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页
第四章 洪应合谋杀宋惨剧之酿成 当应夔丞1913年1月14日从赵秉钧那里得到应密电本的时候,他的主要任务便是履行承诺,解散共进会。倘若事情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那么,无论应夔丞最终能否解散共进会,刺宋之事都将可能不会发生,因共进会解散与否与国民党并没有特别关系,与宋教仁更毫无关联。然而,由少数激进派国民党人组织的欢迎国会团在上海忽然出现,成为事件的转折,不仅惊动了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而且将国民党领袖牵连进来,宋案由此继续向前演进,并最终酿成洪、应杀宋惨剧。 一 沪上突现欢迎国会团与袁之应对 沪上欢迎国会团之出现,倡自国民党激进派所办《民权报》记者尹仲材、何海鸣等。先是1912年9月11日,尹仲材于该报发表《正式国会之殷鉴》一文,批评南京临时参议院迁至北京后被军警威胁与放任弹劾权,称参议院北迁之失败,可以为将来正式国会之殷鉴,提出将来正式国会当然自行集会于其他地点。[1]次日,尹仲材又发表《自行集会与集会地点》一文,再次提出,鉴于前此参议院北迁,如弱主受制于悍仆,第一届正式国会应自行召集,并自行择定相当集会地点,并提议先开预备会于上海,随即开成立会于南京。[2]紧接着,何海鸣发表《参议院之末路;正式国会之殷鉴》一文,认为对于尹仲材之主张,尤当表美满之同情。[3]不过,由于其时距离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为时尚早,加之孙、黄相继北上,与袁世凯共商国政,相谈甚欢,尹、何之主张在当时并未引起若何反响。 进入1912年12月以后,随着国会议员选举工作展开,主张自行召集国会者开始有所行动。12月7日《申报》谓詹大悲以国会开会在即,宪法问题关系重大,与诸同志商办lsquo;政法学会及lsquo;欢迎国会团,欲至各省发起协会,集合人才,为研究宪法草案之预备,故定不日起程,至皖、鄂各省设法联络。[4]这大概是欢迎国会团名词首次出现。1913年1月1日,尹仲材等发表了由何海鸣主笔草拟的《欢迎国会团第一次宣言书》,[5]提出该团以保持立法机关之安全,预防临时政府之纷扰,欢迎第一届正式国会议员开预备会于上海,自择集会所在地为宗旨。强调共和国民有选择国会地点之自由,由于参议院北迁失败,陷入于武力世界之漩涡中,故有今日之萎靡不振,则将来正式国会之议员选齐后,当然自行集会于其他地点,庶得尽立法之职权,而组织最强固之宪法。[6]同时,尹仲材等在上海拱宸门外法租界诸家桥宝安里设立欢迎国会团事务所,派团员与沪上各党会接洽,并议决三种进行方法:(一)由各党会公函分寄各支部机关处联合;(二)用该团名义通告各团体;(三)由个人名义加入公函为之介绍。[7] 上海欢迎国会团发起后,长江一带闻风响应者,日有其人。[8]其中有一班激进派鼓动迁都之议,以致有人认为,欢迎国会团发生,名为欢迎国会,实则主张迁都。[9]并有报道说:上海欢迎国会团对于迁都一事主张甚力,然恐多数人不解迁都之理由,致招反对,故该发起人现将其主张之理由,用腾〔誊〕写版刷印数千份,赠送在京之要人,以供研究。[10]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京辛亥同志团诸志士发起一lsquo;国会地点研究会,以为后盾,所抱宗旨与欢迎团大略相同,以致论者惊呼:前日所目为上海部分地方人士之意见者,今竟蔓延全国,且发见于政府肘腋之下矣。[11]甚至有舆论认为,国会地点研究会就是由欢迎国会团改名而来,其意并不在实行研究,盖不过藉此以动摇人心,以便其阻止议员北来之举,其主旨仍丝毫未变,国会决意拉往南京,国都亦即在南京建设,又有建都武昌之说;并说该团现在已在各要埠组织会所,四面派人运动,上海、汉口、浦口三处均已派有人,实行截阻议员北来;更有昌言某某等省军队已为其运动成熟,极愿助彼成事者。[12] 对于部分国民党人发起欢迎国会团,时人还有更深一层的观察,认为其目的在于为反对袁世凯走向独裁预做准备。如日人所办《顺天时报》就此分析道: 上海有人近日设立欢迎国会团兹据政界消息,该会设立旨意,决非一个单纯欢迎正式国会之团体,实系对于袁总统一派将来之态度为预备反抗所设立者。至设立该团者,多属国民党人物,如属于共和党、民主党者,毫不加入。窥其原因,则目下国会开设日近,宪法问题陆续纷起,议论嚣然。观总统一派所主张编订宪法根本主义,与《临时约法》精神大异,最大行政权全在总统之手,如国务总理将来不过一傀儡耳。如此,与革命精神实为背驰,名为总统,为共和,其实不异君主专制政治。故国民党中凡属旧同盟会者,或恐万一有如此异事,故先于上海设立欢迎国会团,纠合多数同志,其中使南省都督带有兵力者务多加入,养成实力,以待他日之用。故若袁氏将来态度平和稳健,所编宪法与《临时约法》大同小异,则不足深忧;万一袁氏若欲以威力压服政界,用老辣手段编订利己的宪法,蹂躏共和之大精神,为欢迎国会团者断然反对,再演出南北对峙之奇态,亦未可知。该团体意实如此,其前途亦不可轻视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