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页
“那人你怎么处理了?”卫昭边说便给他倒了杯茶。 长孙恪润了润喉,继续说道:“悬崖底下是个小村子,我故意引了几个人过去,有人见到死人,便去衙门报了案。我等到官差过去方才回来的。” 卫昭唏嘘一声,又将几个孩子所见告诉了长孙恪,分析道:“我觉得这一定是场谋杀,你说会不会跟那人买的药有关。” 长孙恪也拧了拧眉:“那得找到证据将两件事联系起来才好调查。而且这案子归了顺天府,我们总不好跟顺天府明抢。再说,这案子跟咱们好像也没什么关系吧。” 卫昭一想也是。“反正我们也替死者报了案了。” 他见天晚了,叫厨房送了些吃的过来,道:“你也甭折腾了,吃了饭就留在我这儿吧。” 长孙恪当然不会拒绝。 卫昭撑着下巴看他吃饭,总觉得好像自己忘了点什么事儿。 还在深夜山林里凄凄寒风中苦等长孙恪的小楼:…… 吃过饭,长孙恪和卫昭在院子里散步消食,隐隐听见从房间里传来柔软婉转的曲子,长孙恪不由停下脚步。 卫昭扭头看他:“怎么了?” 昏暗的月光下,长孙恪的目光褪去了往日的清冷,反而添上一抹柔和。他说:“我很小的时候一直在幻想着有一天母亲会抱着我,哼唱着好听的曲子哄我入眠。” 卫昭转过头去看投射在窗纸上的身影,温柔坚定。 他垂下眼眸:“我没见过娘亲,小时候都是祖母和长姐哄我。你呢?” 长孙恪目光幽深:“我想我应该见过了。”顿了顿,又道:“她很好,很好。” 卫昭有些不明白。 长孙恪就说:“曾经有个自称是我母亲的人,她是楚国的义阳公主。但在我调查之后发现,义阳公主的第一个孩子于腹中流产。她的第二个孩子年纪和你差不多。” 所以他根本不是义阳公主的儿子。 卫昭第一次听长孙恪提及往事,听到义阳公主这个名号,他不由一惊,忍不住瞥向长孙恪。 第111章 长孙恪见他只是惊诧,并无异色,些微提起的心瞬间就回落了。 “这盛京城的人都以为我是长孙熠的儿子,接掌南府是子承父业。” 卫昭迷糊了一下,难道不是么? 长孙恪偏头看他,淡淡说道:“长孙熠是我杀的。” 卫昭瞪大了眼睛:“你一定是有苦衷的吧。” 长孙恪一下子就觉得心里熨帖极了:“你这么信我?难道不该觉得我是弑父的不孝子么。” 卫昭摇头:“如果你是,当年在小西山你就不会救我了。” 长孙恪心虚了一下,他能告诉他最开始他只是把卫昭当成诱饵的么,不能! 他咳了一声,道:“我其实也并不是长孙熠的儿子。” 如果说得知自己不是义阳公主的儿子让长孙恪如释重负了一下,那么在确定长孙熠也不是他生父的那一刻,是长孙恪活了这么久从未有过的畅快。嗯,划船时除外。 卫昭就懵了。 长孙恪解释道:“陆瞻案发后,盛京城中清除不少暗探,这其中竟还有山阴长孙氏的人。我当时不知这探子是脱离长孙氏的子弟所有,还是山阴本家留在盛京城的,便多留心几分。” “这人倒是机警,我的人差点儿就将人跟丢了。不过最后还是知道了这个探子来自山阴本家。” 长孙恪嘴角泛起一丝讥笑:“长孙氏自诩从不入世,却派暗探窥探盛京,我一时好奇,就着重调查了长孙氏。这一查竟叫我发现了一桩陈年旧怨来。” 卫昭喜欢听故事,尤其还是关于长孙恪的故事,不由得竖起耳朵。 长孙恪在石凳上坐下,道:“山阴长孙氏枝繁叶茂,当中以建立东临文馆的嫡支一派最为势大。长孙熠只是旁支子弟。长孙氏以文闻名于世,但却不强迫族中子弟学文。只是以文传世之家大多会延续家族风气,继续钻研学问。” “拥有东临文馆的嫡支文风最盛。但嫡支一脉却在当年出现一个武学天才。而在此之前,却是旁支的长孙熠最为突出。本来旁支势弱,一直依附嫡支,长孙熠也并不在意名声被压制。但嫡支那位天才却不这么想。他总是寻机挑衅,长孙熠与他切磋几次,并不用全力,是怕无意伤到嫡支子弟,遭到嫡支打压。嫡支那位却当长孙熠看不起他,便当着全族的面给长孙熠下了战书,要公平的比试一场。” “长孙熠没办法,只能接下。他知道嫡支素来心高气傲,唯恐赢了他会给自己这脉带来麻烦,虽不甘心,却也必须退让,不争第一。嫡支那位是存了一争到底的心思的,出手狠辣,不留余地。长孙熠为自保出手便重了几分。嫡支那位又是输不起的,二轮比试时使了阴招,造成长孙熠重伤。” “嫡支理亏,送了不少好药材,并派了大夫过去。待长孙熠恢复后,突然自请除族,并趁嫡支那位公子历练时,将人挑断了手筋脚筋,一辈子只能躺在床上。” 卫昭听的直发愣,怪不得南府的人各个心狠手辣,原来根源在这儿。他不由得偷眼瞥了下长孙恪,心道在北府大狱第一次见到这人时,可不就是一副清冷孤傲生人勿进的态度。一点儿都不温柔,还把他拎上马,颠的他心肝脾肺肾都要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