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节
正午左右,小车抵达扎特利。 所谓的难民营,是约旦政府为了援救叙利亚,为饱受战火侵袭、无家可归的叙利亚人民建起的临时居住点。 扎特利难民营是2012年建起的,短短四五年间,接受了十余万难民,他们大多来自于叙利亚战火最激烈的中南部省份。 车停在黄沙遍地的荒漠上。 薛定:“到了。” 祝清晨睁眼看着车窗外的一切,竟不敢相信这就是传说中的难民营。 辽阔的黄沙地上,数以万计的白色帐篷破破烂烂地立在那里,几乎看不出那布料原本的颜色。 而在难民营的最外围,是一圈密密麻麻的隔离网,高达两米。 螺旋铁丝上布满尖锐的铁刺。 她怔怔地下了车,看见薛定对守卫的士兵出示了记者证、护照,以及相关证件。 穿黄绿色制服的士兵看了他一眼,又仔细核对了祝清晨的照片。 最后点头,用生硬的英语说:“e in.” 走进那圈隔离网时,她没有来打了个寒战。 约旦是个气候炎热、缺水暴晒的国家。 她才刚走进隔离网,不远处就刮起一阵风,荒漠地带的黄沙倏地被风卷起,飞扬直上,铺天盖地朝人席卷而来。 她猛地用手遮住眼睛,仍是被尘土迷了眼。 眼泪止不住往外流。 这是人住的地方吗? 她侧头望薛定。 薛定却好像知道她想说的话,一边望向远处,一边说:“这个难民营,本来只能容纳六万难民,但自从叙利亚开始内战,每天都有超过五千的叙利亚人民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源源不断涌入约旦。如今这里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算,所以难民营不断向边缘扩展,大部分帐篷都搭在了约旦沙漠地带。” 风停了。 两人的衣服上、头发里都蒙了一层黄沙。 祝清晨失神地看向这片地带。 破破烂烂的白色防水布料搭成了简易的帐篷,每一个约有三四平米。顶棚上写着联合国的英文名,印有已经模糊的联合国国徽。 数不清的人穿梭在其间。 女人悉数穿着黑色长袍,从脖子到脚捂得严严实实。她们带着头巾,面容早已被风沙侵袭到看不出原本的女性特征。 有老人坐在帐篷外面,了无生气地看着漫天沙尘,衣裳破破烂烂,几乎衣不蔽体。 几个孩子踢着一只易拉罐,裸着上身,只着看不清颜色的短裤,嚷嚷着她听不懂的话语从面前跑了过去。 祝清晨问薛定:“这就是难民营?联合国就是这么帮助难民的?” 她看过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建起的灾区临时居住点,灾区人民居住在简易房内,吃着政..府送去的盒饭,就是这样,大家尚且感叹在那生活的艰辛与酸楚。 可简易房,总要好过这破烂不堪的帐篷千百倍。 薛定没回答,带她往前走。 靠近大门的左手边,停了几辆卡车,难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生活物资的发放。 他立在一边,对祝清晨说:“约旦政//府接受了来自联合国和欧洲各国的经济援助,定期为难民提供饮用水、食物和生活用品。” 不时有难民cao着生涩的英语,一个一个往外艰难地吐着单词。 发放物资的士兵摇头,生硬地回答说:“no.” 接着,是一连串的no。 两旁站有数十名全副武装、手持机关枪的守卫,虎视眈眈看着难民,维持秩序。 薛定说:“那个老太太说,她的女儿怀孕了,一人份的口粮吃不饱,希望能多要一份。” 祝清晨:“……他们不给?” “嗯。”他静静地看着这一幕,“他们不给。” “为什么不给?不就是一份口粮吗?肚子里的孩子就不是人了?” “因为在这里,所有资源都是稀缺的。国际援助再多,多不过张口等待食物的难民。约旦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政//府预算都用于维持难民营,早就苦不堪言了。孕妇只吃一人份的口粮,至多营养不良,但第二份口粮给了她,就会有一个人挨饿,一点东西都吃不上。那个人,可能会死。” 祝清晨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薛定带她往前走,有的帐篷门帘都没了,路过的人可以毫无阻碍地看见里面的光景。 黄沙地上,铺有一方狭窄肮脏的床垫,四五个孩子睡在上面。 他们人挤着人,全都面黄肌瘦。 做母亲的就坐在一旁的沙地上,用头巾当扇子,给他们扇风。 “明知养不起,为什么生这么多孩子?”祝清晨怔怔地看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