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节
温宥娘知晓薛九的忌惮,只让孟世子答应了。无非当个傀儡,孟世子也觉得无所谓。他本就是没多大野心的人。 只公子珣与温宥娘道:“我没有让严氏接管南面之意。” 温宥娘笑着道:“我知道。” 公子珣也不是傻子,南面南宁虎视眈眈,只戚薛两家与之作战最长,也最为有经验。要南面的防线稳固,戚薛两家就动不得,除非有人能替代了。 只几十年的作战经验下来,要温宥娘觉得,就算是有人能替代,恐那替代之人也得是在南面军队里自己出了。 “他们兄妹几个,与严氏的关系并不算好。”公子珣道。 温宥娘知道说的严如霜跟公子珣的夫人,以及传闻中被山匪杀害的那个严如霜的庶出弟弟。那个庶出子,如今正掌管着那五百精锐。 “所以,公子打算以后将京城交给他们兄弟?”温宥娘问道。 严氏如今得势的,明眼看着当是当着刺史的二房,只如今二房不愿意插手这京中事,其实也算得上是见罪了大房。 公子珣想要严如霜守着京城,也不用担心严氏心大了。 公子珣点了点头,“就是大房里,他也与其他的兄长算不得亲厚。” 就只差说严如霜是孤家寡人了,温宥娘却是想到当初自己师尊说过的话,“我只怕他是因严氏才留在京中的。” 公子珣摇头,“严氏里面,乱得很。当初他阿妹与我之事,他就与家中几乎上是闹翻了。” 温宥娘点头,如今严氏不肯前来相助,许是到底中间还有隔阂,然而严如霜怕是跟严氏更疏离了。 公子珣对严氏却也算不得有心结,只跟温宥娘道:“阿蔓的母亲,当年也算是严氏精心教养的小娘子,后来却跟了一个来历不明的人,且还带走了如霜,他们到底是怨恨与我的。” 薛九与温宥娘他们的大旗打再多么的正义凛然,其实对他们而言,也是大逆不道的造反。对于公子珣,要不带私利的世家,也大多只会鄙夷。 因此严氏不喜欢公子珣,也不奇怪。王氏不想正大光明的辅助,也有这个缘由在。 说到底是顾忌名声,不想参合进皇位争夺之中来。 严氏不喜欢公子珣,对公子珣却也是好事,至少公子珣愿意重用严如霜,却避免了家世的拖累。 温宥娘这般对本即将离开的薛九说了公子珣的意思,薛九也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跟温宥娘道:“就算是我小心眼儿了,可也是被人给坑怕了。”上辈子连亲夫君都会坑自己,如今一个毫无关系的未来皇帝,她又如何不提防。 “千年基业,我明白的。”温宥娘笑着拍了拍薛九的肩膀。只不过她比薛九挨,拍起来有些觉得滑稽。 薛九也跟温宥娘道:“此番去直隶不知要守多久,你家那个霸王,我看jiejie还是让她离小公子远一些。” 薛九这辈子与皇室没了关系,自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跟皇室沾上什么关系,见着温宥娘家那傻大胆的霸王,也少不得提醒一句。 便是感情再好,温宥娘与孟氏的拥立之功再大,等到小公子长大之后,也还不知会是个什么模样。 人能避过已知的风险,然而对于未知的,也只能事先预防。 温宥娘道:“没事儿。小孩子罢了,以后就好了。”以后阿蔓住在皇宫,霸王再近也得住在北城。 跟皇室,其实温宥娘也并不想过于亲近。薛九对皇室的防备,在她心里也有。 只把薛九送走后第二日,北面城门在小公爷的攻击之下,还算是顶住了。 随后南面的城门终于开了,朝中到底是投降派占了主流,京城向着他们降了。毕竟南边还好说话,北面的小公爷连个连掣肘的都没有,要真被打开了城门,指不定的等着的就是被杀个干净。 十三岁年纪的孩子,一门心思的造反,从边关到京城,不知杀了多少人。可是个讲不通道理的人。 盛国公一家只那一房就是几十口人被杀了个干净,这京城里当初在旁边落井下石的,必然也逃不了。 “可我为什么要为了他们那种小人,而去得罪小公爷?”公子珣对温宥娘道。 盛国公要说对不起谁,也只为了大皇子对不起太子过。可带皇帝说他谋反之时,朝中想必有不少想要捞好处的或是以往嫉妒的在罗织他的罪名时也没少客气。 那些人如今怕小公爷怕得要死,只指望着公子珣可饶过他们。只公子珣这模样,看似也不喜欢那些人。 “国之重臣,为他们挡着北面的边关几十年,让他们能在京中过着安稳日子。可最后也换不来一言半句的好话。那些人又是什么好东西?”公子珣鄙夷道。 皇帝要动盛国公,要布局让大皇子造反,想要趁此机会将太子一系扫干净,暗中的动作必然不小。 可到盛国公与大皇子出事,却是没有半个人出来提醒过一句。这从侧面可看得出皇帝对京中的掌控力有多强。 然而公子珣如今看到的,就是那些人的忘恩负义。盛国公在北面的几十年,为了大隆江山死去的那些族人,却是没能让人记得他们半点的好。 温宥娘听着,却是想到了公子珣为何有这般想法,来递投降文书的,好似听说会是温家老爷。 而温家老爷在大皇子谋逆一事中有没有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谁知道? 总归公子珣坐上那个位置,也不可能大肆屠杀前朝旧臣,温宥娘就道:“也不过各位其主。” 各为其主,在利益的驱动之下,人的底线永远比自己想的要深。无非最后一个罢免功名,永不叙用的结果。 公子珣却是跟温宥娘道:“我只担心盛国公府上的,不会放过他。” 温家老爷到底是温宥娘血缘上的祖父,要小公爷为报家中的仇,执意要杀死参与其中的温家老爷,就是公子珣都想不出拒绝的话来。 温宥娘没想到薛九遇到的问题,转个身她也遇到了,却也不能说出什么来,只道:“也还得公子先进了京城再说了。” 随后不久,温宥娘便在八年后再次见到了温家老爷。 温家老爷的年纪也不小了,只没想到在公子珣的军帐中看见盘坐在一边的温宥娘。 然而不论对于温宥娘坐在其中有多奇怪,温家老爷也必须得把该做的做了,该商量的商量。 公子珣的精神并不是很好,召见温家老爷也只不过是硬撑着的,只匆匆说了两句,就将人打发了,直言一切都托付与胡氏、孟氏与严如霜。 因此温宥娘算得上是正面与温家老爷对上,毕竟孟氏与胡氏也没有让她回避的意思。 温家老爷这才细细打量起温宥娘,然而依旧是觉得与多年前一样,他从来都没看明白过自己这个孙女。 人都会老的,温家老爷老了,温宥娘也不是十五六岁时那般粉嫩,此刻彼此的眼里装下的都不过利益盘算。 温家老爷也不曾想有今日,他血缘上的孙女与他,会坐在对立的位置之上。 谈判十分简单,皇帝已经昏厥了,如今代理政务的是四皇子,温家老爷来自然也不是只来递交降书的,还得为四皇子及昏迷不醒的皇帝讨到足够的利益。 温宥娘对这些事没多大的兴趣,皇帝也好四皇子也罢,欠的都不是她的。要还也是该别人来向他们讨。 孟老公爷也并未说话,只孟世子有些吊儿郎当的问道:“封王?嗤,那大皇子与太子岂不永不瞑目?” 温家老爷一直不怎的喜欢像孟世子这种凭着好身份,然而却不珍惜机会的人,然而即便孟世子不算什么出息,如今也坐在了席上。 孟世子说,他亦得回,“君要臣死。何况当初本就是大皇子谋逆?” 孟世子却是道:“谋逆所以要杀死太子,连太子所有孩子都不放过?温尚书可能是不知道,太子与大皇子私下里早已经有了协议吧?” 温家老爷听到这话,脸一僵,顿时无言以对。 他本想说大皇子既然要谋逆,自然就要杀死太子及太孙,不然如何正大光明的登位,然而听到萌世子后面那半句,却是把所有的说辞都吞进了肚子里。 大皇子与太子私下里有了勾兑,那么太子与他那些子嗣的死,该被算在谁头上? 不管算在谁头上,都不能算在当今与四皇子及其他几个皇子头上的。 温家老爷不得不道:“大皇子既然选择了谋逆,与太子之间的协议又如何当得真?” 这话的意思却是说太子太过天真,竟信了大皇子的话了。大皇子既然要谋反,自然不会在意以前的盟约。能杀干净自然便会杀干净。 温宥娘这时却插嘴道:“温尚书这话该对着小公爷去说。” 这是打算死不认账,反正大皇子与太子都是皇帝的儿子,不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父要子亡不得不亡。连太子妃也是孟氏嫁出去的女儿,孟氏也管不着这闲事。 既然如此温宥娘也不客气了,太子妃与几个皇孙之死,孟氏没有发言权。然而跟着大皇子的盛国公一家,他们总推脱不掉的,人总是他们杀的罢。 她倒看这事儿,对方怎么推脱法。 温家老爷此行来,盛国公余孽自也是目的之一,他对着胡二爷:“大皇子狼子野心,盛国公府也助纣为虐,本就该死。难道胡公愿意看着逆贼祸害苍生?” 这是要他们去对付小公爷那五万大军了,温宥娘本想讥讽一番,然而也忍了下来,只等着胡二爷与温家老爷撕扯了半日,收了降书将人送回京城。 孟世子寻的空问温宥娘,“我瞧你之前还挺想说话的,怎的后来没说了?” 温宥娘只对着孟世子笑,随后也不说话。心想就算是他们不对付小公爷,那也得先进了京城再说。 也得看看最后,到底谁无耻过谁了。 第二日便是昏君宣旨退位,国不可一日无君,朝臣三请公子珣继位。 也一直到第三次,公子珣才从昏睡中醒过来,只坐在帝王才有的御驾中在朝臣的护送中进了京城。 这是公子珣在时隔二十多年后再一次进入大隆的皇宫,而此时他身边早已没有了父亲与母亲,以及曾经的兄弟姐妹。 那种滋味,公子珣竟是难以形容,只觉得自己这一刻竟渐渐变得孤零零起来,从骨子渗出一份孤寂之感。最后只好抓紧了阿蔓的手,道:“阿蔓,我们回家了。” 此时公子珣真正想说的是,父亲,我们回家了。 帝王禅让并没继位那般讲究,即便是公子珣的龙袍来不及制,却也要先坐上皇位的。 帝王的椅子高且大,公子珣坐了上去,却是觉得也不过那般,不觉得有什么滋味,只把阿蔓也叫来坐到了身边。 “阿蔓为我独子,朕欲立他为太子。”公子珣说道。 随后立在一侧的太监,就将公子珣的话传唱了下去。 下面立着的朝臣们许不愿意阿蔓被封太子,在他们看来,公子珣还年轻,不过三十许,还能封后封妃,那又将是一轮政治投资,对他们而言远远要比立一个无母无外家的小子为太子要划算。 只公子珣只坐上皇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太子,就昏君留下的旧臣们想反对,也得事先下意识的看向孟氏、胡氏。 孟氏与胡氏深知公子珣的身体并不行了,对公子珣将会有的后宫没半点打算,只胡二爷最先拜道:“太子千岁。” 先胡丞相虽死了,胡丞相一脉因太子之死而沉默下去,又被皇帝提拔了忠于自己的臣子打压,然而胡氏二房出来一站,却是还有影响力在。 只不过半刻,跟着胡二爷站出来的臣子就已经达了大半。也不怪昏君千方百计想要除去太子与胡丞相一脉,就胡丞相这号召力,也得让昏君吓得夜不能寐,特别是自个儿的皇位来得也不是多正道的时候。 朝堂上大半官员同意立太子,公子珣也满意了,随后又指了胡丞相二子为新的丞相,统领百官。 至于其他的,公子珣只道日子还长,以后再说。 就朝臣们觉得公子珣这才第一日坐在皇位上的时间还不足一个时辰多有意见,然而想着京中京外的兵马,在几劝不成之后也就罢手,只得让公子珣去休息,然后将新的胡丞相给拦了下来。 公子珣看似不耐烦朝政,胡氏一系还在,自然要留下新的丞相商议之后的事情。 一来是新帝登基的年号,二来是新帝正式登基的时日跟祖宗拜祭之事,三来是后宫选秀之事,四是朝廷清理之事,五是还未死的昏君与昏君名下子嗣如何安置之事,六是盛国公余孽五万铁骑如何解决之事。 胡二爷才当上丞相第一日,就面临着这一摊子烂事儿,顿时有些头大如斗,也不得不留下来与众臣商议。 温宥娘此时却是在皇帝的后宫之中想着如何清理后宫里,昏君在这八年里,也生了好几个孩子,男女都有,倒是好养活,一个都没折掉。 还有那些七七八八的妃子与小贵人甚的,要念叨也有好几十个人、 然而温宥娘最想知道的,却还是被关进冷宫里的贵妃如何了。 在得知贵妃在听到消息说自家在南面反了之后,就在冷宫中自尽的消息,温宥娘只嘴角微微翘了翘,道:“自求多福。” 要贵妃还活着,许是能说动小公爷别那么激进,许是昏君的子嗣还能保留下来,可如今连贵妃都死了,全家只剩下他自己一个的小公爷谁来劝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