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迟萱儿想着迟筠儿嫁给四皇子受尽宠爱,日后还会被封为皇后,唯一能赢她的方式,就是入宫为妃,成为四皇子和迟筠儿的长辈。只要她得到皇上的宠爱,生下皇子,日后谁胜谁负就不一定了。 而迟萱儿想要攀附的皇帝,正是他的原身,现在变成他的元熙帝。 迟萱儿是反派女配,宠爱她的元熙帝就是昏庸无能,沉迷酒色,助纣为虐的昏君。四皇子和迟筠儿推翻他们就能迎来圆满大结局。宫斗政斗都是加深男女主角感情的助攻,用来衬托炮灰配角的愚蠢恶毒,主角的英明睿智,福运绵长。 接收了剧情的聂荣真心为自己喊个冤。 元熙帝其实是个挺悲催的人物。 他的父皇是个惊才绝艳的帝皇,可惜壮年崩逝,又子嗣单薄。元熙帝八岁登基,太后垂帘听政。虽有顾命大臣忠心耿耿地护卫小皇帝成长,但架不住太后是个权欲旺盛的女人,存心把儿子养废,不让他真正掌权。 元熙帝现年三十八岁,常年沉迷酒色,身材肥硕,妃嫔无数,有子女二十八人,活下来的只有五子三女,其中两子一女为皇后孟氏所出。孟氏是太后的亲侄女,仗着有太后撑腰,骄纵跋扈。元熙帝的后宫妃嫔子嗣,多死在她手上。元熙帝和她不睦,碍于太后和她生了几个孩子,但已经有十年没有碰过她。孟皇后握着嫡皇长子嫡皇次子,也不怕他,不屑曲意逢迎。帝后之间相敬如冰。 本来孟皇后所出的长子既嫡又长,立为太子是应有之义。但一来孟家外戚势力过大,与以顾命大臣为首的内阁是死对头,朝廷大多数人都不想看到一个流着孟家血脉的皇子登基。二来元熙帝不喜欢孟皇后,对她所出的孩子感情淡漠,他最喜欢的是宠妃珍妃所出的九皇子。九皇子今年才六岁,生得粉雕玉琢,聪明伶俐。元熙帝待他一片慈父心肠,极为宠爱,仿佛其他孩子都是捡来的。他不想那么快立太子。 这场拉锯战一直拖到嫡皇长子二十岁及冠,孟皇后等不及了,为了立太子的事与元熙帝发生激烈争吵。孟皇后气疯了口不择言,说他不过是孟家捧起来的傀儡皇帝。这句话捅了蚂窝蜂,元熙帝吵着闹着要理政,不做傀儡皇帝。 孟太后一点都不想还政,正好孟家的皇子已经大了,便默许孟皇后递给元熙帝一杯毒酒。 元熙帝命不该绝,当场识破,反手把毒酒赐给孟皇后。 孟皇后遭鸩杀而死,元熙帝犹不解恨,发圣旨废后,孟皇后所出的两子一女贬为庶人,还趁机抄了孟家。 孟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后在慈安宫晕厥过去,元熙帝却没有来探望。两母子的关系降到冰点。 孟太后这些年大权在握,骄矜自傲,元熙帝不过是她手中的傀儡。他是她生育的儿子,一身骨血皆是她所赐。若没有她苦心经营,他怎么可能被先帝选为储君,荣登大宝?如今她想收回给予他的一切也是理所当然。这是孟太后决定朝元熙帝下手时在心里的自我劝解。但她到底没蠢到向别人透露这样的想法,也没有自己亲自动手,而是让孟皇后动手。在她看来,以元熙帝的驽钝,这个计划必定会成功。若有万一,她亦能撇清关系,把所有罪责推到孟皇后头上,到时除了孟皇后和侍候她的宫人,谁也不会有事。她会劝服元熙帝家丑不可外扬,把事情捂住,私底下处置孟皇后,保下两个嫡孙。 孟太后的如意算盘打得十分好,却错估了元熙帝的怒火。她还没来得及见皇帝儿子,他已经一把火烧向孟家,连她的晕厥都没能阻止他。他还不来探望她,这是怀疑她指使孟皇后鸩杀他? 孟太后能杀子,却受不了儿子不信任她,怀疑她。 她惊怒交加,但还“晕”着呢,自己灰溜溜醒来岂不很没面子?所以她支使元熙帝的心肝rou珍妃去提醒他,赶紧过来看母后。 珍妃心里恨孟太后这个老虔婆恨得牙痒痒,但不敢违逆她的命令。见元熙帝正气在头上,她使出平时最擅长的招数劝慰他。元熙帝最爱她这股有别于其他妃嫔的浪劲儿。通常她一勾.引,他就不分场合的压着她胡天胡地,感觉十分刺激。 没想到元熙帝芯子换了人,屡试不爽的招式突然不灵了,还被推撞得头破血流晕死过去。 不过孟太后的懿旨,她是带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新故事,留言发红包~ 第十九章 嫁给男主爹报复的妃子(一) 带到了就带到了,对于这种无情无义,为了权势连唯一的亲子都敢毒杀的母亲,聂荣只有防备忌惮,不反杀回去已经很客气了。 在原剧情的发展中,孟太后虽然活着,但大部分权力已经回到元熙帝手里。元熙帝其实没那么昏庸无能。他的确贪图享乐,喜好酒色,但好歹继承了几分先帝的英明神武,心里门儿清。太后的势力和顾命大臣的势力旗鼓相当,朝堂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一边是生养他把他推上至高位置的老娘,一边是对先帝忠心耿耿无论他如何荒唐都没放弃他始终拥护他的老臣,元熙帝倒向哪边也不是,干脆垂拱而治,任他们折腾了,他也乐得自在。 直到孟太后通过孟皇后的手鸩杀他,才寒了这个大孝子的心。元熙帝一怒之下收回了孟太后的权力,但很悲催的,以前怒怼孟太后的大臣们开始调转矛头怒怼他,不相信他的能力,说他这这不对,那那不对,恨不得他走的每一步都按着他们的尺子走。元熙帝再一次受伤了,原来没有忠心耿耿的老臣,只有权势永不眠。主弱臣强,主强臣弱,政治斗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元熙帝和他们斗,斗得劳心劳力,气得暴瘦五十斤。正好他宠爱上迟萱儿,干脆就弄了个贵妃党,让它继承太后党的遗志,和大臣们互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