在当日就验证了吕端大事不糊涂绝非虚言,而又为后世传为佳话。

    政治上的对决就是如此残酷,有一方胜利,便有一方失败。那几位投机家耗费心机,却阴谋落空,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按说,发生如此谋逆事件,凡参与密谋者及其家族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历代王朝无不如此。但难得的是,从来宽宏大量的吕端却不搞无情打击,更不做株连之类的事,一律予以宽大处理。对于李前皇后就不予深究,还尊为皇太后,该给的待遇一样不少;对主谋当然必须惩罚,却是不开杀戒,其中参知政事李昌龄被贬为忠武军司马;大宦官王继恩被贬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安置监管;知制诰胡旦被除名流放浔州(今广西桂平县),没收家产;其余一概不问。如此这般,迅速稳定政局,朝野不惊。

    真宗皇帝入居宫廷后,自然视恩公吕丞相为当今第一功臣,感激备至,优礼有加。如年迈的吕端因身躯庞大,攀登大殿的台阶门槛有些困难,天子看见就下令让匠人专门加宽木质台阶,以方便爱卿行走。在军政大事上,更是悉心听取其意见。吕端也稍改昔日作风,向天子有条有理陈说时政急务。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忠心耿耿的吕相公到第二年夏天便身罹疾病,无法正常行使肃穆有序的入朝仪式。天子考虑到老臣的身体状况,特下旨请他不必入宫参拜,只需每天去中书裁断即可,并且一再委婉地拒绝了辞职的请求。

    直到第二年十月,真宗才不得不批准了吕端的辞呈,给恩公加上太子太保的隆高官衔,请他安心养病。按照惯例,大臣退休后,俸禄就应该中止,但天子又下特旨依旧发放。

    当吕端病重时,真宗皇帝还亲临其府探视慰问。然而,天不假年,皇恩虽然浩荡,吕太保却不能继续享受。他的沉疴拖至咸平三年(1000)四月,终于无法挽救,溘然长逝,终年66岁。

    吕端死后,天子下诏给予诸多优渥抚慰,赠其司空官衔,定谥号正惠,又追封其亡妻为泾国夫人,录用其四子为官,等等。即使如此,真宗仍觉得无法表达感激之心,以后还继续关照吕家后人的生活。数年后,听说吕端的子弟长进不大,特传诏迁转一子官职;得知其家因经济拮据典卖宅第,便拨付内府钱五百万赎回,另外再赐给大量金帛。

    就吕端从政一生来看,政绩可谓平平,唯有在确保太宗选定的继承人之事上有精彩表现。而仅此一点,恰是古代王朝对忠心臣子的最高评价,如伊尹、周公之所为,安社稷定邦国者非如是大臣不可。因此,当日已足以使他成为名臣,理所当然地受到朝野的尊重,后世的许多政治家亦常以他为揣摩的对象。

    其实,吕端还是属于有大智慧的人,他很早就看透了宦海的无情与残酷,故一贯韬光养晦,淡定应对各种挑战,并不在乎给外人留下糊涂的印象。到了关键时刻,他才显山露水,果断出击,置对手于措手不及,从而一锤定音。在此借用皇帝给吕端拜相制词中的几句话,可对其一生予以总结:简直夷旷,宣慈惠和,挺王佐之伟才,负人伦之硕望。顷自擢参枢轴,再历炎凉,运奇兵于庙堂,询谋惟允,贡昌言于帷幄。

    亲将张琼与杨信

    要说宋朝初年的那批武将,张琼和杨信虽然不是其中声名最显赫者,却也是握过禁军实权的要角。两人因性格脾气迥异,命运与结局遂大相径庭,一个最终被逼自杀,另一个则荣至而归,由此或许暗合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

    不怕死的张琼

    在五代那种军阀混战的岁月里,兵燹不息、社会动荡不说,即便是王权也更迭频仍,朝纲败坏,而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乃在于武力因素失控,就连当时目不识丁的武夫悍将都懂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一时,野心勃勃的将帅无不招兵买马、招降纳叛,胆大妄为者还争先恐后地挤到政治舞台的前列亮相表演。

    未来建立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出任后周朝禁军殿前司首脑之日,也逐渐聚集起一批自己的势力。张琼便是彼时赵匡胤身边的一名亲随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