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七十年代为军嫂在线阅读 - 第6节

第6节

    上辈子宁馨是中医,还是传承自她外公舒嘉年,后来她考上首都中医药大学,一生追求中医研究,她博览群书、精益求精,前世人到中年,已经成很有名气的中医。可惜她再厉害,也没法挽救丈夫的伤势,因此前世两人一辈子没个孩子。

    卓玉航见媳妇挂念他,心里美滋滋的,写到:这次我伤得不重,现在住在医院里,身边有个卫生员照顾,不方便让你给我看。

    宁馨:你身边有人?那算了,以后咱俩能见面时,我给你煲汤好好补补身子。

    卓玉航:还是媳妇你对我最好了。

    宁馨:行了,别贫嘴了,早点歇着,好好养身体,我还想你养好伤,赶紧进来和我见面呢。

    卓玉航:好,听你的。对了上次没来得及问你,你进去的这地方就是传说中的空间吗,里面有没有修仙秘笈,有没有灵丹妙药?你都发现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宁馨把她观察到的一切告诉丈夫。她说没有找到秘笈和丹药,还说空间一点人气没有,她自己打探有点害怕,等他进来给她壮胆,一起打探空间秘密。宁馨说里面种的大概都是药材,不过她不认识,应该不是现世的药材,可能那些药材只有空间才有。

    卓玉航赶紧跟媳妇说:你做得对,面对未知的地方就应该小心点。等我伤好了,进去跟你一起探索空间。卓玉航还告诉媳妇,他在外面能看到空间里面,里面有不小的地方,改天弄点粮种菜种进去种上,以后不愁没菜没粮吃,就能解决眼下买细粮、买菜困难的问题。

    宁馨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她现在没地儿去弄菜种和粮种,无能为力。不知这里面能不能养几只鸡?如果能就好了,以后还不缺鸡蛋吃了。

    两夫妻开始讨论是否能在空间种田养鸡的可能性,还做了不少规划,聊得倍儿开心。夫妻俩像是要把心里的话道完,扯了不少闲篇,写了不少纸条。

    直到时间不早了,宁馨还担心丈夫伤势,让他早点歇着。

    卓玉航在纸条上留言:媳妇,你也早点睡,最好今晚在梦里梦到我。

    宁馨怕丈夫没完没了聊下去,就回了一句:听话,早点睡,明晚有时间再聊。然后她出了空间,洗洗睡了。

    这次卓玉航看媳妇消失不见,一点都没着急。媳妇跟他约好了,明天还能继续聊天呢。

    第二天,舒怀敏带着宁馨和宁逸,出去大采购,买粮、买菜、买油、买煤,只要是该买的,全部往家采买。况且快要过年了,到了准备年货的时候,该买的就得买下。往年舒怀敏攒下不少钱,手头不缺钱花,买起东西来毫无压力。如果不是买东西还得需要票,她买的更多。

    宁馨可算再次见识到这个年代买东西的难度。去百货大楼东西还好,有小姑在,小姑就能帮忙把该买的东西买了。

    可是去买粮买菜,必须排队。

    尤其是买菜的时候,还得起大早去排队买;要是去晚了,就买不上。寒冬腊月的,在街上排队买菜,那个滋味就别提了,都冻得嘶嘶哈哈的,但是没人会离开。要是买不到菜,一家人吃什么。

    比如说接到消息明天卖鱼,几乎半夜就要去排队,每家都去个人排队,就算冷也要排队,不然没得吃。这个年代的人对吃有种莫名的执着,无论如何都要排队买到。最惨的就是快轮到你了,前面卖鱼的却说:“卖完了,后面的不用排队了,明日请早!”

    这对冻得发抖的排队人来说简直就是个“噩耗”,简直能把人气死。

    过年前大采购时,每家每户的猪rou、鸡rou等rou类也是限量的,一般都是按照每家的人口卖东西,每人半斤或三两,每家一只鸡,每人的布票是一年一丈三尺布(包括被面、床单、蚊帐)……

    这种情况下,简直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很考验家里的主妇们,每月怎么规划着吃rou吃粮,不能有rou有粮就大吃一顿,一顿造完,得分成几顿吃,每隔几天吃三两rou,吃到月底才好。免得月初肥死,月底亏死。

    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简直就是所有人的美德。不勤俭不行,不节约可能就没得吃。

    宁馨不是小孩子了,主动给mama帮忙,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去排队买菜,她可是再次体会到当年买菜的困难了。她想:一定要在空间里种点菜和粮,起码够自家吃的,要是经常这样排队买菜要命了。

    第11章

    宁馨不是小孩子了,主动给mama帮忙,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去排队买菜,她可是再次体会到当年买菜的困难了。她想:一定要在空间里种点菜和粮,起码够自家吃的,要是经常这样排队买菜要命了。

    “哎,宁馨,你也来买菜啊?听说你搬家了,搬到哪里住了?”林可欣来买菜,没想到遇到老同学宁馨。

    因为两人的名字带个同音字,她们还有缘成了同桌,两人上学时交情很不错。林可欣家住在附近,原来两人天天一起上学放学。

    宁馨回答:“我搬到最后面那条街上去了。你也来买菜啊?”

    林可欣笑着说:“是啊,我妈让我来的。”

    这时,排在宁馨后面的一个男人粗声粗气地说:“想买菜到后面排队去,不准加塞啊!”

    林可欣不客气地回话:“谁要加塞了,没看见我跟人说话吗,哪里要加塞了?”

    她确实没有加塞的心思,就算她想加塞,人家也不让她加。这时候谁想加塞,还不得惹起众怒。尤其是后面排队的那些人,不得把加塞的人骂死。

    林可欣就算嘴上不饶人,也不想惹众人发怒喷她。她站着没动,继续在长长的队伍旁跟宁馨聊天。

    “宁馨,前几天我遇到郑东林,他还问起你来着。”

    “郑东林?”宁馨翻找回忆,这个名字有点熟悉,但她想不起来是谁。

    “你可别跟我说你把他给忘得一干二净了!”林可欣快要冲宁馨翻白眼了。

    郑东林可是他们班长得最俊的男生,他爸还是卷烟厂的车间主任,他妈好像在妇联上班,家里就他和meimei两兄妹。若是放到找对象的条件里来说,可以说很不错了。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不少女生喜欢他呢。

    宁馨没回答,因为她想起这位男同学好像是暗恋她的那个。这种情况她还能说什么,只能装作想不起这人。

    林可欣不得不服气地说:“你真把他给忘了,你可真行啊,他可是……”说到这里她没继续说下去。毕竟在大庭广众之下,她夸了别的男生,人家还不知道怎么传她呢,队伍中可是有不少街坊邻居。

    林可欣问宁馨:“你搬到哪家了,给我个详细地址,改天我去找你。”

    宁馨告诉她新地址。林可欣要到具体地址,就撂下一句:“改天我去找你玩,我现在去排队了!”

    瞧她这不慌不忙的样子,就算排了队,还能买到菜吗?宁馨看着林可欣往后面走的背景,摇了摇头。

    宁馨买完菜就回去了,正好看到堂哥宁杰过来给他们送信,说他大哥宁伟要结婚了,让他们一家三口抽空过去帮忙。

    朱红一直给大儿子宁伟cao持婚事,只不过因为家里没房子结婚,宁伟和他对象的婚事就一直拖着,要不朱红也不会这么着急把弟妹赶出家门。

    没房子住,宁伟在哪里结婚?以前朱红盘算过着,把宁雪那间房子拾掇出来,让宁雪搬去跟奶奶住;只不过弟妹娘家出事后,朱红又想到更好的主意,就是把弟妹一家赶出去,让儿子在弟妹住的房间里结婚。这回终于如她所愿。

    宁伟的对象,是他厂里的一个临时工,跟他一样,两人算是般配,两家家庭条件也差不多,都是工人阶级家庭,谁也不用嫌谁,也不用巴结谁,婚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宁伟结婚,要准备的事情不少。舒怀敏看在婆婆和大伯哥的面子上,也回去帮忙了。宁伟她是侄子,她这当二婶的不出面不好看。忙不过来时,就连宁馨和宁逸都跟着忙活。

    宁家给宁伟办婚礼,可谓是整条巷子的大事,周围邻居都来帮忙。

    这年头结婚简单,花钱很少就能cao办喜事。因为物资供应贫乏,即便是城里,工人们的日子也是节衣缩食,买东西需要各种票和凭证。

    若是举办婚宴,很多东西都凑不齐,这时街坊邻居就会出力,大方的还借钱借票,凑婚宴上用的菜和rou,尽力帮忙完成婚礼。等下次别家办喜事,还是大家一起帮忙。

    就算是之前邻里有点龌龊,只要不是深仇大恨,此时也会凑上前帮忙。如果这次我儿子结婚你不来,下次轮到你儿子结婚,我也不去。这样的话,婚礼上帮忙的人少,主家面子上不好看。

    要不仅凭一家之力,根本办不起一场婚礼。就那些rou票、油票、布票,仅凭一家人根本攒不够。

    若是rou和菜还不够,就去城外的集贸市场买。城外村子附近会有小集贸市场,供附近村民来集市上卖东西,手里换点闲钱供日子开销。

    宁家在院子门口搭了个棚子,作为临时做菜的地方。女人们抽空都来帮忙洗菜切rou,男人们下班后帮忙准备宴席上用的桌椅。宁家的碗筷肯定不够用,周围邻居就会把自家的碗筷拿来,借给宁家用,等办完婚礼后,宁家洗干净再还回去。

    婚礼前两天,整个巷子热热闹闹的,快要赶上过年热闹了。

    结婚前一天下午,新娘那边就会把嫁妆拉到新郎家。周围邻居会来看新娘子家里陪送了什么嫁妆。如果嫁妆多,肯定让人羡慕;如果嫁妆少,主家脸上就丢人了。一般只要不是特别重男轻女的家庭,都会给女儿准备上一套体面的嫁妆,比如被子、脸盆、暖瓶等等。如果男方家给的彩礼多,说不定嫁妆里还会有自行车或手表、缝纫机等大件。

    当地的风俗习惯是十二点之前把新娘娶回家,时间越早越好。所以一大早,新郎官宁伟穿上崭新的中山装去接新娘子。

    等新郎骑自行车把新娘接来,门口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周围人的欢笑声中,新郎把新娘迎进院子里。接着就开始举行婚礼。这时人们也不敢闹得太过分,举行婚礼简单,证婚人会让小两口感谢伟大领袖毛.主席,再让小两口拜见婆家亲人,讲一下小两口的恋爱史。

    因为当下娱乐活动少,即便是这样的婚礼,围观的人们也看的津津有味。

    等到中午,宁家开始摆宴席宴请亲朋好友,邻居们都会帮忙。忙起来时,宁馨等人被指使的团团转。

    宁家院子不大,肯定摆不开几张桌子,如果宾客坐不开,就去邻居家待客。

    宴席上一般上八个菜,大菜就是鸡鱼,还有青菜炒rou,一般就是白菜、萝卜、豆芽、豆腐、鸡蛋等做的菜,如果赶上过年前结婚,说不定会有煎带鱼或糖醋带鱼。因为带鱼是海货,一般过年时才有得卖。

    这些宴席上的菜,一般摆上来就会被宾客吃干净,不会有剩。在这个缺吃少穿的时代,节俭隐藏所有人骨子里,没有人会浪费东西。就连上的扒鸡,如果鸡骨头酥了,大人也会嚼碎咽下去。

    也就是婚宴上大家才能吃这么丰盛,平常日子里,天天清汤寡水各种方法吃白菜,早就吃腻了。

    宴席上摆的烟或糖果,很快就会有人抢着把糖塞到孩子兜里,女人们还会把烟带回去给自家男人抽。桌上摆的烟有限,谁手快抢到了算谁的。

    午饭后,宾客们走后,宁家再让大师傅做了两桌菜,宴请帮忙的邻居们。

    等所有人走了,宁家人开始收拾家里的锅碗瓢盆,该洗洗,该刷刷,借来的碗筷明天都要还给邻居们。

    这一天,宁家和周围邻居们就别想闲着。

    晚上还会有年轻人闹洞房,不过这年头大家不敢闹得太厉害,让新郎新娘一起啃苹果,算是最有看头的闹洞房节目。

    第二天,宁家给邻居们还碗筷或桌椅时,还会送上一碗菜,算是答谢邻居帮忙。

    办这一次婚礼,宁家相对花费不少,接下来他们家的日子又得紧巴一阵了。

    宁伟娶得媳妇叫赵玉华,新婚第二天早晨,就会考验新媳妇厨艺,让新媳妇做第一顿饭。

    不过这些跟宁馨无关,因为他们搬出来后,自然见不到新嫂子被婆婆考验的情景。

    第12章

    快过年了,舒怀敏的心情却越来越不好,宁馨见她妈有时会唉声叹气的样子,心思略转就猜到mama的心事。mama肯定是担心姥姥姥爷,还有舅舅他们。

    宁馨也想他们,可是姥爷姥姥离得比较远,现在去见他们有点困难。不过,十分想去找他们也不是不可能。

    “妈,你是不是担心姥姥和姥爷,咱去看看他们吧!我也想姥姥和姥爷了。”

    舒怀敏刚刚知道爸妈和二哥被下放到s市的一个农场里,只是那里距离有点远,她又放心不下家里两个孩子,一直拖着没去看望亲人。舒怀敏一直担心:越往北冬天越冷,爸妈下放的地方更往北,他们那里肯定更冷,也不知道爸妈能不能受得了。

    舒怀敏考虑后,跟女儿说:“馨馨,出门在外不方便,如果我去看你姥姥和姥爷,还是我自己先过去探探路,等下次我再带你和小逸过去。”

    “妈,你要是去看姥爷和姥姥,多给他们带点吃的和穿的。”

    “嗯,我先去打听一下到s市的火车是哪天发车,也不知现在好不好买票,如果好买,我买上票就收拾东西去看你姥爷和姥姥。”

    宁馨觉得,今年火车票应该还好买点,因为今年还没有大批知青下乡,等到明年春天知青们下乡后,过年返城探亲的人才多呢,那时火车票才难买。

    不过没关系,她下乡的地方离姥姥和姥爷那边近些,以后她可以去看姥爷和姥姥,还有二舅。宁馨想到这里,便催促:“妈,趁着离过年还有十来天,你快去问火车票吧。如果顺利,说不定过年前你能赶回来呢。”

    舒怀敏担心俩孩子,“那你和小逸怎么办,我走了谁照顾你们?”

    “妈,看你说的,我和弟弟又不是小孩子,都快长成大姑娘和大小伙子了,还用得着你照顾?我会做饭,等你走了我照顾弟弟就行,再说家里还有何奶奶在。实在不行,我还可以回家找奶奶。”

    舒怀敏听女儿安排地很妥当,她又实在担心爸妈,便说:“那我走了,你们真能照顾好自己?”

    “绝对没问题,我也想姥姥和姥爷呢,等有时间,我也要去看姥姥和姥爷。”宁馨说的自然是下乡以后的事。

    “那行,我这就去问火车票。”说去就去,舒怀敏立马起身去打听买火车票的事。

    留下宁馨在那寻思,还有大舅那边,也应该抽空去看看。大舅被下放的地方倒是不远,就在郊区的一个农场那边,坐车过去很方便。

    宁馨的姥爷是有名的中医,本来他是没事的,可他有个在外国定居的亲弟弟,这成了他被批.斗的□□。也不知是那个缺德鬼把这事翻出来,然后舒家就倒了霉,被扣上“里通外国”的罪名,还有那些祖传的医书也被人污蔑说成“封建残余”,家被那些激进的红卫兵抄了,翻得乱七八糟;一家人被停职□□,又分别下被放到各处。

    幸亏舒嘉年见形势不好,早已把家里珍藏的医书偷偷藏到隐秘的地方,除了他谁都不知道。

    后来因为舒家人大多懂医,即便是被下放期间,开始吃了些苦头,但是因为他们有医术在,帮忙救过不少人,当地人渐渐接受了舒家人,并没有太为难他们。

    没过几年,宁馨的大舅舒怀瑾一家先被单位召回。宁馨还知道,直到文.革快结束,姥爷才被某中医大学聘为教授。姥爷家最近几年过得肯定差,如果她有能力,还是希望多照顾家人,因为他们是她的至亲之人。

    舒怀敏很快打听到去s市的火车票,两天后的下午发车,只有站票。就算这样,也没有打消舒怀敏去看爸妈的念头。当下她就买了火车票。回来之后,她赶紧准备去看爸妈时带的东西,顺便跟何大姨说声,让她帮忙看顾着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