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在线阅读 - 第540节

第540节

    曾经的胡小郎很腼腆,现在的胡小郎连亲爹都敢怼了。

    不是不孝,是胡小郎懂的东西,胡典史不懂,他觉得和亲爹有代沟。

    “小兔崽子!”

    胡典史要打儿子,胡小郎飞快贴着墙根跑掉了。

    “爹爹莫打,打坏了头明年如何下场?儿子去温书了!”

    胡小郎跑的飞快,胡典史追不上。

    胡太太跑出来护短,“你个挨千刀的,打坏吾儿,老娘与你没完!”

    小儿子成绩在县学是拔尖的,明年院试后肯定是秀才,不满十六岁的秀才,是胡家之光,这样的孩子是从胡太太肚子里爬出来的,胡太太如何不疼不爱?

    胡太太叉腰骂丈夫:“大人叫你做甚,你就做甚,你个多年不中举的老秀才,还能比文曲星更聪明?”

    多年不中举的胡典史心口被老妻扎得疼。

    女人真是不讲理的,当初他要送小儿子去给程卿当学生,这婆娘叽叽歪歪多有顾虑,是他得罪了朱县丞和韦主薄,坚持送小儿子去求学。

    事实证明他做得对,两年时间,小儿子就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今年过了县试、府试成了童生,明年院试十拿九稳,一个秀才是跑不掉了。

    这婆娘倒好,再不提当初的反对,厚着脸皮说小儿子有今天都是她的功劳。

    啧啧,真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啊!

    然这母老虎与何小姐走得极近,在县尊大人母亲面前也颇有颜面,如今倒是惹不起了。

    “老夫不与你一般见识!”

    胡典史一甩袖子,趁着母老虎还没发威之前,放下狠话灰溜溜走了。

    胡太太站在原地唾了一口,自己都忍不住发笑。

    有儿子争气还不够,女人还得自己有本事。

    胡太太在家里地位渐高,是因为她肯出头揽事,去年织坊连轴转忙着雇临时女工织袜织手套时,胡太太帮着何婉组织人手,连鞋都跑坏了几双,她的辛苦何婉都看在眼底,等织坊缓过劲后,何婉指点胡太太做原料生意,只要是胡太太让人贩来的羊毛,何婉都按市价收,给足了胡太太面子!

    第790章 :卖不掉?抢的差点打起来!

    有付出才有收获。

    胡太太不是顶顶聪明的人,但她舍得洒汗水,愿意帮何婉的忙,如今织坊生意越做越大,胡太太自然水涨船高。

    外来的客商想找何婉,都会托胡太太当中间人。

    如果生意谈成了,何婉也不吝啬付给胡太太一笔佣金。

    胡太太一边让家里下人出面做着贩羊毛的生意,一边还能收佣金,一个人赚两份银钱好不快活。

    一个女人,纵然年华和美貌都不在,儿女够争气,自己能赚银子有社交,丈夫是否厉害,她都有底气。

    得贤妻如此,胡典史在外不敢拈花惹草,在家“惧内”,虽然心中常念叨胡太太是跋扈的母老虎,真要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胡典史现在倒爱和妻子商议了,着实对胡太太是又爱又敬。

    前两月,有商人要送两个美婢给胡典史,胡典史心神一荡,眼睛想多看看,嘴巴却更诚实,拒绝了商人的赠送。

    如果是几年前,胡典史不一定有定力拒绝。

    现在,他依然有男人的好色天性,说一点不动心是假,却能忍住诱惑。

    美貌的女子到处都有,像他老妻这样的贤内助难求,收了两个美婢事小,家里老妻一闹,影响小儿子科考,影响家庭和谐气氛,得不偿失啊!

    程大人常说先修小德再建大功,连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还当什么官?

    朱县丞栽的那么快,说不定就和朱县丞纳那么多小妾有关,精力都放在女人身上了,哪还能干正事!

    说起来,朱县丞最后被判了流放,后宅的那群小妾散的比什么都快,陪着朱县丞吃苦的还是原配发妻。

    胡典史这样一想,拒绝收下美婢的那点遗憾都不见了。

    胡典史很快收到了认真做事的回报,没过几天,朝廷的任命正式送达,他被擢升为秦安县县丞!

    “典史”虽是吏部铨选,在没有县丞和主薄时能代替这两者行使职权,但不入品阶,属于“未入流”。

    县丞就不一样了,县丞是八品,是有品秩的,属于流内官。

    换句话说,胡典史要一直是典史,他很难往上升。

    做了胡县丞,他能接受吏部的考绩,还有升官的机会。

    从不入流到入流,胡县丞跨出了很大的一步!

    升官固然是令他欣喜,更叫胡县丞高兴的是,这证明程卿终于信任他了——真不容易啊!

    胡县丞升官没两天,程卿就让他在县衙召集了经常在秦安县贩货的大小客商,正式宣布了修盖货坊的事。

    早前,程卿就让人放出了小道消息,得到消息的客商们都在猜测消息的真假,为了让离开秦安县的客商们有充裕的时间返回,程卿才故意等了这么多天。

    越多人参与“竞标”,衙门的收益才越大。

    程卿把初步规划做成了平面图,标明货坊的位置,几个交易市场的分布,和配套房舍的大概面积,整体规划一目了然。

    几十个商人凑在图纸前看了半天,对货坊的布局指指点点,时而点头时而摇头,再三询问是不是只有货坊里才能交易,得到肯定答复后,有几个商人已蹿到了程卿面前,把程卿团团围住。

    胡县丞觉得没人会同意,事实上商人们为了争夺程卿放出去的经营权,差点在县衙就打起来,还是被衙役们拼命拉开。

    “程大人,小人愿出百金!”

    “程大人,小人家三代经营车马店,是西北说得上名号的,您就考虑下小人吧……”

    “程大人,小人想买琉璃器具!”

    想买琉璃的商人被拖开,今天不谈这个。

    想用银钱买断经营权的才能和程卿搭上话。

    程卿不听那些溜须拍马,她只认最实际的东西,谁出的银子多,经营权就交给谁。

    原则上每人只能买一样经营权,价钱和占地面积还有关,要经营仓库类的,肯定得买大面积,至于买到经营权后发现自己不适合做该门生意,程卿允许他们将来自己调换。

    该补差价的就补差价,交易双方都同意就行!

    当场给付定金的商人不少,没有带够银票的,在签订契约后也在最短时间内将剩下的尾款用银票补齐。

    从商人们在县衙聚集,到货坊的每个有用边角地经营权被拍出,前前后后花了三天时间。

    一切尘埃落定后,程卿问胡县丞:

    “现在不缺银子了吧?”

    胡县丞先点头又摇头,看起来傻乎乎的。

    “岂止是不缺,是多了。”

    商人们交付的银钱,只有一小部分是现银,大部分都是大额银票。

    今年春天,裕丰钱庄在秦安县开了分号,来往秦安县的客商们纷纷用起了裕丰钱庄开出的银票,在秦安县就能验明真伪,能兑换现银,能零换整,整换零,大大方便了秦安县境内的各种商贸交易。

    这一次规划货坊,程卿还给钱庄留了个位置,裕丰钱庄的管事很痛快掏钱买下了永久经营权。

    钱庄是最能嗅到商机的,如果秦安县内一切交易都要在货坊中完成,裕丰钱庄肯定要搬到货坊,免得将来被其他钱庄抢占生意。

    事实上,裕丰钱庄在秦安县开分号,本就是一种信号,秦安县的商贸经济发展需要大钱庄入驻,钱庄才会来。

    毕竟开钱庄的人不搞慈善,如果秦安县一年到尾都没有几桩大型交易,用不上钱庄的存取兑换,那就是用八抬大轿去请裕丰钱庄,裕丰钱庄都不会来。

    胡县丞紧紧搂着装银票的木箱子,直嚷嚷着银子太多了,程卿笑道:“老胡,你有点出息行不,现在银子够了,你快去做该干的事。”

    什么是该干的事?

    新城墙还要继续修筑。

    鼓励老百姓向县衙借钱买种苗,让畜牧业形成规模化!

    衙门向老百姓收田税徭役才是常例,反过来追着百姓要借银子给他们的,实属罕见。

    虽然程卿制定的借贷条约是无息无偿,百姓们仍是将信将疑。

    借了地主的钱,一辈子都还不清的,子子孙孙都要替地主干活卖命,衙门还能比地主们更好说话不成?

    胡县丞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带着银子到田间地头宣传,劝泥腿子们向衙门借钱……这是啥世道啊,咋那么不真切呢!

    第791章 :学魔怔了

    胡县丞嘴巴都说干了,舔了舔干裂起皮的嘴唇,问村里的乡民:

    “你们听明白本官讲的了吗?”

    乡民们微微佝偻着背,寂静无声。

    听是听懂了,可他们不敢信啊。

    说实话,若不是被里长压着,这些乡民早就跑开了,他们见了衙役都害怕,何况是县丞大人。

    上一个朱县丞,是何等凶恶之人,秦安县境内的百姓,都听过朱县丞的凶名。

    谁家女儿长得稍微标志些,都不敢让她进县城,就怕被朱县丞抢回去糟蹋了。

    现在的胡县丞,听说很受程大人看重,但以前是和朱县丞混一起的,能是好人?

    就怕在程大人面前装的好,等程大人走了,又原形毕露!

    乡民们没读过书,人也不聪明,却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村里的老人见识多,都说程大人是几十年难见的好官,程大人要帮大家的心意肯定不掺假,但程大人是朝廷的官,那就像一块砖,朝廷想往哪里搬就往哪里搬,等程大人离开了秦安县,换了其他知县来,程大人颁下的政令都会被更改。

    他们敢借程大人的银子,却不敢借其他官老爷们的银子。

    借一两银子,子子孙孙都还不清,何苦来哉!

    借银是不敢借的,又不敢不来听胡县丞宣讲,所以就出现了胡县丞讲的口舌发干,下面鸦雀无声,个个低着头不敢与胡县丞的目光正视的尴尬画面。

    本官的官威这般大?

    胡县丞一点也不高兴。

    现在可不是讲官威的时候,如果乡民们一直不回应,那程大人如何看待他?

    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干砸了,胡县丞哪还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