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孙瓒灭亡
听得这么一句,要是有人说这不是和珅弄的饭馆,孙策都懒得和他解释。 吆喝完,店家小二眼尖,看到孙策腰间的玉佩,还有那佩剑,再用鼻子狠狠闻了闻,麻溜的从柜台翻出三百钱一两的茶叶,看得掌柜目瞪口呆,一个耳巴子打在他后脑勺上“兔崽子,你吃错药了?这是你能动的?” “哎哟,我说大掌柜,您这记打,我可给您记着,正主儿来了” 小二捂着后脑,朝孙策坐的位置努了努嘴,看外形果然和老板说的有些相似“你没弄错吧?” “大掌柜一天给我们说八次,我哪会记错,那玉佩,那佩剑,还有那香囊,我都记着的” 身带香囊是孙策的特帅嗜好,不过并不是变态的那种女人香囊,而是起到安神醒脑作用的药囊。 “行,大掌柜可是说了,不能让大老板发现我们知道他是谁,快去啊,还墨迹,别紧张一切照常,不对,让那说书的现在就过来” 掌柜让小二别紧张,实则他自己都紧张得流汗,反倒是店小二神态自若。 “嘿,公子喝茶,您先候着,饭菜马上到” 孙策还真不知道自己被认出来了,他正打量着这饭馆,环境很干净、装饰陈设也错落有致,堂内看似忙得热火朝天,但人员分工明确,忙而不乱,井然有序,不得不说和珅做生意,还是有一套的。 “嗯,这茶不错,你们平时都拿这个招呼客人?” 不过茶水一入口,孙策知道自己露馅儿了,他很好奇自己是怎么被认出来的。 “啊?…额…这,这…是…是的” “可以啊,没想到和珅这么有钱,都拿龙井招呼客人了,干脆这扬州的官道,还是让他来修吧” 孙策说话的声音不大,更像是自言自语,可也足够让店小二听个切实。 “哎哟,主公,您可千万别这么说,不然大掌柜非得扒我一张皮” 和珅出资修路的事,百姓都拍手称快,说和珅是个难得的商人,这事他在外面听听,也只能装作rou不疼,心不疼,尴尬的笑笑。 但私下里,他这个圈子里的人是都知道,为这事,和珅可是在房里哭了一晚上。 “起来说话,说吧,你们怎么认出我的?” “回主子,大掌柜走之前,不止一次的吩咐我们,说他走后,您很有可能会来微服私访,让我们记住您的身形,记住您的玉佩和佩剑,哦,还有香囊,让我们别扫了您的雅兴,甚至得罪了您” 按说吧,和珅的吩咐,也算是个好意,只是孙策这是第一次发现,还有一个人对他这么了解,这感觉…说不出来,不好形容,总之不是糟糕的那类。 “行了,你去忙你的吧,我就是来看看,记住!别演戏!” 如果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是和珅早就安排好的,那就没有一丁点意义,也失去了他建立新闻社的初衷,好在这种事并没有发生。 刚吃着rou喝着酒,那位印象中的说书人就来了,此刻正是晌午,用餐的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可当说书人到了之后,便只有进的,没有出的人了。 今天,讲的是孙策设计杀董卓的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后,必须承认一点,娱乐性和想象性大了很多,非常有代入感。 在讲到董卓伏诛之后,孙策竟然也和其他观众一样,起立鼓掌。 不过,也只有他自个儿知道,这掌他是鼓给和珅的,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能做到这一点,做好这一点已经不错了。 他随意找了个食客打听过,这家饭店,之所以开办十来天就门庭若市,除了其价廉物美之外,就是这说书人会常驻在此,讲的故事内容,上至孙策的英勇事迹,下至百姓的寻常生活,说的那是精彩绝妙,逼真务实。 其他人想模仿他还不行,他有专业的团队为他素材、整理资料、哪怕不用说书,也会按时领工钱,其他人想要凭此谋生、抢生意,完全没有可比性。 一场说书下来,食客对孙策尽是溢美之词,悄悄给店小二使了个眼色,来到后院,即使他脸皮够厚,这种情况也十足不好意思。 “下来,你们可以再编一些儿歌,交给孩子们传唱,有时儿歌比说书会更容易推广。最后,你们通知和珅,让他带一些纸南下,我会教他印制传单” 学馆开设之后,能识字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让他们学有所用,才会激发更多的人去学习,让识字成为一种常态后,孙策勤政爱民的形象也就出来了。 时间很快进入到十一月,一直在给吴夫人做工作的孙策,宣告失败。 看样子今年的年节,是要在秣陵开办了。 吴夫人不愿意北上临淄,江东对她而言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这里的一草一木,她都很熟悉,每一处熟知的地方,都有着她和孙坚值得回忆的故事。 受到季风影响,今年秣陵的大雪来得非常早,孙策呵着手,围着炉子查看陈到御林军建设的情况。 下一刻,郭嘉三人便拿着信件进来。 这是三天前的消息,公孙瓒死了,幽州彻底纳入袁绍的版图。 按照历史走向,公孙瓒应该是死于公元199年,看来孙策的穿越,终于引发了较大的变动。 此外,公孙瓒灭亡的时候,孙策也着实头疼了一阵,不为其它,根据系统的漩涡规则,唐皇李世民、前秦丞相王猛、荆公王安石也相继出世。 当时孙策就立即用系统查了一下,得知李世民出现在扶风武功,而王猛出世在北海寿光,王安石则降生在豫章临汝。 李世民他肯定是没法争取了,但王猛就在辖地之内,王安石也近在咫尺,孙策必须要尝试一下,他算是明白了,从漩涡里出来的,都是牛人。 这是第一个消息,第二个消息是袁绍令审配偃旗息鼓。 法正将这个讯息做了分析,他认为这是因为幽州对袁绍而言,需要时间消化,此际没必要再剑拔弩张。 第三个消息还是和袁绍有关,他愿意用万两黄金三千战马,来换回袁谭。 此举,袁绍是想缓和一下与孙策之间的关系,相信这绝对不是其本意,作为一个傲娇男,是绝不会服软的,这应当是出自沮授或者田丰之手。 最后一个消息,张扬和张燕愿意与孙策在袁绍的问题上,达成攻守同盟。 至于郭汜,孙策最终还是决定放弃,首先他名声确实不好,其次他自个儿都自身难保,还是别趟这浑水的好。 “他要换就让他换,这事还是交给孙邵去谈,他们是老朋友了,记住得把这几年的吃穿用度全算上,想想都不划算,老子在帮他养儿子” 换回袁谭,除了缓和气氛的目的之外,袁绍也是为了将来南下打算。 这一点孙策知道,但他仍旧同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甘宁,当耽罗岛成为下辖版图后,袁绍的冀州也就成了自家‘茅厕’,想来就来,想走即走。 “还有就是通知岳飞,必要的时候,让他配合一下甘宁,北方局势,能拿下耽罗,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孙策在考虑一件事,年节之后,有必要再新设一个兵团,北方就只有岳飞在的话,恐怕不是太稳当,尤其今后几年的重点,仍旧是南方,万一袁绍和曹cao同时发难,岳飞就有点孤掌难鸣的意思。 “最后,我打算新年之后,再设一军,新军的中郎将和名号将军,就从这次的入学考核中挑选,替我把这个消息放出去” 此言道罢,三人当即坐不住了。 “主公还请三思,中郎将之职,位高权重,当精挑细选,或者严加考核,如何能这般儿戏” 这是刘晔义正言辞的反驳。 “是啊,是啊,主公,下官提议,名号将军可以选拔,但中郎将应从原有的其它军团中挑选,比如张辽和薛礼可二择其一,甚至让黄老将军从新领军也无妨” 好吧,连一向‘没心没肺’的郭嘉,也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甚至还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这和他凡是留一手的性格,格格不入,看来是真被孙策吓着了。 其实这还是因为在座三人都了解孙策,一般从他口中抛出带决议性质的话,那就是很难更改了,所以能不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