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菩珠在线阅读 - 第120节

第120节

    新帝端坐在御案之后,身穿龙袍,腰系金錾云龙纹的腰带。一片阳光从东阁的窗牖中射入,映得他肩上龙袍上绣着的一条金龙闪闪发光,令人不敢直视。

    此处这座长庆宫,始建于明宗年,原本只是明宗用来接见外臣赐宴游乐的一座宫殿。孝昌皇帝继位后,这里基本空置。而在李承煜登基不久,他便将日常处置政事的所在从几代皇帝都用的紫宸宫搬了出来,转到此地。

    这里距百官办公所在的门下省和中书省更近些。照郭朗的说法,这是新帝励精图治躬勤政事的表现,百官对皇帝的这个举动,也是称赞不已。

    而今日的东阁中,除了郭姚这些孝昌朝的老人,还多了一张新的脸孔。这便是崔铉。年纪轻轻,他便就升到了三品的轻车都尉,可谓是随了新帝登基之后整个京都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位人物。

    这也无可厚非。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年轻,自然喜欢提拔重用和他一样年轻之人,何况这个姓崔的青年人也确实能力过人。从前秋狝一鸣惊人不说,迅速平定留王一党西南叛乱的功臣也是他,回来后因功升到这个位置,众人无话可说,除了艳羡之外,无不逢迎拍马。今日他身穿绣有代表勇猛和力量的猛兽图案的三品紫色武官袍服,立在东阁之中。身边众人奏议不断,他一言不发,面孔肃冷。

    郭朗姚侯等人就皇帝的议题,说了洋洋洒洒的一大通,概而言之,大意无非是说西域能如此快就见功,全是朝廷威加四海的结果,陛下锐意求治知人善用,更是功不可没。几人一致认为秦王提议言之有理,是时候将宝勒王子送回西域继承王位了。王子在京都居住了将近十年,如今回去,自然亲近李朝,帮助朝廷抵御东狄。

    李承煜道:“朕亦是此意。众卿既无异议,那便如此定下。昨日朕也收到了王子上给鸿胪寺转呈朕的谢折,另外,请求我朝派个人随他回国担任辅国侯,以辅佐他为王。何人能当此职?”

    辅国侯名为辅国,实际是派去属国担当监察之职的人。那宝勒国的王子流亡多年,早学聪明了,为了让李朝的新帝放心放他回去做王,索性自己开口求人。

    郭朗和姚侯等人推荐了几个,李承煜仿佛不是很满意,神色冷漠,没有点头。

    方才一直憋着的韩荣昌实在忍不住了,出列道:“陛下,臣愿护送王子归国,至于那个辅国侯,倘若陛下信得过臣,臣亦毛遂自荐!”

    他这话一出,其余人有些惊讶,纷纷看他。

    这辅国侯的头衔听着威风,但只是朝廷西域属国里的一个小侯罢了。他已是朝廷的广平侯,这会儿却自告奋勇去做属国小侯,无异于自降身份。

    李承煜道:“你当真愿去?”

    韩荣昌慨然道:“陛下放心!臣心甘情愿奔赴西域,继续为朝廷效力!”

    李承煜盯了他片刻,点了点头:“朕准了,就你吧。你去之后,除了辅佐宝勒王,更要助力都护府,和都护府同心协力,早日将东狄势力驱逐出西域,明白吗?”

    韩荣昌心花怒放,下跪承命。

    李承煜微微颔首,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又道:“对了,还有一事。到了那边,记得替朕向皇叔和皇婶问句安,就说……”

    他的唇边露出了今日的第一缕笑容:“……说,朕对皇叔和皇婶,甚是想念。”

    他一字一顿地道。

    从头到尾始终一言未发的崔铉,望着韩荣昌满口应承领了制命兴高采烈出宫而去的背影,目光微动,随即很快垂目,又恢复了他面无表情的一贯模样。

    广平侯韩荣昌即将出关往宝勒国担任辅国侯的消息,在京都中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

    倘若说从前,他还能因长公主李丽华的缘故,隔三差五地进入众人的视线,到了现在,再无人愿意浪费眼目去关注他了——因为李丽华自己的处境,如今也是十分尴尬。

    她的亲侄儿李承煜登基快要半年了,朝廷中不少人封官进爵,唯独她,那个本当早早落到头上的“大长公主”的头衔,却是迟迟不见册封。

    传言这是上官太后从中作梗,认为她德不配位。皇帝不敢违抗太后之命。

    没有皇帝的册封,李丽华便永远只是前朝的“长公主”,无法获得如今她原本应当享有的“大长公主”的地位。京都中的好些贵妇人对这事幸灾乐祸,背后嘲笑,甚至,有人不是背后嘲笑,而是当面鄙视,譬如,李丽华的死对头萧氏。

    李丽华永远不会忘记,那日她的马车行在道上,相向遇到了要入宫的萧氏。

    论地位,她虽得不到大长公主的封号,但依然高于萧氏,照规制萧氏应当退让,让她先行。但萧氏起先竟不退,故意将她顶在路上,直到引来满街围观的路人,指指点点,那贱人方假意呵斥奴仆,下令让行。

    李丽华听得清清楚楚,当她的马车从那贱人的车旁走过之时,那贱人车中发出一声讥笑,说“长公主千岁,千千岁”。

    李丽华当时恨得几乎发狂,在心中暗自发誓,总有一天,她要将上官太后还有萧氏这帮贱人给踩在脚下,让她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但更自知,今非昔比,只能忍气吞声,自那日后,好些时候没有出现在公开场合,去往她的别庄小住,今日刚回,又获悉韩荣昌要去西域做个什么辅国侯了,火冒三丈,闹了一场,无果,想来想去,又悄悄登车去往蓬莱宫。

    和之前一样,她依然没有见到姜氏的面。

    陈女官说太皇太后正在休息,不便见人。

    那日李承煜正式登基,姜氏从太庙归来之后,便就再次病倒,不大见人了。李丽华数次以探病为由前来求见,但皆是无果。今日又是如此。

    她无可奈何地回来,再次想到沈旸,勉强按下心中的愤懑,正要派个亲信去见,催问他如今到底是何打算,祸不单行,竟又得知了一个新的消息。

    沈旸昨日上了一道奏折,称他自小被叔父养大,叔如同父,叔父去世,他不能再入朝为官,请辞南司大将军之职,归乡守孝。

    李丽华自然如遭雷劈,但这个结果,对于朝廷中那些早早就嗅到了气味一直睁大眼睛在暗暗盯着的人来说,并非什么意外。

    那日议宝勒王子回归西域的御前会议,便就没有沈旸在场。不止那日,这半年来,沈旸从办完丧事回来之后,便就渐渐淡出了中枢。

    作为先帝朝的宠臣,很显然,他不得新帝李承煜的欢心,新帝并不打算继续重用他,甚至,对他起了防备。有传言说,他之所以亲自回乡去主持叔父的葬礼,其实出于新帝的旨意。而他离开京都的那段时日,南司的一些人手便就被调换了。在他回来后的这两个月间,他也托病,极少上朝。终于就在昨日,朝堂之上,近日罕露面的他主动上表,以守孝而请辞。

    皇帝准了他的请辞,对他从前的功劳大加赞赏,给予了丰厚的赏赐,又令他孝满务必回归,说到时候,朝廷必再次予以重用。

    沈旸感念天恩,当众哽咽落泪,叩别新君,他起身,在殿上道道目光的注视之下,恭谨地退出大殿,回到南司府衙,坐等他继任者的到来。

    这一刻很快便就来了。

    南司府衙从它随了李朝诞生的第一天起,在寻常人的心目之中,便是一个有着极大权力和威严的衙门。

    能主宰这个地方的人,譬如姜毅,譬如在他之前的几任,也无不是权倾一时的大人物,并且,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出身世家。虽然这一任的南司将军沈旸例外,他起于低微,但在几乎整个孝昌朝里,在他的统制下,南司比他前任姜毅在的时候权力更为膨胀,堪称达到极点,从而也令这个衙门,叫人愈发心怀敬畏。

    而事实上,这位于皇宫之外的衙门,它的外表并不起眼。大门上的油漆有些剥落,包着铁皮的门槛布满了被武官用马靴踩踏而出的年深日久的脏污,大堂地面的青砖上,甚至还能看到刀剑顿地而留下的坑坑洼洼和一道道的裂痕。

    多年之前,沈旸从他的前任姜毅手中,接过了代表执掌这个地方的印信。

    今天,这枚铜印依旧,此刻就静静地伏在他的案前,而他,也到了需要将它交出去的时候了。

    黄昏的一抹斜阳,射入南司那扇半开的门中,照出了地面上的一片歪歪扭扭的裂痕。

    一道劲瘦而坚硬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口。

    那是一个青年人。他抬手推开大门,在骤然涌入大堂的大片夕阳光影里,迈过门槛,走到了沈旸的面前,两道目光落在他的脸上,用平平的听不出任何感情的声音说:“沈将军,得罪了。”

    沈旸静静地坐在大堂的官案之后,慢慢抬眼,望向停在自己面前的崔铉。

    他看着崔铉那双冷漠的,却掩不住两道锐利锋芒的眼,一阵微微的恍惚,想起他第一次看到这个来自河西的少年时的情景。

    当日他便有一种直觉,少年日后或成敌人。

    这是一种狩猎场中遇见同类的直觉。不管对方如何伪装,那种带着血的气息,无法逃过他的鼻子。

    他有些后悔,当初还是轻看了他,没有在他成气候前便就及早除去,留了隐患。

    现在自己当初的那种直觉,果然被证明是真了。

    沈旸毫不怀疑,孝昌皇帝的死,和面前的这个青年人有莫大的关系。

    即便是自己,设身处地,恐怕也做不到当日那样的当机立断——但最可怕的,还是不留退路,拿全部去豪赌一把。

    他却做了,竟还叫他成功。

    沈旸深感到了一种后辈逼人的森森凉意。

    孝昌皇帝的死太过突然,对此他没有半分准备,这彻底打乱了他原本的步骤。

    不过,他留有后手。

    现在,该是他暂时退出的时候了。

    暂时而已。

    他举起双手,脱下头上的官帽,端端正正地和桌案上的那枚印信摆在一起,随即缓缓起身,朝面前的这个青年微微一笑,道:“崔将军,后会有期。”

    沈旸说完,从这青年人的身边走过,迈出门槛,大步而去。

    第110章

    夜色深沉, 沈府的大片连苑不见灯光。在这一片漆黑之中,唯一还能看见灯火的地方,便是主人居住的寝堂。

    树倒猢狲散, 这座府邸的男主人正式宣告退出京都权力场的较量, 女主人之前一段时日也回了娘家, 自然,仆从也就各找出路, 走的走, 散的散, 偌大的府邸,如今没剩下几人了。

    萧氏从娘家回来, 立在寝堂的门前, 盯着窗牖中漏出来的那片灯火, 恍惚间,不知怎的, 忽然想起了她的从前。

    在她还是少女的时候, 当她得知自己从京都许多权贵之家的适龄女儿当中脱颖而出,被定为了秦王妃,那一夜, 她曾兴奋得整夜无法入眠。她是如此的爱慕那个英姿勃发的少年皇子,从她远远看见他的第一眼起,她便心系于他了。在他不幸获罪被发往无忧宫时,她甚至曾想过, 丢下家族的羁绊,不顾一切, 追随他而去。

    当然了,这不可能实现。后来她便嫁了沈旸, 那个当时在京都崭露头角最被人看好前程的男子。

    在如今这桩意外发生之前,她的家族并没有看错人。她一度也感受到了这男子的魅力,甚至想过,只要他对自己死心塌地,那么,她也愿意和他白头偕老。

    但他却令她失望了。

    他根本不爱她。他的眼里,只有权力。作为妻的自己,是他提升身份的踏板。他后来的情妇长公主,则是他上位的助力。

    如此而已。

    渐渐看透之后,她虽恨着李丽华,但同时,心中亦有了几分因鄙视李丽华而带来的痛快之感。

    再高贵的地位,那又如何。在沈旸这个无心无情的男人眼中,他身边的女人,不过是可利用的活物罢了。她如此,李丽华,亦不过如此。

    但是现在,事情却变得不一样了。

    从那个女子出现,并且,她发现自己的丈夫竟在觊觎对方之后,多年以来的这种能够用来安慰自己的认知忽然碎裂,再也无法维系下去了。

    当日若非是她亲眼所见,她根本不会相信,沈旸竟也能对一个女子卑微到了那样的地步,蹲在她的脚前,要为她穿鞋。

    她望见那一幕的时候,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人。

    他到底为何肯那般放下身段,去接近她,讨好她?

    她又能给他带去什么好处?

    萧氏想了许久,想不出来。

    既然没有实际利益可图,唯一的解释,便是他被那女子魅惑,起了占有之心。

    纯粹的,出于男子对女子的占有之心。

    这令萧氏感到羞辱,真正的羞辱,比她当初知道长公主是他情妇的消息时还要羞辱。

    心高气傲如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事。

    李丽华已不是她最恨的女人了。在萧氏的心中,最恨的,变成了那个女子。

    当日紫阳观中,李玄度无情地拒绝了她,萧氏至今想起,仍觉锥心。小贱人占有了她这辈子唯一真心爱恋过的男子不算,连自己的丈夫心亦向她。

    他既无情,那就休怪她不义。所以此前她寻了个机会,向新帝李承煜透露了一个消息,她的丈夫南司将军沈旸,觊觎秦王妃。

    新帝对嫁了他皇叔的那女子心有所属,这早已是个公开的秘密。

    根据她听来的消息,新帝想收拢权力,第一个要对付的,自然便是沈旸。现在他又得知这样的消息,萧氏不信,他对此会无动于衷。

    她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她的眼中掠过一抹复杂的神色,定了定神,推开了门。

    那男人已无官袍加身了,一身寻常人的便服,坐于案后,手中拿了一块雪白的帕子,正拭着一柄利剑的剑锋。

    案头烛火跳跃,剑锋上泛出一道暗芒。

    他显得专注无比,连她入内也无察觉似的,继续拭着剑,直到萧氏在他面前停了半晌,方开口道:“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