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吴三桂发迹史(出书版)在线阅读 - 第91节

第91节

    苏观生说:“你安心养病吧!”

    聿粤说:“国君新亡,我等如无头之雁,无法报君之仇,兴反清复明之大业,我如何能安心?”

    苏观生为之心动:“我等若拥你为新君,不知你能否做反清复明之头雁?”

    聿粤从床上一跃而起,拉着苏观生的手说:“我若被立新君,纵为反清复明之大业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苏观生大为感动,便说服其他众臣,于一六四六年十二月拥立聿粤,在广州称帝,年号为绍武。

    然而,聿粤在称帝之后,并不积极筹措反清复明之事。他考虑的是如何尽量使自己政权保持下来,根本不想去与清兵作战,这让苏观生等人大失所望。

    隆武帝在福州被害的消息传到肇庆之时,两广总督西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也有感于国不可一日无君,要想举起反清复明之大旗,必须拥立新君!于是,他们二人牵头,率领两广的明廷故官拥立永明王朱由榔称帝。此时是一六四六年十一月,第二年称为永历元年。

    永明王称帝之时,势单力薄。广州已拥立聿粤称帝,自然不肯受永历帝的制约。永历帝派使者去与聿粤周旋:聿粤死也不肯归顺永历。

    永历帝使者姓陈,陈使者对聿粤说:“天无二日,廷无二君!你若不归顺永历帝,大明臣民听谁的?”

    聿粤说:“我也知天无二日的道理,只是不懂为何要我归顺永明王,而永明王却不能归顺于我的道理。”

    陈使者说:“永历帝是桂王之子,神宗之孙也,自然可为皇帝!”

    聿粤说:“永明王是神宗之孙,我也并非不是朱家之后!都是太祖之后,谁可以做皇帝?谁不可以做皇帝?”

    陈使者说:“你虽为朱家之后,却并没有封王,而永明王已具王爵之身,自然优先于你!”

    这话触到聿粤之痛处,怒道:“你不可再说!否则,我即取你的性命!”

    两个皇帝谁也不肯相让,尤其是绍武帝,根本就无心抗清,弄得众大臣离心离德。然而,绍武帝虽然不想抗清,而清廷却并不想放过他。

    清将李成栋率兵由潮州向惠州进发,再攻击广州。一六四七年一月,李成栋攻陷广州时,绍武政权便如同儿戏般的散伙了。绍武帝也从此失踪了。

    苏观生叹息道:“越想自保者,越不能保护自己!”

    清兵攻陷广州,绍武政权不欢而散之消息传到肇庆,永历朝廷为之震动。永历帝召集众臣来商量。瞿式耜认为,广东已成危地,离开广东为上策。永历帝问到哪里去?瞿式耜说到偏僻之处去,只有偏僻之处,清兵才鞭长莫及。

    于是永历帝率众臣从肇庆奔向梧州。梧州不久又失陷,永历帝又率众臣从梧州奔到广西桂林。

    然而,永历帝在桂林之足尚未立稳,清兵又气势汹汹追随而来,形势非常危急。永历帝束手无策,众大臣心慌意乱。瞿式耜请求永历帝在桂林停留下来,永历帝不同意。瞿式耜无法,便请求让自己留下来,为永历帝断后,永历帝同意了。

    于是,瞿式耜将妻子儿女全留在桂林城内,表示誓与桂林共存亡之决心。然后,命令士兵加强修筑防御工事。但是,他们尚未准备完毕,清兵已接近桂林。清将领命令清骑兵前往城内打探消息,几十个清朝骑兵突然进入文昌门,登上城楼遥望着瞿式耜的公署,并且肆无忌惮地仰天大笑。

    接到清朝骑兵突入文昌门的消息,瞿式耜心里急得浑无主见。后见援将焦琏来了,立即命令他拒敌。

    瞿式耜之所以不假思索地命焦琏拒敌,是焦琏有着一段辉煌的历史。有一次,永明王被清兵所擒,焦琏率众,冲破清兵的刀山箭阵去救永明王。永明王当时身负重伤,不能行走。焦琏不由分说,背起永明王就冲,终于将永明王救出。从此,焦琏英勇善战之精神,效忠明室之大义令人赞叹不已。永明王因此而感动,并封他为参将。

    焦琏受命之后,率兵力拒敌军,死守城池。

    瞿式耜得此援手,亲自登上城墙与众士卒一同抗敌。

    战争相持三个多月,清兵虽然持续不断地进攻,然而无法攻下城池。

    恰在此时,连下大雨,桂林城墙被损坏。瞿式耜见势危急,又亲自与士卒一同守城,并立身于敌人的矢石之中,而无惧色。众将士见他视死如归,心为所感,都誓死拒敌。

    焦琏带来的援兵因见久无军饷,便聚众闹事。而矍式耜的库银不足,无法发饷。瞿式耜的妻子见了,将自己的金银首饰全部捐出来,凑给丈夫发饷。众将士见之,无不激动。

    清兵见矍式耜与众士卒立在城墙之上,虽面无人色,却不见畏缩恐惧之态,有如天神降临,心里反生惧意,悄然而退。

    四、神州大地掀起反清复明的浪潮

    一六四八年。

    由潮州而惠州,进而攻陷广州,摧毁了绍武政权的清朝将领李成栋突然宣布要反清复明,并自动投到永历帝名下,由永历帝节制。

    清朝将领金声桓在攻陷江西赣州之后,也突然宣布要反清复明,并投到永历帝门下。

    清朝政府得知此消息后,顿时朝野震动,人心惶惶,许多明廷故官因此而蠢蠢欲动,暗中来往,以待复明之时。

    顺治皇帝更是心烦意乱,不知如何应付,便召多尔衮来商量。

    多尔衮认为汉人反清复明的声势虽然浩大,但并不足虑。因为他们大多在南方,于北方并无多大危害。可虑的是山西大同的总兵姜瓖,若他也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那局面将难以收拾。

    顺治问他怎么办?

    多尔衮说,只要派英亲王阿济格,端重亲王博洛前往大同牵制姜瓖即可。

    姜瓖是陕西榆林人,在明朝崇祯年代,做过宣化镇总兵。李自成攻占三边之时,姜瓖投降了李自成。后李自成向北京进攻,姜瓖并未前去。当李自成与吴三桂大战于山海关,并以失败告终之时,姜瓖意识到李自成成不了气候,便突然攻取了大同。

    一六四四年,阿济格率兵西征之时姜瓖在大同投降清军,并随阿济格进征山西与陕西。姜瓖因征讨李自成有功,而被封为统领宣化、大同诸镇兵马的将军。

    因此,多尔衮派阿济格去牵制姜瓖是别有用心的。

    然而,顺治皇帝认为汉人生性多疑,怕这样做反而会激起姜瓖心中之不满。但觉多尔衮话已出口,也不好驳回,便说:“总得有个理由吧!这样莽莽撞撞出兵,恐令姜瓖怀疑。”

    多尔衮一生奉行的都是以武力征服一切,而且也是这样实行的。根据屡试屡灵之结果,他认为对于汉人,只有用武力解决。因此多尔衮说:“就以喀尔喀蒙古扰边为借口吧!”

    于是,清朝就以喀尔喀蒙古扰边为借口,派英亲王阿济格、端重亲王博洛等统兵驻防大同。

    姜瓖驻守大同,本对南方此起彼伏风起云涌的反清复明活动早有耳闻。尤其是李成栋与金声桓先后举起反清复明之义旗一事,对他震动很大。姜瓖认为李成栋与金声桓之所以要反清复明,是因为他们身为汉人,且是明廷故官,不想与满人并立。而自己也是汉人,且也是明廷故官。李成栋与金声桓能反清复明,自己也可以响应之。

    恰在姜瓖内心不安之时,得知阿济格与博洛将领兵前来大同防守,心里更是吃惊。他想:自己尚没有对他们有任何不义之举,他们却已经对自己生疑!说是为了边境sao扰之事而来,实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于是,他决定:与其事后受制,倒不如事前谋划。从此,他开始筹划反清复明之事。他派心腹之人在明廷旧将中去串联。没有想到明廷旧将早就心怀异志,见姜瓖有些心意,众人立即响应。姜瓖得知,心里很高兴。但同时又认为不可轻举妄动,只待时机一到,立刻举起反清复明的义旗。

    恰在此时,清兵进攻桂林失利,瞿式耜已转危为安,反败为胜;而暂居于桂林的明廷旧将何腾蛟由于部下的一再相逼,也由桂林突出湖南,要反清复明,何腾蛟的部下一半为明廷大臣左良玉的部下,一半为农民军领袖李自成的部下,因此,他们反清复明的意志甚坚。

    顺治皇帝本对只派阿济格与博洛去牵制姜瓖,而置南方之乱于不顾的办法不敢相信,现在又听说南方局势加剧,他心里越发没有底了。他开始对多尔衮以武力镇压有所怀疑。他想:这也许不是因为多尔衮的策略错了,若错了,自己今日便不可坐到汉人皇帝的御座之上了。这也许是时局变了,而多尔衮的脑筋没变,思考问题的方法没有变所形成的。

    他不由自主地想到多尔衮自己也有措手不及之时,便找洪承畴来议事。看来,对付汉人,汉人比满人更有办法些!他联想到一六四六年,洪承畴用一打一拉之法,将闹得沸沸扬扬的反清复明之暴动顷刻之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一事,顺治皇帝对洪承畴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