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
自抵达镐京后,这似乎还是沐青霜第一次笑得如此开怀,眉飞色舞,肆无忌惮。 贺征隔桌望着她,无声扬唇。 **** 四月十三,在雁鸣山别苑樱桃宴之后的第六日,沐青霜受邀来到汾阳公主府。 除她之外,当日搜山游戏的另两位胜者慕映琏与段微生也在。 这倒并没有出乎沐青霜的预料,毕竟,若赵絮真如众人所料想要筹建武学讲堂,那就绝不是启用一个人就足以担当这重任的。 主座上的赵絮笑意亲和,请三人入座后,又让侍者送上茶点:“稍坐片刻,等最后一位……” 话音未落,门外便有侍者向赵絮执礼。 “最后一位客人到了?”赵絮略抬了眉梢,待侍者应了,便又道,“请进来吧。” 少顷,一位身着湖蓝色衣裙的姑娘随侍者入内,在正厅中间站定,略屈膝向主座上的赵絮见了礼,又对客座上的三人依次颔首致意。 沐青霜眨了眨眼,越看她越觉眼熟:“……林秋霞?” 赫山讲武堂甲班学子林秋霞,在当年那场考选中被赵旻的人抓去做rou盾、最后被沐青霜带着大家救回来的那个小姑娘。 在赫山的最后一年里,随着贺征、周筱晗、齐嗣源这三人的离去,林秋霞紧随令子都之后,成为守卫甲班辉煌的另一根顶梁柱。 沐青霜与她已有五年未见,但彼此模样都未大改,只是眉目间俱褪去年少时的青涩,长相气质上成熟了几分,倒不至于认不出对方。 “救命恩人,许久不见啊。”林秋霞转身面向沐青霜,笑吟吟屈膝福礼。 这时沐青霜这才明白,方才她为何只对赵絮行屈膝常礼—— 因为她右袖空空。 见沐青霜眸色惊痛地望着自己的右袖,林秋霞腼腆笑笑:“增援江阳关守城之战时折的,那时我在钟离瑛大将军麾下,与贺大将军还是友军同袍呢。” 那时贺征领不足万人的孤军生扛五万敌军围攻,死守城池近两个月后等来了援军,最终里外夹击反败为胜。 这事沐青霜知道。 可她不知道,当年的援军里,有昔年隔壁班这位文静羞怯,却能将一把长剑使到近乎出神入化的林秋霞。 沐青霜知道,这五年来为了复国,中原各军付出了惨烈代价。可当这些血淋淋的“代价”以鲜活的形象出现在她面前时,她才又一次感同身受的体会到什么叫亡国之殇,什么是切肤之痛。 与之前在利州迎兵归乡典仪时一样,痛彻肺腑。 她见过林秋霞十五岁时意气风发的模样。 当年赫山讲武堂校场上,这姑娘长剑霜华、志气凌云,全无平日的羞怯,有万夫不当之锐意。 在慕映琏与段微生诧异又茫然的注视下,沐青霜缓缓站起来,走到林秋霞面前站定。 扬笑抱住她的瞬间,有晶莹泪珠夺眶而下。 乍见故人,林秋霞心中也是感慨万千,顿时被她惹得跟着泪涟涟。 她俩唇角都挂着笑,眼泪却像连绵不绝的珍珠,无声地跌成了串。 主座上的赵絮见此情状,忍不住将脸撇向一旁,眼眶通红,眼尾泛起淡淡血雾。 好半晌后,林秋霞轻轻吸了吸鼻子,小声笑道:“无妨的。我花了四年改练左手剑,照样厉害。” “左手神剑林秋霞,晚上我请你到我家喝酒,来不来?” “好啊。” 两双泪目相视而笑间,沐青霜想起离开赫山讲武堂的前夜,她与剩余的四十几名首届学子在河边对月举盏、纵声高歌的场景。 那时大家一起唱过“驱逐敌寇,复我河山;国之气象,在我少年”;他们抱头痛哭,互道珍重,彼此勉励过要“战无不胜,长命百岁”。 如今五年过去,河山已复,气象一新。 只是,当时明月在,少年余几何? 殉国的是英烈,活下来的,是英雄。 喂,活下来的英雄少年们! 一起去继续征程吧! 一起去见证山河锦绣、盛世繁花。 一起去成为拉开崭新盛世大幕的中流砥柱,去用尽全力达成年少时的热血豪言—— 国之气象,在我少年。 我们,活下来的我们,初心不改,永远少年。 我们无畏无惧,我们无悔无怨;我们战无不胜,我们长命百岁。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好,今日21:00有二更哟~!(づ ̄ 3 ̄)づ 第56章 今日赵絮请来沐青霜、林秋霞、慕映琏、段微生,果然是为着筹建国子学名下武学讲堂之事。 一直以来,国子学更偏向培养提笔安天下的饱学士子,虽说也会对学子们提出“偃武修文需并进”的要求,但也只是为了让大家强身,有一定能力自保,不至于太过羸弱即可。 如此长久下来,武官武将的传续就有了隐患。 在前朝时,武官多出身世家大族。因为要培养一个武艺卓绝之人,需要耗费的财力物力远超培养一位文士,若非家底殷实是很难负担的。 而从前的武将,则大多是从军中兵卒脱颖而出,靠自己在戎马生涯中无数次出生入死积攒下的经验,以及对老将们有样学样的模仿与摸索,才渐渐懂得该如何带兵、如何布局。很少有一上来就能接手带兵的天生将才。 太平盛世时这个隐患几乎没人注意,到前朝覆亡后,江右各州整合力量试图复国的初期那几年,随着许多有经验的老将殉国,就出现了“一将难求”的紧迫局面。 赫山讲武堂存在了不足九年,前后出了三届学子,加起来共有三百多人。 这些人离开赫山讲武堂时大都不过十六七岁,其中约有一半人并未选择转入军籍。但是,选择了从戎的那百余人,在复国之战的最后几年里,大都以惊人的速度陆续崭露头角。 因为他们不同于寻常兵卒,他们在赫山讲武堂受教数年,学的便是如何领兵带兵、如何对敌筹谋、如何排兵布阵,并不需要再花时间去经历生死、模仿老将的统兵用兵之道。 虽说他们之间的能力大小有差异,可他们自出山时就已是半成熟的储备将才,在军情紧急无将可用之际,只要把这些人从普通武卒中拎出来下达任命,他们迅速就能独当一面,足解燃眉之急。 在战时,这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神迹。 有赫山讲武堂这个成功范例在前,赵絮自然明白了长期储备将官人才有多重要,就想要比照办理。 “……可惜这世间大多人总是求稳,便容易因循守旧,”赵絮无奈唏嘘道,“还在钦州时我就提出了这个构想,可当时的群臣中,除了贺征、敬慧仪、周筱晗、齐嗣源四人外,再无人响应。” 然而这四人本就出自赫山讲武堂,他们对赵絮这个构想的支持,很容易被年长者误解为是年轻将领念旧思故之下的冲动妄念。 此事便一直搁置,直到三月里新帝登基、建制初定,赵絮才又旧话重提。 她花了不少功夫说服了国子学祭酒郭攀,取得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认同,这才让武德帝赵诚铭勉强点头。 “按我父皇的意思,咱们先期只能尝试,所以你们仅能得国子学名下‘武学典正’的芝麻官衔,”赵絮道,“以三年为限,百人为制,若三年后你们手中能有五十人通过我的校验,我给你们加官进爵。敢不敢?” 这是豪赌,对在场这几个人来说都是。 于赵絮,若届时连五十人的成果都出不来,这于她在朝中的威望必是大损;而对这四个年轻人来说,若三年后没有交出预期成果,他们就将成为朝中笑柄,若无奇遇,仕途基本止步。 沐青霜与林秋霞隔座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笑道:“我敢!” 慕映琏想了想,谨慎而恭敬地对赵絮道:“殿下,兹事体大,可容我斟酌几日?” 她是执金吾慕随的女儿,若要出仕,自有许多更好的选择,倘贸然赌上前途踏进这条狭窄险峻的叵测之路、将来的结果又不遂人愿的话,于她来说真的损失太大。 而段微生也道:“若从本心,我是愿担此责的。不过这确实不是小事,我需与家人议定后再答殿下。” 段微生是大学士段庚壬之子,年方十八,比在场三位姑娘都更小些,并不急于决定前程。按照段家的路数,许是更希望他成为文臣。 赵絮理解二人各自的难处,倒也没有强求:“不急,给你们一个月时间考虑。今日四月十三,你们在五月十五之前给我最终答复。” 按照目前的筹备进程,国子学武学讲堂约莫在六月初才会正式开始招纳生员。 四人应下后,见赵絮无旁的事要吩咐,他们便执礼告辞。 赵絮亲自送他们出府途中突然想起一事,忙以眼神示意沐青霜到自己身旁来。 沐青霜看懂她的眼色,走过去挨近她:“殿下有何指示?” “不是指示,是提醒,”赵絮小声道,“四月廿六是我十七弟弥月宴,我母后会在内城办一场小宴。” 沐青霜不太明白这事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但赵絮既专程将她唤到身边来提这个,她也不好像个蚌壳似的不吭声。 于是只好尴尬笑着低语:“那……恭喜陛下,也恭喜皇后陛下。” “皇后陛下会喜才怪了,”赵絮没好气地苦笑,“那是我父皇去年在钦州时新收的一名美人所出,前几日才封了容华。” 这就……很尴尬了。 沐青霜绞尽脑汁也憋不出词来。 从前赵诚铭还是朔南王时,她就听闻他王府后院颇为“拥挤”,如今已贵为皇帝陛下,以那内城后宫的宽阔…… 皇后陛下真不容易啊。 “咳,不说那些有的没的,”赵絮导回正题,“我是要提醒你,到时你沐家也会受邀,包括你。” 沐青霜茫然指了指自己。 赵絮点点头,小声附在她耳边:“我父皇母后有意借十七弟弥月宴为我六弟相看合适的姑娘。你若不想被挑中,就自己注意着些。懂了吧?” 当年在赫山的那场考选中,赵絮对沐青霜的印象很深刻,观感也不错。她又是个惜才之人,既已决定要启用沐青霜,就绝不愿她踏进赵旻那个“火坑”。 自家六弟是个什么糟心玩意儿,赵絮可清楚得很。 “五年前我六弟曾在母后面前闹过要向你求亲,当时我父皇挨不住母后帮着那小子念叨,询问过你家的意思,被你父亲拒绝了。如今又是这桩事,我怕我父皇母后对你会比对旁的姑娘更上心些,你自己留个神。” 沐青霜点头如小鸡啄米:“多谢殿下!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虽说帝后未必当真会挑中她,可凡事就怕万一。按理赵诚铭也不至于“强买强卖”,但只要皇帝陛下真的开了口,那到底是个棘手的麻烦事。 眼下沐家最沾不得的就是“麻烦”,能心里有数早做准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总是好的。 **** 出了汾阳公主府,林秋霞还有事要办,便问了沐家现今所在的位置,与沐青霜约好申时再过去登门拜访,两人就分头走了。 沐青霜回到家后,领着从私塾散学回来的沐霁昭站了会儿梅花桩,给小家伙累得满头汗,小奶音嗷嗷叫着求饶。 于是她便让丫头带沐霁昭去沐浴更衣,自己跑去找向筠说了会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