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娇娘敛财手册在线阅读 - 第13节

第13节

    弹琴之人琴技平平,相较前世的杨萱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是说,眼下杨萱尚幼,技艺还未娴熟。

    也是,死而复生这种神乎其神,被他碰到已是匪夷所思,怎可能降临到第二个人头上?

    而且,他不希望这世间再有别人跟他一样洞察先机。

    尤其,那人还是杨萱。

    夏怀宁长舒口气,含笑跟在杨桐身后走进屋子。

    再过数日,秋意已是浓得化不开,树叶尽都枯黄,颤巍巍地挂在枝头,待风吹过,打着旋儿落在地上。

    杨修文风尘仆仆地自扬州归来。

    一来一去足足两个半月,杨修文消瘦了许多,面色也有些冷,可见到等在门口迎接的辛氏以及三位子女,冷峻的脸庞上还是露出了由衷的欢喜。

    辛氏挺着大肚子亲自给他张罗热水更衣沐浴。

    梳洗罢,杨修文将儿女们都叫至跟前,打开箱笼一样样往外拿东西。

    有无锡产的憨态可掬的泥阿福,有南洋舶来的巴掌大小的玻璃靶镜,有盒上印着西洋女子的香粉还有各式笔墨纸砚等等。

    三人各得了许多物品,俱都欢喜不已。

    杨修文从箱子底取出几本书交给杨桐,“这是白鹤书院的弟子所作,有时文有诗词,你大舅舅跟几位先生将立意与文笔好的摘抄出来刊印成册,你可以读一读,看看别人是怎样写文章的。”

    杨桐应声接过。

    杨萱眼尖,瞧见箱底另有几册书,遂问:“爹爹能不能也给我一册?”

    杨修文笑道:“只刊印出百二十本,除了分发给一众弟子,另有许多学子文士索取,爹爹也只得了一册,等阿桐看完你再看。”

    杨桐忙把书递给杨萱,“萱萱,你先读。”

    “不用,不用,我又不考科举,就是随便翻翻,大哥不用管我,”杨萱连忙拒绝,抬手指着箱底,“那些是什么书?”

    杨修文顺手递给她一本,“你外祖父留存的书信,有向善篇、有劝学篇、有游记,也有针砭时事的策文,也是你大舅挑出来一并刊印成册。”

    杨萱心底突然生起一种不详的预感。

    定定神,随意翻看着,没翻几页就看到硕大的文字,“答贤婿子瑜之惑并论化鸱为凤”。

    这应该是大舅舅辛农拟定的题目。

    杨修文,字子瑜。

    化鸱为凤意思就是以德化民,改恶为善。

    再往下看,上面写着,“《大学》有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余以为天下王嗣中能当以为仁者,靖王楚沛也……”

    果然!

    杨萱犹如三九寒天当头浇上一盆冷水,从内到外凉了个透彻。

    外祖父跟杨修文书信往来中谈论政事也就罢了,大舅舅竟然还摘录出来装订成册。

    也不知到底印出多少册,如果跟《诗文集注》一样刊印出一百二十册,那她就是把家里的书信尽数毁了又有什么用?

    这就是明晃晃的证据!

    杨萱觉得天整个儿都要垮了,好半天回不过神来,迷迷蒙蒙中听到杨修文的声音,“萱萱,你想要的做纸笺方子,爹爹没能要回来。”

    杨萱神情茫然地看着他。

    杨修文重重叹口气,“你三舅舅平常顽劣也就罢了,可不该在你外祖父的奠礼上当着众多宾客的面前言行无状,你大舅舅一气之下把他撵了。”

    杨萱猛地惊醒,颤着声问:“爹爹,您说三舅舅怎么了?”

    杨修文重复一遍,“他已经被逐出家门清除族谱,不再是辛家人了……”

    第15章

    “为什么?”杨萱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杨修文看看旁边同样睁大双眸的杨桐与杨芷,沉声道:“你外祖父三周年祭奠那天,书院弟子以及许多慕名而去的文士都已经到齐了,你三舅却迟迟不露面。宾客们都等了两刻钟,他才酒气熏天地从百花楼出来,还口口声声唤着妓子小名。”

    百花楼是扬州极有名的青楼妓馆。

    想起当时宾客们议论纷纷的情形,杨修文脸色更沉,厉声道:“真是丑态百出,把辛家的脸面全丢尽了。”

    “不,不可能!”杨萱大声叫道,“三舅舅不是那样的人,定然是别人陷害他。”

    辛氏忽地泪如雨下,瞬间淌了满脸。

    杨修文扫一眼辛氏,语气讥诮,“如果是你大舅或者二舅,兴许还有可能。你三舅就是一浪荡子,哪里用得着别人陷害,自己瞧见泥塘就自发自动地跳进去了。”

    杨萱固执地说:“不是这样,三舅舅最好了。”

    杨修文不再理会她,沉着脸对杨桐道:“读书便是为了明理知事,懂得三纲五常,倘或脸这些都不顾及,那么只能落得众叛亲离不容于世。”

    杨桐肃然应道:“孩儿谨记父亲教导。”

    杨修文缓了脸色,叹口气,“你们回去吧,我另外有话跟你们母亲讲。”

    杨萱不情不愿地回到玉兰院。

    她是真不相信三舅舅辛渔会在那种庄重的场合做出如此不堪之事。

    那太荒谬了。

    虽然按规矩来说,父亲亡故,儿子要守孝三年,但是通常二十七个月就满了孝期。

    就是说,出了正月舅舅们就可以除服。

    这期间足有九个月的时间可以饮酒作乐,三舅舅何必非得在奠礼的前一天喝得酩酊大醉,以致于夜宿青楼?

    三舅舅从来就不是愚拙之人。

    三年前,辛归舟病故。

    当时杨芷染了风寒不能出门,辛氏便带着杨桐与杨萱到扬州奔丧。

    三舅舅比辛氏小三岁,是辛归舟最小的儿子,彼时虽已婚配,但未有子嗣。

    辛归舟在扬州颇具名望,前去吊唁之人络绎不绝。

    大舅舅辛农、二舅舅辛牧以及三舅舅辛渔带着子侄辈站在灵前答谢宾客。

    宾客们上完香,会对辛农与辛牧道恼,请他们节哀顺变。

    却没人搭理辛渔。

    辛农与辛牧都饱读诗书,考中过进士,但不曾入仕,就留在书院执教。辛农教授《论语》,辛牧专讲《春秋》,记得弟子们敬重。

    唯独辛渔,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有。

    别人纷纷谈论说一亩好田里长了棵歪苗。

    杨萱听在耳朵里,好奇地问:“三舅舅,你怎么不像大舅舅那样做个有出息的人,这样别人也就愿意跟你说话了。”

    三舅舅点着她的鼻尖道:“一家人不能个个都能干,总得有个不成器的。”

    杨萱不懂。

    三舅舅便叹,“这样别人心里才舒坦。”

    后来,三舅舅索性不在灵前守,而是带着杨萱到处逛。

    他带她去看泡着毛竹片的水塘,告诉她怎样打料、捞纸,把纸浆做成湿纸;他带她去花房看茶花,彼时不到花期,茶花枝叶却是繁茂,他告诉她怎样让一株茶花开出两朵不同颜色的花;他带她去鸟市,告诉她哪是画眉哪是黄莺,还告诉她八哥鸟要修剪舌头才能学会说话。

    杨萱走得累了,三舅舅将她抱在怀里,用斗篷严严实实地包着。

    他的怀抱温暖而宽厚。

    杨萱就问:“三舅舅,大舅舅和舅母他们都是里面穿棉布衣裳,外面套着麻衣,你为什么把麻衣穿在里面,不嫌弃麻衣扎人吗?”

    三舅舅梗一下,低声道:“我皮厚,不怕扎。”

    停灵七七四十九天后,外祖父的棺椁入土,三舅舅晒的纸也好了。

    杨萱与三舅舅一起将成纸一张张从烘壁上揭下来。

    这就是原纸。

    得到原纸后,再用排笔和毛刷将事先调好的涂液刷到纸面上,晾干压平,就得到漂亮的纸笺。

    纸笺光洁如玉,隐约有好看的暗纹。

    三舅舅笑着问她:“萱萱,你给纸笺取个名字,叫什么好呢?”

    当时水田衣正时兴,三舅母就穿了件灰蓝、青碧和湖绿几色拼接而成的水田衣。

    杨萱随口便道:“水田笺。”

    三舅舅和煦地笑,“好,就叫水田笺。”

    这样清雅的通达的三舅舅,绝不会不知道被家族逐出是怎样的后果。

    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就像前世的杨萱,纵然手里捧着上千两银子,衣食无忧,可事到临头,谁有能给她撑腰,给她依靠,还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何况被除族,根本不可能带走公中的半点财物。

    三舅舅不曾有过差事,也不知是否藏有私房银子,倘若两手空空地出去,他又如何安身立命?

    杨萱辗转反侧大半夜,第二天一早,两眼乌青地跑去正房院。

    辛氏正站在门口,低声跟文竹吩咐早饭,瞧见杨萱,将手指压在唇上“嘘”一声,“你爹爹连日赶路太过疲累,现下还睡着,你跟阿芷说声,今儿上午就别过来了。”

    杨萱点点头,同样压低声音道:“娘写信给三舅舅,叫他来京都吧。大舅舅不要他,萱萱要,让三舅舅住咱们家里。”

    辛氏骤然又红了眼圈,哽噎着道:“萱萱真是长大了,总算你三舅没白对你好。我稍后就写信,三舅舅知道你挂念他,定然很高兴。”

    杨萱慢慢踱回玉兰院,从长案最底下的抽屉里取出一只小小的木匣子,匣子里装着她攒下来的私房钱。

    她跟阿芷一样,从六岁起,每月都有二两银子月钱。她平常没有花用的地方,最多就是趁春桃春杏出门的时候,让她们带回一把窝丝糖来,也不敢多买。再就是灯节或者庙会,自己做主买几样好玩的小物件。

    这三年已经攒下来五十多两银子,倒是还有十几只过年得来的小小银锞子。

    合起来约莫六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