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周昏君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七十一章:燕山下

第四百七十一章:燕山下

    又经过十余天的赶路,张凌阳一行赶到旧都北平府。

    都说睹物思人,张凌阳虽然才三十多岁,可自己的孩子现在都已经十多岁了。再次返回旧都,张凌阳自然有一些感怀。

    与迁都之前相比,如今的旧都变化很大。

    现在的旧都极其的萧条,没有了以前的繁华,风头更是被不远的天津卫抢走了。

    如今的天津卫,俨然已经成为了黄河以北第一大城市了,那里工商业发达,因为不断有人在那里定居的原因,现在天津卫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五十万。

    按照这个发展速度,相信用不了几年,天津卫的常住人口就会突破百万大关。

    也是因此,现在的天津卫人戏称旧都是他们的后花园。

    与之相比,现在的旧都人极其的落寞。作为皇城根脚下长大的人,他们历来自视高人一等。

    可等都城一迁,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连天津卫都竞争不过。

    不过,旧都人依旧有值得吹嘘的东西,现在的北平府再怎么落寞,那也是做过都城的,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天津卫的人对此却不以为意。

    就好比后世,有人给你说一个笑话:“在华夏说自己的家乡是历史文化名城。”

    华夏的历史文化名城海了去了,基本上绝大多数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便是一个不显眼的小县城,说不定也有着超过千年的历史。

    而被定都过的城市,细算的话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可值得吹嘘的东西。

    再辉煌也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的旧都之所以落寞的这么迅速,除了地理优势和政治优势不复存在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定位。

    天子再次到达旧都,对旧都百姓来说,是难得一见的盛事,所以在张凌阳待在旧都的这几天时间里,旧都人民报以极大的热情。

    旧都百姓的热情,张凌阳自然感受到了,所以不由就多待了几天。

    再大的盛事也有落幕的时候,半个月后,张凌阳的銮驾再次起航,向北跨过燕山山脉,到达瓦剌大草原的边境。

    如果说以前的瓦剌对中原王朝是一个巨大威胁的话,那么现在的瓦剌对大周来说,是一块财源。

    每个月,都有源源不断的牛羊马匹被商人贩售到中原各地,不仅给商人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让瓦剌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的富裕起来。

    当然,最为受惠的还是中原百姓。

    据户部去年的统计,但是去年一年,瓦剌就向中原各地提供了超过三千头的耕牛。

    在农业还未工业化之前,耕牛可以说是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生产力了。所以,对于耕牛这一块,朝廷极其重视。

    甚至,朝廷还下了明旨,瓦剌牧民但凡提供一头耕牛,在出售的价格上,朝廷还会额外补贴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虽少,可却足够三口之家三个月之用再加上这还是额外得到了,所以牧民养育耕牛的积极性很大。

    在与张凌阳会面时,瓦剌可汗更是兴致勃勃的说道:“皇上,今年我们瓦剌可以向各地提供超过五千头的耕牛,战马也能超过三千匹。”

    “那现在瓦剌百姓的生活如何?”张凌阳并未在耕牛的问题上多说什么,而是直接询问起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瓦剌可汗说道:“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很好,每个月月初的时候,就有商队来咱们草原贩售食盐、粮食以及茶叶、丝绸、铁锅等物并收购牛羊马匹等物,咱们牧民的日子比以前宽裕了很多。

    还有就是,在皇家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咱们草原上建立起了十几家牛奶厂,将统一收购牧民家中的牛奶,并制成奶粉销售到全国各地。”

    瓦剌可汗说的兴致勃勃,可他不知道的是,其实那些牛奶都是张凌阳让商务监暗中收购的。

    之所以这么做,除了给瓦剌当地的牧民带来收益以外,还是想着向各地的中小学堂的学生每天提供一杯牛奶。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大周内地,百姓们并无喝牛奶的习惯也喝不起牛奶,所以如果通过商业手段推广牛奶的话,只怕最后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现在瓦剌各部的教育情况呢?”张凌阳又问道。在数年前,张凌阳已经下旨在瓦剌各部兴建至少一座中小学堂,并给他们提供师资力量并。

    只是几年时间过去了,瓦剌教育发展的如何,张凌阳并不是很了解,毕竟每天处理不完的朝政,又哪会时时关心一个地方呢?

    说起这个,瓦剌可汗就有些头痛。

    为什么呢?

    因为朝廷在瓦剌建立的不仅有中小学堂,还有成年班,针对的主要就是瓦剌各部贵族。

    在瓦剌,并不是人人都懂的汉字的,孩子们还好,学什么都快,并且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

    可如同瓦剌可汗这般上了年纪的人,再想学习汉字,那就困难的很了,所以成年班的教育成果并不理想。

    见瓦剌可汗的脸色,张凌阳就猜出了怎么回事,轻笑一声说道:“成年班只是为了让你们多认识几个汉字,以后能够更好的同商人打交道,不学的话也没关系的,朕也不会强求。

    不过孩子们的教育千万不要放松,以后孩子们总是要走出去见见外面的市面的。”

    张凌阳最后一句话可是说到了瓦剌可汗的心坎上去了。

    这几年,如果不是有朝廷在一旁监督,只怕瓦剌牧民早就被商人给坑的找不到北了,毕竟无论是商人收购的东西还是贩售的东西,定价权都在商人手中,而牧民们只能接受。

    所以瓦剌可汗无时无刻不希望瓦剌儿郎能够走出去,至少以后在商业上能够有一定的话语权。

    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儿郎们必须精通汉语,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走出去也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安抚了瓦剌可汗几句,又询问了一些当地的民生情况,张凌阳便让瓦剌可汗退了下去……