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但他得到的东西比几百两银子重要的多,这么一次一次的来往之中,柳家对他的态度已经从开始的防备转为接纳,接下来他在柳县范围内的日子都会受到柳家的庇护。 “先生是否还有其他新奇的玩意?”柳长清等他们谈完了,才问了一句。 他看的清楚,刚刚顾北知收起来的盒子里还有一张叠好的纸,没准儿也是什么新奇的东西,但为什么不一起拿出来呢? 顾北知打开盒子,里面确实还有一张纸。 “这张纸上是我曾经在某本书里看到的建筑材料的制作方法,只是一时想不起来到底从哪里看到的,也不知道自己记得全不全,只能暂时放着,打算有机会再好好琢磨一下这个叫‘水泥’的东西,我记得这东西能让路面平整到像是一整块石板铺成的,要是路面更平整一些,那自行车和三轮就能跑的更快一些了。” 柳老爷心里一动,原本懒散的身子也坐直了,“这倒是个好东西。” “我也觉得是,要是能用水泥盖房子,岂不是牢固结实,而且比砖墙更加平整、美观。”顾北知叹了口气,“只可惜我实在想不起来在哪看到过,有机会自己摸索着试一试吧。” 柳老爷摸了摸肚子,“顾先生,不如这样,我叫人按照你的方子试,若是成功了,咱们再合作一次,如何?” 顾北知讶异的看着柳老爷,“可是我并不确定记得清楚,也许会漏下什么也说不定。”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顾北知最大的金手指就是他的脑子,他记性非常好,即使做不到过目不忘,但看过两遍及以上的东西一定会记住。所以他能准确的画出自行车、三轮车的每一个部位,能记住最早的水泥制作方法。 拜他家族职业所赐,他要看的资料五花八门,几乎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只是有的他记得十分清楚,有的因为只粗略的看过一些记载而记不太清了。 但就只是他记住的那些,总能找到适合赵国当下水平又十分有用的东西来。不过赵国虽然类似宋朝,可也不完全相同,顾北知感觉真要对比起来,赵国比宋朝的科技水平应该是要先进一些的。 比如马车,宋朝的马车是没有减震设计的,马车上的伏兔装置更多的是起固定作用的。而赵国的马车上,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减震装置,只是效果不算太好。 “无妨,若是真能琢磨出来,对赵国也是一件好事。”柳老爷不太在意,只是当今十分重视修路修桥,一直在人研究如何能将路修的平整、耐用,若不是国库银钱不足,圣上早就将全国所有疆土的道路都修好了。 因着圣上十分重视这一块,柳老爷才会对顾北知所谓的‘水泥’感兴趣,若是真能成功,便送去给大哥看看,也许能为柳家增加一份筹码,若是不成,也不过是几百两银子的事儿。 两人说定了,顾北知便领着关舟和田哥儿回去了,他们出来的时候已经天黑了,路上的雪被踩的乱七八糟,泥泞不堪,也不好走,干脆雇了一辆马车回家。 又过了几日,越发的临近年根儿,宝艺轩也决定闭店休息,等待过了正月初七再开门营业,杜掌柜给顾北知结了最后十几天的工钱,颇为不舍的对他说,“要是有空,常来店里转转。” “哎,知道了,杜伯。”顾北知笑着应了。 宝艺轩是他来到赵国后第一份工作地点,而且杜掌柜对他十分照顾,店里的各位同事也都很好相处,顾北知心里也有一丝不舍。 “我家的住址都已经告诉小丁哥了,杜伯有空了来北知家里做客,北知必定扫榻相迎。” “那可就说好了。”杜掌柜亲切的拍了拍顾北知的手,他很看好顾北知,性子稳重、务实,不像其他毛头小子那么毛躁,保持好这样的心态,早晚会鲤鱼跃龙门。 下了工,顾北知又请大家一起去一品居吃饭,小丁哥还感性的掉了些眼泪,弄的大家离别的情绪更甚,还是顾北知再三说会经常回来看大家才止住了。 顾北知带着一身酒气,和宝艺轩的众人道了别,一出酒楼看到柳家的马车,车夫看到他便凑上来说,“顾先生,少爷让小的送先生回家。” “嗯,多谢。”顾北知确实喝了不少,正有些晕晕乎乎,一边在车夫的帮助下上车,一边问,“长清怎么知道我在这儿?” “少爷和老爷刚刚在玄字一号房,出来时看先生正忙,便没有打扰先生,只是让小的留下来候着。”车夫说了一下情况,他是柳府的老人了,深受柳家父子俩信任。 “顾先生,少爷说,先生明日要是有空,请先生来府上一见。” 顾北知坐进马车车厢,“劳烦回去告诉长清,我明日下午去见他。” “小的记下了。”车夫见他坐好了,将车厢门关好,然后让马车慢慢的走起来。 为什么不约在上午呢?因为顾北知和关舟先约好了要去采购年货,接近年根儿,他们再不去买年货,各家商铺都该关门了。 不过正是到了快要休息的时候,每家店铺都在打折,把积攒的货物赶在年前销售掉,舒舒服服的过个好年。 顾北知以前从来没有陪人逛街逛这么久的,只感觉自己的两条腿已经在一次又一次的逛店之中酸胀,脚底板都有些疼了,然而关舟和夏田两个小哥儿还精神奕奕的讨论着等下要去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