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缠凰在线阅读 - 第41页

第41页

    “赵德胜,传朕旨意,宝林郑氏,命主不详,骑射不佳,连累淑妃受伤,废为庶人,打入冷宫。”皇帝摆摆手,颇有些心烦。

    “陛下…”苏清婉开口。

    “朕意已决,不必求情。”皇帝打断苏清婉的话“爱妃好生休息,朕改日再来看你。”

    苏清婉心知皇帝心烦,欲寻清静“妾身恭送陛下。”

    待皇帝离开后,穆落落从帘后转出“司天台使所言,孰真孰假?”

    “司天台使自然是效忠于陛下,我纵使有通天的本事,也断然不可能将手伸到司天台去。”苏清婉笑了笑“但是尚宫局,我倒是可以动动手脚。”

    “那这天象?”穆落落蹙眉。

    “天象在天,又非独属司天台,人人皆可观之。”苏清婉伸出手,穆落落自然而然的接住“堇青祖上,有寻龙点xue的高人,一代代传下来,寻龙xue的本事没留下,观天象倒是日益精湛。”

    “娘娘玩笑了。”堇青朝着穆落落福了福身子“奴婢幼时觉得有趣儿,便跟着父亲学过一些,此番也是误打误撞了。”

    “所以我一直在等,等到如今,也算是得偿所愿。”苏清婉抬手,抹平穆落落紧蹙的眉头“可要夸我?”

    “心思缜密,御下有方。”穆落落轻轻一笑,在苏清婉鼻尖上轻轻一吻。

    苏清婉笑着看着穆落落,像是个得了甜食的孩子。

    第23章 清闲

    隔日,新圣旨下,封张美人为正三品婕妤,移居宏寿堂,娴婕妤位分不动,享正二品俸禄,加封张德妃父亲为从三品归德将军,阮美人位分不动,享从三品俸禄。

    既有补偿,又有封赏,亦作冲喜之用。

    ·

    “过些时日,宋贵妃将要举行茶会,你可要去?”穆落落推开窗户,窗外一片春意荣荣。

    “不去。”苏清婉不假思索,低头逗弄着皇太后赏下来的猫“既是茶会,挑些好茶送过去便是。”

    “也是在宫里闷了大半个月了,你也不嫌屈得慌。”穆落落瞧着苏清婉怀里慵散的猫,颇有些无奈。

    皇太后念苏清婉腿脚不便,怕她在宫里烦闷,特地赐了宠物解闷儿,本是只叭儿狗,却因穆落落实在怕的很,苏清婉辞了赏赐,皇太后便又改赐了猫。

    “你未入宫时,我平日里连正殿的门也不出,不也好好的。”苏清婉抬起头,朝着穆落落微微一笑“你若是觉得烦闷,大可去御花园走走。”

    “你若是不去,我一个人也无趣儿。”穆落落走到苏清婉身边“可有什么想吃的?”

    “这几日补药吃的嘴里发苦,又不想吃甜的。”苏清婉把猫递给一旁的小丫鬟,摆手示意她退下“你过来,我告诉你我想吃什么。”

    穆落落依言倾身,却被苏清婉搂住脖子,卒不及防的被往下一拉,整个人踉跄不稳,扑压在苏清婉身上。

    穆落落扑下来的一瞬间,苏清婉顺势后仰,灵巧的吻上穆落落,像是一条讨欢的蛇。

    “腿伤未愈,你也不怕我压着你的伤。”缠绵了一阵,两人呼吸均是有些急促,穆落落与苏清婉额头相抵,轻声说道。

    “我知你自有分寸。”苏清婉迎着穆落落的目光吃吃的笑,一只手点在穆落落胸口,一路下滑“穆大小姐一向胸有城府,这点小事,难道还不能处理好吗?”

    “胸中城府,荒芜已久,有你之后,花向阳开,草依水生。”穆落落说完,在苏清婉鼻尖上轻轻一吻,随后起身,伸手将苏清婉扶起“堇青,进来罢。”

    “是奴婢来的不巧了,一会奴婢自去领罚。”堇青掀帘子进来,朝着二人福了福身子。

    “这丫头倒是一副伶牙俐齿。”穆落落抬手在堇青额头上弹了一下“你从哪得了这么个妙人?”

    “从死人堆里刨出来的。”苏清婉理了理衣衫,平静的说。

    “死人堆?”穆落落蹙眉,看向堇青。

    “回姑姑的话,奴婢本是楚家旧仆,楚家灭门流放时,奴婢家也惨遭屠户,是一位恩公将奴婢救出来,送进宫里来的。”堇青回道。

    “想来是楚大人的老部下,看着这小东西可怜,想着能送进宫里,受楚清韵庇护,可谁知道楚清韵竟是连自己都护不住。可巧我平素里与她交情不错,便替她养着。”苏清婉起身,慢慢悠悠的走到梳妆台前坐下“这根金步摇,拿去补补,这珠子都被我拆净了。”

    “败家。”穆落落轻轻一笑,接过步摇。

    “有穆大小姐在,又何愁没有银子花。”苏清婉朝着穆落落俏皮的眨眨眼,而后看向堇青“闲话说的,倒是耽搁了正事,你来所为事?”

    “林姑娘已经恢复了清明,表示愿意听从娘娘差遣。”堇青道。

    “林姑娘?”穆落落看着苏清婉“哪里来的林姑娘?”

    “是啊,宫里哪来的林姑娘呢。”苏清婉轻笑一声“我接出来的是林青音,而你要知道,昭媛楚氏清韵,二月初六死于痨病。”

    穆落落何等聪慧,有此一句便明了了,回想一下,那是潇潇刚刚小产没多久的时候“陛下可知此事?”

    “自然是知晓,任谁不知,他都不能不知。”苏清婉转回身子,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已然是过了二八年华“只是那时潇潇出事,陛下忧心,不曾过多追究,更何况,庶人之死,又能掀起多大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