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
这里头还有一件趣事,此时以左为尊,虽说双方父母都参与了,但谁坐左边,谁坐右边,这又有讲究了。边家父母觉得应该由沈家父母坐左边,因沈德源位高权重,也因这里是新诚伯府。沈家父母却觉得应该由边家父母坐左边,因安平侯是沈德源的恩人,边家也是沈家的恩人。他们推让了好久。 宾客见了这一幕,谁不夸他们两家人通情达理呢?又说这门亲事果然是天作之合。 边静玉和沈怡跪下来给父母恭恭敬敬地磕头时,苏氏的眼睛里划过一道泪光,又连忙用帕子擦去了。所幸大家都知道她这是喜极而泣,因此也不显得失礼。孩子成亲了,按照世俗的观点来看,就算彻底长大了,做母亲的既开心欣慰,却也有一点点失落。好在把沈怡交给了边静玉,苏氏是放心的。 长辈们哪舍得让孩子们久跪,连忙叫起。 拜了堂,进洞房,在喜嬷嬷的祝福中喝了交杯酒,两人顾不得温存,又一同离开新房去外头招待客人。两家合在一起办喜宴,客人就多了。边家这边多亲戚好友,沈家那边则多是沈德源在官场上结交到的朋友,但到底还是边家的客人更多一些,如姚和风这样的共同好友就坐到沈家的席位中去了。 客人的位置怎么排,这里头有很多讲究。若是排得不好,既显得主家不周到,又打了客人的脸。在一个家庭中,宴请排座都是女主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但新诚伯府没有女主人,这次的婚宴是鲁氏和苏氏两位母亲一直cao持的,日后就需要边静玉和沈怡自己注意着点了。鲁氏心疼儿子,心想,下人不能当主子的家,但若叫静玉和沈怡自己当家,他们又太累了点,所以还是得想个办法帮帮他们才好。 因着帮忙挡酒的人多,沈大哥也靠谱,一直护着两位弟弟,所以等边静玉和沈怡再入洞房时,他们俩虽是酒气上头了,却还没有醉得不省人事。两人分头洗漱了一番,新房里就剩下他们两个人了。 毕竟不是那种洞房时才见第一面的夫妻,边静玉和沈怡熟得很。沈怡自个儿脱了外袍,瞧着边静玉问:“要我帮你脱,还是你自己脱?都说春宵一刻值千金,我们得节俭一点啊,可不能浪费钱呢!” 边静玉又开始焦躁了,没搭理沈怡,只是低头解开了衣服的扣子。 沈怡当边静玉是害羞的,也不介意。放下厚实的床帘,两位只穿着中衣中裤的新人就并排躺在了床上。沈怡的脑海里已经开过了无数次车,但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个初哥,因此这会儿有贼心没贼胆。 脑海里有个小人在叫嚣着,快啊!扒了他的衣服!踩下油门上高速啊! 然而,其实沈怡只敢慢慢地伸出手去,偷偷摸摸地碰到了边静玉的胳膊。 身体的接触让他们二人仿佛过了电。呼吸渐渐重了。沈怡见边静玉没有反对,试探着把边静玉整个人都揽在了怀里。于是,他们的身体大面积接触了,体温逐渐升高,两人的呼吸已经缠在了一起。 沈怡用自己的嘴唇去寻边静玉的。他们很快就吻得气喘吁吁了。 “说、说点什么?”沈怡不愿意让自己显得太急色,便想在这时说点温馨的话题。比如说今天成亲了真开心啊,比如说我们日后一定会无比幸福的,比如说我们终于在一起了从此以后都不会分开…… 边静玉结结巴巴地说:“怡……怡弟,我们别、别学避火图了,都别碰对方的屁股,行、行不?” “哈?你在说什么?”沈怡显然没跟上边静玉的思路,因此下意识问了一句。 边静玉却理解错了,他以为沈怡这是一句反问,是嫌自己把话说得太粗俗了。于是,他换了一种较为文雅的说法,道:“就是……那个,我、我不惦记令臀,你也不能对贱臀起什么不好的心思……” 沈怡:“……” 沈怡愣了一会儿才弄明白边静玉的意思。难道他的新婚丈夫是性冷淡?不对啊,那只正顶着自己大腿根的边家鸟儿可不是这么说的啊!当然,沈怡也是如此。他们两人的两只鸟儿都急着要出笼了! 第104章 鸟儿们都是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模样。 沈怡稍微移动了一下身体,边静玉整个人就是一抖,仿佛经受不住这样的刺激了。男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是无师自通的。边静玉有意无意地在沈怡身上蹭着。沈怡倒吸一口凉气,所以这是几个意思? 嘴里说着不要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沈怡被很诚实的边静玉撩得不要不要的。他哪里舍得让边静玉难受呢,便鼓起勇气,像此前梦到过的很多场景一样,用手把边静玉的鸟儿从鸟窝里掏了出来。边静玉吓了一跳,整个人像是要躲开,又像是躲不开。床前的龙凤喜烛尽情地燃烧着,婴儿手臂般粗细的蜡烛把整间屋子照得灯火通明。即使床帘很厚,那烛光还是xiele进来。在这样的昏暗的光线里,边静玉的拒绝看上去都像是欲拒还迎。 渐渐就得了趣,沈怡继续凑过去亲吻边静玉的嘴唇。 这是一件能让人觉得快乐的事情。边静玉在经历了起初的惊慌后,很快就有样学样,沈怡怎么对他,他就怎么对沈怡。鸟儿们就如燕子,在对方手里筑巢,吐出的唾沫颜色纯正,正是上好的燕窝。 沈怡从床边拿过帕子,帮着自己和边静玉稍微擦了擦。 边静玉已经陷入了贤者时间里,整个人飘飘忽忽的。他想,可见避火图上都是骗人的了,明明他们没有照着书上的内容去做,只是互相摸了摸、蹭了蹭,屁股安全得很,但他们就已经非常快乐了。 可见,书上画的都是多此一举啊! 不怪边静玉会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因为他从未有过类似的经历。永远不要高估一位处男的承受力,而且还是一位单纯的处男,互相安慰对方的鸟儿对于此时的边静玉来说,确实已经非常刺激了。 边静玉主动朝沈怡蹭过去,讨好似的说:“我们以后就这样吧。避火图不是什么好东西,别学。” 沈怡被蹭得恨不得能狼性大发。 “好不好?好不好?”边静玉非要从沈怡口中得到一句承诺。 沈怡没过脑子地说:“好啊!” 边静玉大喜,主动亲了亲沈怡的脸,沈怡自然反亲了回去。两人像亲吻鱼一样地互相啄着。等沈怡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什么后,他恨不得能甩自己一个大巴掌。好什么好!你他娘的怎么就答应了呢! 夜深人静。 以为自己吃上rou了的边静玉心满意足地睡着了。成亲是一件极累人的事,边静玉今个儿早早就起了,忙到现在不带歇的,其实早就困了。知道自己还没吃上rou的沈怡在心里默默琢磨着,反正这块rou已经掉他碗里了,就算边静玉一时接受不了又如何,未来之事不好说呢!如此一想,他也就淡定了。 龙凤喜烛燃烧着,屋子里只闻浅浅的呼吸声。岁月静好,花好月圆。 却说他们俩前头拜堂时,因还有人在新诚伯府的大门口撒糖,百姓们虽看不到屋子里头去,但为着有糖吃,依然一波又一波地朝新诚伯府涌去。一波讨了糖说了吉利话走了,下一波讨糖的又来了。 有一位做富商打扮的老人走在人群中,见好些人面带喜色地朝一个方向跑去,忍不住问:“他们在做什么?莫不是前头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他身边那位做管家打扮的人笑着回话说:“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前头就是新诚伯的府邸了,今日是石美那小子的大喜之日,估计这些人都是过去瞧热闹的吧!” 被管家一提醒,富商便想起来了,今天确实是个好日子。 管家问:“老爷要不要去看看?” 富商摇着头说:“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我们去城外。” 这富商就是再一次微服私访的显武帝。他这回没什么目的,出宫就是为了散心。得知边静玉成亲了,他忽然就想起了边静玉命人在城郊搭的救济棚子。边静玉曾经对皇上提了一两句,说是官场的前辈太过热情,他不忍拒了前辈们的好意,但自己又不缺什么,便将前辈们的好意送去京郊做善事了。显武帝岂能不明白他这是什么意思?定是有人要拉拢贿赂他,他不好直接拒绝,就用上了这个法子。 显武帝笑了边静玉一声促狭,心里对他却非常满意。正直而不失圆滑,这正是他想要的。 此时被温阁老提醒着想起了边静玉,显武帝就想去城外的那个救济棚子看看。温阁老却一脸正直地阻止他说:“老爷,天色已晚,不如先回家吧,待日后有时间再去城外吧。”婚礼这婚,是指黄昏。在古时,婚礼都在黄昏时举行。本朝已经不这么讲究了。但边静玉和沈怡的婚礼却是照着古礼来的。 温阁老这话说得很是,这会儿已是黄昏,出城已经不方便了。若是显武帝听了他的话,果然没有去城外,没亲眼见到边静玉的救济棚子,边静玉就少了个在显武帝面前卖好的机会。温阁老前头刚提醒了显武帝,这是边静玉的成亲之日,这会儿却又阻止显武帝去城外,这样一来一往就显得温阁老只是有话说话而已,而不是特意为边静玉说话,为要显出他来。于是,无人知道温边二人已有默契了。 反正没有人真能拦住显武帝,他既然说了要去城外,那么肯定还是要去城外的。 那救济棚子好找得很!这一边给吃的,那一边给药。吃的这边,饭不是顶好,没有干饭,只有稀粥,米里头还混着糠。给药的那边,并不单独给人治病,而是用大锅煮着常见的几种药,比如说其中有一种药是治风寒的,有个男人背着他的妻子来了,那妻子得的就是风寒,就能在这里喝到一碗药。 不过,若这位妻子病得实在重,那她也不必来了,丈夫每日都能端两碗药回去。 这乍一看真不像是做善事的。混了糠的粥还怎么喝呢?而且,一碗粥里头还有半碗水。那药就更是了,还得病人亲自上门才能喝到,竟然不让他们带回家去,为了治个病,只得这么来回折腾一回。显武帝却看得连连点头,笑道:“我素来知道石美是个行事谨慎的,为人处事果真叫人挑不出错来。” 却原来,如果不这样做,吃的也好,药也好,根本落不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手里。既然这混了糠的粥不好,那么除了真正饿得吃不上饭的人,其他的人就不会为了贪这点便宜来喝粥。药就更是了,如果给的是一包包抓好的药,就会有泼皮指使着人过来排队,等领了几十包上百包的药,就把里头的药材挑拣出来,重新卖到药店里去,这样多少能赚上一笔。他们说不定还会把真正需要求药的人赶走。 施粥这边的队伍短一些,排着队的多是一些没什么力气的老弱病残,说明此时社会大环境不错,这附近吃不上饭的人到底还是少。倒是施药那边的队伍长一些。显武帝看了一会儿,心中就有数了。 其实,那种插筷子不倒的施粥也是有的,但那只有在灾年时才能见到。比如有个地方遭灾了,当地的百姓不得不逃荒逃到外地去,衙门就有义务面向灾民施粥了。在这种特殊时期,不管男女老少都是灾民,他们可不是因为好吃懒做而没饭吃的,实在是老天爷不给脸,稠粥才能确保他们不会饿死。 显武帝对边静玉满意,便叫人送了一份贺礼去新诚伯府。当然,这是以平老爷的身份送的。 边静玉和沈怡此时还不知道这些。 贺礼是由管家登记的,又由两位母亲过目,他们俩彻底当了甩手掌柜。他们洞房花烛时,母亲们还忙着。鲁氏擦了擦额头的汗,拉着苏氏的手,真诚地说:“亲家母,让他们两个男娃理家,实在太难为他们了。你若是舍得,不如叫巧娘来帮一帮他们。”沈巧娘是沈怡的jiejie,这身份是压得住场子的。 “巧娘?这不成吧……”苏氏摇了摇头。她倒不是不相信自己女儿的能力,实在是因为沈巧娘还有些年轻。如果她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姑奶奶了,那么让她帮忙掌家,这一点问题都没有。偏偏她这会儿才二十多呢,比着边静玉和沈怡只大了几岁。这样年轻,又是和离的,难免会招来一些风言风语。 鲁氏道:“我看没什么不成的!”她眼珠子一转,又说:“只让巧娘帮忙看几个月而已,待这府里的一切都上了正轨,巧娘就能功成身退了。”说着,她附到了苏氏的耳边:“你莫要怪我多舌。但巧娘才什么年纪,却已经是一副心如止水的样子了!你得给她找些事情做。你只管放心,她是个有韧性的。” 既是有韧性的,自然无惧别人的流言。 苏氏仍是犹豫。她是关心则乱了。然而,她难道能保护女儿一辈子?鲁氏说的这些话分明是在理的。这是边静玉和沈怡的好日子,所有人都好吃好睡,苏氏却因为鲁氏的话睡不着,辗转了一整夜。 第二日,边静玉和沈怡早早就醒来了。 撩起床帘,床边的两支龙凤喜烛都已经彻底烧到了底。似乎有风,喜烛上的火苗颤了颤,然后一起熄灭了。边静玉和沈怡愣了一下,猛然转头看向对方,又在这种全神贯注的注视中一同笑了起来。 据说,龙凤喜烛的熄灭次序是有讲究的,谁的蜡烛先熄灭了,就代表着日后谁会先离开。当然,这只是个说法而已,夫妻的死亡先后怎么可能真的会和蜡烛有关系呢?但这说法却有它的浪漫之处。 有些新婚夫妻在第二日醒来后,会牢牢地盯着喜烛,等到对方的一支熄灭时,就会立刻把自己这一支也吹灭了,以此来表达自己愿意和对方白头到老、同甘共苦的决心。边静玉和沈怡也记着这事,结果他们什么都没做,蜡烛就一起灭了,他们有着同日同时出生的缘分,说不得日后真能一起离开。 在新婚第一天就想起了日后死亡的事,这似乎有些不吉利。但谁还在乎这个呢。 宴尔新婚,如兄如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第105章 在边静玉和沈怡的亲事过后没几天,就到了边慈入五皇子府的日子。 鲁氏并不是那种刻薄的嫡母,也没必要贪庶女的嫁妆,公中按惯例出了多少银子,她就都给边慈用上了,甚至还在首饰这块自己贴了点。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叫事,鲁氏乐得有个宽待庶女的名声。 边慈是做侧妃去的,虽有个“妃”字,其实说穿了就是个妾。既然是妾,就没什么嫁妆不嫁妆的说法了,反正不能用侯府嫁女的规格给她布置嫁妆。因着妾不能轻易外出,也不能越过正室去见人,鲁氏就把边慈嫁妆里的一间铺子换作了两个庄子。庄子每年的出息都有定例,不需要边慈亲自去查账。其他的东西也是如此,有好些不能带去五皇子府的,鲁氏就把它们全都折算成了布匹、首饰和银子。 鲁氏怕边慈起了轴性,误会自己的所为,还想好好和边慈说一说。却不想,边慈一听说自己的压箱银子多了,立刻就高兴了,还反过来劝鲁氏说:“还是母亲这法子好啊,都折算成了银子,我偷偷带在身上,就不显得我嫁妆多了,既不会碍了正室的眼,也叫我在暗中有了一笔可供傍身的私房。” 这姑娘如此通情达理,鲁氏反倒是不习惯了。 鲁氏也是尽了嫡母的责任,刚出月子就各方走动,为着边慈仔细打探了五皇子妃的秉性。这五皇子妃的家世在众皇子妃中不高不低,她父兄都在实权位置上,然而他们都是地方官,并不是京官。五皇子妃也不是在京城中长大的。如此一来,她就有些许尴尬了,五皇子对她不好,她也无处说理去。 据说五皇子妃是个飒爽的人,可惜五皇子偏爱一个从小跟着他一块儿长大的宫女,如今五皇子妃一直未有身孕,倒是那宫女已经生养了个女儿了,也不知道五皇子妃的这份飒爽已经被耗去了多少。 除了五皇子妃和那宫女,五皇子身边倒是没有别的女人了,边慈是第三个。别的成年的皇子都有两位侧妃,就五皇子没有,是因为他想等那宫女生了儿子后就把她抬为侧妃。这都是鲁氏打听来的。 到了日子,边慈就按照皇子纳侧的规制入了皇子府。 边静玉虽和她不甚亲密,但在前一日还是请了假,带着沈怡一起回了安平侯府,陪边慈吃了最后一顿在家的饭。他也像寻常兄长那样说了几句兄长该说的话,道:“日后若是有什么不顺心的,小打小闹就算了,认着些亏不算是坏事。但若受了极大的委屈,也不要瞒着,找个机灵的人给我传信。” 边慈自是感激。她再傻,也明白娘家是一个女人终身的倚靠。 接连几场喜事后,安平侯府里头的常驻人口就少了。好在还有三儿,这孩子不怕生,爱笑,谁逗他都会给个好脸,给大家带来了诸多欢乐,倒是弥补了鲁氏心里的一些遗憾。安平侯用胡子扎三儿,他也咯咯咯地乐,再没有比三儿脾气更好的孩子了。边静玉之前还嫌弟弟长得丑呢,结果现在却爱得不行,用从沈怡那里学来抱娃姿势抱着三儿,对安平侯说:“父亲,这孩子不如就给我和怡弟养吧。” 气得安平侯想打人。 已经成了亲的儿子就是泼出去的水,这儿子还想把散发着奶香的小儿子拐了?安平侯对门房说,瞧见边静玉领着沈怡回来,就立刻把门关死,决不能把他们放进来。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而已。 边静玉仍是做着他的翰林院修撰。皇上不召见他时,他就听上司指派,做些整理文书、起草文件等等的事,若是得闲,还能把翰林院里的藏书一本本地看过去。沈怡则开始准备考举人了。其实,沈怡既然已经被封了伯,就也是贵勋一层了,只要打点得当,直接当官也是可以的。但他如今在民间有着极好的名声,对于仕途反倒是不怎么执着了,之所以去考举人也只是想要给自己找些事情做而已。 沈怡对官场的不执着,反倒是一件好事。 沈家已有沈德源和沈思,他们在官场上前途无量。在沈怡和边静玉组建的小家庭中,也已经有了边静玉,他显然是要被皇上重用的。如果沈怡还要冒头,上位者考虑到势力平衡,就必须要在他们中做出一番取舍。这就属于极大的资源浪费。在这个讲究家族团结的年代,族人为了不浪费资源而有所牺牲的事情很常见。再有,沈怡在民间名声那么好,若在官场中也很有作为,上位者就该忌惮他了。 最重要的事,每个人的精力都很有限,沈怡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外人大概想象不到,鲁家航海的生意竟然是由沈怡负责的。 倒也不全是由沈怡管着,鲁舅舅把他的二儿子打发到了沈怡这儿,给沈怡当帮手。沈怡干脆把职责分了分,贩盐、海运等生意方面的事都交给了鲁家表哥,他只负责海外资源开发这块。海外的资源不仅是指粮种,还有药物,还有在某方面可能会比本国更为先进的思想……所以,沈怡是很忙的。他做的事可能在短期内没什么成效,可一旦研究出来了什么,那就是一笔能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的功劳。 边静玉未来或许能当到内阁首辅,但古往今来多少丞相与首辅,被后人耳熟能详的又有几个?沈怡现在做的事,一旦成功了,后人却会永远铭记他的名字。沈怡确实无心仕途,但这不意味着他就没有自己的事业了。男人怎么可以没有建功立业的心!若为之奋斗的事业还有利国利民之效就更好了。 见儿子这样忙,苏氏最终还是同意了让女儿沈巧娘住到新诚伯府来帮忙料理家事。 沈巧娘自己也是同意的。 不过,沈巧娘不负责对外的交际,只负责家事。采买的管事需要叫主人勾账,各处的仆人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园子里的花木都要如何打理……这些都是些琐事,但真要做起来,事情还真的不少。 沈巧娘住到了弟弟家里,她女儿年纪不大,自然也随她一起住着。 沈怡私底下已经对父母露出过要过继妮儿的意思,只沈巧娘还不知道这事。见着妮儿被沈怡扛在肩膀上满园子地乱跑,妮儿清脆的笑声被风吹出去老远,沈巧娘的脸上也浮现出了轻松的笑容。天气好的日子,正赶上边静玉休沐,他还带着妮儿一块儿做风筝,虽然妮儿做的风筝飞不起来,但孩子却因此乐了一整天。沈英小朋友从小和妮儿一块儿长大,不念书的日子,他也会跑来新诚伯府里疯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