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卫昭嗤了一声:“是不小心还是别有用心。” 镇国侯府人口简单,家里兄弟姊妹和睦,但这并不表示卫昭不懂深宅大院的算计。时下虽民风开放,但对女子终究多了几分严苛,尤其传承百年的世家大族,更是注重门第清白。 周言失踪多日,若不为外人知便也罢了。如今风声走漏,便是这几日没有发生过什么,周言的名声也毁了。 卫昭心思一动:“怪不得昨日周老夫人会到护国寺去,想来是替失踪的孙女儿祈福了,可真是巧了。” 长孙恪泯了口茶,问:“长姐回来了?” 卫昭对长孙恪如此从善如流表示非常满意。 “回来了,眼下在祖母院子里说话呢。你许久不来府上,祖母还问起你呢。”卫昭朝他眨眨眼,长孙恪便知他没少在卫老太君跟前夸耀自己。 “承蒙老太君惦记。” 因卫淑宁在西院,长孙恪不便过去,只在门外问候老太君几句便随卫昭走了。 卫淑宁久居后宫,但也听说过长孙恪的名号,尤其昨夜更是得长孙恪相助方才脱险,对自家弟弟能有如此稳重的朋友也表示欣喜。 “阿昭倒是沉稳了不少。听说公审那日一番精彩自辩惹得全城姑娘心花怒放呢。” 卫老太君喜欢小孙子,听得人夸奖孙子,笑意更是敛不住:“我阿昭自然是好的。” 卫淑宁知道祖母脾气,也跟着笑了笑。 “听阿芜说二弟的婚事要定下了。” 卫老太君颔首:“说的是她本家一个族妹。” “秦氏清贵门庭,教养出的子女想必也差不了。二弟这些年不容易,但愿他能就此打开心结。” 卫老太君怜爱的看着她:“我宁儿这么多年又何尝容易。” 卫淑宁低下头:“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只怨年轻时不懂事,因一己私欲拖累了整个卫家。” 她握着卫老太君的手,那双手枯瘦却依旧温暖:“祖母,不管未来发生什么,不要顾虑淑宁……” 卫老太君轻柔的抚摸长孙女的头,一脸慈爱:“宁儿啊,你是我卫家的闺女,不管到什么时候,你都是卫家的闺女。不要胡思乱想,仔细伤了身体。” 卫淑宁瞬间红了眼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心绪,她趴在卫老太君怀里痛哭,像是要将这十几年的压抑全都释放出来。 卫老太君轻拍她瘦弱的脊背:“哭吧,有什么委屈痛快的哭一场,在祖母这儿不用端着,不用压着。哭过以后不要忘了,别人若欺负到头上,不必忍着,不用顾念什么,更不要去作践自己。你是镇国侯府嫡长女,是我卫家捧在手心的明珠。” 卫淑宁满面泪痕:“祖母,是我错了,但以后不会再错下去了。” 卫老太君欣慰的点点头:“宁儿终于想明白了。你并不亏欠谁,是李家欠了你。” 卫昭有些心不在焉。长孙恪瞥了他好几眼他都没有察觉。待回过神儿来,已经到护国寺了。 卫昭有些心虚的朝长孙恪笑了笑:“这么快就到了啊。” 长孙恪率先跳下车,搬了车凳过来,意有所指道:“我倒觉得比往日慢了许多。” 卫昭更心虚了。不过长孙恪似乎没有要追问的意思。 见他拔腿就往护国寺走,卫昭紧追了两步:“你不问问我在想什么?” “你想说自会说,不想说我又何必勉强。” 卫昭尴尬的挠挠头:“你这样善解人意,搞的好像我虚情假意似的。不过这个事儿我还没想好怎么说,但我要强调一点,我可没有想什么对不起你的事儿。” 长孙恪似乎并不在意,只说查案不要带入个人情绪。 卫昭‘唔’了一声,亦步亦趋的跟着长孙恪。 昨夜才发生了刺杀之事,李淮一早便命宫人护送皇后到侯府去。此前伺候皇后的宫女内监除扇儿和小莫子外全部羁押在禅院内,由戚武的副将留下看守。 见卫昭来,孙副将并不惊讶。毕竟这位是皇后亲弟,昨夜刺杀之事想必瞒不住镇国侯,这位爷来此当也是为了昨夜之事。 “三公子。”孙副将先行了一礼,又见长孙恪也在,心头略松了口气。 他只是个武将,侦查破案这种事可不擅长,既长孙大人在,想来这件事也用不上他们禁军了。 长孙恪知道卫昭要亲自查案,是以今晨便进宫请旨。皇后于护国寺被刺杀非同小可,李淮当即便将此案交给长孙恪。 长孙恪有圣上手谕,孙副将自然乐得摆脱这个烫手山芋。 “大人,戚将军留下官在此把守,不准任何人靠近这个院子。下官不擅查案,只在院中走了一遍,并未挪动任何物件。” 长孙恪颔首:“有劳孙副将了。” “既然长孙大人接手此案,如果没有其他吩咐,下官便与戚将军复命了。” “孙副将请便。” 见他走了,卫昭咋了咋舌,心说那刺客就是长孙大人特意安排的,你动不动什么东西也没什么分别。 不过他也很好奇:“我说长孙大人,你叱咤南府多年,手上从未办过冤假错案,这回可怎么收场?难不成直接告诉宫里那位,你就是刺客?” 长孙恪没正面回答:“先查案吧。” 他说的是卫淑宁失踪半日的案子。 卫昭讨了个没趣儿,也不缠着他说话,自顾的观察禅院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