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兴学
年初三,甘宁先一步带着船队,出胶州湾沿着海岸线南下,孙坚还不知道自家小子派军来援的事,所以甘宁不得不再带上孙河的鹤军。 初九,岳飞带队北上进驻乐安。袁绍为此将审配调到渤海,以防不测。 做好这两方面准备,孙策再遣孙邵作为使臣,示好曹cao,此际后者正忙着整顿兖州,之前给刘岱制造了不少麻烦的同时,也给他自己添加了不少需要善后的事。 隆重接待了代表孙策出使的孙邵,秉承孙策的吩咐,继续施行土豆外交,如今土豆已经成为青州特产,远一点的地方,诸如荆蜀之地,其价格甚至卖的比粮食还贵。 了解完孙策的意图,曹cao便将此事甩手给曹昂,再让陈宫帮忙看着。 这件事他还是比较看好的,虽然之前有些小摩擦,小误会,既然孙策都不往心里去,他又何必较真。 联谊之事暂且不提,说潍县终于开产出第一块青玉矿,和珅便差人连夜送到孙策的案几前。 端详着这块蓝宝石矿胚,孙策感慨万千,前一世别说拥有这种宝石,见都没见过“送回去吧,它在我这最大的价值就是能卖出去” 和珅的好意他心领了,转过头继续和国渊讨论“私塾选定好地址了吗?” “已经差不多了,不过授课先生还远远不够,按主公的指使每座县城都要有私塾,这样算来还差三十多人” “嫌钱少?” “这到不是主要原因” 见国渊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孙策大概能猜到是什么原因“说吧,到底遇到什么情况了” “主公有所不知,识字者大多为世家大族,让他们做教书先生不难,难就难在让他们教寒门子弟读书识字” 识字是世家大族的权利,是绝傲于人的资本,该做法就是在降低这批自持甚高者的身份地位,当然这也正是孙策所图,如今还没有引起士族反弹,就要烧高香庆祝了,怎么可能还会有人出来教书。 “康成公知道这事吗?” “知道,但也无能为力,属下建议,还是缩小规模,从郡府开始” 兴学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好事,更是他强壮青州的基本法令“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办学,我势在必行” 这番回答将国渊抵得死死的,自家主公果然是有很多奇思妙想,还往往能把人说得服气,只见其在屋内来回走了两圈,似有了定议“设立三等学籍,一等为不收取钱财的义务教育,学制两年,只招收八至十二岁的少年,教授基本的识字和算数,就在县城内上课;二等为普通教育,学制三年,教授左传、管子和孙子,每本书学一年,招收年龄为十八岁以下,但需要通过考核才能就学,考核内容就为一等学府的知识,收取基本学杂费,宽进严出,三年学业完成后,考核不过的,就复读,复读到他考过为止,学费照收,考核通过者则给予证明,凭此证可到临华夏商会领取奖学金,这事我会跟和珅说清楚,二等学府设置在郡治,教师我自有安排;三等为专业课,只招收二等学籍考核通过者,学制三年,教授兵法韬略、骑马射箭、行军布阵,成绩优异者可破格录用入军或入政,但有一点,需堤防细作,此事你要和锦衣卫做好预案,三等学府暂设一座,就在临淄,取名康成书院” 噼里啪啦一阵赘述,国渊好一会才消化过来“主公这……兹事体大啊!” “所以让你来牵头,东莱太守你也别当了,让蔡老头子去,他不愿意就空着,以后学部的事你直接向我负责” 国渊没想到,自己随便汇报一下情况,孙策就弄出个学部,而且看样子还是要花大力气实施的。 东莱太守和学部负责人,这两个职位看上去太守似乎更威风一些,不过国渊却能感受到孙策对其的重视,将来必定是一个不亚于工部的部门,至少现在刘晔是想要什么,孙策就给什么。 “那教书先生的事?” “哦对,先把教师的收益再提高一倍,然后找康成公借,他老人家那么多弟子,教人读书识字还不简单?” “喏” 想了想,孙策再补充道“给老人家好好说,我都建了一座康成书院,让他也别那么小气” 国渊恍然大悟,就说书院名字这么熟悉,原来是孙策给郑玄挖的坑,这小伎俩还真让人啼笑皆非“属下定好好和老师商谈此事” “对了,还有件很重要的事,此令发布出去后,肯定会有不少百姓报名,记住严卡年龄,一来可以杜绝细作可能,二来也可以控制求学者数量,世家大族他们要送就送,不送咱们也不强求,总之一视同仁,哪怕以后孙渊就读,考核不过的,也给挡在二等学府门外,我说的” “还有,把我那八荣八耻挂在所有学府里” “喏!” 国渊很兴奋,这种事实在让他热血沸腾,孙策的指令开创了文化学习的先河,古往今来多少圣人,多少州牧,不!哪怕是三皇五帝都没这么做,然而他做了,此时此刻,作为一名青州官员,国渊无比的自豪。 解决好国渊的表面文章,孙策又招来小厮,让他去将锦衣卫指挥使叫来,鲜明华丽的服饰下,总会有许多‘血泪’和‘心酸’。 …东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 明帝至今已百余年,元宵赏灯也渐渐成为了人们的节庆。 这一天对孙策来说也是个比较重要的日子,用过晚饭,本想拉着貂蝉看花灯,结果这丫头闹情绪,死活都不去,一问才知,是产后脱发,正不开心着。 行吧,反正也宠惯了,不去就不去,左手一抓杨延昭,右手一抓周瑜,成!三个好基友,后面还跟个保镖,其乐融融的开向大街。 这时的元宵佳节还没有明清时期的热闹,更没有游街和炮仗,就是普通的花灯,倒是街边小食多了很多。 “小姐,你看,孙郎!” “哪儿呢?” “前面,就那黑大个前面,看街戏的那个,穿的青色衣服,带的蓝色头巾” “还真是,什么孙郎!要叫孙将军!” “嘁,小姐你不也私下里叫孙郎吗?我们上去打个招呼吧,也好解了小姐的相思之苦?” “小妮子找打!” 两人正是糜环主仆,原本是糜竺来看看青玉矿,听说已经有了成品,但看到meimei一个人在荷塘边发愣,又听丫鬟说是害了孙策的相思病,当下便领着同来青州。 正在观赏银枪刺喉,突感肩上被人一拍,回过头恰好看见似曾相识的一个两名女子,想了半天没想出来,反而是周瑜咦了一声“姑娘,为何在此?” “这就怪了,这又不是你家,我为什么不能在这里?”丫鬟有些刁蛮,被糜环往后拉了拉,而后对孙策微微福礼“孙将军,周将军你们好,小丫头被我惯坏了,还请勿怪” 讲真,孙策穿越前就有些脸盲,对初识女子大多靠声音和服饰辨别“姑娘好,你是?” 周瑜听了连忙在孙策身后低语“伯符,是糜家三小姐,我们之前在听风阁上见过,就是典韦下狱那次” 孙策恍然大悟,赶忙正身朝糜环施礼“原来是糜姑娘当面,未识得姑娘,还请赎罪,子仲也到了吧?” “家兄在驿站与和先生议事,小女子便出来看看花灯,不想遇上公子” 话刚说到这,只见一群小厮推搡着,从人群中穿过来,当中一个年轻公子哥笑眯眯的行到面前,就像没看到孙策一般,插在孙策和糜环之间“糜姑娘,这么巧,看花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