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中国和菲律宾都经历过殖民和战争,那么相似,却又截然不同。 他真的很想有一天,能像中国人一样,面对质疑,自信说道:你们不行,我们行。 作者有话要说:菲律宾独立于1946年,曾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富国。 我们走了很多弯路,但一直在弯道超车。 第71章 律风的大胆发言, 直接打破了代表团的沉默规则。 所有人看着翁承先,一脸有话要讲的模样,又比律风更守规矩。 “建筑交流会, 就是做交流的。” 翁承先摘下眼镜,慢条斯理的擦起来, “既然菲律宾的约马尔先生和美国专家都不太了解现在的中国基建能力, 说明今天的交流很有必要, 也很迫切。” 他戴上眼镜,笑容慈祥的看向约马尔, 对代表团目光期待的同事们说道:“想说什么就说吧。” 不然别人会以为中国人的谦逊是好欺负。 有了翁总工的许可, 沉闷的交流会现场变得热闹起来。 参会人员不止是桥梁专家,还有无数隧道、铁路、公路的规划建设者。 手上那份详尽资料, 为了完成菲律宾三大岛组的贯通,夹杂了不少铁路、公路需求, 其中不乏困难重重的热带森林和海岸侵蚀地貌。 然而,在中国建设者眼中, 就没有他们解决不了的建设难题, 也没有他们没见过的地形。 一场中菲建筑交流会,每一项议题都围绕着基础建设。 那些看似复杂的桥梁、隧道、公路、铁路, 在畅所欲言的中方代表口中,成为了一列列值得研究但不足为惧的课题。 坐在会场的记者听得无比呆愣, 马上回过神来奋笔疾书。 这种论证菲律宾多项基础建设可能性的现场, 给他们带来的震撼, 远超任何政客作秀和政府会议。 因为,这些来自中国的建设者,用着他们懂得的词汇,描述了一个他们从未想过的未来。 三大岛组都被桥梁、隧道连接, 乘坐高速列车就能环游全菲。 拥堵的市中心不需要完全封闭,就能在地面以下修建出覆盖全岛的便捷地下铁。 公路能够直达每一片市区、每一座村庄,即使台风、地震阻拦不了行驶的车辆。 被海水淹没的灾难地带,有了快速坚固的通道,就会有救援者破浪前行。 键盘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国人的诉说里敲击得激烈。 即使英语生疏的建设者,说完一段陌生中文,很快就有翻译员流畅地讲述令记者们感慨万千的话语。 鱼平地区的淤泥不成问题,三季岛拥堵的交通不是阻碍。 就连台风常常造访、毁掉了无数公路住宅的巴丹尼地区,在与会代表的论证里,完全可以建出稳固绵延数十公里的水泥大道。 记者们无不讶异,连守着摄像机直播的摄影师都努力克制自己剧烈的心跳。 他们首先是菲律宾人,然后才是约马尔的雇佣者。 面对这些能够改变菲律宾的举措,他们怎么可能保持冷静—— 烂泥湾里可以造出一座桥!门户枢纽改头换面! 菲律宾也可以像中国一样,拥有通畅整洁的道路,建成发达富强的城市! 约马尔没有见过这么狂妄、这么不谦虚的中国人。 记忆中,黑发黑眼低眉隐忍的中国人,何曾跟现在这些人似的,不断抛出困扰了菲律宾近百年的症结,再慢慢一条一条捋平它们。 约马尔完全没有感到任何的高兴,只感到愤怒。 在座的菲律宾建筑师,拿着笔、皱着眉,唯恐跟不上中国人节奏一般,匆忙写下笔迹。 甚至有人如同小学生一般举起手,恭敬卑微地请求:可以再解释一下什么叫“端承桩”吗? 一点儿没有菲律宾的骄傲,只会在中国人面前暴露出无知! “够了!” 愤怒的议员,在冈萨又一次举手的时候,怒火冲天地打断了中国单方面的授课。 他站在会场之中,忘记了这是一场交流,厉声呵斥道:“你们中国人,只会说一些花言巧语,骗取我们善良同胞的信任。我们根本无法验证你们说的技术、专用词汇到底存不存在,更无从得知这些是现代建筑工程可以完成的技术,还是你们的一种假设!” “弗格先生。”约马尔露出困惑的表情,“您作为重建城市项目负责人,更是美国一流的建筑师,听说过中国饶舌又陌生的建筑技术吗?” 弗格早在中国代表你一言我一语的论证里败下阵来,不需要他违心,只需要如实表达情绪,就能给出约马尔想要的回答。 “抱歉,没有。”弗格摇着头,“事实上,在一切工程建成之前,我们不会相信任何一位中国人的承诺。” “毕竟……中国存在太多骗局了。” “是的,骗局。”约马尔背着手,趾高气扬得意笑道,“中国的先生们,美国优秀的建筑师做出了合理的判断,比起吹嘘得天花乱坠的技术,菲律宾更需要的是沉默的实干派。” 约马尔的一番话,成功打碎了会议现场热烈的气氛。 连现场的记者敲击键盘的动作,都慢了下来。 无数双眼睛盯着代表团成员。 确实太多深奥的词汇,太多难以理解的工程技术摆在面前,他们渴望着中国有更好的办法,告知他们:一切不是空谈,一切都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