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页
阳宁县不大,但靠着京城就二百来公里,还算繁华。几百年来,这里一直都不错。县城的建筑,两三层的小楼不少,还有一栋四层的长排楼房。 城市的规划没有刻意为之,但民居都是自动的在正大街的后头,两条笔直宽阔的主街道后,还各自有不少弯弯绕绕的分支街道,也有不少的民居,工厂,单位。弯弯绕绕的街道四通八达,组成了一个圆形,形成了现在的宁县。 进城后,找了一条早年就荒弃了两户人家的巷子,君越收好自行车,卸下蒙住脸的围巾,换上一双旧雨鞋,撑着黑伞,四处溜达。 记忆中的,和自己看到的,还是有差别的。 原主确实攒了不少钱,他全揣在身上。还有几张原主找同学换的票券。 溜达的第一站,就是rou食水产收购站,这里卖猪rou,卖各种rou类水产。 rou食水产收购站,没在主街道,十字路口进去,拐个弯,君越路过的时候,特意仔细瞅了瞅,没啥rou了,但是运气好,他看到了牛rou,两人抬出来的。 应该是刚出事的牛,刚宰的,上前,凑过去,买了两斤牛rou,特意割出来半斤,打算给亲姐送半斤过去。 牛rou包饺子,小炒着吃,都是极好的。想了想,悄悄的从空间里弄出来了四斤五花rou,给四姐一斤,自家三斤。 回去亲自给爹妈做好吃的红烧rou,从大年三十以后,二老还没有尝过荤腥。 用布袋子拎着包好的几块rou,一路打听,找到了黑市。 黑市不到,在几条复杂的弯巷内,吃的喝的,君越也就是瞅瞅,瞧个明白。问问价格,旁的也不多问。 一圈快逛完的时候,在一条小巷道内,发现一位长胡子的老爷子卖邮票,开始他只是不经意的扫一眼,可在发现某版整版的邮票以后,他蹲下身来,拿起边上的一版不认识的邮票问价格。 “老爷子,您这邮票都是真品吧?” 不紧不慢的翻找着,借此机会仔细观看了那整版的大龙邮票。 华国第一套邮票,在封建王朝的末期,由一位外国人掌舵推行的第一套“大龙邮票”,整版在后世可是价值2100万元。 不说卖钱,就说这稀有的程度,也是罕见的。 君越不是集邮爱好者,不过既然遇到了,他也不想错过。 东西在他手上,能完好的保存下来。在别人手中那可不好说。 也许东西来历不明,老爷子只是掀开眼皮子瞟了一眼君越,然后不在意的说道,“这有什么真不真,假不假的。爱买就买,不买就走。 东西又不贵,瞎问啥?” 得,是个不懂行的。 君越也不多问,问了下价格,价也没有还,直接买下了几版整版的老邮票。 他不是充大方不还价,是老爷子压根就没有开高价,价格出其的低。 塞进外套中的机会,把几版老邮票送进了空间。 一个人瞎转悠了一会儿,晃悠着去了公安局边上不远的一套院落,四姐家里还没有分家,都住在祖宅中。 好在魏家老大一家都在部队,家里只有二老,魏家老二一家四口,蔡四姐一家四口。 蔡四姐结婚五年,生了两个儿子,老大魏光明(四岁),老二魏光伟(一岁),她还没有工作,在家里糊火柴盒,糊纸盒,赚点零花钱,顺带的带带孩子们,做做家务。 第167章 末世女穿六零(02) 蔡四姐在婆家, 公公维护她, 丈夫维护她, 可婆婆对她没有工作有看法, 魏二嫂有工作,对老三家的没有工作,也常常含沙射影, 说些不好听的话。 为此,她回娘家都是报喜不报忧,对于婆婆和二嫂的阴阳怪气,从不多言。但对于阴阳怪气的二嫂,她可从来不含糊。每次都是直接怼回去。 今天是星期天, 休息日,一家人全在家里。魏建军也今天休息, 一家人坐在说起家里的事情。 魏母每次都是老调重弹, 说起家里的开支问题, 说的魏建军很是烦躁,每次都是拿他媳妇儿说事, 说啥说,他有外快, 自家媳妇儿没工作,但也没有让家里出钱出米养,常常说有啥意思。 魏母正絮叨时, 魏建军插话说道, “妈, 又是老一套,开支大,我们一家四口可没有少给一分钱。我二哥他们交多少,我也是交多少,天天絮叨有意思吗?” 魏母气得想捶死老幺,不知道好歹的玩意儿,自己不是为他啊。老三家的是农村出来的,时常敲打敲打,免得悄悄贴补娘家,或者说不定聪明的话,还能从娘家抠些什么,贴补自家。 农村别的没有,可有绿油油的小菜,城里的啥啥都要花钱,花钱还不一定能买到满意的。列如菜,rou,稍稍去迟点买的小菜都是黄叶子的,稍稍去迟点rou也就只有边角料。 花钱还不好买,找谁说理去。 “别不耐烦,我有说你家四口吗?没说,就别唧唧歪歪。” 母子俩眼看就要争执起来,外面有人敲门,还伴随着熟悉的声音响起,“家里有人吗,四姐,你在家不?” 坐在自家房门口纳鞋底的蔡四姐,惊喜的站起来,是小五的声音,忙两步窜出去,打开门,“小五,咋来了?快进屋。” 进到魏家,君越一眼就看到坐在屋檐下的所有人。忙上前问好。 魏父看到老战友的幺儿,乐呵呵的问,“小五,你爹在家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