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
王溱拉住唐慎的手,只是无心之举,可唐慎却记在了心上,难以忘记。他莫名心中有了个念头,可随即他便摇摇头,将这荒唐的想法撇去。 时至八月,临近太后的冥寿。 太后刚刚驾崩,赵辅思念心切,这一次太后的寿诞他不想草草度过,而是大张旗鼓,要为太后办一次盛大的冥寿。往常这种事是该由礼部尚书孟阆主持,今年赵辅却没交给孟阆。八月初,他召了自己的三个皇子进宫。 三位皇子时常进宫,可很少这样同时进宫,还是去垂拱殿。 三人皆心有困惑,等到进殿后,赵辅对三人道:“再过半月,便是你们皇祖母的冥寿了。你们皇祖母在世时,对你们也是疼爱有加。还记得去岁家宴上,太后曾亲自做了一碗汤……”说到这,赵辅的声音渐渐沙哑起来。他闭上眼睛,缓了一会儿,才继续道:“今岁太后的冥寿,朕将这差事交给你们,你们可办得好?” 三位皇子皆是一惊,他们哪里敢懈怠:“儿臣定不会让父皇失望。” 赵辅挥挥手:“下去吧。” 三位皇子心中各有打算,他们一起离开垂拱殿。等他们都走了后,赵辅望着桌面上的茶盏,良久,他轻声道:“从朕小时起,每逢家宴,太后都会洗手作羹汤。朕小时候,太后的妃位低,她每次都得做许多汤。等后来,太后只需给几人做羹汤。朕喜欢吃,赵琼也喜欢。先帝就是喜欢太后的贤惠,太后在此事上总是做得面面俱到,与人为善。” 这话一落地,谁敢去接,连负责记录起居的两个起居官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出一声。 赵辅目光痴然,他道:“先皇后出身尊贵,雍容大度,非凡人可及。太后若没了贤惠的名声,只怕先帝也不会上心吧。”哑然了许久,赵辅喃喃道:“原来朕与赵琼都像极了太后,赵璿就像皇后,他像皇后啊……” 下一刻,赵辅猛地将桌上的茶盏挥到地上,发出激烈的碎裂声。 季福吓得身体一跳,他赶忙上去:“官家可伤着手了,奴婢这就去召太医。来人啊,这是谁倒的茶,怎的如此烫,官家竟然烫得都拿不稳了!”接着,季福抬头看向一个小太监,那是他认的干儿子谢宝。 谢宝对上季福的眼神,他心惊rou跳,随即明白了干爹的意思。他立刻跪地,哭喊道:“是奴婢倒的茶,奴婢知错了,求陛下责罚。” 赵辅并没有被烫着,他抬起头幽然看了眼跪倒在地的谢宝,随意道:“打上五板子吧。” 谢宝心里叫苦,他被侍卫拉出去,打了狠狠五板子。 等到了晚上,季福去太医院拿了上好的金疮药去看自己这个干儿子。谢宝趴在床上,不能动弹。季福按住了想要行礼的他,笑道:“你可怨干爹?干爹这都是为了你好。陛下的失态寻常人是可以见得的?你今日替陛下掩盖,受了这五板子,往后可有你大大的好处。” 谢宝屁股疼得发烫,明明怨气冲天,还得赔笑道:“儿子知道,干爹都是为了我好。” 季福把药放在床边,他叮嘱道:“莫要揣摩圣意。咱们陛下是千古一见的明君,你那点小心思躲得过干爹的眼,可躲不过陛下的眼。今日你在垂拱殿中,可听到了什么?” 谢宝眼珠一转:“没有,儿子什么都没听着。” 季福笑了。 皇帝要大肆cao办太后冥寿的事,很快传遍朝堂。没过一天,赵辅竟然将差事交给三位皇子去办,也都广为人知了。 百官纷纷震惊,有嗅觉敏锐的人疑惑道:“莫非这是圣上给的暗示,三位皇子要开始参与朝政了?” 唐慎如今离开了勤政殿,消息传到他耳中,他不禁想起王溱曾经与他说过的那些话。 唐慎不由失笑:“你说你不是神仙?这不是神仙,还能是什么!” 太后冥寿在即,三位皇子忙碌起来。 八月中旬,唐慎回到探花府,姚三向他汇报,说有一个客人早早在府里候着,已经等了唐慎一个下午了。 “我的客人?”唐慎颇为惊讶,让姚三把人带上。 这是个身穿短襟的中年男人,他见着唐慎后先是一惊,似乎没想着这几年来在朝中颇有名声的唐景则竟然这般俊俏。他知道唐慎年轻,可年轻是一回事,俊俏又是另一回事。这中年男人犹豫片刻,作了一揖,行礼道:“下官金陵府飞骑尉崔晓,见过唐大人。” 唐慎:“金陵府飞骑尉?原来是崔大人。不知崔大人千里迢迢来盛京,特意寻我,可是有事?” 唐慎去过金陵府很多次,但从没见过这个飞骑尉。 崔晓目露难色,挣扎半晌,他咬牙道:“六年前,下官曾经与当时的姑苏府尹梁大人有过几面之缘,帮梁大人做过一些事,当时听说了大人是梁大人的学生。” 唐慎睁大双眼,震惊不已。 崔晓接着苦笑道:“实不相瞒,下官出了点私事,实在藏不住了,只能求到大人这里来。望大人看在故人的面上,救小人一命,小人日后当牛做马,一定会报答大人。” 第115章 寂静深夜中, 崔晓惴惴不安地低着头, 小声地说完话。他等了许久, 没见着唐慎的反应。他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只见烛光下,唐景则面如冠玉, 目光凌厉,一眼便看穿他的心思。崔晓心里咯噔一声,明明眼前的人比他小了许多岁, 他却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唐慎冷笑一声:“崔大人今夜前来, 是要本官为你徇私枉法了?” 崔晓立即道:“小的不敢。” 唐慎双目一睁,厉声道:“好一个不敢!既然不敢, 那你今日来此,是为了何事?如你所说, 本官确实与那梁博文梁大儒有过几面之缘,受过他一些指点, 那又如何?梁大人早已逝世多年,他的事和本官有何干系。你可知本官如今是什么官职?” 崔晓这些天被“私事”折腾得筋疲力尽,他千里迢迢地从金陵府赶到盛京, 又位卑言轻, 哪里知道如今的官场变化。他惊疑不定地看着唐慎,只听唐慎冷喝道:“本官如今是谏议大夫,在御史台办差!” 崔晓顿时如遭雷劈,整个人怔在原地。 御史台,监管百官, 如一把利剑,悬在群臣头顶。 崔晓如今因为犯了事来求唐慎,恰恰是自投罗网。崔晓高声道:“唐大人,下官与梁大人有旧识,下官曾经为梁大人办过差事,您不能如此。” 唐慎冷冷盯了他一眼,崔晓浑身一寒,下意识地噤了声。唐慎直接叫来姚三,要将这崔晓扭送去大理寺。崔晓毕竟是飞骑尉,眼见唐慎竟然要把他抓起来,他竭力反抗。然而这些日子来他寝食难安,身体乏累,毫无力气。姚三又健壮强悍,两人扭打了一阵,他被姚三赤手擒住。 崔晓双眼赤红:“唐大人,您不能过河拆桥。” 唐慎对姚三道:“将他送去大理寺。”顿了顿,唐慎道:“我与你一起去。” 深夜,唐慎亲自将人送到了大理寺。 大理寺当值的官员听闻此事,立刻来见唐慎。唐慎把人关入牢中,对那当差的官员严厉道:“此人乃御史台要管办的犯官,从今日起,对其严加看守。若不是本官亲自来召见,莫要让他人去见他。兹事体大,尔可能办好?” 大理寺官员一听,赶忙道:“下官听令。” 唐慎回首看了满脸惊惶的崔晓一眼,转身离去。 回到家中后,唐慎便对姚三道:“你拿了我的官令,明日一大早就南下去金陵府,我要你为我查一件事。” 今夜一下子发生太多事,姚三一时惊住,心中困惑。他问道:“小东家要我办什么事?” 唐慎:“大理寺牢中那官员叫崔晓,是金陵府飞骑尉。你去金陵府查查他到底犯了什么事,速速查明,回来禀报于我。” “是。”姚三扭头就要走。 “回来。” 姚三回过头看唐慎。 唐慎思忖片刻:“金陵府的官员中并没有我的熟人,你仅仅拿着我的官令去,遇上些事可能也不方便。若碰上了意外,你便去琅琊王氏,请王氏人相助。但切记,不到逼不得已时,绝不可以去。” 姚三:“我知晓了,请小东家放心。” 将姚三派去金陵,将崔晓关入大牢,至此唐慎才算放了心。 这崔晓来得太巧,梁诵去世五年,从未有人在唐慎面前提起过他。可突然冒出一个崔晓,这让唐慎不得不防。他不知道这崔晓是否真的是金陵府飞骑尉,他更不知晓这人到底知道多少他与梁诵的事。 梁诵曾经是唐慎的先生,这事并不是秘密,赵辅也心知肚明,只是从未说过。 唐慎早已拜入傅渭门下,与王溱成了同门师兄弟,和梁诵撇清了干系。三十一年前梁诵曾经是松清党,赵辅不喜松清党人,这都是事实。可赵辅也没有对松清党赶尽杀绝。无论是梁诵,还是曾经的杨大学士,他们都好好地当着官,一直活到五年前。 赵辅要一个好名声,所以他只抓了松清党首钟泰生。哪怕针对其他松清党人,他都做得小心谨慎,滴水不漏,比如赵辅把梁诵“流放”到姑苏府,让他远离权势中心,在小小的姑苏府安享晚年。 唐慎主动和梁诵撇清干系,且拜师梁诵时也年岁尚轻,赵辅自然不会拿这件事降罪于他。 但猛然冒出一个崔晓,还是让唐慎惊出一身冷汗。 不日,姚三动身去了金陵府。 唐慎去王溱家拜访,他特意拿了一盒月饼过去。临近中秋,他借着给王溱送月饼的名义,赖在尚书府一整日。他陪着王溱逗鸟赏花,王溱写字,他便研墨;王溱抚琴,他便聆听。 弹完一曲,王溱双手按住震颤的琴弦,侧首瞧向唐慎。他轻声细语道:“小师弟今日怎么有雅兴,听我抚琴?” 唐慎:“我向来喜欢师兄的琴声,师兄可别冤枉我。这首曲子师兄弹得高雅绵长,听得我如痴如醉。” 王溱轻轻地“哦”了一声,问道:“那可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遇上小师弟,乃三生有幸。既然如此,你可知我方才弹奏的是什么曲子?” 唐慎一惊,但他随即想起两个时辰前王溱翻阅琴谱时,曾经在一首古曲上停留许久。他道:“苹叶软,杏花明,画舡清。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师兄弹奏的是《鹤冲霄》,我说的可对?” 只要瞧见一眼,唐慎就会记住内容,此刻他说得信心十足,仿佛真的听懂了似的。 王溱意味深长地瞧着他:“对,你真懂这首曲子?” 唐慎:“我都将它的曲词说出来了,师兄还觉得我不知晓?” 王溱笑了:“好,那你便知晓。” 晚上用饭时,唐慎聊起姑苏府的事:“我许久没回姑苏府,如今想来,已经有两个年头,真有些想家了。师兄可想念琅琊王氏,想念金陵府?师兄离家也远,许久不回,只怕回去也会觉得物是人非,处处不同吧。” 王溱拿着筷子的手顿了顿,他抬目打量唐慎,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朵儿花。可他毕竟不是神仙,看了会儿,他便笑道:“今年过年我是回了金陵府的,待到明年,我与小师弟一起回江南过年如何?” 唐慎笑道:“自然是好。几年前我去过琅琊王氏一次,其博大深远,令我至今难忘。” 吃过晚饭,唐慎告辞离开,两人约好中秋时到尚书府一起赏月。 离开尚书府后,唐慎神色一变,他断定:“王子丰不知道崔晓的事!” 金陵府是琅琊王氏的本家,算得上是王溱的地盘。如果这崔晓真的心怀不轨,绝对瞒不过琅琊王氏的眼睛,王氏也会将此事告诉给王溱。可现在王溱一概不知,这就说明十有八九,那崔晓真是出了什么事来求唐慎,并没有他心。 唐慎心里已经有了判断,但他还是将崔晓关在牢中,等着姚三回来。 八月十二,姚三还远在金陵府没回来,就先到了太后的冥寿。 在太后的冥寿前,赵辅给了三位皇子十日的时间,让他们准备寿宴。 三位皇子头次被赵辅赐予这么大的差事,又是同时给三个人的,三人都意识到其中不简单,各个使出浑身解数,想将差事办好。太后寿宴不是什么难事,三人分工明确,都办得妥妥当当,十分漂亮。但这其中有个插曲,王溱在某日逗鸟时,曾经打趣似的说给唐慎听。 说是三位皇子刚接了差事的第二天,二皇子赵尚便去了勤政殿,找到礼部尚书孟阆。 孟阆见到贵客,也是一惊。 赵尚表明来意:“去岁皇奶奶的寿宴,是交由孟大人办的。如今我接了这个差事,却年轻稚嫩,不懂其中深意,怕触犯一些禁忌。赵尚学艺不精,对周礼常常不求甚解,只通一二,所以特来求见孟大人,望孟大人为我指点迷津。” 孟阆松了口气:“原来是此事,下官身为礼部尚书,自然当为殿下办事。” 赵尚早就将事情办妥,不需孟阆担心,孟阆也根本指点不出什么差错。但他仍旧来做了这个门面功夫,等于借此与孟阆拉进关系。去岁他本就因为辽国使团的事和孟阆有过一段时间的共事,如今三个皇子一起接差事,就赵尚来拜访孟阆,两人关系更加亲密。 王溱将鸟食撒给那只黄鹂,他的声音清润动听:“小师弟如今觉得,二皇子此人如何?” 唐慎也听得瞠目结舌:“看来是我小瞧那位二殿下了。” 王溱伸手在唐慎的眉心轻轻点了一下,唐慎抬手摸了摸额头。 王溱:“是人,皆有私心。因私心而动,便是有所图谋。孟阆不例外,赵尚更不例外。” “师兄也有私心么?” 王溱顿了顿,悠然笑道:“自然有。” 唐慎好奇起来:“师兄的私心是什么?” “自古有言,三十而立。明岁,我就三十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