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
安王浑不在意地一挥手,“我们候着没什么,你们自忙去。” 然后这两个太监也就真‘自忙去’了,留下安王等人站在晨雾中,静静等候。 一直到了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天渐渐有了光亮,各处宫女太监似乎都起了,来来去去地忙碌着,里面依旧没有动静。 大家似乎都挺诧异,却是没一个人出声。而天,突然一下子大亮起来,闪出一道金橘色的光,这光的面积越来越大,竟是太阳快升起了。 看来今儿早朝要晚了,甚至可能会休朝。 果然没过多久,李德全匆匆从里面走出来。 他面上带着灰色,似乎一夜没睡,眼角眉梢都耷拉着。见到安王几个似乎诧异了一下,才道:“几位殿下,陛下龙体欠安,今儿可能要休朝一日。陛下这会儿刚醒,咱家还得去传个话。” “李内侍自去。” 李德全出去了一趟,又回来了,可里面依旧不见传唤他们。不光不见传唤,以往若是来了,弘景帝在里头忙着见大臣,自会有太监将他们迎去茶房里候着,可如今连个冷板凳都没得坐。 这一出出无不是在显示,弘景帝刻意晾着他的这群儿子们,抑或是在彰显自己至高无上君父的威严。 从里面出来了个小太监,低眉顺眼到了赵祚面前:“殿下,陛下宣您进去说话。” 赵祚一愣之后,环视了自己这些皇叔们一眼,便整整衣襟抬步随小太监进去了。 鲁王不忿的咕哝道:“这小兔崽子……” 这声音虽是细小,但清晰钻入了众人耳里。 如此看来,弘景帝依旧看重皇太孙? 还是—— 晋王看了那半阖的殿门一眼,复又收回视线,眼观鼻鼻观心地继续站着。 …… 东次间的大炕上,铺陈着明黄色的靠背、迎手和坐褥。 弘景帝盘膝坐在上头,手边的炕几上放着茶盏、痰盒等物。挨着墙角的位置站着两个低眉顺眼的太监,李德全站着弘景帝身侧,正服侍他进药。 赵祚进来后,就跪在弘景帝的脚边,“皇祖父……” 弘景帝服下最后一口药,李德全忙接过药碗,又把茶盏奉了过去。他轻啜了两口茶,才徐徐吐出一口气:“哭个什么。” 是的,皇太孙哭了。 似是饱含了无限的委屈、悲愤与痛苦,皇太孙从小聪慧,十分得弘景帝的喜爱。他教养赵祚的时间,比太子更多。他熟悉这个孙子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里的含义,甚至每一个眼神。 可经过昨日那几场事,弘景帝却是不确定了。他目光凝沉地端详着皇太孙的脸,上面毫无破绽。 赵祚丝毫不觉的低头哭着,却是不言自己到底在哭什么。 弘景帝无奈叹了一口气:“都快大婚的人了,怎生还跟个小娃娃也似。” 听到这话,赵祚似有些不好意思,忙用袖子拭了拭眼角。 “孙儿失态了。” 弘景帝点点头,正想说什么,旁边李德全小声说了一句:“陛下,几位殿下天还没亮就来了,还在外面候着。” 弘景帝这才宛如大梦初醒,道:“去叫他们进来。” 赵祚半垂的脸上闪过一抹阴霾。 很快,安王几个就进来了。 先是行礼,行礼之后就纷纷问道昨夜刺客之事,听说那刺客已经被抓住,几人都松了口气。 “让你们记挂了。” “父皇能安稳无恙,当是万民之福,也是儿臣等人的福气。” 若说平时这话中有几分真心实意,尚且不得而知,今日这话却是打心底的而来,至于为何如此,在场大抵没有人不明白。 “不是儿臣妄言,那刺客就该剥皮抽筋挖骨,真是胆大包了天,竟然敢来皇宫行刺!父皇,您把那人交给儿臣来惩治,儿臣定让他后悔来这世上走一遭!”鲁王不改本性,说得血淋淋的。 换做以往,弘景帝要么训斥,要么置之不理,可今日却是面上带笑,颇有几分无奈地摇了摇头:“行了,什么事都让你这么一说,都是让人不忍耳闻。” “儿臣也是担忧父皇。”鲁王似是没看出来这其中的差别,嘴里不忿咕哝。 李德全笑眯眯地插了一句:“鲁王殿下至孝。” 弘景帝缄默不语,端起茶来啜了一口。 鲁王笑嘻嘻的,“李内侍真是慧眼如炬,这夸本王受下了。” 弘景帝被气笑了,搁下茶盏,十分不耐地挥挥手:“行了行了,别在这里跟李德全耍嘴皮子。”又对晋王几个道:“想必昨晚你们也没歇好,今早又急慌慌而来,都回去歇着。” 鲁王还想说什么,李德全已经上前一步,将他往外面送:“鲁王殿下,陛下这是心疼您和几位殿下呢。” 安王等人也只能跟着都出去了。 等人都走后,赵祚依旧还跪在那里。 弘景帝低头看着他,眼中带着慈爱:“你也回去歇着吧,想必昨晚一夜没睡着,真是难为你这孩子了。” 赵祚想说什么,这时刚把鲁王等人送出门的李德全,上前来扶他:“殿下快起吧,陛下这是心疼您呢。” 替弘景帝把人都心疼走了的李德全,站在门边吐出口气,才又回到弘景帝身边。 “那如嫔……” “回陛下的话,如嫔娘娘昨夜闹急病,今儿一早就走了。” 弘景帝点点头。 瑶娘早就准备好了,坐在窗下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晋王盼了回来。可还来不及多说一句,晋王就告诉她要出宫。 她顿时忘了自己想问的事,出宫好,出宫好啊,她以后再也不想来这皇宫里了。 瑶娘这边当下就能走,王妃和徐侧妃柳侧妃那里也没什么可收拾的。 这三人昨晚一夜未眠,连衣裳都没脱,昨日清晨就穿在身上的冠服,还是整整齐齐地穿在身上。 晋王带着几人一路穿过御花园,到了玄武门,晋王府的车已经等在那处。一路坐车回到府里,晋王交代了瑶娘几句,便匆匆去了书房。 书房中,刘大先生等人早就候着了。 晋王在书案后坐下,让福成将昨日之事说了一遍,他则是静心思索捋顺脑子里的思路。 虽是披着晨露等了一个多时辰,进去了一句话没说,就被人撵了出来。可去的这一趟却并不是没用,至少让晋王看出了不少意思。 “你们怎么看?” 显然刘大先生边听就边在思考,当即答道:“让属下来看,最后这一招无疑是画蛇添足,不像似永王的手笔。” 李茂天插言:“也许他是被咱们坑了一把,气中生恼走错了棋?” “啷个我看是不像活,倒是像有人浑水摸鱼,不会是鲁王那个瓜娃子发痴,所以走了一步昏招。” “属下倾向是皇太孙。” 刘大先生的话,顿时让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东宫接二连三出事,先是太子,再是太子妃,大厦将倾之势已明,这种时候再对圣上下毒,无疑是自毁长城。毕竟太子现在还没被废,圣上真是驾崩了,即位的就是太子。于其他人来说,等于多年努力全做无用功,没人会傻的这么干。可这件事对于东宫而言,却是截然相反的局面。 “圣上一直看中太孙,太子被压,早已是颇多怨怼。太子和太子妃私德有差,对太孙确实很有影响,但别忘了外在的影响,同样干扰着人内在的心思。而圣上生为一国之君之余,他还是一个祖父。太孙是他从小看长大的,人人都说圣上偏爱太孙,与其说是偏爱,不如说太孙是圣上亲手培养出的继承人,合乎他的所有期望。 “圣上对太子及太子妃有多少失望,就对太孙有多心疼,这无疑是在一个近乎完美的东西上泼了一层脏污。可凡事讲究适当,过犹则不及,若说之前还可归咎于太子夫妇私德有差,但再加上下毒一事,无疑是在表明有人刻意针对东宫一脉,有人想刻意毁了太孙。这个时候,圣上会如何想?” 刘大先生留下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所有人都知道答案,弘景帝对太孙的舐犊之情必然会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同时对东宫一脉同情,对做下这一切事情的人厌恶。有了弘景帝的青睐,皇太孙还会怕失势?这些皇子皇孙们争得从来都是圣心。 “你的意思是说下毒的人是皇太孙?” 刘大先生摇扇一笑:“下毒只是手段,圣上不可能会中毒,事情败露是必然的。” 黑先生和李茂天都陷入沉思之中。 须臾,对刘大先生俱是拱手一拜,赞道:“先生睿智。” 这就是刘大先生为何能稳坐晋王智囊中第一把交椅,而其他人都要退一射之地的原因所在。 刘大先生心思巧妙,算是举世无双。 三人看向晋王,晋王还是一贯的波澜不惊。 “你们太小看圣上,他也小看了。” 这个他,自然指的是皇太孙。 刘大先生微微有些迟疑:“殿下的意思是——” “父皇定然会疑上他。” “这——” 晋王往椅子里靠了靠,又道:“不管如何,如今的局面对本王算是有利,如果本王没料错,接下来圣上会废太子,留诸王滞京。” 还有一句话,晋王并没有说,从始至终这场闹剧本意就不是斗倒东宫,东宫是其一,更重要的却是诸王想滞留京城,却师出无名。 所以有了太子与如嫔私通,有了太子妃与侍卫有私。而最后这一招看似画蛇添足之举,其实就算皇太孙不去主动下手,也会另有人补刀。 只有让弘景帝疑上了亲手培养出来的孙子,对东宫一脉质疑、失望,甚至是恐惧,其余诸王才会有机会。 轰隆一声,外面的天忽地一下暗了下来,明明方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瞬间宛如黑夜即将来临。 却是响起了春雷,似乎在预兆着什么。 第118章 春夏交替, 历来是一年之中最舒适的季节, 可今年的京城似乎提前就进入的了酷暑。 是人心的浮躁, 也是一桩接一桩的事让人目不暇接。 万寿节那日宫里生了变,先是魏皇后旧疾发作, 再是弘景帝龙体微恙,结合当时的情形, 谁都能从其中感觉出点不同寻常。可之后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似乎就只是人上了年纪,免不得多有病痛。 圣上的龙体一直不见起色,这种情况下本该回封地的诸王自然滞留在京。 进入五月,朝堂上突然热闹起来,弹劾太子的声音越来越多了。 早先年也不是没人弹劾过太子, 从他人品德性到才能贤德,不过俱都是小打小闹。只那一年闹腾得有点大, 却随着弘景帝的强行镇压,及晋王分封就藩,而渐渐归于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