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宠后开挂模式在线阅读 - 第3节

第3节

    皇帝唇角不易察觉的撇了一下,忍不住又哼了一声,声音里多少有些不悦。

    沈采采自觉站在了道德高地上,简直就像是纤尘不染的盛世白莲,微微抬高下颚,半点也不心虚道:“陛下也不必顾虑我,我现今已经好多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您乃大齐天子,当以江山社稷、天下百姓为重。”

    这一下,皇帝终于笑了,他长眉一扬,线条凛然的唇角微微抿着。他本就生得五官英俊,这一笑,仿佛是光与影在他面上掠过,生出一种锋利又鲜活的气场。而他的笑容里又带了些更深的意味,那声音有如金戈,一字一句皆是掷地有声——

    “朕是大齐天子没错,可你也是大齐皇后。”

    “何为一国之后?配至尊而主宗庙,宜家人而及邦国。帝后齐体,乾坤德合,阴阳调顺,此方社稷之福。”

    “皇后若真心系社稷,还是留在朕身边更好。”

    他神色不动,动作强硬的把沈采采的手又抓回了自己掌中,收拢长指,握紧了。

    guntang的掌心就这样覆在沈采采的手背上,像是一块柔软灼热的烙铁,似是要把那温度印到沈采采的心里——一如这位大齐皇帝不容置喙且无法拒绝的强大意志。

    沈采采深吸了一口气,抬起脸朝他笑了笑,没有说话:玛德,我就知道这是个心机rou!

    比嘴炮,我认输!

    第5章 甜胜蔗浆

    皇帝既是到了,索性便留下一起用了午膳。

    沈采采现今大病初愈,只能喝粥,连配粥的菜都不能太过油腻或是辛辣。她靠在床上,恹恹的喝了大半碗鸡茸粥,忍不住抬眼瞥了瞥皇帝跟前的那些菜。

    这对比也太明显了吧?皇帝前面就是大鱼大rou,她前面就是清粥小菜,那些人都不考虑下病人的感受的吗?

    皇帝吃到一半大约也感觉到了沈采采那几乎可以具象化的怨念,他扫了一眼自己那个摆满了各色菜肴的小几,犹豫着端起一个玉碗。

    那玉碗薄如蝉翼,装着切片后的各色水果,上面浇了一层冰镇的蔗浆,冷气森森,看上去颜色鲜亮且又口感甜蜜。

    皇帝拾起搁在一边的玉匙,漫不经心的在玉碗里舀了一口,然后递到沈采采嘴边:“吃些水果应该是可以的,不过这有些冷,不能多吃,尝一口味道就好了。”

    沈采采看着皇帝眨了眨眼睛,到底还是没有忍住诱惑,低头吃了一口:微凉的蔗浆冻得唇齿微微发颤,水果的鲜甜却是掩不住的,甜蜜得出奇。

    不过,沈采采吃完了蔗浆水果,忍不住又瞥了一眼边上一张冷脸的皇帝,心里嘀咕着:水果本就带了点清甜,再加上这么浓的蔗浆,这甜度哪怕是她这种嗜甜的人吃着都觉有些过甜了,吃多了估计要腻,可皇帝竟也吃得下?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皇帝并不知道沈采采正腹诽自己,他正看着沈采采。

    看着她悄悄的用舌尖舔了舔沾着些蔗浆的下唇,舌尖粉嫩,饱满的唇上则是恰如其分的带了一抹淡淡的水红色。唇红齿白,看上去比玉碗里浇了蔗浆的水果还要的诱人。

    皇帝的眸光微微暗了暗,握着玉匙的手指克制得绷紧了,骨节便如青玉一般细脆。

    “啪”——玉匙轻轻的碰在玉碗上,发出极清脆的声响。

    沈采采被着声响惊动,回过神来,去看皇帝:“......怎么了?”

    皇帝低下头,用玉匙舀了一口水果吃了,不紧不慢的应道:“没什么。”

    *******

    用过午膳后,皇帝也没能在凤来殿多留,不一时便又起身回御书房处理政事了。

    正如沈采采说的,马上就是春闱了,朝中却有不少要事要处理:比如说,离春闱只剩下十几天,可这一次的主考官却至今都还没定下。

    因为前头沈采采病重之事,皇帝也确实是耽误了一些政事,如今御书房里还有一堆的折子。当然,这折子一时半会儿也批不完,皇帝坐在紫檀御案后兢兢业业的批了大半个时辰,终于还是搁下了笔,抬手揉了揉额角。

    周春海见状连忙小步上前去,把皇帝手边那盏已经冷了的茶递给下头小太监,亲自有捧了一盏热茶上去——皇帝平日里多喝普洱,要泡的酽酽的,还得热的,当然也不能太热了。

    果然,皇帝搁下笔后便又抬手端起了茶盏,漫不经心的抿了口热茶。他的眼睛仍旧盯着御案上的那些折子上,眼角余光忽然瞥见玉砚边上那本闲置许久的折子,心念一动,叫了一声:“周春海。”

    周春海忙不迭的上前去,小心行礼:“陛下有何吩咐?”

    “你亲自跑一趟内阁值房,看看今天值班的是哪一位阁老,把人请来。就说朕有事要与他商议。”皇帝慢条斯理的说着话,不一时便又搁下茶盏,埋头批起了折子。

    周春海不敢耽搁,连忙起身往值房跑了一趟。

    当初,太.祖皇帝仿前朝设立内阁,因着那时候内阁人少,国库也不丰裕,这内阁的条件自然也没多好——文渊阁里统共也就两个值房,首辅单独一个,剩下的两个阁臣挤一间,至于底下的属官则是直接在边上空地搭起的卷棚里工作。等到后来,内阁又进人,实在是再挤不下,郑首辅上禀皇帝,这才得以扩建了一番,几个阁臣终于能够一人一间值房。但是,哪怕如此,这值房的办公条件肯定还是比不上六部高官的一人一套院。许多年纪太大、身体不大好的阁臣若是无事也不怎么喜欢在哪里呆着,只是因为内阁需要直接对皇帝负责,所以无论何时值房里都得有人,以备皇帝召见垂问。

    这一次,内阁次辅、礼部尚书刘尚德正好在值房,这便跟着周春海来见驾了。

    刘尚德算是六部里尚书里年纪较轻的了,现今才四十许,白面长须,穿着一身大红蟒袍,倒很有几分斯文气派的模样。他入书房后,先是恭恭敬敬的与皇帝见了礼,然后才开口:“陛下传臣过来,不知有何吩咐?”

    正伏案批阅奏折的皇帝似乎才醒过神来,抬起头看了刘尚德一眼,淡淡道:“刘卿起来说话吧。”说罢,他伸手将玉砚边上的那本搁了很久的折子抽出来,丢给边上伺候的周春海,道,“把折子拿给刘卿看看。”

    周春海抬着双手接过那折子,小心翼翼的递与那下首的刘尚德。

    刘尚德接了折子看了两眼,心里便有数了:这是内阁报上去的春闱主考人选。

    春闺是大事,哪怕是皇帝也得上心,像宋昌宗就曾经为天下学子写过一首诗,鼓励世人苦读六经,科举入朝:“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其实,元昭元年,皇帝登基第一年按理便该开恩科。只是那会儿首辅郑启昌出手稍微压了一下,皇帝似乎也不在意,这事就给搁了下去。所以真算起来,这元昭三年的春闱确实是皇帝登基以来的第一次恩科,进士又是所谓的天子门生,颇有些意义,也难怪皇帝会格外看重些。

    刘尚德面色不变,只恭谨的问道:“陛下,可是这主考人选有什么问题?”

    这主考人选乃是内阁一起拟出来的,连刘尚德自己也都在里面,分别是:礼部尚书刘尚德;工部尚书苏为民;户部尚书许耀宗;左都御史薛保宜,全都是朝中资历深厚的人物。

    “这倒没有什么,这折子里的几位大人,包括刘卿你都是我大齐重臣,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皇帝语音一转,倒是笑了笑,“只是,朕觉得这到底是朕登基以来第一次开恩科,心里头倒是想要选个年轻些的。”

    刘尚德一顿,随即便道:“不知陛下属意何人?”

    皇帝长眉一挑,那漫不经心的笑容里便显出几分锋利来:“吏部左侍郎何宣,如何?”

    刘尚德闻言一顿,随即便伏地叩拜,沉声道:“陛下,恩科乃是大事,何宣资历尚浅,何以能当如此重任?”

    皇帝的声音倒仍旧不紧不慢:“嗯,他资历是浅了些。不过年轻人嘛,总是要多历练历练,多敲打敲打,这日后才能堪用啊。”

    刘尚德还欲再谏,只是抬首对上皇帝的目光,便好似被人兜头浇了一桶的冰水,转瞬之间便又明白过来:这主考人选确实重要,可更重要的却是皇帝那句“日后才能堪用”——皇帝现今明里说的是科举,暗里想的只怕还是那个吏部尚书的位置。

    自去年底,吏部尚书李诚被皇帝寻了错处,不得不乞骸骨归乡,这吏部尚书的位置便空了下来。吏部乃六部之首,吏部尚书掌管官员升迁任免,号称天官,分量极重。故而这尚书位空下之后,朝中上下包括皇帝也都盯着这位置。首辅郑启昌的妻弟钱子章乃是吏部右侍郎,正是首辅一派力推的人选;而皇帝却属意吏部左侍郎何宣。

    两方争持不下,这才把这位置空到了现在。

    而皇帝现今要点何宣为春闱主考,只怕也是要给何宣尚浅的资历多添一笔,日后再提要让何宣接吏部尚书位置的时候自然也就显得顺理成章的多了。

    刘尚德想透了这一点,心下更添几分凛然,好一会儿才斟酌着道:“陛下,若点何侍郎为主考官,这副主考的人选就更不好选了......”本来嘛,主考选个尚书,副主考选个侍郎,这么个阵容也算是对得起皇帝登基以来第一次恩科的架势了。可若是让何侍郎为主考,这副主考的位置只怕还要再考虑——要是来个资历太厚的副主考压了主考官,岂不是要糟。

    皇帝笑了一下:“没事,副主考还有其余监考人员,你们内阁接着再议就是了。”

    这便是明摆了要选何宣。

    刘尚德还欲再说,皇帝便已摆摆手:“行了,你把这折子拿回内阁,和郑首辅说一声,好好再议一议副主考和其余监考人员的名单吧。”说到这里,皇帝的脸色也跟着端正起来,郑重其事的道,“马上就要春闱了,这事可不能再拖了,你们也要加紧处理才是。”

    刘尚德不免暗道:这折子上月便递了,还不是皇帝一直压着,这才拖到现在?现今离春闱只剩下十多天,才找人说这事,这不明摆着就是要用情势迫人!

    只是,刘尚德倒也不至于为着这事在御书房和皇帝起争执,一丝不苟的起身,行过君臣之礼后便抬步出去了。

    第6章 它山之石

    待得出了书房,刘尚德这才从袖子里抽出帕子,擦了擦自己满脑子的汗:首辅郑启昌乃是两朝元老,门生故旧极多,不少人暗地里都管他叫“郑半朝”,声势赫赫。虽说刘尚德这礼部尚书还不算郑党但他一向滑头,两边不站。如今皇帝把这事丢在他身上,只怕......

    刘尚德叹口气,心下又添几分感慨:首辅郑启昌确是难得的能臣,心机深沉、手段狠辣,他这个次辅也是心服口服的。可皇帝看着倒也是天纵英明,心机可怖,这才登基几年便已经磨利了爪子——只怕日后,首辅与皇帝的争斗还要更加激烈。

    刘尚德素是自持,自然也不好在御书房前面长吁短叹,不一时便回了文渊阁,唤人上前来,细细的叮嘱了几句,让人去给首辅还有其余几位阁臣报个信:马上就要春闱了,哪怕主考人选有些疑问,但这副主考还有其余监考人员肯定也要赶快定下了。

    *******

    刘尚德想得深远,已经能够预料到接下来那波澜不断的朝局。

    然而,眼下,刘尚德眼里那位“天纵英明,心机可怖”的皇帝却是忙里抽闲,顺势搁下了手中的笔,饶有兴趣的用指尖点了点周春海刚刚呈送到御案上的几本硬皮图册,唇角微微扬着,似笑非笑:“这什么?”

    周春海垂着头,小心翼翼的道:“陛下这些日子又是替娘娘病情焦心,又是为国事cao劳。奴才几个瞧在眼里也替陛下您难啊,听说坊间出了几本有趣儿的本子,早儿就使小子买了几本也好给陛下您解个闷儿。”

    他在皇帝身边伺候也有好多年了,自然是一心向着皇帝。皇帝登基快三年,后宫空置,只独宠皇后一人,至今也没个子嗣。那些不知内情的臣子一个个的劝皇帝纳妃选秀却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出在哪里。可周春海这个御前近人却心知肚明:谁能想到啊,帝后成婚也有五年了却是至今都还没圆房!

    虽说周春海是个阉人,可他也不是傻子啊:帝后没圆房,没睡过,哪里能生的出孩子?孩子又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正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这时间久了,周春海这御前近人自然也免不了要跟着cao起这份心来。

    因为垂着头的缘故,周春海自然看不见坐在上首的皇帝的神色,但皇帝这不置可否的态度勉强安了他的心,让他咬咬牙把话给说了下去:“陛下,娘娘大病初愈,眼见着态度也和缓了许多,正是您一鼓作气,打动娘娘芳心的时候啊。”他是个人精,虽说看不出沈采采的真正变化但也多少能够感觉的出皇后比病前更加缓和的态度,这才有胆子把这些东西递到皇帝案头,说这些话。

    皇帝沉默了一下,然后才道:“哦?”

    语气听上去冷冷淡淡,似乎没什么喜怒来。然而,纵是如此,天子之威依旧是令人心畏。

    周春海额上已有薄汗,手心更是滑腻腻的。但他自觉一片忠心,还是勉强提着一口气往下说:“虽说男女之事多看缘分,可也并非不可谋划。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陛下您或许也可以借鉴下旁人经验........”

    皇帝似乎终于提起了一点兴趣,修长的指尖在御案上叩了叩,发出“笃笃笃”的声音,透出一种游刃有余的定力。他嘴上却不咸不淡的笑骂了一句:“这男女之事,你倒是很清楚嘛。”

    这话,分明是暗讽周春海是个阉人——人若是被戳中心病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气那肯定是真正的圣人,皇帝自也不例外。

    周春海被皇帝的话堵得喉咙一哽,隐约觉得自己的胯.下发凉,忍不住在皇帝的目光下并紧了双腿。他颇是委屈的在心里腹诽了一句:虽说他是个阉人,享不得男女之乐,但皇帝身体健全又有老婆,这都二十几了不还是个童子身?可见着皇帝的经验怕是比他都不如!

    当然,这些想法实在有些冒犯,周春海面上还是恭恭敬敬的把话说下去:“奴才特特命人从坊间寻了些话本还有春宫......”他心知皇帝是要脸的人,也没敢说的太细,顿了顿后才小心翼翼的道,“娘娘病中,正需陛下温柔体贴。待得娘娘养好了病,心情也好了,您和娘娘一齐摆驾东奚山,再寻些契机加深一下感情,待得情到深处,那自然.......”就能找机会睡个觉,生个娃了。

    皇帝只一眼就能看出周春海的想法,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只是.......

    他心念一转。倒没有对周春海的想法表示什么意见,只摆摆手:“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周春海估计着皇帝大约是想一个人在书房里翻翻新出的话本或是春宫,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起身告退。

    只是,没等他出殿门,皇帝忽然又叫住了他。

    “记着,只此一回。”皇帝语气平静,但也这平静之下却是极冰冷森然的杀气,如同冰壁下那择人而噬的火焰,他一字一句的道,“再有下次,那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周春海忍不住缩了缩脖子,颇是懊悔:失算了——龙有逆鳞,触之必死,皇后娘娘便是陛下的逆鳞.......这回确是他冒失了。

    只盼着下头那些小子找来的话本春宫真能起些作用,好叫帝后早日成就好事,那他大约也能算是半个媒人,将功赎罪了。

    ********

    首辅郑启昌正坐在临窗的书桌前,不紧不慢的翻看宫里内应传来的消息。

    他毕竟是两朝老臣,经营已久,现今又是首辅之尊,哪怕皇帝防得再严,宫里也总少不了给他报信的眼线内jian——这人心便如水一般始终不定,可水往低处流,人却爱往高处攀。

    这第一条消息便是:“后已醒,似无恙。”

    郑启昌下意识的收紧手指,指腹按在松鹤延年图样的鎏金镂空手炉上,指尖被手炉上的温度烫得微微发红,但他心里还是不漫不经心的想着自己的事情:看样子又是白高兴一场。不过,他的女儿都快十七了,有些事情确实不好再拖下去了......

    只是,这终究是小事,郑启昌很快便又把目光转到下一张去:“上欲以宣为主考。”

    郑启昌虽然已是五十许的人,当他还没老到糊涂,心如明镜,自然一眼就看出来了:皇帝这是要给何宣铺路,为的自然不是别的,正是那还空着的吏部尚书位置——皇帝这才登基几年啊?这就已经想着要直接踹开旧人,一展宏图了?

    郑启昌抬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精明的眼眸里闪过一丝复杂的笑意,随即又有些微的感叹:真是年轻啊,雄心勃勃,手段果决!

    恰在此时,府上的幕僚拿着刘尚德从宫里传出的消息推开书房的门,叫了一声:“元辅,听说皇上点了何宣为春闱主考。”

    郑启昌从容不迫的点了点头:“嗯,我知道了。”

    那幕僚不免心急,忍不住又道:“皇上本就属意何宣为吏部尚书,只是咱们用何宣资历尚浅给压了下来。若是再让何宣做一任座师,怕就再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