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
“八年前发生的事儿,直到今天,才终于讨回公道。” “爹、娘,你们的在天之灵,可看见了?儿子总算告倒了李启帆这畜牲,为meimei讨回了公道。” 男儿有泪不轻弹,李昌喜极而泣,仰望“明镜高悬”匾额,感激涕零,恭敬磕头道谢,“多谢,多谢姜大人主持公道,您的大恩大德,草民一家永生难忘!” 众衙役忙前忙后,横起水火棍,连推带骂,迅速把闲杂人等赶出公堂,硬架起瘫软的李启帆,将其押回监牢,明日再押去法场受刑。 堂外,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群意犹未尽,或鄙夷,或唏嘘,交头接耳,久久未散。 晌午·后衙 姜玉姝脱下官袍,丫鬟弯腰取下乌纱帽,小心搁在架上。 她面对铜镜,盯着自己,轻声说:“我判了李启帆死刑,斩立决。” 翠梅带领两个小丫鬟,忙碌打点行李,评判道:“他罪有应得!” “其实,他多活了七八年,占大便宜了。” “假如案发当年就判决,他休想潜逃至今。” “听说,当年战乱时,一切混乱不堪,整个庸州,无数犯人越/狱,朝廷事后追究,估计难以抓得完。” “抓一个,判一个,免得祸害无辜!” …… 姜玉姝对镜端坐,审视自己,沉默不语。 下一刻,丫鬟翻出一个礼匣,顺势问:“夫人,裴夫人送的玉镯,您戴回府吗?” 姜玉姝回神,摇摇头,“不了,收起来。我平日不适合梳妆打扮,现有的几对镯子,还没怎么戴过呢。” “是。”丫鬟便把礼匣塞进柜底。 翠梅麻利叠衣裳,“裴夫人倒挺有心,年年都给您送生辰礼。她的生辰在七月,咱们可别忘了,以免显得失礼。” 姜玉姝打起精神,“我恐怕记不住,你写下来,时不时翻一翻,就不会忘记了。” “哎!您放心,奴婢早就写了。”翠梅行至梳妆台旁,开始收拾首饰匣,没多想,随口提道:“表公子的生辰是下个月,四月初九,咱们——”她仓促停顿,懊悔掩嘴,小心翼翼观察女官神色。 姜玉姝一怔,轻声说:“将心比心,我不能给表嫂添堵,更不想节外生枝。”她早有打算,“生辰礼就不送了,表嫂已经有六个月的身孕,等表侄出生,我会送一份大礼,给表哥贺喜!” “对。”翠梅回神,双手合十说:“是应该送一份大礼,但愿表公子先得几个儿子,然后生一个女儿,那样最好不过了。” 姜玉姝由衷盼望表哥能够幸福美满,“是啊。” 下一瞬,门口响起一声:“是什么?” 郭弘磊风尘仆仆,昂首阔步迈进房门。 往事,尤其旧情,最好少提。姜玉姝起身,若无其事,“没什么。”她笑盈盈问:“宋将军准了你几天假?” “我说‘弟弟成亲,我作为兄长,不回家不行’,将军说‘顶多半个月,将领不可离营太久’。而且,批了四月的,估计七月的就不准了,母亲寿辰,该怎么办?” 姜玉姝安慰答:“愁什么?我会尽量抽空祝寿的。” “唔……到时再看!” 郭弘磊扫视一圈,好笑问:“探亲而已,用得着带这么多行李吗?家里又不是没有衣服,你们也不嫌麻烦。” “这些大多是礼物,不是夫人的衣裳。”翠梅解释道。 郭弘磊恍然颔首,关切问:“管大夫,他收拾好了没有?后天启程,等回到赫钦,歇一歇,顺便请他喝阿哲的喜酒,然后我再安排人手护送他回都城。” “管老归心似箭,早就收拾好啦。”姜玉姝倒了杯茶递给他。 片刻后,郭弘磊低声问:“你真考虑好了?决定把嫣儿送回家去?” 姜玉姝垂眸,沉思片刻,郑重点头,无奈答:“她在这儿,我、我总不太放心,总觉得图宁还不够太平。索性学黄县丞,把孩子送回老家!” 战火,谁也不知道何时会重燃。 郭弘磊十分舍不得,叹道:“虽然我很想经常逗逗孩子,但……罢了,依你,图个安心。母亲信上问了几次,她思念孙女,那咱们就带晓嫣回家。” “嗯。”姜玉姝不舍地叹息。 数日后·夜间 闻府小厅内,郎舅对饮。 闻希醉醺醺,拍拍小舅子肩膀,劝解道:“行啦,人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节哀节哀!” 李启恭脸色阴沉沉,一杯接一杯地灌酒,一言不发。 “咱们特地请了高僧做法事,兴许,这会子,小帆已经投胎了,他来世嗝——”闻希打了个酒嗝,“他来世一定能投个好胎,长寿富贵!” 李启恭缓缓道:“我已经查清楚了,‘内乱’,是荆远山教给李昌的。” “我就说嘛!”闻希一拍桌,“李昌目不识丁,‘十恶不赦’是哪‘十恶’,他懂个屁?必定是有人指点的。原来,又是荆远山那个老不死的,老酸儒,一向喜欢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李启恭耳语问:“姜玉姝回西苍探亲去了,机会难得……你敢不敢一起干?” 闻希呷了口酒,红光满面,“老子有何不敢?” “好!”李启恭与姐夫碰杯,仰脖,一饮而尽,眼神狠戾,咬牙切齿地说:“我已经安排妥了,这一次,姓荆的休想活命。” “老子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有他在,捞油水都束手束脚。他非死不可!” 第229章 逮个正着 一行人马不停蹄, 渡过苍江后, 一路南下, 抵达赫钦县城内的郭府。 午后, 春光明媚,天晴气暖。 当车马队伍停在府门口时, 门房众人飞奔迎接家主夫妇, 毕恭毕敬, 簇拥行礼, “二爷,您回来了!” “小的给二爷请安。” “快, 禀告老夫人!” 马车停稳后,姜玉姝轻轻摸了摸女儿脸颊,“嫣儿?清醒清醒, 咱们到家了, 马上就可以看见祖母喽。” “啊?”郭晓嫣刚睡醒,迷迷糊糊,揉了揉眼睛。十个多月大的婴儿, 在一干人的精心呵护下, 终于勉强算得上“白白胖胖”了。至少,脸颊鼓了许多。 奶娘翻出帽子,“到家啦!来,姑娘戴上帽子,防着醒后吹了风难受。现在这个天儿,风仍然冷。” 姜玉姝弯腰, 仔细给女儿系好包被,唯恐孩子着凉生病。 少顷,车外有人叩了叩厢壁,“好了没有?” “好了!”丫鬟掀开门帘,姜玉姝率先踏出,郭弘磊伸手搀扶妻子下车,紧接着,他亲手抱下襁褓,愉快问:“咱们到家了,高兴吗?” 郭晓嫣早已认得父亲,咯咯笑,叽里咕噜了一串话,玉雪可爱。 “唔,爹也高兴!”郭弘磊满意颔首,把襁褓交给下车站稳的奶妈,大踏步赶去后车招呼客人,“管大夫,慢些,请。” 颠簸数日,管仲和微露疲态,扫视四周一番,赞道:“不错,这地方不错。” 郭弘磊搀着老人,“舟车劳顿,快请进屋喝茶。” 小厮们飞快跑出来,忙碌搬运行李、牵马赶车,热闹极了。 远归的一群人风尘仆仆,迈进大门,沿着甬路刚走了一段,迎面碰见匆匆相迎的郭弘哲叔侄几个。 “二哥!”郭弘轩牵着小侄子,把郭烨往前推,催促道:“烨儿,快去,迎接你的父母!” 郭弘哲则带领大侄子,温和对郭煜说:“煜儿,快见过长辈。” “是。”郭煜十岁了,不再是胖墩模样,个子迅速长高,头顶已经到叔叔胸口,小小少年牵起堂弟的手,兄弟俩并肩,恭谨拜下去: “煜儿给二叔、二婶请安。” 郭烨三岁多了,白白胖胖,虎头虎脑,仰脸注视父母,眼里有着欣喜、好奇、紧张、茫然……男童杵着,张了张嘴,一时间忘了应该怎么说、怎么做。于是,他下意识躲了,小步小步挪,躲到堂兄背后。 “唔,好。”郭弘磊搀起侄子,温和拍拍他胳膊,“不错,长高许多,体格也结实了!” 姜玉姝摸了摸侄子脑袋,夸道:“好孩子,越来越懂礼貌了。”旋即,她弯腰,迫不及待招手:“烨儿?你怎么躲在哥哥背后了?快出来,让娘看看你。” “哈哈哈,这孩子,害羞了!明明刚才,他跑得飞快,叫都叫不住,见了面,却害羞了。”郭弘轩一边笑话侄子,一边与兄嫂、管仲和寒暄。 郭弘哲疾步靠近,深深躬身,拱手慨叹:“管大夫,一别多年,从前做梦也想不到,我们竟能在西苍重逢!您老身体可好?” “三公子,快快请起。老朽已经是一把老骨头喽,幸而,还算硬朗。” 管仲和欣慰端详昔日的病人,感慨万千,眼眶发热,“世事难料啊!老朽记得,当年,最后一次见你时,是在侯府花园的凉亭里,如今却——” 郭弘哲豁达一笑,“荣华富贵,如同过眼云烟,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对,对!”老大夫抬袖,按了按眼睛,“活着就有盼头。” 同时·旁边 “烨儿?” “过来,过来呀。” 姜玉姝先是弯腰,继而蹲下,拍拍手,柔声呼唤:“来,娘抱抱你!” “弟弟别怕。”郭煜扭身,试图把堂弟拉出来,“她是你母亲,大家常常谈起的呀,昨晚你不是说‘想娘’了吗?” 郭烨使劲抓住堂兄后衣摆,不撒手,也不吭声,探头,久久与母亲对视,大眼睛灵动有神。 郭弘磊打量躲在侄子背后的长子,须臾,皱了皱眉,“烨儿?郭烨,出来!” “弘磊,小心吓着孩子。”姜玉姝凝视拘束无措的长子,鼻尖泛酸。 郭烨仰望高大威严的父亲,不由得害怕了,小步小步挪出来,磨磨蹭蹭走向母亲。 姜玉姝一把抱起孩子,亲昵吻了吻他的额头、左脸、右脸,无奈说:“咱们老是离家一年半载,烨儿都不认得爹娘了,变陌生了。乖孩子,是娘不好——”说到最后,她情不自禁,泛出一丝哽咽。 “呃?”郭烨呆了呆,鼓足勇气问:“娘,你哭啦?” “没有!”姜玉姝转瞬振作,扬起笑脸,“娘看见你,太高兴了!来,跟你爹打个招呼。” 郭弘磊不由分说地抱过长子,板着脸,却语带笑意,边走边问:“你小时候,淘气极了,顽皮大胆,不知弄坏我多少头冠、扣子、扇子等等,为什么长大却变得胆小了?” “我不是胆小鬼!”郭烨脱口而出,不服气地说:“豆豆才是。” 姜玉姝纳闷问:“豆豆是谁?” “管家的孙女,胆子特别小,大声点儿就能吓哭她。”郭煜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