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撰史
天子居崇明宫,四面筑夹城,西夹城南端有春申门。 翰林院在春申门内,是四海内以艺能技术见召者的所处,设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以其专长随时听候天子召见,称为“翰林待诏”。 学士院建于翰林院之南,选才学之人为天子侍从顾问,职掌草拟诏制,编撰史志,经筵讲学等。学士称近臣,侍左右,备顾问,参议政事,以制衡相权。 翰林乃诸司总名,而诸司之中,又以学士院最为重要,因此人们多以“翰林”泛指学士院。 谢述怀官居正六品翰林编撰,其上有正三品承旨、从三品学士、正四品侍讲、从四品侍读、正五品直学士、从五品待制,下有正七品应奉典薄、正八品编修、从八品典籍。 承平三年,新帝周钺下诏,命梁丞相兼监修国史,统领学士编撰本朝国史,历时两年,粗成六十卷。承平十年命卢国公续撰,次年,因不满其曲笔诬书,撤其监修国史之职,命梁丞相、秦御史重修。 实际上,修撰国史实纪乃学士院之责,成稿后交与监修国史裁决,之后方可呈与陛下。 等谢述怀任翰林编撰时,国史修撰人员已定,恰逢刘学士主持修撰《五行录》,需编撰人员三人,谢述怀便在此中。 《五行录》一书,拟记录历代符瑞、异灾。太祖以为天子受命于天,以德治万民,有德符瑞必降,无德则妖孽兴起。因此建国之初,太祖下明令:凡地之所产,风俗所尚,具古今兴废之因。各州如实录之,遇闰岁则上进。 每隔三年,各州府就会将地方图志送回朝廷,谢述怀等人的工作,就是核实各地送来图志,之后分明别类,取其中之重,摘录到《五行录》之中。 荧惑,天罚也。图志中有三处提到荧惑守心的天象,前两次出现在前朝,最近的一次则是景明廿二年,太祖在位之时。 这三次天象史官亦有记载,前两处记载十分详细,皆以‘人主忧,天下乱’为结局。作为史官,执笔时须做到不掩恶,不虚美,不避强御。然而景明廿二年的荧惑天象,史官记载时似有所忌讳,寥寥几字带过。 谢述怀翻遍史料,仍难以窥见真相,便去请教刘学士。 刘学士年过五十,肤白体胖,听见谢述怀有此疑问,手抚美须道:“那次天象,在太祖的实录、起居注中具有记载。只是为防止泄密,无关人员不允观看,起居注甚至连陛下都不能过问,唯有修撰国史时才可以取出来查阅。” 他看向谢抒怀,笑得和善,说道:“非翰林不称相,这是朝堂的一句老话。陛下虽不曾明令规定,但纵观本朝几任丞相,皆出身翰林。后生,你年纪轻轻便入仕途,且才学出众,即便将来不能登相位,庙堂也必定有你的一席之地。老朽作为前辈,今日便倚老卖老告诫一句,想要仕途顺畅,当谨恪内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刘学士的话并无恶意,他虽没有直言,但其中隐意,两人心照不宣。 谢抒怀拜谢,之后不再深究此事,按史官所记载,摘抄下景明廿二年的天象。 周钺可以因为不满史官曲笔,撤去卢国公国史监修的职位,任命新官重修,而史官不能拒绝,大概是太祖时先例已开。想要知道太祖对廿二年天象的所做举措,只能到起居注中去找。 宣平侯府中有武士十人,刀剑拳掌各有所长,当中有一个叫王奇,尤擅骑射。 是日,有友人邀卫琛至林中狩猎,卫琛原想让此人随行,却被告知侯爷有要务交与他,即日启程前往洵县,调查洵县县令的罪状。 涉及政事,卫琛不与他探讨,而是掉头往宣平侯的书房去,问起此事。 关于此事的内情,宣平侯无意对儿子隐瞒,说道:“昨夜我收到一封密信,有人告密说洵县县令为了政绩,对朝廷隐瞒灾情,导致民不聊生。” 告密者不投信于丞相,而是秘密告知宣平侯,这事原本就古怪,因此卫琛问道:“父亲不直接上奏此事,而是令王奇私下调查,有何用意?” 宣平侯抚须道:“我儿有所不知,洵县的县令,与梁相有些亲故。” 卫琛道:“可是洵县与燕京相隔甚远,一来一往,历时四月之久。父亲收到这封信,灾情至少过去两个月了,即便是真的,只怕也早已事过境迁。” 宣平侯道:“各地若有灾祸,延误上报时日超过三月,地方官员就被革职,故意隐瞒不报,更是大罪。县令作为一县之长,胆敢隐瞒灾情,不顾百姓百姓安危,你难道还指望他平日能廉政爱民?” 卫琛问:“父亲是想借此机会,一并查清他所有的罪证,以打击梁相?” 宣平侯别有深意的笑道:“丞相岂是那么容易打击的?洵县比邻荆地,而荆又是边境要塞,位置不可谓不重要。” 他这样说,卫琛便明白了,于是躬身请命道:“凭王奇一人,想要收集洵县县令的罪证,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父亲何不让我一同前往?” 宣平侯摇头,“你母亲必定不会同意。” 卫琛道:“我和母亲说是去扬州,她定不会阻拦的。” 宣平侯却道:“我也不同意。” “为何?” 宣平侯分析道:“一来,你独自出京引人关注,恐打草惊蛇。二来,灾后必有疫情,瘟疫岂是可以轻视的?为公为私,我都不能同意你去。” 卫琛还要坚持,宣平侯抬手打断他的话,笑道:“为父知道你想有所作为,等过段时日,定会为你谋个好职位。” 同样是出生尊贵,卫琛和程小五那些纨绔子弟不同,他想有个地方施展才能,却又不愿意按部就班,从小官小吏做起。 因为没有适合的官职,卫琛至今还未入仕,元嘉长公主曾推荐了几个美差,卫琛却看不上,全部推辞掉了。 既然儿子不着急立业,长公主便令他先成家,可是暗中看了好几家姑娘,也没有他喜欢的。 因着这两件事,长公主平日没少找卫琛谈话,反观宣平侯,半点也不见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