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七零有点甜在线阅读 - 第15节

第15节

    这一天各家各户都拿着麻布袋子到了大队部,一个个喜气洋洋的。

    叫到谁名字了,谁就上前,核对好了数量,负责分粮食的就把该他家的数量的粮食放到称上称好。这家人就伸着头看着那称上的刻度,就怕人少给自己称了几两。有些还会嚷嚷,说什么还不到呢得去掉袋子的重量,非让人再往他袋子里再多放些粮食不可。那麻布袋子能有多重,但分粮食的也知趣,就给他抓上一小把。大队部里摞着好几袋子的粮食,没多大会儿就少了一小半。

    郑家一共九口人,郑全刚是大队长,不用干很重的农活不说,工分还是最高的那一档,再有郑天明是个壮劳力,郑媛也跟着下地挣工分,还有冯明月郑娟挣来的那零零散散的一点工分,加起来也不算很少,除了人头粮还能分到一些工分粮。而且今年收成还好,最后算下来,他们家总共分到了将近二百斤的小麦。

    郑家几个劳力都来领粮食了,几个人肩挑手抬的,一会儿就把这二百斤的小麦给运回了家。

    虽然麦子不多,家里人也都怪高兴的。郑天亮还闹着要吃一顿饺子,他这一喊,星星也跟着说要吃饺子,一边喊还一边去拽她妈,让冯明月也帮着说说话。

    冯明月无奈地看看闺女,抱着牛牛,扭过脸来说:“要不,娘,咱就吃一顿饺子吧!”

    要不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呢,沈翠云心里高兴,也觉得一家人忙了这一夏是得好好补补,可又一琢磨粮食就分了这么点儿,她还是有点舍不得,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哪里有刚打下粮食来就开吃的!

    郑媛早就想吃沈翠云包的饺子了,上辈子死的时候最后一个愿望就是再吃一顿mama包的水饺,重生回来她还没这个机会开口呢。

    “妈,家里不是还剩了点白面吗?既然我弟和星星都想吃,那咱就包点儿呗,也不包多,就解解馋!”郑媛劝道,顿了下,她揽住沈翠云的胳膊晃了晃,不好意思的笑笑,“我也想吃妈你包的饺子了。”

    沈翠云平时可最疼郑天亮还有郑星星了,再加上闺女这么跟她撒娇,她哪还会说不行?“那……就包点?”

    “哎!”郑媛跳起来,“那我去和面,妈,你来调饺子馅吧?”

    沈翠云说:“行。”扭头问几个孩子,“你们想吃啥馅的饺子?”

    “韭菜鸡蛋!”“韭菜鸡蛋!”

    几个孩子异口同声。

    沈翠云指挥郑娟:“行,那娟子,你到院子里割一把韭菜。”

    于是任务就这么分派好了,看孩子的看孩子,和面的和面,调馅子的调馅子,看热闹的看热闹。

    郑媛倒是想让大家吃一顿rou馅的饺子,可惜不能暴露空间。不过韭菜鸡蛋的饺子也好吃,而且家里不缺鸡蛋,也不缺韭菜。

    郑娟割好了韭菜,然后压水给洗了切好,沈翠云拿出一个搪瓷盆子,就在盆子里调馅子。沈翠云会过日子,鸡蛋不舍得吃,只往馅子里磕了俩鸡蛋。郑媛趁着沈翠云不注意,悄悄从空间顺出来两个鸡蛋,给添进去了。

    调好馅子活好面,然后一家人凑着一张圆桌子擀饺子皮包饺子。

    小孩子最喜欢凑热闹,星星想要来帮忙,冯明月怕她捣乱,就把郑天明给喊了过来:“你带着孩子出去玩去,一会儿饺子就能吃了。”

    “星星,过来。”郑天明笑呵呵的,胳膊一伸揽住了小姑娘,另外一个胳膊抱起了牛牛,就带着两个孩子出去玩了。

    郑天亮正是好动的时候,他在家里闲不住,帮着洗好了菜后就跑出去玩了。

    沈翠云包饺子习惯在饺子边上捏一圈的花边,里面放的馅足足的,非常好吃,郑媛小时候最喜欢吃沈翠云包的饺子。

    北方这边饺子包好后会整齐的码在盖垫子上,这东西是用线串起了高粱杆制成的,圆圆的有大有小,都是自家自己做的。一个下午她们总共包了三盖垫子的饺子,足足有一百多个。

    这个时候人饭量都大,一百多个也不一定够吃呢,但解馋已经足够了。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郑天亮蹦蹦跳跳的回来了,他背着个筐,郑媛接过来一看,里面竟然有好多泥鳅黄鳝!

    沈翠云问:“你和谁一起摸泥鳅去了?”

    郑天亮擦擦脑门上的汗,说:“和我大哥,还有红军他们。”

    冯明月一听,恼了,恰好这时候郑天明也进门了。她怒道:“我让你看孩子你给我看哪儿去了啊?”

    郑天明一身的脏泥,嘿嘿笑着,露出一排大白牙,说:“我下泥塘的时候让天亮看着孩子了,泥塘水又不深!你还真别说,好多泥鳅呢。”

    他可是摸泥鳅的好手,郑媛颠颠筐,估摸着里面足有七八斤的泥鳅黄鳝。

    第70章:吃水饺

    郑媛正琢磨着这东西怎么吃呢,沈翠云对郑媛说:“赶明儿你带上粮食,再带上几斤的泥鳅,给你爷爷奶奶送去。”

    给爷爷奶奶送去,其实就是给三叔家送去。

    郑媛的爷爷奶奶住县里头,按理说孩子分家后长辈都是跟着老大住的,可谁让郑家的老三考上了中专,分配到县里,成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了呢。说起来郑媛这个三叔可真是赶上了好时候,要是凑上了文革,凭他学习再好他也考不到中专里去。三叔毕业后就分配到了县里的公安局,娶了个在国棉厂上班的媳妇,那日子过得可比他们庄稼人好多了。爷爷奶奶也想享享福,就搬去县里跟着三儿子住了。郑全刚和郑大伯只要每个月给爹娘交赡养费就行了,村里人也没谁说闲话。

    郑大伯家里穷,就交的少,爷爷奶奶偏疼小儿子,当然也没忘了大儿子,所以不跟大伯计较。只有郑全刚夹在中间,那粮食可是一点都不能少的。其他的粮食钱财不算,每年都要交五十斤的小麦给他们。这些粮食是他们自己吃还是给三叔家,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今年二月底,三婶生了个儿子,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没法伺候她坐月子,于是就把郑媛叫过去了。一开始在她家也没什么事,过了没几天,三婶突然说要给郑媛介绍个对象。原来一个来三叔家看三婶的女人看上了郑媛,觉得郑媛长得好,会说话,活干得也不错,想撮合她和自己儿子。这个女人正好是三婶的领导,三婶那人明知道郑媛是有未婚夫的,却忽悠郑媛说那未婚夫是个当兵的,虽然成分好工资也高,但常年不在家,家里啥事都帮不上,不如找个县城里的。

    郑媛还真被忽悠心动了,就去见了那个女人的儿子一面。结果,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那男的长得实在是太丑了。绿豆小眼,塌鼻子,脸就像被人一拳砸扁了似的,个子也不高,和郑媛差不多,郑媛才一米六三!小姑娘谁不想找个长得好的对象啊,尤其郑媛,又心高气傲的,怎么可能看得上那男的,回来就说不同意了。

    这一下就把三婶给得罪了,她也不说脏话,不骂郑媛,挑刺就行了。什么做饭放盐放少啦,尿布没洗干净啦,抱孩子的姿势不对啦,花样儿多了去了。郑三叔本来就是爷爷奶奶的心头宝,三叔四十上头得了这么一个小儿子,那就更是爷爷奶奶眼里的宝贝了。一听三婶的话,就骂郑媛干活不伶俐,笨手笨脚。郑媛干着活还挨着挑剔训斥,那真是委屈死了。

    郑媛上辈子没和人说过这一茬呢,这辈子……郑天亮带着两个小的到院子里玩去了,她眼珠子咕噜噜一转,小声说:“妈,你知道不,我在县里找对象是我三婶撺掇的。”

    “啥?”

    郑媛就把在三叔家发生的事细细说了,虽然林晓阳这个对象是她自己找的,但在县城里找对象这个主意却是三婶撺掇的,要是她不提,她还真不一定兴起这个念头呢。她可没冤枉她!

    沈翠云气得不行,她就觉得闺女再不懂事也不能生出那坏主意,果然是被人怂恿撺掇的!这个王桂芝!太不是东西了!

    她咬咬牙:“泥鳅就算了,不用给他们送了!”

    郑媛心里偷笑,应了声:“哎。”

    今天包了饺子,泥鳅先用水养起来,明天再吃也行。经过一个双抢季家里人都累得不轻,必须好好补补。

    郑媛提着筐去厨房找盆放泥鳅,弄好后没多大会儿,郑全刚就回来了。

    郑媛赶紧把饺子下了锅,素馅的饺子好熟,开两次就可以出锅了。家里难得吃顿饺子,都挺高兴的,一个个捧着自己的碗在锅边等着,一开锅,就都凑上来了。郑天亮是最积极的那个,不过郑媛没先给他盛。“你等等,我先给爸妈盛上。”

    郑天亮小孩子馋啊,有点不乐意,沈翠云也说:“你就先给他盛了呗。”

    郑媛才不听呢,说:“妈,你就别惯着他了。又少不了他那口吃的!”

    郑娟接话:“就是就是!”

    沈翠云唉了声,不说话了。

    郑媛给老两口都盛了满满一大碗,盛着的时候沈翠云还一直念叨:“哎不用不用,你给我盛这么多干啥,我又吃不完。”郑媛才不听她的,把满满一碗饺子推到沈翠云的跟前。

    后面轮着郑天亮和郑娟还有星星盛了,这一锅就没了,要下另外一锅。

    都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郑天亮才十岁,那饭量和成年人差不多了,一碗不够,还嫌少,沈翠云就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夹给了他。

    郑媛看了一眼,没说话,她一直知道沈翠云特别偏爱小儿子。说了也不顶用,就懒得说了,等第二锅开了,她又舀给她妈几个饺子。

    饺子不多,前面人盛得多了,后面就少,郑媛最后给自己盛的,就剩下七八个了。

    冯明月一看,就要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夹到郑媛碗里,郑媛挡了下,说:“不用了,我不饿。”她又不缺这口吃的,大家吃好她就高兴了。

    两个人推让了几下,沈翠云说:“明月啊,你别管她,她自己饿了会找东西吃的。”

    冯明月这才收回了筷子。

    郑媛撇了下嘴,然后三两口就把饺子吃完了。她这边刚撂下筷子,郑全刚在院子里把饺子吃完了,端着空碗进来问:“还有吗?”

    “没有了,爸,你没吃饱啊?”郑媛问,她刚刚可是用家里最大的碗给郑全刚盛的饺子,盛了好多个呢,她爸的胃口没那么大吧?

    郑全刚放下碗,说:“咋就包了这么点?”

    沈翠云正夹着饺子蘸醋呢,闻言抬头对郑全刚说:“白面多精贵,就是看今天分了不少粮食,高兴,才包了点饺子解解馋,你还想要多少?”

    郑媛问:“爸,你没吃饱啊?要不我再给你在汤里下点疙瘩?”

    “不用。”郑全刚摆摆手,“我是想说给你爷爷奶奶送点饺子呢,既然没了,那就算了。”

    郑全刚是个孝顺的,有点好的就想着给他爹娘送去。沈翠云以前也没啥意见,但今天听了正三婶那一茬子事后,格外膈应正三叔家。她一下子拉下了脸。

    郑全刚没注意到她的脸色,放下碗就出去了。

    第71章:送粮食

    晚上郑媛出来解手,从父母窗子底下过的时候,听老两口在说话,语气还不怎么好,似乎在吵架。她忍不住屏住呼吸仔细分辨,就听到沈翠云说:“都是儿子,你爹娘咋就不能心疼心疼你?咱一年才分多少细粮啊,每年别管收成啥样,都要给他们送五十斤。他们两口子都是正式工,加起来每个月工资七八十,咋就缺细粮吃了!咱家那么多口子人呢,本来就不够吃的,咋就逮着咱家要?”

    “郑全刚,我不管,以后咱家也像你大哥家那样,只给钱不给粮!”

    “要不是媛媛说了,我还不知她三婶就那么祸害咱家呢!咱全大队的姑娘小伙都是媒人介绍成亲,就他们县城里有谈对象的说法,要不是她撺掇,媛媛一个小孩子她懂个啥,她咋知道要在城里找对象?”

    “郑全刚,你哑巴了?我跟你说,我咽不下这口气!”

    郑媛叹了口气,这不是父母第一回因为送粮食的事吵架了,每回郑全刚都不跟沈翠云吵,但该给的粮食他还是照样会给。郑媛非常后悔把三婶撺掇她的事说出来,她这辈子唯一期盼的就是家里都顺顺当当的,结果还是挑起了家庭矛盾,惹了父母吵架,更别说沈翠云的身体还不好,不能生气。她轻轻打了自己嘴巴子一巴掌:“让你多嘴。”

    其实要说起来一年给爷爷奶奶五十斤麦子多吗?真的不多,只是这个年代庄稼人都吃不上好的,这才显得多了。归根结底,都是穷闹的。

    再忍上几个月吧,等她嫁了冯建文,等冯建文回了部队家里剩她一人,到时候就能偷偷摸摸的把粮食拿出来往娘家送了。精面粉太白拿不出来,可以拿一些棒子面大米什么的,还有鸡鸭鱼rou等等,都能往家拿了。这会儿她还真有点心急嫁人了,也不知那个冯建文收到她的信了没,万一没寄到咋办?咋还没来回信呢?用不用她再写封信问问?那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啊?

    第二天一早,郑全刚就借来了自行车,让郑媛去县城送粮食。沈翠云气得不行,郑媛赶紧劝她,把她拉到一边小声说:“妈,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爸,咱家谁能扭得过他?你放心吧,妈,以后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我发誓。”

    沈翠云心里还气,可被郑媛这么一哄,心里暖了不少,骂她:“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我只求着你能和婆家好好相处,安安分分的,可不敢指望着你让我过上什么好日子。”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这个闺女最近也不知道咋了,这说的话就是好听,让人听了浑身舒坦。反过来想想,郑全刚那么孝顺,他闺女那肯定也差不了,这么一想她就舒坦多了,也不觉得那袋子已经放到了洋车子上的粮食那么碍眼了。

    吃完饭,郑媛就赶紧骑上车子去了县城,她得在三叔三婶上班前把东西给送过去。

    三叔住得是公安局的家属楼,都是筒子楼,空间逼仄。郑媛不待见三婶,郑三婶也不待见郑媛,所以她把麦子送到了楼底下,喊了三叔三婶下来抬。

    三叔长得还挺斯文的,单眼皮,眼睛却也不小,是后世日韩男明星流行的那种眼睛,高鼻梁薄嘴唇,比郑媛她爸白多了。听郑全刚说,她这个三叔打小就没怎么下过地,光学习了。三婶长得也还可以,就是有点胖,白白胖胖的,看着挺富态。

    三婶看看那袋子粮食,冷不丁冒出来一句:“我听说今年地里收成挺好?”

    郑媛看她一下,继续卸粮食,她爸也不知道打了个什么结,不太好解。一边说:“是挺好的。”

    “那你家今年分了不少粮食吧?”

    “是比以前多了点。”郑媛老老实实的回答,这事儿又瞒不住,没什么好遮掩的。

    三婶撇撇洋车子后座上的麻布袋子,故意问:“那今年还是五十斤?”

    郑媛好不容易解开了绳子,说:“是啊,五十斤。”

    三婶忽然开始抱怨,“唉,媛媛啊,你是不知道,我这一生孩子,家里又多了张吃饭的嘴,那点定量粮还真不够吃的。因为要喂孩子,你爷爷奶奶就把细粮都让给了我,我这心里啊,不是滋味。”

    郑媛笑了下,看了眼她三叔,郑三叔帮着郑媛把粮食袋子抬下来,放到了地上,也没接话。

    “你也见了,天福生下来多蔫吧啊,大夫说了,必须要好好养,孩子的营养从哪里来,那不都从我身上啊。我这要是吃不好,那奶水就不好,奶水不好,天福就长得不好。这都好几个月了,还瘦瘦巴巴的,我真是心疼。”

    郑媛拍拍手,说:“三叔三婶,你们把粮食抬上去吧,我就不上去了,回去还得干活呢。”

    见郑媛这就要走了,郑三婶急了,也不再绕圈子,直接说:“我说媛媛啊,今年地里收成这么好,你家再多拿点粮食过来呗。三婶这里,是真的不够吃了。”

    郑媛笑容一顿,扭过头来说:“三婶,去年夏收的时候赶上大雨,收成不好,我家也就分个一百斤的麦子,我家里那么多口人,我嫂子又刚生了牛牛,我妈也想给我嫂子多吃点细粮补补,不过后来我嫂子说,她没关系,我爷爷奶奶两口子年纪大了,得吃好一点,还是让我爸把一半的麦子送了过来。我嫂子就这么吃糠咽菜的把牛牛给喂起来了。”

    郑三婶听懂了她的意思,脸色一下子就难看起来,笑容僵在了脸上。不过她也是个脸皮厚的,顿了下,干巴巴地笑着解释:“这人和人不一样,你嫂子年轻,身子耗地起,我这……唉,你说我这都多大了,又给你们老郑家添了个儿子。”

    郑媛笑眯眯地说:“是,三婶功劳大,不过。”她笑容一抿,看着郑三叔,“三叔,我爷爷奶奶真的省下来细粮都给三婶吃啦?你也不拦着啊?我是个小辈都还知道把好吃的都先给父母吃呢。瞧瞧我三婶,这白胖的,再看看我爷爷奶奶,都瘦成啥样了啊?三叔,你要是真孝顺不好我爷爷奶奶,我回家就跟我爸说,让我爸把他们接回家住。放心,家里一定有爷爷奶奶一口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