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
书迷正在阅读:把我的爽文剧本还给我[快穿]、悬疑文的偏执反派都想独占我[快穿]、循循善诱、最宠爱的你、泥垢,重生不是这样的、穿越之一品公卿、宠妻守则、重生女配之鬼修、抑制我,标记我[重生]、别把奶攻不当攻[快穿]
刘嬷嬷跟在黛玉身边数年,早已自在惯了,除了听皇后之命,再不肯管这些俗务,听黛玉含笑说起各家的请求,急忙摇头道:“我这么大的年纪,做不来这些事,奶奶替我推辞了。” 一语说完,她又否决自己的回答,道:“不成,不成,这么推辞,未免容易得罪人,毕竟奶奶才将将新婚,不曾经常出门应酬,拒绝他们的请求,只怕以后生事。”黛玉未出阁前她们称之为姑娘,出阁后黛玉便叫她们改称奶奶,鲜少提起县主二字。 刘嬷嬷说完,忽地一计,立刻抱病,谁家都不去。 生怕别人不信,她又找了相熟的王老太医来诊脉,对外宣称须得静养。 得知此信后,犹有人不信,当日就亲自前来探望,但见刘嬷嬷黄黄的一张脸,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话,竟似起不来的模样儿,不好意思再说请她了,转而聘请剩下三位嬷嬷。 贺嬷嬷等皆以刘嬷嬷马首是瞻,刘嬷嬷不肯去,她们哪里愿意去?且去了谁家都不如留在黛玉身边自在,只是刘嬷嬷已托病了,她们倒不好借病推辞,面对各家夫人,她们异口同声地道:“我们奶奶新婚,未满一月,刘嬷嬷又病了,我们须得留在黛玉身边帮衬她料理家务等事,等一两个月后我们仍在京城,若各位夫人不嫌弃,我们必定为各位夫人效力。” 常跟在黛玉身边,又没和宫里断了来往,她们自然知道卫若兰不日就要离京的消息,两个月后,只怕不在京城了,自然就不用去各家教导那些女孩儿们。 即便那时没离开,这些人家耽误不起,只怕也早请了人。 各家夫人听了,想到八月方停止报名,九月初才开始进宫待选,距离如今尚有数月,倒也不是等不起,兼她们不敢强求,只得依了三位嬷嬷的意思。 送走各家夫人后,黛玉主仆等人都松了一口气,相视一笑。 许是八、九月间才进宫待选的原因,除了来聘请嬷嬷外,一时半会倒没人来走黛玉的门路,黛玉不觉放下一颗心来,安慰过几位嬷嬷,径自回房,亲自打点卫若兰进宫当差的衣物等,卫若兰值班七日方回,必然得预备换洗的衣裳鞋袜等。 彼时已进五月,后天就是卫若兰假满当差之日,因婚假前七日正是卫若兰休沐之时。 卫若兰看黛玉命人叠衣服,心里一片平安喜乐,笑道:“倒也不必如此忙碌,虽说我们在宫里当差日子长了些,但饮食起居自有定例和安排。” “以前没人给你打点,你将就些也就罢了,如今我来了,若不用心像什么话。再说,宫里的东西固然好,但是咱们家用的东西未必就差了,宁可多备些,也不能缺了。”黛玉仔细问过龙禁尉当差的各样规矩以及能挟带进宫的东西,然后将新做的香囊袋儿,装上驱蚊、清心、凝神等香料,放进收拾好的衣包内。 卫若兰笑道:“所以说我是最有福气的人,以后不必再cao心当差该预备什么了。放了香料的香囊袋儿多装几个,不用你做的,用丫头们做的,我怕进宫后,手底下那些兄弟们争着抢着,倒不如叫他们一人一个,免得嫉妒我有人预备这些东西。” 黛玉道:“又不是什么好东西,难道他们就缺了这个?”话虽如此,仍旧吩咐紫鹃等人赶制出十二个香囊出来,装了香料后一并放进衣包。 正忙碌间,忽听人通报说姜华来了。 姜华既是皇后的外甥,又是卫若兰嫡传的弟子,卫若兰成亲时他和几个师兄着实劳累了好几日好几夜,也都在堂上正经拜见过黛玉,故而管通报消息的婆子不敢怠慢,匆匆地进来通报,又对卫若兰道:“华哥儿急匆匆的像是有要紧事。” 卫若兰站起身,命人先领姜华去书房,然后对黛玉道:“我去书房见他,你别忙得太狠了。”见黛玉点头答应,他方整了整衣裳,走出卧室。 姜华乍见卫若兰,如同得了凤凰一般,扯着卫若兰的衣袖道:“好师父,千万帮忙。” 卫若兰道:“什么事急得你一头汗?慢慢说,凡是我能帮得上的,必然不会不管。”一面说,一面安抚姜华,而后坐了下来。 姜华脸上忧色稍减,急道:“怎么能不急?都有人惦记着我的meimei了,我心里早有打算,可不想陷入诸位皇子之争,怎能由他们打主意?我就那么一个嫡亲的meimei,从小儿就格外听话,和我最亲密,我正想着暗中查看各个世家子弟的人品相貌,给她找个妥当的人家,哪知今儿下了这样一道旨意,我meimei恰恰符合待选的条件。” 卫若兰奇道:“朝廷并不强求各家送女待选,你们家里不愿意,不送你meimei进宫便是,你急得这副模样,莫非出了什么事情?” 姜华恨道:“吴贵妃的老娘今儿去找我娘,撺掇我娘送meimei待选,亏得被我撞见,没让我娘当场答应,只说我meimei已有了人家,正在相看,只是忙着师父的婚事,先搁下了meimei的事情。我就知道,那几个皇子哪个都想巴结皇后娘娘,巴不得娶了我meimei,好让皇后娘娘在陛下跟前为他们美言几句。”进宫当差后,姜华早已明白皇后地位尊崇,在长泰帝跟前极有分量,完全不是祖母和母亲所担忧的情况,不过聪慧如他,又得卫若兰敲打,不曾告诉家人。 卫若兰眉头一皱,道:“吴贵妃诞下皇长子,故封贵妃,位在诸妃之上,仅次于皇后娘娘,皇长子今年十八岁,迟迟不肯聘选正妃,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姜蓉的年纪比黛玉还小两岁,今年不过十三岁,前几年吴贵妃和吴家自然不好提出联姻之事。 姜华咬牙切齿地道:“可不是!皇长子虽无正妃,却已迎娶了两位侧妃,下面庶妃姬妾为数不少,儿女都有两三个了,谁稀罕他的正妃之位?又不是什么好的。况且我meimei虽然伶俐,却不是绝顶聪明的人,不擅心计,她蹚浑水里只有淹死的份儿。我只求妹夫待她一心一意,不想让她嫁进皇家和人争这么些没用的东西!我姑姑一辈子身不由己,如今的自在也是她好不容易才换回来的,难道我的meimei也这样不成?我不同意。偏我娘觉得姑姑没有儿子,和皇长子联姻甚好,既有益于姑姑,又有益于家族,皇长子也能得到好处,日后感激姑姑和我们家,毕竟他是陛下的长子,常有无嫡立长的规矩。” 卫若兰暗暗点头,赞许道:“你心里如此明白,不枉我和你先生的一番教导。皇后娘娘无牵无挂,对待诸皇子公主一视同仁,此举就很好,谁都不会得罪了皇后娘娘,如若忽然偏向一人,其他人心里不满,未免十分针对娘娘。你果然打定主意,不送妹待选?” 姜华低声道:“必然不答应。我也是想到了师父说的这一点,好容易才劝得祖母和母亲回心转意。祖母和母亲虽然不大明白这些事,但是心里一直记挂着姑姑,闻得会给姑姑带来不好,吓得立马摇头说不送meimei待选了。再说,皇长子的行事作风我很看不惯,有些骄矜自大,而且刚愎自用,心胸并不宽广,有一回我在宫里当差,亲眼看到他因一点小事打骂小太监,幸而陛下早有旨意,不许嫔妃公主皇子随意杀害宫娥太监,否则重罚,那小太监才没送命。因此,纵使皇长子才干优长,也不能遮掩这些不妥之处。下面那几位皇子哪一个的才干都不比皇长子逊色,性子也都比皇长子好,不过年纪小些,当差的日子不如皇长子长,故而势力不及皇长子,往后谁知道怎样?我们家到如今,没有一个正经支撑门户的人,哪能搀和进这些事?娘娘不偏不倚,我们老老实实,任谁都不能挑出我们家的不是,何必求什么劳什子从龙之功,胜了都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呢,更别说败了的。” “你的想法我都知道了,你在我跟前说多少都无碍,但是切莫在他人跟前提起,传到皇长子耳朵里倒不好。”卫若兰惊叹于姜华的聪明和敏锐,不在姜老夫人和姜夫人跟前,他行事越发妥当,怪道黛玉说,皇后娘娘常说姜家只有姜华一人可以绵延姜家三代门户。 姜华倾诉完一腔心事,点头道:“师父放心,我又不是傻子,除了师父,我与谁说都有风险,怎么可能叫他们知道。” 卫若兰微微颔首,问道:“你找我帮什么忙?” 闻得此言,姜华凑到跟前,谄媚地道:“好师父,千万帮我一帮。倒不是求师父,而是求师母,我已看准了一户人家,求别人都不妥当,唯有求师母替我meimei说合说合。” 卫若兰问是谁家,姜华笑嘻嘻地道:“这人师父亦认得,并且十分熟悉,就是锦乡侯的儿子韩奇。他和师父差不多的年纪,为人处世虽不如师父,但在世家子弟中也算得上是个尖儿了,不曾胡作非为,亦非纨绔,这些年他总没说妥亲事,我暗中盯了几回,觉得十分门当户对,而且我和他也熟,将来应该不会亏待了我meimei。” 卫若兰一怔,随即道:“人心难测,世事无常,最要不得的就是自以为的应该二字。你既想到了他,难道不知道他今年十八岁,你meimei今年才十三岁,锦乡侯夫人一直记挂着韩奇的亲事,盼着他早日成亲,哪里肯再等二三年?何况,你家不答应吴贵妃之母送女待选的提议,这件事定然瞒不过人,你都说皇长子心胸狭窄,难道不怕他记恨在心?你不怕,锦乡侯府焉能不忌讳?因此,我不觉得这门亲事能成。当然,锦乡侯府不嫌你meimei年纪小,或者不怕皇长子记恨,愿意和你们家结亲也未可知。” 一席话说得姜华不禁愁眉苦脸,道:“师父这么说,是不看好这门亲事?唉,我暗中查了这么些世家子弟,能得师父五分品格的人寥寥无几,好容易看上了一个韩奇,师父却说未必能成。难道我往寒薄人家找品格出众的人去?竟是别了,门不当户不对,不知道得生多少事出来,朝廷里那么些千金低嫁,借助娘家势力提拔丈夫,得到善终的竟不足一半。” 卫若兰好笑道:“你且别担心,锦乡侯府不答应这门亲事的说法乃是我的揣测,说不定锦乡侯府愿意和你们家结亲。回头我跟你师母说一声,叫她悄悄地问锦乡侯夫人一问,他们愿意了自然会登门提亲,不肯登门提亲必然是回绝了。不管成不成,两家别生嫌隙才好。” 姜华低头想了想,道:“如此就劳烦师母了。好歹问一问,成了我自然欢喜,不成的话也不怨恨他们,谁家说亲都是一回说准了的?” 卫若兰答应了,问道:“你来托我,你祖父母和父母可同意了?” 姜华笑道:“当然,若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焉能来求师母出面说媒?”因为长泰帝重视他,他的文采武功又确实出色,祖父母和父母虽然常使昏招,但是向来有自知之明,十件事里有九件都会问过他再做决定,对于他的提议也大多都同意。 既然如此,卫若兰晚间就与黛玉说了。 黛玉亦觉诧异,道:“华哥儿都求到你跟前来了,焉有不走一趟的道理?明儿我就递帖子给锦乡侯夫人,我还是头一回给人说媒呢。” 随即,又发愁道:“人都说媒人最难做,说成的亲事,若两口子过得好也就罢了,若是不好,只怕这两口子最先怨恨的就是媒人呢!我倒不是鄙弃三姑六婆,只怕将来我也成了被人怨恨的人。” 卫若兰不禁笑道:“亲事尚未说成,你就为这个发愁?等说成了再说不迟。” 黛玉倒好笑起来,次日给锦乡侯夫人下了帖子,约在第二日见面,锦乡侯夫人当即就回了帖子,说那日清闲在家,扫榻以待。 第096章 这日一早,卫若兰进宫值班。 长泰帝见他容光焕发,不似从前模样,又兼近日趁着采选一事,心腹手下的珠宝铺子大赚了一笔,眼前奏折刚刚批阅完,心情甚好地打趣道:“有了媳妇的人到底不同,冠服倒罢了,一向是朝廷做出来的,别的佩戴竟比从前精致了几倍。” 卫若兰脸色微微一红,不仅没有扭捏,反而恭敬地开口道:“因此,微臣更该谢陛下隆恩,若无陛下之隆恩,焉有微臣之今日。” 长泰帝哈哈一笑,道:“好一张巧嘴!前些日子你已谢过了,何必再谢?” 语毕,长泰帝伸手翻了一阵子奏折,从里头抽出一份,递给卫若兰,道:“你瞧瞧平安州节度使才送来的折子,能看出什么来。” 卫若兰双手接过,展开一看,随即眉头紧锁,平安州节度使章旷又在折子里哭诉平安州之灾,说各处赈济不到,请求朝廷拨款下去。但是,据卫若兰所知,月前他就知道长泰帝安插在平安州之人传来的消息,那里确有鼠盗之灾,一干匪徒突然杀进平安州,洗劫了不少人家,几乎家家死伤满门,原因却是章旷自己无能,不说派人或是抵御,或是围杀,而是率先匿藏,反而是柳湘莲一干将士奋勇杀敌,惜匪徒行事有道,只杀一小股匪徒,未曾动其筋骨。 此灾乃是人祸,并非天灾,虽说殃及百姓,死伤不少,值得怜悯,但是却没有到必须朝廷赈灾的地步,只需当地安抚,继而剿匪,即可令百姓平息心中愤慨和害怕。 然而章旷没有这么做,他在折子里夸大其词,说匪患横行,许多百姓遭灾,急需赈济,将匪徒洗劫的次数从一次改成了五六次,伤及的人数和损失的房屋财物等夸大了十倍,看着就令人触目惊心。并且,他又将斩杀匪徒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柳湘莲等人杀掉一小股二十来个匪徒,在折子里竟是他带人出马,身先士卒地陆续斩杀了两百名匪徒。 长泰帝道:“你看出来了?一个月,比咱们得的消息足足晚了一个月才上折子。若只是晚了倒也罢了,竟然还欺瞒朕。” 卫若兰沉声道:“想必平安州节度使怕陛下怪罪罢,故将匪患改称平安州一带的匪徒极为猖狂,任由他们这样下去,必致民怨沸腾。倘若微臣没记错的话,薛家的薛蟠就曾在平安州一带被人劫走了货物,幸而未曾伤及性命。但是人财两失的却不知凡几。” 长泰帝点头道:“不错,长此以往,没有任何好处。无论是过往的商贾,还是平安州一带的百姓,长期遭受这样的劫难,怨气无处发泄,如何不恨朕?他们都有家人,面对家人死伤早无平常的智慧,或是恨朕令这样一个昏官主管平安州事务,或是恨朕无能,任由匪徒横行。朕辛辛苦苦为国为民,可不是为了养章旷这等蠹虫!” 卫若兰当即单膝跪地,朗声说道:“微臣请命,前往平安州剿匪,不平平安州鼠盗之患,不消平安州百姓之怨,誓不回京!” 长泰帝命人将他搀起,含笑道:“卿家如此忠心,为国为民,朕焉能不允?”随即命人传召翰林院的庶吉士提笔拟旨,封卫若兰为三品昭武将军,即日启程前往平安州,掌平安州大营,剿平安州匪徒,同时又拟一旨,召平安州大营的三品昭勇将军回京,另有重用。 近来太上皇复又上朝主政,长泰帝拟完两道旨意,先送到太上皇跟前,太上皇见长泰帝是借卫若兰的英武剿匪,而卫若兰又是勋贵子弟,倒也没有反对。 长泰帝暗暗松了一口气,他束手束脚的,最怕太上皇处处与自己背道而驰。 回到大明宫,长泰帝拍了拍卫若兰的肩膀,道:“你不必在宫里当差了,今日就出宫家去收拾行李,三日后启程。平安州之事迫在眉睫,若非你忙着成亲,一个月前朕就打发你去了。你已是将军,可选亲兵侍从,挑些得用的跟着,到了那里也放开手脚,先收服大营的将士为你所用,不用害怕有人辖制当地大营的军饷,朕一直着人盯着。” 卫若兰道:“陛下放心,微臣定然不负陛下之隆恩。”平安州大营里有祖父的旧部,也有荣国府的旧部,两家向来亲厚,他们多少给些颜面。 出宫回家,黛玉却在锦乡侯府未归。 彼时她已与锦乡侯夫人说明自己登门拜见的用意,也经过卫若兰和姜华的同意,说起了吴贵妃之母的提议,笑道:“我年纪轻,脸面薄,将将成婚,经历的事情少,依我的性子,原不会管这些保媒拉纤的事儿,谁知华哥儿求到了跟前,我们大爷推辞不过,我只好走这一趟。我只是中间说合的人,成与不成,端的看你们两家的意思。不过,我也是觉得蓉姐儿不错才肯开口,若蓉姐儿是轻薄脂粉,哪怕华哥儿磕头求我,我也不答应。” 在宫中宴上以及婚后应酬上,她见过姜蓉几回,虽无十分交情,却知姜蓉本性,而且昨天她又悄悄翻看了往日的消息册子,查明了姜家的门风和姜蓉的为人处世,别人打探不到的消息,她那里都有,果然是极好的一个女孩子,不比自己姊妹一干人等逊色。 锦乡侯夫人低头忖度,片刻后抬起头道:“事关犬子的终身大事,应不应实在难以在一时之间决定,县主且容我们夫妻仔细想一想,过两日给县主回话。” 黛玉笑道:“理应如此谨慎,谨慎后决定,方不致后悔。” 锦乡侯夫人见黛玉言语温柔和蔼,事事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更没有威逼自己家应承,心下不觉喜欢起来,笑道:“就是县主说的这么一个理儿,从前过于信赖说媒拉纤的人,没考虑清楚打听详细就答应了下来,险些误了犬子的终身大事,此后便处处谨慎了许多。谁知,我们谨慎了,因知道的事情多,反倒寻不到妥当的亲事,以致于犬子至今都没有定下亲事,别人想到犬子的年纪,只当我们有什么毛病呢。” 黛玉听完,笑回道:“缘分天注定,是令公子的缘分未到,所以亲事迟迟难定。等到缘分到了,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了。” 锦乡侯夫人道:“那就承县主吉言了。” 黛玉将姜华所托之事办完,便即提出告辞,没有因锦乡侯夫人的挽留而留下。 锦乡侯夫人送她至仪门处回来,沉吟片刻,便去书房找锦乡侯,途中又叫人把韩奇找回来,同他们父子商议黛玉所说之媒。 锦乡侯如今没有差事在身,正在家中赏花,见妻儿一前一后进来,不觉纳闷道:“家里出了什么事情,你们娘儿俩亲自过来找我?且说来我听听。” 韩奇道:“儿子也不知道,是母亲命人找了儿子回来。” 锦乡侯扭头看向妻子,听她将今日之事一五一十地娓娓道来,道:“静孝县主倒是个平和温柔的人,倒也没强求什么,只说一切看我们的意思。她将所有的来龙去脉都说清楚了,连我当时起的忧心都一一道明。事关奇哥儿,老爷和奇哥儿怎么看?” 听完这番话,韩奇不由得满脸愕然,他和卫若兰吃酒游玩时,常遇姜华,也颇喜欢姜华的为人。平时小聚,姜华向来都是锦绣华章信手拈来,举手投足间也没有半分俗气,比他们这些世家子弟强了不少,宝玉和姜华尤其好,两人是一样的人,不过姜华的文采武功远胜宝玉。只是没想到,姜家竟然相中自己为婿,让姜华托卫若兰夫妻出面说合。 锦乡侯想了想,道:“按门当户对和人才品格来说,两个孩子倒也相配,所忧者无非就是大皇子殿下意图聘姜姑娘为正妃,得罪了大皇子殿下,实属不智。” 锦乡侯夫人叹道:“我也这么想呢。我出门应酬时,遇到姜姑娘多次,其品貌为人了解七八分,剩下两三分就是在自己家的性情品格,悄悄使人打听就得了详细消息。我没想过替奇哥儿聘姜姑娘,就是姜姑娘的年纪小了些,还得等二三年才能成亲。如今姜家有意,推辞倒不好,可若不推辞,必然得罪大皇子殿下。无论是大皇子殿下和吴贵妃,还是吴家,如今都势盛着呢,没有诞下皇子的贤德妃娘家荣国府尚且那样富贵,何况吴家?” 韩奇听了,眉头微微一皱,却是一言不发。 锦乡侯颔首道:“凭咱们家的根基门第,凭奇哥儿的性情模样,什么样的亲事说不来?何必答应这样一门亲事,惹来许多烦恼?既然静孝县主不怪罪,你明儿就回话,说我们深思熟虑后,觉得姜姑娘年纪小了些,实在是等不起,唯有谢绝好意。” 锦乡侯夫人踌躇片刻,同意了一家之主的决定。虽然皇后极得长泰帝的看重,终究是无子之妇,而大皇子殿下却是长子,又有贵妃之母,又有母族之势。 面对锦乡侯夫人的婉拒,黛玉丝毫不觉意外。 卫若兰亦将此信告知姜华,安慰道:“虽然锦乡侯府拒绝了,但是你不必恼怒,你meimei向来好得很,连你师母都夸赞,将来定能觅得良缘。” 姜华却是一笑,道:“听师父那日的话,我就知道此事十有八、九不成,像锦乡侯府这样的人家,都会考虑到是否会得罪皇长子。锦乡侯府如此畏惧,我反倒看不上他们了,他们必定护不住我meimei。何况,我请师母说媒,不怕别人知道,就是告诉吴家,我先前说给meimei相看人家并非谎言,不过是锦乡侯府没答应罢了。” 卫若兰莞尔一笑,道:“你想得通就好。另有一事告诉你,此事你也别怪韩奇,他向来是做不得自己婚事的主儿。” 姜华道:“师父放心,我怪他作甚?原是他父母做的决定,与他有何干系?” 见他通情达理,卫若兰越发放心,不免提及后日启程赶赴平安州一事。 姜华想了想,道:“平安州那里乱得很,那年我们进京时险些遭劫,亏得跟随的护院仆从极多,又有父亲的亲兵,那些匪徒似是察觉到我们的身份,很快就退走了。可惜我如今在宫里当差,不能跟师父建功立业。明儿我约几位师兄给师父和师母践行,师父不在京城,我们师兄弟都不会忘记师父的教导,必然精心研习武艺,等师父回京考校。” 卫若兰笑道:“该教给你们的武功我都已经传授给你们了,确实只剩研习,唯有勤修苦练,才能功行圆满,内功愈深,招式的威力愈大,你们有不懂之处可以打发人送信给我,京城距离平安州来回不过半个月,通信也算便宜。” 姜华谨遵其命,张口欲言,忽听下人来通报说韩奇来了,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就恢复如常,笑吟吟地看着韩奇大步进来。 韩奇来得匆忙,没看到姜华就在屋里,一进来就对卫若兰抱怨道:“我竟不知道我到底算什么了,婚事着重品性确实要紧,我更看重品性,可是对于别的事情倒没有很在意。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也都问过我的意见,奈何此次弄得我都不知道用什么颜面来面对姜兄弟。”等他说完,猛地看到姜华,顿时吃了一惊。 姜华笑道:“小事而已,刚刚师父劝我,我说没放在心上,韩世兄何至于此?令尊令堂思量周全,不都是为了世兄?” 韩奇心中一宽,脸上浮现一丝笑意,随即叹道:“就是明白这个道理,不好在父母跟前说这些话,唯有来找若兰。我自知父母都是为了我,但是更多的考虑到家族安危,我自无二话,奈何越是如此,我越是觉得心中不安。我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物,四角俱全的人物哪里就能看得上我?我越发羡慕若兰,万事皆随本心,不受外物之扰。” 听出韩奇言外之意发自肺腑,卫若兰和姜华师徒不觉都是一笑,凝思片刻,方想出安慰之语,开解韩奇之愁闷,好一会才罢。 韩奇也不过是一时抑郁,此时好了些,就问卫若兰道:“你后日启程?” 卫若兰微微颔首,道:“从旨意颁布之时来算,三天后是明日,谁知明日不利出行,就改作后日,如今正在家里收拾行李等物。” 韩奇道:“既如此,我就不打搅你忙碌了。你这一去,不知多早晚能回来,咱们相见遥遥无期,明日我在酒楼里设宴,将咱们素日相好的兄弟都请来,凡是没有差事有清闲的都请了来,给你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