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页
玲玲和顾君越在后面搬行李,然后悄声问,“哥,你真会玩,让孩子们这样玩?” “我可没玩,几个孩子自己闹腾的,我可不会搞这些形式主义。” 二老被三个孩子簇拥着走进新家。 一点陌生感都没有,沪市住四合院,来到京城依然住着四合院,重要的是,京城的四合院虽然只有两进,可面积大,空地多。 儿子可是说了,给他们找了一件大事做,就是自家以后吃的蔬菜,都得靠他们两种。就在自家院子里种,院子里已经种下了枣树还有葡萄。 就等着他们俩来了多种蔬菜,为家里节省买菜的钱。 顾母喜欢儿子安排的任务,她肯定比老头子做的好,也能使唤使唤老头子做事,还得教他怎么做,过过做师父的瘾。 一家人刚坐下,吴苏拎着两个大菜篮回来了,一个装满rou,鱼,一个装的是鸡蛋。 “爸,妈,玲玲,做了许久的车累了吧,我给你们先做点吃的垫吧垫吧。” 吴苏解下脖子上的围巾,然后就要去忙活。 “嫂子,别忙活,回来的路上,我哥给我们买了包子吃。还不饿,等下我们休息会儿,然后去澡堂洗洗,等我回来帮你做午饭。” 在农村历练多年的顾玲玲,已经不是当初的城里姑娘,她不怕吃苦,也坚韧,只是刚下火车 她确实还有累。 “午饭不用你帮忙,要帮就晚饭时帮,洗澡回来还是好好休息。” 吴苏笑着说,也不客气。太客气反而会让刚回来的公婆,小姑子觉得生疏,没有家的感觉。 “那也行,到时看吧,不累我就帮忙做午饭,累就等晚上再帮忙。” 在杂物间,顾君越带着儿子闺女开始挂腊rou腊鱼腊香肠,徐家参加高考的人,全部考上了沪市的大学,而且全是沪市最好的三所大学。 分布的还特别均匀,两位舅公均还健在,身体也好,这次知道顾家要全员离开,定居京城。 各家杀了一头猪,一家给顾家送了一半,搬这些东西上车也是他们搬的。 两位舅公高兴啊,是顾君越改变了他们家后代的命运,还仔细交代他们,不管以后城里的发展有多好,让舅舅舅妈们不要把户口迁成城里户口,老家的房子有条件就盖的大一些。 最好家里的儿女都要有农村的房子,还说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好,以后郊区农村可能要并入城市,到时候农村的房产就值钱了。 可以换城里很多套的房子,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大笔财富。 哪怕时间长点,需要几十年,也是值得的。 两位老人立即拍板,年后就披宅基地,盖房子,家里的孙子孙女们都有份。 就是户口进城的孙子孙女们都有份,他们都老子娘户口在农村,用他们都户口多批点宅基地,然后盖大点盖高点。 徐家人如今是什么都听顾君越的,他们都知道,顾君越不会害他们。 “爸爸,舅太公他们怎么送这么多rou给咱家?”老大志远仰着小脑袋,不解的问。 “因为你表叔表姑表哥他们考上了大学,他们心里高兴,就送了咱们这么多rou啊。”爬下梯子,用手背搓搓儿子的脑袋。 真正的内在原因现在可不能告诉孩子们,就怕他们嘴巴不把门,到外面乱说。 “哦,原来呀。我以后也好好读书,像姑姑一样考京大。”志远许下了人生中第一个关于大学的愿望。 “好,我等着啊!可不许长大后耍赖。” “嗯,不耍赖。”小志远还郑重其事的点头承诺下来。 又是一周的时间过去了,明天就是大年三十。 积雪覆盖大地,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扫积雪,院子里,大门外,兄妹俩一人拿着一把竹扫把,在院子里扫着。 已经用铁锹铲过,要不几公分深的积雪,根本就扫不动。 玲玲一边扫着一边说话,“哥,我现在明白了,你为什么每年每封信都不让我恋爱的原因,谢谢你。” 玲玲回城的一年多,也看到听到不少知青为了回城抛弃在农村的丈夫(妻子)孩子的事情。 她在猜测,要是自己,也许也和那些抛夫弃子的女知青一样做出同样的选择。 如果真是那样,她一辈子都会活在痛苦和自我折磨中。一辈子都不会得到安宁,不需要别人的谴责,自我的唾弃谴责就已经足够。 “知道就好,开学以后好好学习,争取找一个心地善良,本分的好男人。不需要他家世多好,不需要他家里多有钱,但是人品得好,家里要没有像那两位一样的极品奇葩家人就行。 有了彼此喜欢的人,告诉哥一声。得查查他有没有为了回城进城读大学做什么阴损的事情。这种人对你再好,都不许找,知道吗?” 顾君越觉得自己在玲玲的事情上,就是一个父亲的角色。一些重大的事情都是他在叮嘱。 “嗯,我都听哥的,要是哥有好的介绍,也可以介绍给我。我不一定要在学校找。”已经二十四岁的玲玲,是个大姑娘。恋爱,结婚在早婚早育的年代,她没有经历过,但是看的多,身边这样的知青伙伴多着呢。 她也没有觉得没啥不好意思的。 兄妹俩一边干活一边说着话,走廊外路过的吴苏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位适合介绍的对象,正好吃过早饭她和丈夫要去伯伯家送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